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

1915年至1916年袁世凱所建帝國
(重定向自袁世凯称帝

中华帝国,亦称洪宪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政权名称。原定年号洪宪,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首都位于北京。但各方势力接连挑战,包括蔡锷领导的护国军日本支持的中华革命党以及宗社党前朝遗老[1],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国宣布成立便以失败收场;在此期间,袁世凯对内并没有正式登基为皇帝,对外则仍以“中华民国”为国号[2] 。中华帝国从袁世凯接纳国民代表推戴为皇帝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仅102天,从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仅82天。

中华帝国
1915年—1916年
中华帝国国旗(1916年初)
国旗(1916年初)
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
1915年-1916年中华帝国疆域版图
1915年-1916年中华帝国疆域版图
地位备案政权
首都北京
常用语言汉语
宗教儒教
政府二元君主立宪军政府
皇帝
(实际仍称大总统
 
• 1915-1916
袁世凯
政事堂国务卿 
• 1915-1916
陆徵祥
立法机构参政院
历史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12月12日
1915年12月25日
• 终结
1916年3月22日
货币银元
前身
继承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

兴衰经过 编辑

背景 编辑

 
1914年12月23日冬至,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祭天
 
袁世凯祭祀冠服用具,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为应付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经三个多月交涉,签订了《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关于山东之条约》,1915年6月,条约文本互换后,忽然有日本报章传说袁世凯有意称帝,虽然袁世凯极力否认[3],但“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的言论,渐渐在社会上传播[4]。7月6日,袁世凯任命杨度梁启超等10人为宪法起草委员[5],再次草拟新宪法,预期于是年11月完成[6]。8月3日,由通晓中国事务的前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为袁世凯安排的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教授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称:“......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总统继承问题,尚未解决……他日或因此种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7]

1915年8月19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严复成立筹安会,声言“共和不适用于中国”。愈来愈多的“请愿团”上书,要求变更国体。也有部分反对的声音,如进步党党首、前司法总长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在《大中华》月刊发表,坚持其对变更国体的一贯反对。而筹安会却发表大量支持实行君主立宪的文章,杨度认为国家必须“定于一”(一元化领导),才能安定,在安定的环境中才能立宪,并逐渐富强。他提出了两个论据来证明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其一:中国人文化程度低,共和难以立宪,只有君主才能立宪,与其名共和专制,不如名正言顺君主立宪。其二,共和国选举总统时容易发生动乱。他说:“非先除此竞争元首之弊,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计唯有易大总统为君主,使一国元首立于绝对不可竞争之地位,庶几足以止乱”[8][9]。另外,袁世凯还收到《全国护军使劝进称帝文书》,全国各省督军都有签名[a],包括云南代表蔡锷唐继尧[10]两人日后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劝进文书写道:

 
在洪宪帝制汉服被恢复

8月23日成立后的“筹安会”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进京商讨国体事宜,各文武官吏除少数表示拥护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须改变国体。[11]8月25日,蔡锷领导军人请愿帝制。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亦伪造《顺天时报[b],营造日本帝国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氛围。

国民代表大会 编辑

 
1915年讽刺袁世凯的“国体投票”全票通过的漫画

1915年9月1日,参政院举行开幕典礼,沈云沛周家彦杨缵绪等人请愿改变国体,此后数日,支持帝制的请愿团纷纷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立宪风潮[13],这是第一次请愿。面对愈来愈多声称代表民意支持袁世凯即帝位的民意团体(即请愿团),9月6日,袁世凯派杨士琦到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宣读他的意见书:“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14]风潮似是稍稍平息,但14日,沈云沛、乌泽声赵倜等又有第二次请愿[15],梁士诒等人更在19日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鼓动组织请愿团,向参政院呈上第三次请愿书[16],要求召开国民会议,由全国选出代表决定国体问题。10月6日,参政院代行立法院通过《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17],袁世凯于8日公布施行[18],后由全国选出1993名国民代表。12月11日上午9时,国民代表就国体变更进行投票,结果国民代表大会以全票通过同意君主立宪制。上午11时许,各省代表民意第一次请求袁世凯就任中华帝国皇帝[19],袁以无德无能婉拒,下午六时,代表再请袁为皇帝[20][21]。12月12日,袁接纳代表们第二次推戴,但假惺惺的说:

第创造弘基,事体繁重,洵不可急遽举行,致涉疏率,应饬各部院就本管事务,会同详细筹备,一俟筹备完竣,再行呈请施行。[22]

