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頤墓闕及石刻
30°01′24″N 103°03′10″E / 30.02333°N 103.05278°E
高頤墓闕及石刻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四川省雅安縣 |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
時代 | 東漢 | ||||
編號 | 1-56 | ||||
認定時間 | 1961年3月4日 | ||||
|
高頤墓闕及石刻,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雅安市姚橋鎮的成雅公路南側,是一組始建於東漢建安年間的墓葬建築,其墓主人為高頤,去世時職位為益州太守。宋代時,高頤墓得到修繕,而墓前的高君頌碑被轉移至墓園內新修建的景賢堂中。整組建築坐北朝南,共有兩座墓闕,建成時均為子母闕,現左闕僅餘主闕的台基和闕身部分,後人補修了該闕的頂蓋;右闕保存相對完整,其上保留有大量的浮雕和銘文。右闕南側有一堆雌雄辟邪,左右闕的北側為高頤墓。1961年,高頤墓闕及石刻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蘆山地震中,高頤闕損壞嚴重,相關的保護規劃已於2015年獲得批准。
歷史
編輯高頤,字貫方,益州漢嘉[a]人,舉孝廉,學優從政,歷任陰平都尉、武陽令、益州太守等官職東漢建安十四年(209年,時益州牧為劉璋)因天災於益州太守任上去世[b]。宋代時,嚴道[c]知縣李偉在高頤墓園內修建了一座景賢堂,而高頤墓在此時也得到了維修。這座景賢堂後來被大火焚毀,清代重修後更名為孝廉祠。道光五年(1825年)時,當地人選拔姚運鴻把碑文刻在了孝廉祠額後,這成為了確定高頤頌碑內容的重要資料[3]。時至民國時期,景賢堂成為與高頤相關的碑刻和畫像的陳列所[1]:643-644。1957年,高頤雙闕被列為第一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4]:292,1961年,高頤雙闕、高頤頌碑及高頤墓、墓道石刻以「高頤墓闕及石刻」一名合併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73。高君頌碑則於1961年7月被列為第二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7]:91。1980年,高頤闕及高頤頌碑被重新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8]:663-677。1983年10月31日至12月5日,出現下沉和開裂的高頤闕得到維修[9]。2012年,高頤闕得以翻新維修[10]。2013年蘆山地震中,高頤闕嚴重受損[11],相關的保護維修工程於2015年獲國家文物局批覆同意[12]。
結構
編輯高頤墓
編輯高頤墓位於成雅公路南側,位於闕北165米。封土長24米,寬16米,整體為圓形,墓室為磚石結構,部分墓磚裸露在外。墓前有墓碑,刻有「漢孝廉高頤墓」字樣。[1]:643[3]
高君頌碑
編輯高頤頌碑存放於闕園內的景賢堂,通高2.9米,寬1.3米,厚0.9米。碑的底部為方座,方座雕虬龍和螭龍,兩龍頭部相對,尾部相交。碑額呈半圓形,上方刻有蟠龍,蟠龍下方正中位置有穿,穿上方陰刻隸書「漢故益州太守高君之頌」。穿下為正文,共18行,每行最多21個字,內容記述了高頤的生平和政績,但文字因風化已有些模糊不清。[6]:73[1]:643[3]
高頤闕
編輯高頤闕位於雅安市姚橋鎮,方向均為南偏東12°,共分左右兩闕,兩者相距13.6米,質地均為紅砂岩。[2]:31
左闕原為子母闕結構,現僅存主闕,漢代原有構件僅存台基和闕身兩個部分,其中台基高0.35米,長2.9米,寬1.85米,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半部一周共分6個斗。闕身由4層石材組成,高2.6米,長1.65米,寬0.92米,南北兩面各刻出3根柱子,沒有地袱,有欄額,欄額上用減地平及刻出車騎出行圖。北面的柱子之間刻有4行隸書,每行6個字[d]。闕身以上原有部分全部丟失,現闕身直接與後人補配的頂蓋相連。[2]:31-32
右闕為仿木結構石質建築,結構為子母闕[e]。主闕分為台基、闕身、樓部和頂蓋四個部分,通高5.9米。其中台基南北兩面各有4個斗,形制與左闕基本相同。闕身共有4層整石,高2.64米,長1.62米,寬0.9米。東側與耳闕相連,南北兩面刻出6根柱子,沒有地袱,有欄額,欄額上刻有車騎出行圖。北面的3根柱子之間刻有4行隸書,每行6字[f]。[2]:32[13]
樓部分為4層:第一層四面砌出6朵櫨斗,每朵櫨斗均與闕身的柱子相對應。枋子分三層,縱橫疊置,其中橫枋上音樂有減地平及刻卷草紋,因風化嚴重無法準確辨認。南面和北面的正中各雕出一個饕餮頭,其中南面的饕餮銜有一條魚,北面銜有一條蛇。四角各雕刻一尊神像,其中南側的兩尊為力士像,西北角為單手承枋的人像,東北角為捋須老者像。第二層南面和北面各刻出3朵斗拱,左右兩側個刻出2朵斗拱,均為一斗二升。南面的三組斗拱間刻有兩組浮雕,其中東側一組為一個手中握劍的側臥人像,西側為揮舞大錘打虎的人像。北面的斗拱間也有兩組浮雕,其中一組為三足鳥和九尾狐,另一組為一樹二鳥。西側的斗拱間刻有兩尊人像,其中一人彈琴,另一人聽琴,人像前刻有一個放有勺柄的容器[g]。東側的斗拱間刻有一座墳丘,墳丘前有一人彎腰以手拭淚,旁邊刻有一棵掛着劍的樹[h]。第三層四面用減地平及刻出蔓草紋飾和仙禽異獸圖案。第四層呈斗狀,南面刻有一組拜謁圖,正中為一扇半開的門,門內有一名探出身子的雙髻侍女,門前右側刻有兩人,其中一人立姿作敘說狀,左手舉鳥的漢吏;另一人為跪姿呈物的夷人造像。門前左側也有兩人,一人立姿持劍的漢吏造型;另一人為右手持長杆左手捧物的夷人造型。這組造型的側面還有一組疑似描寫夷人拜謁圖中的經歷的浮雕。北面也刻有一組拜謁圖,正中為接引侍女的造像,左右各有一尊引見漢吏的造像,另有4尊夷人造像,造型為站、蹲、跪等。右側刻有兩人,一人為舉鳥漢吏,另一人為兩手握物的夷人。西側面刻有行獵圖。四角刻有高浮雕,其中西南角為雙龍,龍背上有立物;西北角為兩隻翼虎,虎後有一尊左手握拳右手執劍的人像;東南角為一匹翼馬,馬後刻有一尊追趕馬的人像;東北角刻有一頭雙峰駝,駱駝背上長有一對翅膀。[2]:32-33[13]
