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崇壽
郝崇壽(1874年?—1926年[1]),字硯樵[2],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人[3],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郝崇壽 | |
---|---|
個人資料 | |
字 | 字彥翹 |
生平
編輯郝崇壽幼年聰慧,據說曾一日便閱讀《周易》全部,且略能背誦。其父郝冠卿認為速成不好,乃立日程,令向兒子教授之書達到日程規定即止,不貪多。後來,郝崇壽中秀才,入淮安府學(其遺址位於今淮安市楚州區府學市口西)學習,並獲淮安府給予膳食津貼,郝崇壽所讀之書既多且雜,從經史到五行、三式(術數家以雷公、太乙、六壬為三式,即占卜之術)都有。[2]
郝崇壽曾任清朝江蘇諮議局議員。中華民國初年,曾任江蘇省議會議員。[3]袁世凱稱帝失敗後,1918年,郝崇壽被推選為安福國會眾議員,歷大總統黎元洪、徐世昌等任內,直到1920年安福國會解散。[4][2]
在家鄉,郝崇壽積極興辦公益事業,時常主文倫學堂(文倫學堂是清朝廢除科舉後,由曹甸郝氏家族集資創辦的學校,校址位於曹甸郝氏宗祠內。後由於經費不足,改為初等小學),設東遊預備專科(專門培養學生赴日本學習日語、桑蠶技術)、醫學研究所、三善施藥局(施捨藥物給貧民的機構)。郝崇壽還在家鄉提議疏浚涇河,修涇河耳洞,修南北堤以及三義、吉慶諸堤。他還資助了城中的清節堂、江北慈幼院(原是清末鹽商、候補道周鶴九的宅邸,其中有楠木廳、桐廳、椿廳、柏廳、松廳,共五十餘間,前後有走廊。後來,由淮安三大銀行家及郝崇壽集資購買,改設江北慈幼院,專收貧困家庭子弟,教授小學課程以及織布、織毛巾、織襪等技術,學生半工半讀。其址為今楚州實驗小學)。[2]
民國十年(1921年)淮安發生水災,郝崇壽以工代賑,修築福公堤,疏浚永濟河,工程質量較高,所花費用卻較低。為此,郝崇壽在數月間奔走,不辭勞苦。鑑於穀米價格暴漲,郝崇壽高價收購穀米,施捨給貧民。[2]
民國十三年(1924年),孫傳芳占領南京後,渡過長江進攻蘇北,戰爭即將爆發。郝崇壽乃出面邀集紳商代表奔走,使戰爭沒有發生。郝崇壽多次花費巨資為家鄉出力,原本富裕的家產逐漸殆盡。[2]
民國十四年(1925年),距離淮安城不遠處爆發戰爭,郝崇壽設保安局,以安定淮安民心。淮安的士紳害怕淮安受到圍城而斷糧,乃各自輸米以備不足,郝崇壽起初輸米百石,又力婦孺收容所,發誓與婦孺共存亡。[2]
郝崇壽侍奉患病的父親郝冠卿,衣不解帶,郝冠卿病逝後,郝崇壽極其痛心。母親王氏逝世時,郝崇壽剛剛成為眾議員到北京,聞訊隨即奔喪歸家。郝崇壽的長兄郝荷舫先逝世,次兄又早逝,郝崇壽侍奉兩位孀嫂,撫育長兄郝荷舫的兩個孤兒。次兄又無子,郝崇壽便以自己的兒子繼承其後。郝崇壽還興修郝氏宗祠,撰寫家譜。[2]
民國十五年(1926年)夏,郝崇壽為勘察運河淮寶段水勢,在炎熱天氣下跋涉而勞累過度,突然患霍亂,於七月十九日在家中突然病逝,享年52歲。郝崇壽的葬禮在淮安舉行。[2]
家庭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近現代淮安曹甸三郝》作卒於1926年,享年52歲。可由此推知生於1874年前後。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高建平,近现代淮安曹甸三郝,淮安日报,2009年6月29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 ^ 3.0 3.1 曹余濂 編著,江蘇文史資料第67期:民國江蘇權力機關史略,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1994年,第100頁
-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生在中國》(上卷·滄海樓船)(下卷·復生時代),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於2013-05-28查閱[永久失效連結]
- ^ 6.0 6.1 6.2 6.3 奇策鐫金版 雄心證寶刀,鳳凰網,2011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