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鷗波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6月22日) |
黃鷗波(臺灣話:N̂g Oo-pho,1917年4月4日—2003年8月26日),本名黃寬和,台灣嘉義人, 戰後時期膠彩畫家[1]。
黃鷗波 | |
---|---|
本名 | 黃寬和 |
出生 | 日治臺灣嘉義廳 | 1917年4月4日
逝世 | 2003年8月26日 | (86歲)
國籍 | 大日本帝國(1917年4月4日-1945年10月25日) 中華民國(1945年10月25日-2003年8月26日) |
民族 | 台灣人 |
語言 | 臺語、日語、國語 |
教育程度 | 嘉義高工 東京川端繪畫學校 |
職業 | 畫家 |
組織 | 青雲畫會 長流畫會 綠水畫會 長流畫廊 |
知名作品 | 〈秋色〉 |
家鄉 | 臺灣嘉義 |
配偶 | 黃賴玉嬌 |
兒女 | 黃承志(長子) |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 |
---|---|
漢字 | 黃鷗波 |
台語羅馬字 | N̂g Oo-pho |
生平
編輯童年與求學
編輯1917年(大正6年)生於嘉義街 ,幼從雙親啟蒙,祖父黃丕惠是前清秀才,父親黃清渠是儒學之士,年幼時承家學源,學習四書、五經。7歲時父親任職斗南莊役場(鄉公所)書記,到斗南公學校[註 1]就讀,接觸到不同於私塾的新式教育,其中有圖畫課。1929年,就讀嘉義工業學校[來源請求],課餘從林植卿及賴雨若學習諸子百家及詩文,奠定扎實國學基礎。
赴日求學及派至揚州任翻譯官
編輯1937年,20歲赴日求學,進入東京川端畫學校,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時亦投詩於《詩報》,三年畢業後,則在東京從事雜誌社美術設計工作。
返回臺灣及參與省展
編輯1946年,返台後回到嘉義參與第一屆「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以一幅《秋色》獲得特選,開始活躍於台灣畫壇,積極參與美術推廣,加入「春萌畫會」及「鷗社畫會」,融入嘉義藝文界。
此後,第四、六、七、八、九、十一屆省展皆獲獎,其後為避免師生同科競展及國畫論爭,就未再參展;一直到第二十六屆(1972年)和第三十四屆(1979年)才兩度以受邀身份參展。他在後期多次獲邀擔任評審委員。
創辦青雲畫會
編輯1948年,黃鷗波移居台北。10月,與省展第一屆參展相識的畫友呂基正、許深州、金潤作共同創辦了「青雲畫會」,並且邀請王逸雲、盧雲生、徐藍松等3人加入。1949年9月下旬舉辦了第一屆展覽,後續又增邀廖德政、鄭世璠、顏雲連、溫長順、張義雄等人,共計會員12名。[3]
1949年,於開南商工教國文,妻賴氏亦創設東洋裁補習班。1950年,在師大附中擔任美術老師。
創辦美術班
編輯1951年,開設當年唯一政府立案的「新光美術補習班」。持續14年的美術補習班,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弟子有汪汝同、池伯成、呂義濱、楊錦城、陳恭平、賴添雲、劉耕谷等,先後入選省展或獲獎。
創辦長流畫會及綠水畫會
編輯1971年,有鑒於當時政府希望廢除台灣全省美展國畫第二部(膠彩畫部)[註 3],由林玉山與被停聘的評審委員林之助、陳慧坤、陳進、許深州、蔡草如及黃鷗波等7人,籌組「長流畫會」。黃鷗波擔任第一屆總幹事。
1972年11月30日在台北市省立博物館[註 4]展出第一屆長流畫展,此後每年連續舉辦,至第九次(1980年)展覽後停止活動。
1972年底協助長子黃承志創辦長流畫廊,於2003年在桃園發展為「長流美術館」。
1990年,林山、陳進、郭雪湖、陳慧坤、黃鷗波、許深洲等人發起籌組「綠水畫會」,推黃鷗波為會長,網羅青壯輩畫家加入。1999年,擔任臺灣瀛社詩學會會長。
2003年8月26日,黃鷗波病逝,享壽86歲。
省展經歷
編輯- 國畫部1屆特選,2屆無鑑查,3、4、5、7、10、17屆入選,4、9屆文協獎,6、8、11屆教育會獎,34屆邀請參加
- 國畫二部26屆邀請參加,35、36屆評審委員
- 膠彩畫部37、39、40、41、44屆評審委員,38、42、43、45、46屆邀請作家,47、48、49、50、51、52、53、54、55、56屆評議委員,57屆顧問[4]
回顧展與紀念展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編輯。2004。《黃鷗波: 詩畫交融》。國立歷史博物館
- 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輯。1997。《黃鷗波八十回顧展》。臺灣省立美術館
- 林柏亭。2019。《臺灣美術全集 34: 黃鷗波臺灣畫達人》。 藝術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