頂蓋分四層:第一層為縱橫疊置出頭的枋子,四周共外露24個枋子頭,每隻刻有一個隸書字[i];第二層為下檐,南北兩面出檐0.64米,東西兩面出檐0.72米。下面刻有輻射型椽子,椽子之間雕刻有鳥、蛇、鼠等相互糾纏的動物圖案;第三層為上檐,與第二層構成重檐廡殿頂,該層的紋飾已經模糊不清;第四層兩端頂部刻有五圈紋,中部雕出一隻鷹[j],鷹嘴銜有一根條狀物體。[2]:33[13]
耳闕通高2.94米,除台基外尚存闕身、樓部和頂蓋,頂蓋上的脊飾已丟失。闕身由一塊整石構成,南北兩面各刻出3根柱子,有欄額無地袱。南面和北面的欄額上刻有卷草紋。東面刻有兩尊人像,一人揮劍,另一人避讓。樓部共分四層:第一層為橫縱枋層,東北角、東南角各刻有一尊神像;第二層三面各刻有兩朵斗拱,南側的斗拱下方刻有一鳥一獸,疑似為三足鳥和九尾狐。東面雕刻有一尊跪姿裸體人像。北面雕刻有一隻羊;第三層的三面圖案與主闕基本相同;第四層與主闕闕身的欄額平齊,其雕刻內容與主闕的出行車騎圖相連接。頂蓋由一層石材構成,所刻內容與主闕相同,但形制略小,且斜脊上翹幅度比主闕要大。[2]:33
辟邪
編輯在闕的南側有一對圓雕天雌雄辟邪一對。兩座石雕體長均為1.7米,昂首挺胸,背部高聳,肩部刻有雙翼。 [1]:644[13][9]
相關圖片
編輯以上為謝閣蘭於1914年拍攝的高頤闕。
-
正面
-
背面
注釋
編輯- ^ 即今四川雅安。[1]:643
- ^ 其人不見史料記載,僅能從現存的高君頌碑上的文字得知其生平。[2]:33-34
- ^ 即今四川雅安滎經縣。
- ^ 文字內容為「漢故益州太守武陰令上計史舉孝廉諸部從事高君字貫方」,但實際上並沒有武陰縣,「陰」是「陽」的訛誤。這幾行字是在東漢後北宋前刻上去的。[2]:32-33[13]
- ^ 因其保存較為完整,部分文獻中「高頤闕」單指右闕。[3]
- ^ 文字內容為「漢故益州太守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君字貫光」。這幾行字是在東漢後北宋前刻上去的,而「光」字疑為宋朝人所補刻,原應為「方」[2]:32-33[13]。
- ^ 有說法認為這組圖像為平公聽琴[6]:73。
- ^ 這組浮雕的內容系《史記》中季札贈劍的故事[2]:32。
- ^ 內容為「漢故益州太守陰平都尉武陽令北府丞舉孝廉高君字□□」。
- ^ 這隻鷹的頭部本來應該向南,復原的時候出錯,變成了向北[2]:33。
參考
編輯- ^ 1.0 1.1 1.2 1.3 1.4 朱飛 (編). 四川广记·第一卷. 成都: 天地出版社. 2008-01-01: 744. ISBN 978-7-80726-688-4.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徐文彬 等 (編). 四川汉代石阙 图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10-01: 178. ISBN 7-5010-0648-2.
- ^ 3.0 3.1 3.2 3.3 耿繼斌. 高颐闕. 文物. 1981-10: 91–92.
- ^ 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編 (編).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58-02-01: 309. CSBN 7068·26.
-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2-06-06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 ^ 6.0 6.1 6.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委員會 (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3卷 第一批至第五批.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2-01: 658. ISBN 7-5010-1525-2.
- ^ 四川省文化局 (編). 文物工作手册. 四川. 1973-09-01: 185 [2018-01-28].
- ^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編). 四川省法规规章汇编 1952-1984.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12-01: 981 [2015-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9).
- ^ 9.0 9.1 曹丹. 高颐闕及其维修. 四川文物. 1984-04: 64–67.
- ^ 翻新维修高颐阙 让最美汉阙重放异彩. 北緯網. 2012-03-12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4) (中文(中國大陸)).
- ^ 国宝“高颐墓阙”震出内伤 雅安文物震后亟待修复. 中國新聞網. 2014-04-28 [2018-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4) (中文(中國大陸)).
- ^ 关于高颐阙及石刻保护展示工程立项的批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5-04-01 [2018-02-09]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趙彤. 四川省雅安高颐阙考释. 四川文物. 1989-02: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