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盧(?—?),代人,胡姓賀蘭氏,又稱賀賴盧賀刺盧[1],北魏、南燕官員。

生平

編輯

賀盧跟隨外甥拓跋珪平定中原,以功獲賜爵遼西公。皇始元年(396年)十二月,拓跋珪派遣賀盧率領兩萬騎兵,會同衛王拓跋儀討伐鄴城[2],而賀盧自以為是拓跋珪的小舅舅,不肯接受拓跋儀的調度指揮,因此與拓跋儀產生矛盾。拓跋珪派遣使者責備賀盧,賀盧於是心懷憤恨。拓跋儀的司馬丁建暗中與慕容德勾結,在拓跋儀和賀盧之間挑撥離間,又把這種情況寫成書信用箭射進鄴城告訴給了慕容德。皇始二年正月甲辰(397年2月18日),大風突起,天昏地暗。賀盧的軍營之中出現火光,丁建對拓跋儀說:「賀盧在焚燒營地進行叛亂。」拓跋儀認為丁建說的很對,就迅速領兵撤退。賀盧聽說拓跋儀後撤,也撤退了。丁建帶領着部眾嚮慕容德投降,並且建言拓跋儀的部隊疲憊不堪,可以攻擊。慕容德派遣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率領騎兵七千追擊北魏軍隊,大敗魏軍[3]。等到拓跋珪敕令拓跋儀離開鄴城,賀盧也率軍退回[4],拓跋珪任命賀盧為廣川郡太守。賀盧性格雄壯豪邁,恥居於冀州刺史王輔之下。天興元年(398年)正月,賀盧偷襲殺死王輔,驅使勒逼冀州守兵,搶劫掠奪陽平郡頓丘郡等地,又南渡黃河,投奔南燕王慕容德[5][6]。慕容德任命賀盧為并州刺史,封廣寧王[7]

太上五年(409年)五月,劉裕北伐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在東陽殿召見群臣,商議抗拒晉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說:「吳地的士兵輕裝果決,利於戰鬥,剛開始的時候鋒芒勇猛銳利,不能和他們較量。應該據守大峴,讓他們無法進入,拖延時間,把他們的銳氣泄掉,然後再從容地挑選二千精銳騎兵,沿着海濱南下,斷絕他們的糧草運輸,另外命令段暉率領兗州的軍隊沿着山地向東進軍,在晉軍的腹背處攻擊,這是上策。分別命令各地的官員依靠險要自己固守,考慮估計所用的物質以外,剩下的全部燒毀,再把田野中的莊稼全部剷除,讓敵人沒有東西補充給養,他們遠征的部隊既沒糧草,求戰又找不到對手,一個月之間,我們就可以坐着控制他們了,這是中策。把敵人放入峴山,我們出城迎戰,這是下策。」慕容超說:「京城地方殷富,人口眾多,不能立即入駐守備。青苗遍布田野。不能全部剷除。假使用剷除青苗來守住都城,用以保全性命,朕做不到。現在我們占據了五州之地,有山河的堅固,有戰車萬乘,鐵馬萬群,即使敵人越過大峴,到了平地,我們慢慢地用精銳騎兵去進攻他們,他們就會成為俘虜。」輔國將軍廣寧王賀盧苦苦勸諫,慕容超不聽。退朝後,賀盧對公孫五樓說:「皇上不用我的計策,亡國不遠了。」[8][9]

太上五年六月己巳(409年7月10日),晉軍推進到東莞郡,慕容超派遣公孫五樓、賀盧與左將軍段暉等六名將領率領步兵騎兵五萬人屯駐在臨朐[10][11][12][13][14]

太上六年(410年)二月,賀盧與公孫五樓挖掘地道進攻晉軍,作戰不利[15][16]

廣固被東晉攻占後,賀盧也陷落[17][18]

