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級鬥爭

共产主义理论

階級鬥爭,在馬克思主義自由意志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看來,是指階級衝突,指的是對立階級之間的鬥爭[1]。它反映了由於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導致的群體之間的根本性的緊張,甚至是對立關係。馬克思主義[2]認為階級衝突在階級社會歷史里(如資本主義社會和封建主義社會)扮演了關鍵角色,並將階級衝突的公開形式稱作階級鬥爭(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工人階級資產階級的鬥爭)。

1934年明尼亞波利斯市的工人階級鬥爭
1978年3月南京市街頭的「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標語

階級衝突可以以多種形式出現。它可以是直接的暴力,例如對資源剝奪和廉價勞動力的剝削(如圈地運動);也可以是間接的暴力,如因貧困導致的死亡、不安全的工作環境、失去工作的威脅等。但也可以是思想意識上的,蓄意的(撰寫反資本主義出版物)或者是非蓄意的(通過商業廣告鼓吹消費主義)等。它可以是公開的,如企業業主為了抵制工會的要求而停工;它也可以是隱秘的,例如工人暗地裡故意降低生產效率。

馬克思恩格斯而言,迄今為止所有存在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史。[3]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詳細地闡述了這一點。[4]馬克思所說的階級概念和血緣沒有關係,也和上、中、下的社會階層無關,而是指「經濟地位」。他認為階級歸屬是由自己和生產手段的關係決定。馬克思同樣指出「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間斷革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把這種專政作為必經的過渡階段,以求達到根本消滅階級差別,消滅一切產生這些差別的生產關係,消滅一切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社會關係,改變一切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觀念。」[5]

談到自己對於階級鬥爭學說的貢獻,馬克思說「……至於講到我,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鬥爭,都不是我的功勞。在我以前很久,資產階級的歷史學家就已敘述過階級鬥爭的歷史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也已對各個階級作過經濟上的分析。我的新貢獻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2)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6]

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同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歸自己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7]列寧接着指出「在推翻資本壓迫的鬥爭中,在推翻這種壓迫的過程中,在保持和鞏固勝利的鬥爭中,在創建新的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的事業中,在完全消滅階級的全部鬥爭中,只有一個階級,即城市的總之是工廠的產業工人,才能夠領導全體被剝削勞動群眾。(我們要順便指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的科學區別,只在於第一個詞是指從資本主義生長起來的新社會的第一階段,第二個詞是指它的下一個階段,更高的階段。)」[8]「階級鬥爭學說經馬克思運用到國家和社會主義革命問題上,必然導致承認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無產階級的專政,即不與任何人分掌而直接依靠群眾武裝力量的政權。只有使無產階級轉化成統治階級,從而能把資產階級必然要進行的拼死反抗鎮壓下去,並組織一切被剝削勞動群眾去建立新的經濟結構,才能推翻資產階級。」[9]

斯大林指出「不要掩蓋階級鬥爭,要把階級鬥爭進行到底」。[10]

階級鬥爭理論也是毛澤東的主要思想觀點,他把中國人劃分成人民階級敵人兩大陣營。他說:「人民是什麼?在中國,在現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選舉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國主義走狗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中國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凶們實行專政,實行獨裁,壓迫這些人,只許他們規規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如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11]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將「以階級鬥爭為綱」寫入中共黨章[12]。毛澤東還表示「關於階級與階級鬥爭,我們可以現在就講起,必須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階級鬥爭,一抓就靈」。[13][14]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1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openoe, David; 李, 強. 词汇表. Sociology(社会学). 2007-10-01: 694–714. ISBN 978-7-300-08078-9. 
  2. ^ Marx, Karl; et al.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1]: www.marxists.org. 1848. 
  3. ^ 共產黨宣言》,1848年
  4. ^ 马恩全集第四卷——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5. ^ 三 1849年6月13日事件的后果.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6. ^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于伦敦).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7. ^ 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伟大的创举——论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1919年6月28日).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8. ^ 列宁全集第三十七卷——伟大的创举——论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1919年6月28日).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9. ^ 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10. ^ 1938: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ww.marxists.org. [2024-10-18]. 
  11. ^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
  12. ^ 【党章史话】九大党章: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党章.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13.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3年. [202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5). 
  14. ^ 毛主席论修正主义上台怎么办?. [2022-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7). 
  15. ^ 学习时报刊文 谈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光明網. [2020-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