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的歷史通常分為三大時期:古代、中世紀、和近代。古代時期到羅馬的陷落為止,包括希臘哲學家比如柏拉圖。中世紀大致到十五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為止。近代大約指從十六世紀晚期至十九世紀早期。當代哲學包括自十九世紀後半葉、二十世紀以來的哲學。
古代哲學
編輯西方哲學一般被認為始於米利都的泰勒斯,他活躍於公元前585年左右,並提出了「水是萬物之源」這個命題。這個命題的重要性不在於它的正確與否而是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萬物是由什麼構成的?他最著名的學生有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之後幾個世紀中出現了其它的思想家及其學派,其中最重要的有:
- 赫拉克利特:自然具有流動、無常的本性。(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兩次。)
- 阿那克薩哥拉:現實世界的有序性是由精神所掌控的。
- 德謨克利特:世界是由無數互相作用的粒子所構成的。
- 巴門尼德:萬物是同一的,運動是不可能的。
- 辯士學派:真理在於雄辯,而不在於其內在的正確與否。
這段時期的哲學發展最後聚集到古希臘最大的城市:雅典。有大量關於雅典文化是如何激勵了哲學的發展的探討,其中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主要原因是雅典擁有直接民主。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人們發現以詭辯和爭論為基礎的智者學派地位很高,他們的授課保證了良好的收入來源。另一個證據是雄辯家對雅典史具有極大的影響,甚至導致了雅典文化的失敗。另外一種理論認為哲學探討在雅典的流行是由於當時的奴隸制度。由於勞動力主要由奴隸構成,這樣自由民和貴族們就能從勞作和生產活動中解放出來。他們有閒暇自由地去參與雅典廣場上的集會,花費大量時間用於辯論那些流行的哲學問題。為了影響雅典集會從而獲得地位和財富,人們開始學習鑽研雄辯的技術。由於贏得辯論的種種好處,辯論的主題和方法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不幸的是,這種發展最終導致了詭辯術的流行,結果導致雅典的淪陷。
將古希臘哲學轉變為一門統一、持續的學科的關鍵人物是蘇格拉底。他曾在一些智者門下學習,之後他生命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和雅典城中每一個人談話,和他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尤其是道德問題,例如公正和真理。但他一點也不關心物理世界,因為他覺得從樹木和石頭那裡學不到什麼。他沒有著述,但激勵了眾多門徒,他在晚年時候遭到人們的敵視,儘管他的人格受人尊敬。他在道德問題上的詭辯和哲學思考使人們相信他對神明不敬,敗壞雅典青年的品行。公元前399年被法律判決處死。
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是柏拉圖,他用他老師研究問題的方法寫下了一系列哲學對話。他早期的對話錄中仍帶有蘇格拉底的不確定性風格,後來發展出他獨立的形而上學和倫理學體系去解決問題,這時他的核心思想是理念論,晚期他更關注於直接的倫理問題。在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國》中,他攻擊民主體制,認為這是導致伯羅奔尼撒戰爭敗北的主要原因。他建立了雅典的學院,培養了大量的思想家,其中包括他最著名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最有影響力的學說是他的形而上學和邏輯學,他也是第一個描述了三段論的哲學家。
中世紀哲學
編輯中世紀哲學一般稱為經院哲學,其目的是為了調和宗教與哲學,一般認為它始於聖·奧古斯丁。柏拉圖的哲學在這一時期獲得了卓越的地位,而亞里士多德被認定為異端。12世紀的阿奎那致力於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服務基督教,但對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沒有促進哲學思想的發展,卻使他學說中很多物理學上的謬誤變得根深蒂固。由於宗教獲得了統治地位,所以哲學主要研究上帝的本性,關於上帝的存在性論證成了當時最受關注的問題。
阿奎那的哲學體系試圖通過宇宙的合理性來論證上帝的存在。他的論據是由於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那麼就必須有一個最原初的、不受任何其它事物所影響的原因,而這個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他用這一論據進而論證上帝的神性,所有的事物都有其神性,而每一個事物的原因必然具有更高的神性,所以最原初的動因,也就是上帝具有最高的神性。相類似地,他以此證明上帝的力量與獨特。
另一個本體論上的關於上帝存在的論據是由安瑟倫提出的。他認為從根本上來說上帝擁有所有可能的善,既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善,那麼上帝就擁有這一特性,所以上帝存在。這一論據以不同的方式被從笛卡爾開始之後的哲學家所引用。
近代哲學
編輯在文藝復興的後期,對宗教的懷疑和批判聲日益頻繁,關注現實、運用理性的作品已經開始湧現。近代哲學的主要特徵是反對專制、集權,要求思想的解放,反對控制,要求自由。這種思潮影響了之後幾個世紀,一般近代哲學的劃分到黑格爾或19世紀上半葉為止。
這個時期的哲學可以以伊拉斯謨、馬基雅維利、培根、伽利略等人為代表的人文主義和經驗主義取代傳統的經院哲學為最早的開端。17世紀哲學要求人們基於理性、懷疑、邏輯、公理之上進行哲學的重建,這些理念在笛卡爾、帕斯卡、霍布斯的著作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反映。人們開始將宗教信仰融合到各自的哲學體系之中,通過融合物質觀點的二元論,來迎接無神論和其它信仰的挑戰,貝克萊和斯賓諾莎則從不同方面擴展了神是唯一本質的一元論。
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的啟蒙時代誕生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如洛克、伏爾泰、狄德羅、盧梭。以牛頓為代表的自然哲學,孟德斯鳩等為代表的政治哲學,斯密為代表的經濟學等各種思潮流行開來,最後到康德畫上啟蒙運動的句號。
通過笛卡爾對知識如何可能的追問,認識論從17世紀開始一直是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發展出以英國經驗主義和歐洲大陸唯理主義兩條不同的路線。康德對休謨懷疑主義的批判發展出之後由費希特、謝林所發展,歸結於黑格爾的德國唯心主義。
19世紀哲學
編輯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2月28日) |
當代哲學
編輯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2月16日) |
從19世紀哲學開始,哲學就面對着眾多領域的挑戰。新的社會、政治、經濟、科學、邏輯問題的產生,傳統的關於知識基礎、確定性的喪失等多方面的衝突使哲學走向多元化,要求對過去的知識體系從各個方面進行修正。當代哲學的先驅者有叔本華、克爾凱郭爾、弗洛伊德、尼采、馬赫、杜威等等。以羅素、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的分析哲學;以胡塞爾的現象學為基礎,薩特、海德格爾為代表的存在主義;以福柯、德里達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等等成為當代哲學的主要流派。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書目
編輯- 梯利:《西方哲學史》ISBN 710000778X
-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