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作燊(1915年8月20日—1975年6月15日),生於天津,祖籍廣東番禺。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中國戲劇家黃佐臨之胞弟。上海聖約翰大學建築系創始人。1952年院系調整後任教於上海同濟大學

履歷

編輯

三十年代赴英國學建築,多次遊覽歐洲大陸,曾在巴黎與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結識。包豪斯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1939年畢業於倫敦建築協會學校(School of Architectual Association)後,同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Harvard University),成為沃爾特·格羅佩斯教授(Walter Gropius)的第一個中國籍研究生。1941年回中國,兩年後在上海建立聖約翰大學建築系,擔任系主任、教授,時年28歲。當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巴黎美術學院學派「Beaux-Art」是中國建築教育界的主流,作為一個新來的年輕學者,他把當時嶄新的包豪斯設計思想介紹給中國學生,不愧為現代建築在中國的先驅者。從1952年至1966年,他一直擔任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副主任、教授。1958年,由梁思成教授推薦,黃作燊參加了北京十大建築設計,因為時代的限制,黃的設計方案未被錄用。同年,梁思成邀請黃作燊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黃謝絕,仍回到同濟大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黃作燊與家人飽受迫害,被同濟大學紅衛兵指控為國際間諜、反動學術權威等,多次被批鬥,其上海安亭路故居,曾被上百名同濟大學紅衛兵作為「反面教材」參觀。1968年「清理階級隊伍」,黃和妻子被隔離審查近一年,釋放後身患重病。1975年病逝,享年60歲。1978年鄧小平復出後,同濟大學校方向黃作燊家屬道歉。1980年後,同濟大學多次發表有關黃作燊的紀念文章,包括陳從周著《懷念建築家黃作燊教授》(1982),羅小未著《懷念黃作燊》(2003)。

評價

編輯

黃作燊雖然對西方現代建築理解很深,但他一向認為中國建築師不能盲目崇洋,建築師應該深刻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的新建築應該延續傳統建築的美麗和壯觀,同大自然融為一體。與此同時,設計必須滿足人類在生活上的需要。他認為建築設計應該反映當時的時代。作為老師,他把他的學生看作自己的家人,學生在他家自由進出,博覽他從國外帶回的書籍,他帶學生們在中國各處看建築,分析樓房的優缺點和營造的可能性。他的學生們對他特有的教學法受益非淺。作為一個愛國者,一個能理解什麼是廣大群眾所需要的建築師,一個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影響至今仍在中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