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斯特·威塞爾之歌
《霍斯特·威塞爾之歌》(德語:Horst-Wessel-Lied),又根據首行稱為《旗幟高揚》(Die Fahne hoch),是從1930年到1945年的納粹黨黨歌,也是從1933年到1945年在《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之外一首等同德國國歌的歌。
Horst-Wessel-Lied | |
---|---|
納粹德國國歌 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黨歌 | |
作詞 | 霍斯特·威塞爾,1929年 |
採用 | 1932年 |
廢止 | 1945年 |
音訊樣本 | |
霍斯特·威塞爾之歌(演唱版) |
德國國歌歷史 | |
---|---|
1871-1918 | 萬歲勝利者的桂冠 |
1922-1933 | 德意志之歌 |
1933-1945 | 德意志之歌 第一節 霍斯特·威塞爾之歌 |
1948-1949 | 三區尼西亞之歌 非官方 |
1949-1990 | 從廢墟中崛起 |
1949-1950 | 我完全奉獻非官方 |
1950-1952 | 德國頌歌 |
1952 - | 德意志之歌 第三節 |
註:1933-1945年間為雙國歌。 | |
歌詞作於1929年,作者霍斯特·威塞爾是納粹激進主義人士和柏林腓特烈斯海因區納粹衝鋒隊負責人。1930年1月,威塞爾被共產黨暗殺,柏林宣傳機關黨頭目約瑟夫·戈培爾將他塑造成納粹運動的頭號烈士,這首歌成為納粹黨儀式的正式歌曲,廣泛使用於該黨集會以及衝鋒隊街頭遊行。
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1933年5月19日立法將《霍斯特·威塞爾之歌》定為國家象徵。因此納粹德國有兩首國歌,由《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和《霍斯特·威塞爾之歌》組成。1934年《霍斯特·威塞爾之歌》的規則要求在唱第一段和第四段時舉起右手行納粹禮。在萊尼·里芬斯塔爾1935年拍攝的電影《意志的勝利》的結尾,納粹的領袖們都在唱這首歌。
1945年納粹德國戰敗後,《霍斯特·威塞爾之歌》遭到取締,其歌詞和旋律至今在德國和奧地利仍屬非法,除了用於教育和學術研究用途(德國刑法典 86 、86a)。
歌詞
編輯《霍斯特·威塞爾之歌》的歌詞發表於1929年9月柏林的納粹報紙「Der Angriff」(進攻報)。歌詞如下:
德語 | 譯文 |
---|---|
|
|
曲譜 | |
旋律
編輯霍斯特·威塞爾死後,納粹稱此歌旋律亦為他所作。1930至1933年間德國對這種說法存在很大爭議,然而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對此曲作者的懷疑和討論被壓制。
該曲旋律最有可能來源於一戰期間德意志帝國海軍的軍歌,因柯尼斯堡號巡洋艦被稱為《柯尼斯堡之歌》,首段如下:
|
|
模仿
編輯1933年前,德國共產黨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一些成員在街上與衝鋒隊戰鬥時演唱該曲的戲仿版本,僅是將政治角色調換:
|
|
「鋼盔前線士兵聯盟」(Stahlhelm)一詞代指一個與德國國家人民黨緊密相關的國家主義老兵組織。
有的則直接填上新詞:
|
|
東德成立後,以下戲仿的歌詞曾在地下流行:
|
參考資料
編輯- George Boderick, "The Horst-Wessel-Lied: A Reappraisal," International Folklore Review Vol. 10 (1995): 100-127, available online here。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Text and melod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ID format), so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P3 format)
- Text of the German Criminal Code §86 and §86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English)
- AFRIKAKORPS.Org / AANA Songs of the Deser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