,未有立即登基,但早已于11月29日秘密成立大典筹备处[23],准备登基事宜,择日即皇帝位[24],更由朱启钤监修紫禁城内各宫殿[25]。袁的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仿照《日本皇室典范》拟定《新皇室规范》:

12月21日、22日及23日,袁世凯大封各省将军、巡按使、护军使、镇守使、各师师长及手握军权之人五等爵(详下)。31日,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27],取“弘扬宪法”之意[28],并预备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大总统府则改为新华宫(今中南海)。

南方起义 编辑

1915年11月10日,上海镇守使郑汝成被刺杀,12月5日,革命党又在上海夺取肇和舰,炮击制造局,南方局势渐见不稳。曾表示支持君主立宪的蔡锷于11月中逃离北京,回到云南后,即与唐继尧等人在12月25日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讨伐袁世凯。蔡锷在云南起义之后,袁世凯下令征伐滇军,北洋军和滇军互有胜负,但是北洋军不能扑灭护国军。与此同时,中华革命党也趁机活动。1915年11月日本情报组织东亚同文会成员、日本众议员犬养毅的亲信萱野长知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军中国东北军顾问,在山东青岛设置司令部,日本军队控制的胶济铁路沿线全力协助。中华革命军所用枪械全部由日本供应,日本人还组织一些野战医院专程负责战场医疗。[29]

日本作梗 编辑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袁世凯政府通过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来应付,未能全部满足日本的要求,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交涉前后逐渐向欧美各国靠拢用来制衡日本,日本决定推翻袁世凯政权。在南方发动动乱和起义后,日本政府在背后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 1915年10月28日,日本代理公使小幡酉吉与英、俄两国公使到外交部面晤陆徵祥[30],提出劝告[31],缓行帝制。
  • 1916年1月9日,孙中山电告上海总机关部,日本政府派青木海军中将来沪,嘱与联络;[1]
  • 1916年1月19日,大隈重信内阁通过注意中国南方动乱的决议[32],日本领事退回有“洪宪元年”四字的外交文书[33]
  • 1916年2月19日,孙中山与日人久原房之助订立借款七十万日元;[1]
  • 1916年2月21日,大陆政策急先锋田中义一冈市之助建议采取手段让袁世凯退出并扶植日本的政治势力;
  • 1916年3月1日,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晤梁启超,商量讨袁一事,并设法赴广西;[1]
  • 1916年3月7日,大隈重信内阁决定要袁世凯退出权力圈,因为袁世凯不能保障日本在华利益;[34]
  • 1916年3月15日,代理奉天日本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电告外务省,日本人策动宗社党起事;
  • 1916年3月30日,日本太仓喜八郎以百万日元资助前清肃亲王善耆的宗社党;
  • 1916年5月4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得到日本资助,从青岛潍县,攻击东城。

帝制取消 编辑

袁世凯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35],其筹备帝制时间前后共计102天(此年为闰年),又于23日,废止洪宪年号[36]

直至袁世凯对内宣布取消帝制都未正式登基,年号洪宪仅在内部流传,对外仍称民国,故袁世凯仍是民国大总统,但滇军坚持要袁世凯下台。革命党人继续行动。5月4日,梁启超电劝段祺瑞出以果断,劝袁世凯退位。5月6日,袁世凯通电陈宧,同意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后。1916年5月8日,在广东肇庆护国军军务院,梁启超任抚军政务委员长继续护国运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冯国璋联络各省于5月17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因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会议无果而终。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6月6日上午10时15分逝世。

国旗、国徽、国歌 编辑

中华帝国虽未能成立,但已预先定立国旗国歌国徽则沿用北洋政府十二章国徽[来源请求]国歌沿用1915年5月制定的北洋政府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但歌词“共和五族”改为“勋华揖让”。

封爵 编辑

自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推戴,至1916年3月22日申令撤销承认帝制案,其间有关帝制的命令主要为封爵。以下列出封爵名单及封爵时间:[38]

