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記(英語:Shorthand)是一種用符號快速記錄語言的方法,通過速記符號記錄的音節信息,並利用縮略符號提高記錄效率。速記完成後,需要將速記內容翻譯成正常的文字。速記的速度一般可達到每分鐘160-400字,因此在許多如在需要現場記錄語言的場合都有過應用案例,例如法庭記錄、新聞會議採訪、課堂筆記等。在1990年代之後,傳統的速記技術逐漸被錄音計算機技術所取代。

使用19世紀的格雷格速記法英語Gregg Shorthand寫作的主禱文

文字
文字史
字位
文字列表
拼音文字相關
字母
字母的歷史
文字系統類型維基數據所列Q119520394
表音文字
全音素文字
輔音音素文字
元音附標文字
半音節文字
特徵文字
音節文字
語素文字
輔助使用
速記
音標
特殊使用
數字
盲文
相關條目
象形文字
形意文字
搭配使用的符號
附加符號
標點符號
可轉換為文字的其他使用
電報編碼
字符

歷史

編輯

最早的速記大約起源於古希臘,普遍認為是寫作古希臘哲學蘇格拉底傳記的歷史學家色諾芬是最早使用速記的人。速記在羅馬帝國時受到普遍的應用,公元63年,泰若設計編纂了一套泰若速記符號詞典,以記錄拉丁語言。後來許多人使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速記,莎士比亞蕭伯納都是使用速記法撰寫劇本的,可以快速記錄自己的靈感。

1588年,布萊特發明了英文速記法,基本繼承了泰若的方式,用直線、半圓和圓圈等符號記錄英文單詞。1837年艾薩克·皮特曼(Pitman,又譯「必文」)創造了一套新的英文速記系統「超速記法」,以正圓和正米字形框架為基礎,並帶到了美國。1888年,約翰·羅伯特·格雷格英語John Robert Gregg發明了一種「細線表音速記法」,以橢圓和斜米字框架為基礎,寫的更快,成為在美國最流行的速記法,大約90%教速記的學校都採用這種方法。

1896年蔡錫勇按照漢字拼音編寫了《傳音快字》,本來是作為漢字文字改革方案,是中國最早的速記法。1912年其子蔡璋出版了《中國速記學》,基本原則和「細線表音速記法」一樣,是以橢圓和斜米字方位框架為基礎,以漢語聲母韻母為基本單元設計的,用不同角度的斜線、橢圓和半圓代表各種複合的聲母、韻母,是中國最早的速記著作。後來出現的各種漢字速記法基本以此為根據。

現況

編輯

世界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速記法,前蘇聯索柯洛夫編寫了《蘇聯國家統一式速記法》,基本以斜線為主,以俄文字母為基礎。此外德國法國等其他國家都有自己語言的速記法。

現代社會由於快速打字機和錄音機的發明,速記法開始逐漸退出應用領域,只是有人記日記或某些備忘錄時以及記者採訪時還偶爾應用,很少有人再繼續學習速記法。但目前由於手機發短信和網上聊天的需要,又出現一種打字速記,即用各種縮略語代表單詞,漢語中的網上略語也可以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速記法。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