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
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是一次活躍程度在中等水平的大西洋颶風季,共計形成了12個獲得命名的風暴[注 1]。颶風季從2002年6月1日正式開始,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發展的時間段[2]。不過今年的第一個風暴亞瑟要一直到7月14日才形成,全年的最後一個熱帶氣旋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又早在10月16日就已消散。
全季共產生了14個熱帶氣旋,其中12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4個發展成颶風,兩個成為大型颶風[注 2]。本季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多的兩場颶風分別是颶風伊西多爾和颶風麗麗,其中伊西多爾的規模異常之大,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05公里,成為整個颶風季僅有的兩場大型颶風之一[4]。颶風麗麗是全季最強烈的風暴,最強風力時速達230公里,不過之後登陸路易斯安那州時已大幅減弱[5]。
這個時間軸中記錄了全年大西洋所有熱帶氣旋形成、增強、減弱、登陸、轉變成溫帶氣旋以及消散的具體信息。還包括實際操作中沒有發布的信息,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風暴過後進行的回顧。包括最大持續風速、位置、距離在內的所有數字都是經四捨五入換算成整數。[6].
風暴時間軸
編輯6月
編輯- 整個6月都沒有熱帶氣旋在大西洋盆地發展和形成[7]。
- 6月1日
7月
編輯- 7月14日
- 7月15日
- 7月16日
- 7月17日
8月
編輯- 8月4日
- 8月5日
- UTC凌晨0點:第二號熱帶低氣壓強化為熱帶風暴伯莎[9]。
- UTC凌晨1點:熱帶風暴伯莎達到風力時速65公里,最低氣壓1007毫巴(百帕,29.7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9]。
- UTC凌晨2點:熱帶風暴伯莎以每小時65公里風速在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堂區布斯維爾(Boothville)附近進行了首次登陸[9]。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伯莎在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上空減弱為熱帶低氣壓[9]。
- UTC下午18點:第三號熱帶低氣壓由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東南偏東方向約240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0]。
- 8月6日
- UTC下午18點:第三號熱帶低氣壓增強成熱帶風暴克里斯托瓦爾[10]。
- 8月7日
- 凌晨0點:熱帶風暴克里斯托瓦爾達到最高強度,最低氣壓為999毫巴(百帕,29.5英寸汞柱)[10]。
- 8月8日
- UTC早上6點:熱帶風暴克里斯托瓦爾達到每小時85公里的最高風速[10]。
- 8月9日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克里斯托瓦爾被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東南方向約480公里海域的一片鋒區吸收[10]。
- UTC上午8點:熱帶低氣壓伯莎以每小時40公里風速在德克薩斯州格里芬波因特(Griffins Point)附近進行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9]。
- UTC下午18點:熱帶低氣壓伯莎在德克薩斯州東南部上空消散[9]。
- 8月29日
- 8月30日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多莉達到風速每小時95公里,最低氣壓997毫巴(百帕,29.4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1]。
9月
編輯- 9月1日
- 9月2日
- 9月3日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愛德華達到風速每小時100公里,最低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2]。
- 9月4日
- 9月5日
- UTC凌晨0點45分:熱帶風暴愛德華以每小時65公里風速從佛羅里達州奧蒙德海灘附近登陸[12]。
- UTC早上6點:熱帶風暴愛德華在佛羅里達州上空弱化成熱帶低氣壓[12]。
- UTC下午18點:第六號熱帶低氣壓由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東南方向約140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3]。
- 9月6日
- UTC凌晨0點:第六號熱帶低氣壓在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東南方向約175公里海域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並因此獲命名為「費伊」(Fay)[13]。
- UTC下午18點:熱帶低氣壓愛德華在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以南洋面消散[12]。
- 9月7日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費伊在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東南方向約205公里海域達到風速每小時95公里,最低氣壓998毫巴(百帕,29.4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3]。