旧侣 1915-12-18 黎元洪奕劻载沣世续那桐锡良周馥
故人[c] 1915-12-18 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
耆硕 1915-12-18 王闿运马相伯
武义亲王 1915-12-15 黎元洪
衍圣公(袭封) 1916-1-1 孔令贻[d]
一等忠襄公(追封) 1915-12-22 赵秉钧
一等公 1915-12-21 龙济光[e]张勋冯国璋姜桂题段芝贵倪嗣冲
二等公 1915-12-23 刘冠雄
一等侯 1915-12-21 汤芗铭李纯朱瑞陆荣廷赵倜陈宧唐继尧阎锡山王占元
一等昭勇伯(追封) 1915-12-22 徐宝山
一等伯 1915-12-21 张锡銮朱家宝张鸣岐田文烈靳云鹏杨增新陆建章孟恩远屈映光齐耀琳曹锟杨善德
1915-12-23 雷震春
一等子 1915-12-21 朱庆澜张广建李厚基刘显世
1915-12-23 陈光远米振标张文生马继曾张敬尧
二等子 1915-12-23 倪毓棻张作霖萧良臣
一等男 1915-12-21 许世英戚扬吕调元金永蔡儒楷段书云任可澄龙建章[f]王揖唐沈金鉴何宗莲张怀芝潘榘楹龙觐光陈炳焜卢永祥
1915-12-23 林葆怿饶怀文吴金彪王金镜鲍贵卿宝德全马联甲马安良白宝山昆源施从滨黎天才杜锡钧王廷桢杨飞霞江朝宗徐邦杰李进才吕公望马龙标吴炳湘
1916-1-28 李嘉品
二等男 1915-12-21 李兆珍王祖同
1915-12-23 吴俊陞王怀庆吴庆桐冯德麟王纯良李耀汉马春发胡令宣莫荣新谭浩明周骏刘存厚叶颂清张载阳张子贞刘祖武石星川
1916-2-21 熊祥生
三等男 1915-12-23 石振声何丰林臧致平吴鸿昌王懋宾唐国谟方更生张仁奎陈德修殷恭先周金城李绍臣康永胜常德盛张殿如马福祥张树元李长泰许兰洲朱熙孔庚方玉普马龙潭裴其勋朱福全隆世储方有田陈树藩陆裕光杨以德
1916-2-21 李炳之吴佩孚
1916-3-7 冯玉祥
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1915-12-23 曾兆麟林永谟杜锡珪汤廷光

法律地位 编辑

中华帝国实为一在成立过程中即告流产的国家。成立过程前后有关的宪法和国际法问题,自引起学者[谁?]之关注。然而直到袁世凯宣布废除帝制都未正式登基,也无在国际上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帝国,任何国家无从承认中华帝国,在外交中袁世凯一直用“中华民国大总统”的身份应对各国。

