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芳

中华民国政治人物,高级将领
(重定向自孙传芳

孙传芳(1885年4月17日—1935年11月13日),字馨远山东省泰安县范镇人,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上将。孙传芳出身直系,也曾与皖系配合,后期投靠奉系。1935年遇刺身亡。

孙传芳
性别
出生1885年4月17日(光绪十一年三月三日)
 大清山东省济南府泰安县
逝世1935年11月13日(1935岁—11—13)(50岁)
 中国天津市
死因遇刺
国籍 中国
教育程度
头衔
  • 陆军第二镇三协第五标教官 1909
  • 陆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
  • 陆军第二师第三旅旅长
  • 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
  • 陆军第二师、第十八师师长。
  • 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 1921
  • 福建军务督理 1923
  • 浙江军务督理(兼任)1924
  • “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自任)1925.11-1927.8
  • 鲁西前线总指挥 1928.3-1928.6
政党直系

生平 编辑

孙传芳家庭自幼丧父,其出生地山东为义和团运动的兴盛区,因家贫与地方动荡之故,孙家多度逃荒,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落脚济南。其姊被袁世凯亲信王英楷相中迎娶,由于孙家的家境问题,王英楷允诺照顾孙家老小,孙传芳因此得到受教育之机会。在得到王家栽培之际,王英楷认为孙传芳天资聪明,且体格健壮,又保荐其进入北洋陆军速成学堂从军,从此孙传芳进入北洋新军。

崛起湖北 编辑

光绪三十年(1904),孙传芳从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获得官费保送留学日本接受军官教育。光绪三十四年(1908),自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加入同盟会[1]:798归国后的1909年,接受陆军部之陆军科举考试,成绩优秀,得到步兵举人身份。此后孙传芳被编入马龙标所率的陆军第二镇,任第二镇第三协第五标步兵教官。[2][3]第三协的统领为王占元,后来成为孙传芳重要的上司。

民国初年,第2镇更名为陆军第2师,在武昌革命期间南下镇压革命党,中华民国建国后未北返驻地,而是驻扎湖北省。孙传芳逐渐升至第3旅旅长。1917年,被任命为第21混成旅旅长,随后晋升为占编第一师师长。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中,孙传芳随其老长官王占元俘虏皖系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孙传芳随后接任长江上游总司令

民国十年(1921),湖南省督军赵恒惕企图将其统治范围扩大至湖北省,因此发动了湘鄂战争,虽然赵恒惕未能成功扩大统治区,但却让直系选择对王占元发起政争。同年8月,王占元在湖北省政争中失势辞职下野。在吴佩孚的指名下,孙传芳回任陆军第2师担任该师师长,成为两湖巡阅使吴佩孚的部属。[2][3][4]

直系强人 编辑

 
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

1922年4月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孙传芳成为直系成员,公开要求皖系拥立的大总统徐世昌辞职。6月徐世昌辞职,黎元洪再度出任大总统。1923年1月,孙传芳率军赴福建省,被任命为福建军务督理(简称“福建督理”)。[2][3][4]孙传芳获得独立的控制地盘。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前哨战江浙战争打响。孙传芳支援直系的江苏督军齐燮元,击败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此后,孙传芳被任命为闽浙巡阅使兼浙江军务督理。[2][3]其控制势力进入浙江省。

 
《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三号上刊登的《东南问题之再燃》中的孙传芳照片

自此,江苏、浙江为孙传芳、齐燮元、卢永祥三人势力鼎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败北,段祺瑞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奉系张宗昌为支援卢永祥而南下。为此,孙传芳于1925年1月和齐燮元结成同盟,组织“江浙联军”迎击。段祺瑞为笼络孙传芳而任命其为浙江督办。孙传芳遂抛弃齐燮元,齐燮元陷于孤立而发表下野宣言。[2][3][4]

同时,为了扩大在南方的势力,奉系对孙传芳依然保持警戒。孙传芳乃秘密与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结成同盟。1925年10月,奉系的山东督军张宗昌、江苏督军杨宇霆开始向孙传芳发动攻击(反奉战争浙鲁战争奉浙战争),孙传芳取得胜利。同年11月,孙传芳在南京宣布就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当时,应孙传芳之邀,章太炎任(政治)顾问、蒋方震冈村宁次任高等军事顾问。[2][3]

兵败下野 编辑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开始,北伐军首先攻入以吴佩孚为盟主的直系军阀,其庇护的盟友叶开鑫所统治的湖南省。由于在北京国民政府内的派系不同,孙传芳决定置身旁观,让吴佩孚与北伐军对抗。为了抗衡当时广州国民政府宣扬的三民主义,吴佩孚提出“爱国家、爱人民、爱敌人”的“三爱主义”及“不擒二毛”(不捉捕年长的人,典出宋襄公)。同年8月底,北伐军在击败湖南省的北洋军后,继续北进湖北省江西省。吴佩孚的部队在此时在湖北省遭到北伐军击败,使得北伐军的控制区进入长江流域,并且直接与孙传芳邻接。孙传芳部队则在9月同时从江西省与福建省发兵,调动约10万部队企图击败北伐军,孙传芳本人与主力部队则到江西省迎击北伐军。