家庭

編輯

祖父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資治通鑑音注·卷一百八》:按魏書官氏志,內入諸姓有賀賴氏,北方有賀蘭氏,後皆為賀氏,蓋內入者為賀賴氏,留北方者為賀蘭氏。「蘭」、「賴」語轉耳。又匈奴諸種亦有賀賴氏。
  2. ^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月,魏遼西公賀賴盧帥騎二萬會東平公儀攻鄴。賴盧,訥之弟也。
  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賀賴盧自以魏王珪之舅,不受東平公儀節度,由是與儀有隙。儀司馬丁建陰與德通,從而構間之,射書入城中言其狀。甲辰,風霾,晝晦。賴盧營有火,建言於儀曰:「賴盧燒營為變矣。」儀以為然,引兵退。賴盧聞之,亦退。建帥其眾詣德降,且言儀師老可擊。德遣桂陽王鎮、南安王青帥騎七千追擊魏軍,大破之。
  4. ^ 《晉書·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魏又遣遼西公賀賴盧率騎與章圍鄴,德遣其參軍劉藻請救於姚興,且參母兄之問,而興師不至,眾大懼。德於是親饗戰士,厚加撫接,人感其恩,皆樂為致死。會章、盧內相乖爭,各引軍潛遁。
  5. ^ 《魏書·卷二·帝紀第二》:廣川太守賀盧殺冀州刺史王輔,驅勒守兵,抄掠陽平、頓丘諸郡,遂南渡河,奔慕容德。
  6. ^ 《晉書·卷一百二十七·載記第二十七》:其夏,魏將賀賴盧率眾附之。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廣川太守賀賴盧,性豪健,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之下,襲輔,殺之,驅勒守兵,掠陽平、頓丘諸郡,南渡河,奔南燕。南燕王德以賴盧為并州刺史,封廣寧王。
  8. ^ 《晉書·卷一百二十八·載記第二十八》:劉裕率師將討之,超引見群臣於東陽殿,議距王師。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所利在戰,初鋒勇銳,不可爭也。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可徐簡精騎二千,循海而南,絕其糧運,別敕段暉率兗州之軍,緣山東下。腹背擊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之外,余悉焚蕩,芟除粟苗,使敵無所資。堅壁清野,以待其釁,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下策也。」超曰:「京都殷盛,戶口眾多,非可一時入守。青苗布野,非可卒芟。設使芟苗城守,以全性命,朕所不能。今據五州之強,帶山河之固,戰車萬乘,鐵馬萬群,縱令過峴,至於平地,徐以精騎踐之,此成擒也。」賀賴盧苦諫,不從,退謂五樓曰:「上不用吾計,亡無日矣。」
  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南燕主超聞有晉師,引群臣會議。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曰:「吳兵輕果,利在速戰,不可爭鋒,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然後徐簡精騎二千,循海而南,絕其糧道,別敕段暉帥兗州之眾,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之外,餘悉焚蕩,芟除禾苗,使敵無所資,彼僑軍無食,求戰不得,旬月之間,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此下策也。」超曰:「今歲星居齊,以天道推之,不戰自克。客主勢殊,以人事言之,彼遠來疲弊,勢不能久。吾據五州之地,擁富庶之民,鐵騎萬群,麥禾布野,柰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不如縱使入峴,以精騎蹂之,何憂不克。」輔國將軍廣寧王賀賴盧苦諫不從,退謂五樓曰:「必若此,亡無日矣!」
  10. ^ 《晉書·卷一百二十·載記第二十八》:其夏,王師次東莞,超遣其左軍段暉、輔國賀賴盧等六將步騎五萬,進據臨朐。
  11. ^ 《宋書·卷一·本紀第一》:六月,慕容超遣五樓及廣寧王賀賴盧先據臨朐城。
  12. ^ 《南史·卷一·宋本紀上第一》:六月,超留羸老守廣固,使其廣寧王賀剌盧及公孫五樓悉力據臨朐。
  13.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六月,己巳,裕至東莞。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將步騎五萬屯臨朐;聞晉兵入峴,自將步騎四萬往就之,使五樓帥騎進據巨蔑水。
  14. ^ 《太平御覽·卷三百一十八·兵部四十九》:《宋書》曰:晉義熙五年六月,偽燕主慕容超留羸老守廣固,使其廣寧王賀刺盧及公孫五樓悉力據臨朐。
  15. ^ 《晉書·卷一百二十·載記第二十八》:於是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戰王師,不利。
  1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五》: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為地道出擊晉兵,不能卻。
  17. ^ 《魏書·卷八十三上·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上》:訥弟盧,亦從平中原,以功賜爵遼西公。太祖遣盧會衛王儀伐鄴,而盧自以太祖之季舅,不肯受儀節度。太祖遣使責之,盧遂忿恨。與儀司馬丁建構成其嫌,彌加猜忌。會太祖敕儀去鄴,盧亦引歸,太祖以盧為廣川太守。盧性雄豪,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下,襲殺輔,奔慕容德。德以為并州刺史,廣寧王。廣固敗,盧亦沒。
  18. ^ 《北史·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訥弟盧,亦從平中原,以功賜爵遼西公。帝遣盧會衛王儀伐鄴,而盧自以帝之季舅,不肯受儀節度。帝遣使切責之,盧遂忿恨,與儀司馬丁建構成其嫌,彌加猜忌。會道武敕儀去鄴,盧亦引歸。道武以盧為廣川太守,盧性雄豪,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下,襲殺輔,奔慕容德。德以為并州刺史﹑廣寧王。廣固敗,盧亦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