注释 编辑

  1. ^ 签名如下:奉天段芝贵;云南蔡锷,唐敬尧;广东龙济光;河南赵侗;山东靳云鹏;湖北王占元;安徽倪嗣冲;四川陈宦;江西李纯;陕西陆建章;甘肃张广建;湖南汤乡铭;浙江朱瑞;山西阎锡山;吉林孟恩远;黑龙江朱庆嗣;福建李厚基;绥远潘钜楹;察哈尔张怀芝;广西陆荣廷。[10]
  2. ^ 此事被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和女儿袁叔桢无意中发现,袁世凯曾责袁克定“欺父误国”。[12]
  3. ^ 1915年12月20日,该四人被封为“嵩山四友”
  4. ^ 1916年1月1日封,并加郡王衔
  5. ^ 1916年1月28日加郡王衔
  6. ^ 1916年1月21日准龙建章奏请收回封爵成命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郭廷以.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79年 [2013-07-21]. ISBN 97866667129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4). 
  2. ^ Kuo T'ing-i et al. Historical Annals of the ROC (1911–1949). Vol 1, pp. 207–41.
  3. ^ 專電. 申报 (上海). 1915-06-16. 日报近有记载大总统将登帝位者,有人译呈,大总统谓:‘革命风潮最烈时,清皇族有建议禅位于予者,予誓死不肯,今乃改初志耶?’ 
  4. ^ 關於國體問題之一席談. 新闻报 (上海). 1915-07-09. 冯华甫上将军到京后,已进见大总统数次......冯将军自称在南时,颇闻种种风说,曾以私函来京询问其详......大总统告之曰:‘外间种种风传,余亦略有所闻,有谓此事由余主动者,亦有谓由儿子克定主动者......’ 
  5. ^ 命令 (PDF). 政府公报. 1915-07-07, (1136号). 
  6. ^ 憲法誕生之期限.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07-09. 
  7. ^   共和與君主論. 维基文库 (中文). 
  8. ^ 杨度.   君憲救國論. 维基文库 (中文). 
  9. ^ 追溯近现代中国起源与历史 第四章(上). Matthew Henry. : 166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中文).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 第4卷. 人民出版社. 1982: 117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中文). 
  10. ^ 10.0 10.1 10.2 赵焰. 第16章:公心,还是私利?. 《晚清有个袁世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1日. ISBN 9787563391288. 
  11. ^ 张岂之,陈振江,江沛:《晚淸民国史》,页266-268,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 ^ 袁世凯称帝的几个幕后推手. 人民网. 2009年6月1日 [2013年7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6月8日). 
  13. ^ 請願國體變更者之領袖.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09-07. 
  14. ^ 大總統對於國體問題意見書.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09-11. 
  15. ^ 十四日之參政院請願書.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09-19. 
  16. ^ 杜亚泉.   帝制運動始末記. 东方杂志. 1916, 13卷 (中文). 请愿联合会……乃由梁士诒发起……九月十九日成立,推沈云沛为正会长,那彦图、张镇芳为副会长……是会成立后,即举行各请愿机关联合之总请愿,即所谓第三次请愿也 
  17. ^ 法律 (PDF). 政府公报. 1915-10-09, (1229号). 
  18. ^ 命令 (PDF). 政府公报. 1915-10-09, (1229号). 于十月六日开会,议决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经三读会通过 
  19. ^   中華民國參政院第一次推戴書. 维基文库 (中文). 
  20. ^   中華民國參政院第二次推戴書. 维基文库 (中文). 
  21. ^ 杜亚泉.   帝制運動始末記. 东方杂志. 1916, 13卷 (中文). 计是日初次开会为上午九时五十分,经彚查票数及讨论表决,至十一时半而第一次推戴书已拟就缮送,下午袁总统之复咨到院,五时复行开会,至六时而第二次推戴书亦即拟呈,仅仅八小时,而参政院与政府文书往还两次 
  22. ^   袁世凱接受帝制申令. 维基文库 (中文). 
  23. ^ 杜亚泉.   帝制運動始末記. 东方杂志. 1916, 13卷 (中文). 十一月…… 二十九日,设立大典筹备处于昭德门内之东朝房,十二月一日,开成立会,朱启钤为办事员长 
  24. ^ 宣佈展緩登極理由. 时事新报 (上海). 1916-01-01. 新皇帝正式登极之日期,现为政界中首先讨论之重要问题,有主张阳历元旦登极者,有主张阳历正月四号登极者,主张阴历正月一号登极者亦复不少…… 
  25. ^ 杜亚泉.   帝制運動始末記. 东方杂志. 1916, 13卷 (中文). 一月以前,业由内务总长朱启钤派员督修,自中华门以内,天安、端午各门,修饰业已完毕,内廷太和门、太和殿,已改名为承运门、承运殿,中和殿改名体元殿,保和殿改名建极殿,均已将匾额更换。各殿盖瓦,旧为黄色,以新朝尚赤,故均涂以朱红,其门窗旧为方格,用纸糊裱,亦均改用西式,嵌镶玻璃。太和门旁之宏仪、体仁两阁,午门旁之左翼右翼,阙左阙右、协和熙和、左腋右腋等八门,亦皆加工修理,且将协和、熙和两门,改名经文、纬武 
  26. ^ 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薄注》,第66页。转引自《北洋政府简史》,第336页
  27. ^ 命令. 新闻报 (上海). 1916-01-03. 十二月卅一日,即旧历十一月廿五日,申令:大典筹备处奏请改元一项,明年改年为洪宪元年。此令 
  28. ^ 作者:刘路生,统筹:梅志清 李汉荣 吴义雄 何文平. “洪宪” 即弘扬宪法?袁并无完整制度建设构想. 南方日报网. 2011年10月14日 [2011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16日) (中文(简体)). 
  29. ^ 张家凤. 中山先生與國際人士. 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第81页. ISBN 9789862215104. 
  30. ^ 杜亚泉.   帝制運動始末記. 东方杂志. 1916 (中文). 
  31. ^ 日政府忠告緩行帝制之全文. 盛京时报 (奉天). 1915-11-02. 
  32. ^ 《日本外交文书》大正5年,第2册,第13页
  33. ^ 洪憲年之被駁. 时事新报 (上海). 1916-01-27. 二十日,《满州日报》载云:吉长道尹郭家熙近日有关于交涉事项之公文数件送致长春日领署,因该公文内书有洪宪元年字样,当经日领山内氏概行退回 
  34. ^ 田崎末松:《评传.田中义一》,和平战略综合研究所,1981年,第546页
  35. ^   撤销帝制令. 维基文库. 1916-03-22 (中文). 
  36. ^ 命令. 新闻报 (上海). 1916-03-25. 三月二十三日,即旧历二月二十日,告令:前据大典筹备处长奏请建元,现在承认帝位一案,业己撤销,筹备亦经停办,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此令 
  37. ^ https://auction.artron.net/paimai-art0075362188
  38. ^ 钱实甫,北洋政府职官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