衡姓
姓氏
姓氏 | |||
衡 | |||
《百家姓》第347位 | |||
43: |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 ||
44: |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 ||
45: |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 ||
郡望 | 雁門郡 | ||
各地寫法
| |||
衡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47位。在現代它是極罕見的姓氏。
起源
編輯衡姓有三種來源:
- 以稱號為姓。商初著名賢臣伊尹被尊稱為「阿衡」,他的後代之中有便有以此為姓的。
- 出自姬姓,以字為姓氏。據《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魯國有公族名為公衡,其後代以他的字為姓。
- 為袁姓所改。據《萬姓統譜》載,東漢末年袁紹戰敗,其子孫避居衡山,遂以山名為姓。
- 源於滿族,出自清朝時期著名官用寶刀工匠聖治,屬於帝王賜改姓為氏。著名的北京「寶刀衡」所製作的刀劍,輕可裁紙絹,重可斷鋼筋
- 源於地名,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城邑雍雝,屬於以地名為氏。雍雝,亦稱衡雍、垣雍,在春秋時期為鄭國的一個城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武原縣西北五里處,目前還有故雍雝城遺址。
- 源於蒙古族,出自清朝中、後期著名學者哈斯朝魯,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衡氏,源出清朝時期著名的作家、詩人、哲學家、翻譯家哈斯朝魯,他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
- 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楅衡使,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楅衡使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衡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衡氏為典型的皇家專用姓氏,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期。
始祖
編輯伊尹、公子衡、袁紹、聖治、哈斯朝魯
分布
編輯衡氏族人早期活動在河南、山東一帶,漢、唐之間向陝西、江、浙等地擴展,在河南南部形成望族,以汝南郡為郡望。如今衡氏族人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今四川省的蓬溪縣、宜賓市、綿陽市鹽亭縣、閬中市、西充縣、遂寧市、長寧縣、涼山地區,湖南省的衡陽市,山東省的棗莊市薛城縣、汶上縣、臨沂市郯城縣,天津市的薊縣,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江蘇省的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邳縣、蘇州市、揚州市、淮安市,河南省的修武縣、西平縣、遂平縣、封丘縣、濮陽市清豐縣、鄭州市中牟縣,甘肅省的甘谷縣,安徽省的馬鞍山市、五河縣,陝西省的漢中市、寶雞市鳳翔縣,青海省的西寧市,湖北省的荊門市、襄樊市,黑龍江省的雙城市,台灣,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均有衡氏族人分布。
郡望
編輯家譜文獻
編輯- 甘肅甘谷衡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衡家坪村衡氏宗祠。
- 江蘇邳州衡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徐州市邳縣碾莊鎮衡集村。
- 河南封丘衡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信陽市潢川縣付店鎮衡小莊。
- 河南封丘衡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手寫稿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封丘縣東大宮村。
參考資料
編輯- 《百家姓姓氏溯源》
- 《百家姓溯源》
- 《中國姓氏辭典》
腳註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 《百家姓》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衡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