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飾錄
《髹飾錄》是中國古代唯一留存至今的漆器工藝專著。明朝隆慶年間,新安漆工黃成寫成此書,文字極為簡略;天啟年間, 嘉興西塘漆工揚明為原書逐條加注,並作序言。之後此書在中國失傳,而以手抄本形式流傳於日本,1920年代才傳回中國,20世紀下半葉重新流行。
髹飾錄 | |
---|---|
作者 | 黃成 |
編者 | 註解者:楊明 |
類型 | 漆器工藝專著 |
語言 | 文言文 |
版本 | 抄本
刻本
|
成書年代 | 明朝 |
發行資訊 | |
保存狀態 | 篇數:20 卷數:2 |
出版時間 | 1625年 |
規範控制 | |
OCLC | 856641984 |
歷史及版本
編輯《髹飾錄》的作者黃成,字大成,是明朝隆慶年間新安(一般認為是徽州)的漆工。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他擅長製作剔紅,揚明《髹飾錄·序》中稱讚他為「一時名匠」,除此以外一切生平不詳。[1]:35-38
《髹飾錄》原文極為簡略,因此到了天啟年間,楊明又給原書逐條加上箋注。揚明字晴仲[2],生平完全不詳,只知道他籍貫嘉興西塘。[1]:39西塘在元明兩朝漆器業十分發達,曾出過張成、揚茂等著名漆工。[3]王世襄猜測揚明可能是揚茂的後人。[4]:5
《髹飾錄》後來在中國失傳,而以手抄本形式流傳至日本。江戶時代,壽碌堂主人[註 1]為《髹飾錄》加以校訂,並補加詳細注釋。 壽碌堂加注的《髹飾錄》有兩個抄本留傳下來。其中一個抄本後來由德川宗敬贈與東京國立博物館,稱為「德川本」,文字較接近壽碌堂原本(或就是原本),但較晚近才被重新發現,傳播不廣。另一個抄本為木村蒹葭堂所藏,後經昌平坂學問所、淺草文庫,最後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稱為「蒹葭堂本」,文字中有部分錯訛脫漏,可能抄自德川本或根據德川本編寫而成。該版本廣為刊刻,是《髹飾錄》傳播最廣的版本。[6]
1925年,朱啟鈐創辦中國營造學社,因古建築木作中需要髹漆,因此託付闞鐸着手收集古代漆藝資料。他在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中見到《髹飾錄》的記載後,向大村求書,得贈蒹葭堂本。朱啟鈐從中剔除掉壽碌堂主人的批註,並對正文加以改訂,於1927年刊刻印刷出兩百本,稱為「朱氏本」或「丁卯本」。[4]:13-17,186
1949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王世襄訪美歸國後,提到海外博物館對中國漆器的重視,朱啟鈐於是邀王世襄為《髹飾錄》編寫解說。1958年,王世襄依據丁卯本,寫成《髹飾錄解說》,少量油印後寄贈中國大陸各地文博單位,1983年正式出版。[4]:10,131974年,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索予明在台灣出版《蒹葭堂本髹飾錄解說》。21世紀,漆工出身的東南大學教授張燕(長北)根據漆作經驗,重新解說蒹葭堂本《髹飾錄》,收於《〈髹飾錄〉與東亞漆藝》。[1]:10-22
內容簡介
編輯《髹飾錄》分為「乾」「坤」兩集。乾集分2篇,分別敘述漆藝的工具、材料和製作法則。「坤」集分18篇,分門別類地介紹各種具體的漆器工藝。乾集尤其貫穿着陰陽、四時、五行等中國古代宇宙論思維。漆藝工具和材料被比擬為自然萬物,如漆畫筆比為「春媚」,刻刀比為「夏養」,帚筆和絲綿球比為「秋氣」,濕漆桶和瓮比為「冬藏」。又有大量內容取意自經子諸典籍,如上下集命名為「乾」「坤」,意出《周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沈從文猜測,乾集可能來自已失傳的五代朱遵度《漆經》。[7][8][9]
集名 | 篇名 | 內容 | 圖示 |
---|---|---|---|
序 | 揚明撰,以古代聖賢和禮儀的角度敘述漆藝的歷史 | ||
乾集 | 利用第一 | 製作漆器的工具和材料,用各類自然事物來比擬 | |
楷法第二 | 製作漆器的法則,包括應當遵守的法則和應當警惕的過失 | ||
坤集 | 質色第三 | 素髹一色、不加紋飾的工藝,如推光漆器 | |
紋㯡第四 | 在漆器表面用工具引起細碎凸起作為裝飾的工藝 | ||
罩明第五 | 在漆地上罩以透明漆的工藝,即罩漆 | ||
描飾第六 | 在漆面上描繪花紋的工藝,如描金、描彩等 | ||
填嵌第七 | 在漆胎上製作花紋、通過磨顯露出漆面的工藝,如填漆、犀皮、螺鈿平脫、金銀平脫等 | ||
陽識第八 | 用漆或漆灰堆出幾何花紋的工藝,堆漆之一種 | ||
堆起第九 | 用漆或漆灰堆出高低、再雕刻圖案的工藝,堆漆之一種 | ||