孙传芳部队在江西虽然一度击退北伐军,但是孙传芳在福建的盟友周荫人所指挥部队则在10月初遭到北伐军击溃,广州国民政府趁此占领福建,在福建的胜利使北伐军可抽调更多兵力进入江西与孙传芳决战。在此同时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中立、浙江军阀周凤岐则消极抵抗孙传芳的命令,安徽省籍的直系军阀陈调元王普也同样抱持消极作战的态度等待北伐军。至11月初,北伐军夺得南浔铁路控制权,切断孙传芳部队的交通线,使得当时主力战场南昌九江间之部队无法互相支援。孙传芳因战况不利乘船逃离九江返回南京,失去领导者的孙传芳军士气溃散,包括南昌与九江在11月中以前都遭到北伐军占领,进入江西省的孙传芳军主力遭到北伐军给歼灭,江西省也被北伐军给夺占。孙传芳的统治范围退守浙江、安徽与江苏省。

在军事筹码大减的情况下,孙传芳试图与奉系军阀改善关系,11月20日,专门前往天津张作霖等奉系将领会面,并和张宗昌共同拥立张作霖安国军总司令,孙传芳任副司令兼五省联军总司令。[2][3][4]张宗昌则在此时获得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直鲁联军总司令一职。

 
遇刺前的孙传芳

但是,奉系并没有因为与孙传芳关系改善而提供军事援助,仅有张宗昌发兵南下援助孙传芳,无法有效恢复军事实力的孙传芳也难以指挥张宗昌的部队抵抗国民革命军的北进。此时北洋政府的长江舰队决定向广州国民政府投诚,原先驻扎上海的部队也反叛接受国民政府编遣,在上海孤军奋战的直鲁联军无法与北伐军对抗,1927年3月,南京失守,孙传芳的统治区仅剩长江以北的江苏省区域。虽然在同年4月12日,国民政府爆发内斗,且北上的徐州战役亦告顿挫,孙传芳曾在宁汉分裂企图反扑,但是在龙潭战斗再度兵败,孙传芳的战力在此再度遭到重创。

1928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第二期北伐,孙传芳此时可指挥的兵力仅剩第一方面军,由张宗昌支援的人力组成约9个师。这批部队在山东省南部遭到北伐军给重创,且战且退之后进入天津,由方面军副司令官郑俊彦阎锡山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投降,这个方面军在北伐战争结束后被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所属的国民革命军第47师,失去军事力量的孙传芳从此失势下野,一度投靠张学良麾下,但后仍因感到人身安全受威胁而避居大连。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传芳隐居于天津英租界之内礼佛诵经度日。

遇刺身亡 编辑

 
位于香山植物园内的孙传芳墓入口处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张宗昌部下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身亡。施剑翘之父施从滨直奉战争固镇战斗中战败被孙传芳俘虏,后遭处决并曝尸三日三夜。施剑翘为报仇雪恨,埋伏在天津佛教居士林,趁其诵经之时,从其背后枪击。孙传芳当场身亡,年51岁。葬于北京西山卧佛寺东南,即孙传芳墓,现位于北京植物园内。[2][3]

家庭 编辑

孙生有子女七人,其中子四人,分别为孙家裕、孙家震、孙家均、孙家勤;女三人。[5]四子孙家勤为画家,乃张大千弟子,曾任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来新夏. 5. 北洋军阀史 下册.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473-1484-5. OCLC 1178862373.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张振鹤“孙传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民国人物传 第1卷. 中华书局. 1978.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徐友春主编. 民国人物大辞典 増訂版.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3014-1. 
  4. ^ 4.0 4.1 4.2 4.3 刘寿林等编. 民国職官年表. 中华书局. 1995. ISBN 7-101-01320-1. 
  5. ^ 顾祖彭,恪威上将军总浙闽苏皖赣五省军务孙君神道碑,1938年1月

外部链接 编辑

   中国北京政府
前任:
吴光新
长江上游总司令
1920年8月 - 1923年3月
继任:
王汝勤
前任:
李厚基(福建督军)
福建督理
1923年3月 - 1924年5月
继任:
周荫人
前任:
(创设)
闽粤边防督办
1924年5月 - 9月
继任:
(废止)
前任:
卢永祥(浙江督军)
浙江督理
1924年9月 - 1925年1月
继任:
(改称督办)
前任:
(创设)
闽浙巡阅使
1924年9月 - 1925年10月
继任:
(废止)
前任:
(督理改称)
浙江督办
1925年1月 - 10月
继任:
(改称五省联军总司令)
前任:
(督办改称)
五省联军总司令(浙江督办)
1925年10月 - 1926年12月
继任:
孟昭月(浙军总司令)
前任:
杨宇霆(江苏督办)
五省联军总司令(江苏督办)
1925年11月 - 1927年3月
继任:
(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