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利瓦諾夫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利瓦諾夫(俄語: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Ливанов;1904年5月8日—1972年9月22日)是蘇聯舞台劇和電影男演員蘇聯人民藝術家

鮑里斯·利瓦諾夫
1936年
出生1904年5月8日儒略曆4月25日]
俄羅斯帝國莫斯科
逝世1972年9月22日(1972歲—09—22)(68歲)
蘇聯莫斯科
職業演員
活躍時期1924年–1972年
兒女瓦西里·利瓦諾夫
獎項
列寧勳章 — 1964 勞動紅旗勳章 — 1937 勞動紅旗勳章 — 1948 勞動紅旗勳章 — 1954
勞動紅旗勳章 — 1971 榮譽勳章 — 1938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莫斯科建城八百周年獎章
蘇聯人民藝術家 — 1948 蘇俄人民藝術家— 1938 蘇俄功勳藝術家 — 1933
蘇聯國家獎 — 1970 斯大林獎 — 1941 斯大林獎 — 1942 斯大林獎 — 1947 斯大林獎 — 1949 斯大林獎 — 1950

1924年至1972年一直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工作[1]

生平

編輯

1904年生於莫斯科。父親是伏爾加哥薩克人,祖籍烏里揚諾夫斯克[2]

16歲即參加工農紅軍,跟隨部隊赴突厥斯坦平息民族解放運動。但不久之後就回到了莫斯科,在莫斯科藝術劇院第四工作室學習表演藝術,1924年畢業。之後,他在該劇院參與舞台劇演出,主要扮演各種喜劇角色。他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和情感廣受同學和老師的讚揚。他出演的角色包括《死魂靈》中的諾茲德寥夫,《聰明誤》中的恰茨基,《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阿馬維瓦伯爵,《三姐妹》中的瓦西里·索列尼[3]

1924年,他首次出演童話影片冰雪之父,後又在《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等歷史革命片中登場。1930年代,他又出演了《杜布羅夫斯基》和《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等電影,其中前者是根據普希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後者獲得了1941年的斯大林獎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利瓦諾夫希望上前線戰鬥,但是根據斯大林的命令,文化工作者必須撤離。莫斯科戰役期間,他的家人們撤離到安全區了,但他仍選擇留在城裡,為前線士兵們表演話劇[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繼續從事演藝事業。1948年,他被授予蘇聯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晚年,他的業餘愛好是作畫。他的妻子尤金尼亞來自一個古老的波蘭貴族家庭。兒子瓦西里·利瓦諾夫後來也成為了一名演員。

1972年9月22日在莫斯科去世。安葬於新聖女公墓[4]

主要參演

編輯
 
1939年飾演波扎爾斯基
年份 電影 原標題 角色
1927 十月 Октябрь 米哈伊爾·特列先科
1937 《波羅的海代表》 Депутат Балтики 米哈伊爾·博恰羅夫
1939 《米寧和波扎爾斯基》 Минин и Пожарский 波扎爾斯基
1940 《蘇沃洛夫》 Суворов
1945 《遺失的信》 Пропавшая грамота 札波羅結哥薩克(聲)
1946 《格林卡》 Глинка 尼古拉一世
1949 《斯大林格勒戰役》 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 羅科索夫斯基
《攻克柏林》 Падение Берлина 羅科索夫斯基
1953 《海軍上將烏沙科夫》 Адмирал Ушаков 波將金
1955 《羅蒙諾索夫》 Михайло Ломоносов 羅蒙諾索夫
1958 海之歌 Поэма о море 費道爾欽科
1960 《生命的樂章》 Слепой музыкант 馬克西姆

參考資料

編輯
  1. ^ Gottlieb, Vera. Anton Chekhov at the Moscow Art Theatre. Psychology Press. 2005: 83. 
  2. ^ 2.0 2.1 Vasily Livanov. The Path from Childhood. Echo of One Dash. Moscow: AST. 2013: 256. ISBN 978-5-17-077885-0. 
  3. ^ 普羅霍羅夫等 (編). 普拉斯科维娅·尼基季奇娜·安格林娜. 《苏联大百科全书》 第三版. 1969年 (俄語). 
  4. ^ 利瓦诺夫之墓. [2019-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