雕鏤第十 | 雕漆工藝,如剔紅、剔犀等;用材料填嵌出浮雕圖案的工藝,如浮雕螺鈿、款彩等 | ||
鎗劃第十一 | 在漆器表面用針劃出細紋,戧入材料的工藝,如戧金等 | ||
斒斕第十二 | 多種漆器工藝並施於一件漆器的綜合工藝 | ||
複飾第十三 | 在美紋漆地上再施加裝飾的工藝 | ||
紋間第十四 | 以一種工藝作為主體紋樣、另一種工藝作為邊緣次要紋樣的工藝 | ||
裹衣第十五 | 漆胎上不做灰漆,而用漆糊在表面裹皮、羅、紙等的工藝 | ||
單素第十六 | 木胎上直接髹漆的工藝 | ||
質法第十七 | 製作漆器胎體(「質」,與「文」相對)的工藝 | ||
尚古第十八 | 漆器修補和仿古工藝 |
時代背景
編輯用大漆髹塗器物的工藝源起於中國。明代是漆器裝飾工藝集大成的時代,各種裝飾空前豐富,揚明讚許為「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這成為《髹飾錄》得以成書的時代背景。[9]漢學家柯律格認為,《髹飾錄》不是一本寫給工匠、指導生產的實證主義著作,而是寫給社會精英的奢侈品消費指南,因此採用被精英階層廣泛接受的四時五行、「道」、「法」等主流敘述作為闡釋框架,而這得益於晚明特有的一個新穎而短暫的認識論空間。[8]
註釋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何振紀. 《髹饰录》研究 (設計藝術學博士論文). 中國美術學院. 2013.
- ^ 髹飾錄序. (天啟乙丑=1625).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3-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31).
- ^ 曹昭. 格古要论·古漆器論.
元末西塘楊匯有張成、楊茂,剔紅最得名。
- ^ 4.0 4.1 4.2 王世襄. 髹饰录解说.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 CSBN 8068·890.
- ^ 日本人名大辭典+Plus. 朝日日本歴史人物事典, デジタル版. 春田永年(はるた ながとし)とは. コトバンク. [2020-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1) (日語).
- ^ 佐藤武敏. 髹飾録について - そのテキストと注釈を中心に. MUSEUM東京國立博物館研究誌. 1998, 452: 15-24 (日語).
[佐藤武敏. 何振紀(譯). 关于《髹饰录》——以其版本及注释为中心. 創意與設計. 2013, (05): 59-66.] - ^ 何豪亮. 《髹饰录》的一些问题. 中國生漆. 2011, 30 (04): 33-34+43.
- ^ 8.0 8.1 Clunas, Craig. Luxury knowledge: the Xiushilu ("Records of lacquering") of 1625. Techniques & Culture. 1998, 29. doi:10.4000/tc.442 (英語).
柯律格. 何振紀(譯). 奢华的知识:1625年的《髹饰录》 (PDF). 中國生漆. 2013, 32 (02): 25-30 [2018-02-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2-15). - ^ 9.0 9.1 長北. 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论《髹饰录》.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 (01): 75-80.
擴展閱讀
編輯- 王世襄. 髹饰录解说.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1983]. ISBN 978-7-108-04276-7.
- 索予明. 蒹葭堂本髹饰录解说.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74. ISBN 9787866777888.
- 長北. 髹饰录图说.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7. ISBN 7-80713-288-4.
- 長北. 《髹饰录》与东亚漆艺. 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4. ISBN 978-7-102-066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