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堡戰役
阿德里安堡戰役也作哈德良堡戰役,是公元378年羅馬帝國軍隊與反叛的哥特人之間的一次戰鬥,發生在當時羅馬帝國的色雷斯行省馬里查河河畔的阿德里安堡(也稱為哈德良堡),位於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埃迪爾內省省會埃迪爾內。
阿德里安堡戰役 | |||||||
---|---|---|---|---|---|---|---|
| |||||||
參戰方 | |||||||
東羅馬帝國 |
哥德人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瓦倫斯 † |
菲列德根 阿拉特亞斯 沙弗拉克斯 | ||||||
兵力 | |||||||
40,000–50,000 | 50,000–60,000 | ||||||
傷亡與損失 | |||||||
25,000–30,000 | 不詳 |
背景
編輯哥特人起源於斯堪的納維亞,3世紀初流浪至巴爾幹地區,公元375年,由於受到匈人入侵,西哥特人開始大舉遷入羅馬帝國。他們請求羅馬帝國東部皇帝瓦倫斯允許他們在羅馬帝國境內定居。瓦倫斯希望能用哥特人來充實其軍隊,所以接受了他們的要求。然而,西哥特人通過收買多瑙河的邊境衛兵,被允許攜帶武器入境。很快事態失去了控制,大量哥特人源源不斷地遷入多瑙河流域,而羅馬帝國在此地區的兵力又十分薄弱,無法對其加以有效的控制。當一些地區的羅馬士兵開始虐待哥特移民時,哥特人於377年開始暴亂,並且多次擊敗羅馬帝國軍隊。而且東、西哥特人在各自洗劫了多瑙河各省之後,還聯合起來渡過多瑙河侵入了巴爾幹半島。瓦倫斯被迫從安條克出發親自出征。然而用以鎮壓哥特人的羅馬士兵有許多是從蠻族人或臨時招募的士兵,戰鬥力差、訓練時間短,多使用小盾牌和輕武器。羅馬軍團與哥特人在多瑙河河口附近遭遇。哥特人使用了他們的標準防禦戰術,用四輪車圍成一個大車陣,從陣里不時出擊進攻者。此戰雙方不分勝負,哥特人向色雷斯方向撤退,羅馬軍隊追擊。
戰況
編輯公元378年8月9日大約中午時分,瓦倫斯率部抵達阿德里安堡。羅馬偵察兵在附近發現哥特兵營,並得知大部分哥特騎兵已外出搜集糧草。為了獨享戰果,瓦倫斯立即命令部隊向哥特兵營進攻,而沒有等待前來增援的西羅馬皇帝格拉丁的軍隊。當時哥特兵營里留下的唯一主將菲列德根也立即派人前去召回領兵搜集糧草的統帥阿拉特亞斯和沙弗拉克斯。當兩軍激戰猶酣之際,阿拉特亞斯和沙弗拉克斯率領哥特騎兵的主力抵達正在進行戰鬥的河谷旁的高地。哥特騎兵以良好的機動性能對羅馬軍隊的左翼發動了襲擊,整個羅馬軍隊頓時亂作了一團。哥特騎兵先是擊潰了羅馬軍隊左翼的羅馬騎兵,然後又席捲了羅馬軍隊左翼的步兵,把他們壓向羅馬軍隊的中央,步兵受到擠壓即無法展開作戰隊形,也無法施展手中的兵器。菲列德根也下令打開車陣出擊,羅馬軍隊潰敗。瓦倫斯待在後備隊中,被哥特人擊退,其本人身負重傷,被抬到一個農家的茅屋。當晚,哥特人包圍了茅屋並放了火,他們不知道燒死的竟是羅馬帝國皇帝。羅馬軍隊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士兵陣亡,哥特方面傷亡人數不詳,但應該相當輕微。
影響
編輯這是羅馬軍隊在坎尼戰役和條頓堡森林戰役之後的最大失利,也是羅馬帝國走向滅亡的標誌。哥特人沒有圍攻君士坦丁堡,繼任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和哥特人在382年議和,哥特人答應幫助皇帝保護羅馬疆界以獲得糧食補給。蠻族依然不可避免地滲透進原羅馬帝國的土地,最終攻進亞平寧半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儘管,騎兵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但戰鬥本身仍是傳統的步兵對步兵作戰。哥特人的騎兵部隊也並非戰術革新。關於這場戰鬥標誌着騎兵崛起的說法已經被駁斥。[1]
參見
編輯- ^ T. S. Burns, 『The Battle of Adrianople, a reconsideration』, Historia, xxii (1973), pp. 336–45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Roman Empire – Adrianople April 2, 2007.
- 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的account of the batt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Battle of Adrianople animated battle map by Jonathan Webb
- Valens and the Battle of Adrianople (Hadrianopol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N.S. Gill. About.com – Ancient/ Classical History. April 2, 2007.
- Battle of Adrianople: 3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David W. Koeller. 2003. April 2, 2007.
- What Happened at Adrianop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Peter Donne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