- UTC上午9點:熱帶風暴費伊以風速時速95公里強度從德克薩斯州卡爾霍恩縣奧康納港(Port O'Connor)以東約15公里處登陸[13]。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費伊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3]。
- UTC中午12點:第七號熱帶低氣壓由百慕大東南偏東方向約1855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並且熱帶低氣壓這時已經達到了風速每小時55公里,最低氣壓1013毫巴(百帕,29.9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4]。
- 9月8日
- UTC早上6點:熱帶低氣壓費伊在墨西哥山區上空退化成一片沒有對流的殘留低氣壓區[13]。
- UTC中午12點:第八號亞熱帶低氣壓由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東南偏南方向約710公里海域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5]。
- UTC下午18點:第七號熱帶低氣壓在百慕大東南方向約1370公里洋面消散[14]。
- UTC下午18點:第八號亞熱帶低氣壓增強成亞熱帶風暴古斯塔夫,成為第一個獲得命名的亞熱帶風暴[15]。
- 9月10日
- UTC中午12點:亞熱帶風暴古斯塔夫轉變成熱帶風暴古斯塔夫[15]。
- 9月11日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古斯塔夫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強度,成為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首場颶風[15]。
- UTC下午18點:颶風古斯塔夫增強成二級颶風並達到風力時速每小時155公里的最高強度[15]。
- 9月12日
- UTC凌晨0點:颶風古斯塔夫減弱成一級颶風[15]。
- UTC凌晨0點:第九號熱帶低氣壓由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以南約400公里海域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6]。
- UTC凌晨4點:颶風古斯塔夫達到960毫巴(百帕,28.35英寸汞柱)的最低氣壓[15]。
- UTC凌晨4點30分:颶風古斯塔夫以每小時130公里風速登陸布雷頓角島[15]。
- UTC早上6點:第九號熱帶低氣壓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以南約360公里洋面強化為熱帶風暴漢娜[16]。
- UTC上午9點:颶風古斯塔夫以風力時速120公里強度在紐芬蘭島進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15]。
- UTC中午12點:颶風古斯塔夫在紐芬蘭島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15]。
- 9月14日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漢娜在密西西比河河口以南約95公里海域達到風速每小時95公里,最低氣壓1001毫巴(百帕,29.56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6]。
- UTC上午8點:熱帶風暴漢娜以風力時速每小時95公里強度在密西西比河河口附近登陸[16]。
- UTC下午15點:熱帶風暴漢娜在阿拉巴馬州和密西西比州邊界附近以每小時95公里風速進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16]。
- UTC下午18點:熱帶風暴漢娜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6]。
- UTC下午18點:第十號熱帶低氣壓由千里達及托巴哥附近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4]。
- 9月15日
- 9月17日
- UTC中午12點:第十號熱帶低氣壓退化成的東風波在京斯敦以南約195公里洋面再度達到熱帶低氣壓強度標準[4]。
- UTC中午12點: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由百慕大以東約1000公里海域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7]。
- 9月18日
- 9月19日
- UTC早上6點:熱帶風暴約瑟芬達到風速每小時65公里,最低氣壓1009毫巴(百帕,29.81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7]。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約瑟芬轉變成溫帶氣旋[17]。
- UTC下午18點:熱帶風暴伊西多爾達到一級颶風強度,成為本季的第二場颶風[4]。
- UTC下午18點:約瑟芬的溫帶天氣系統殘留與一片更大規模的溫帶氣旋合併[17]。
- 9月20日
- UTC早上6點:颶風伊西多爾增強成二級颶風[4]。
- UTC下午18點:颶風伊西多爾減弱成一級颶風[4]。
- UTC下午18點:第十二號亞熱帶低氣壓由百慕大東南偏東方向約1150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8]。
- UTC晚上21點:颶風伊西多爾以每小時140公里風速登陸古巴卡波弗朗西絲(Cabo Frances)[4]。
- 9月21日
- UTC早上6點:颶風伊西多爾再次達到二級颶風強度[4]。
- UTC早上6點:第十二號亞熱帶低氣壓在百慕大以東約1090公里海域強化成亞熱帶風暴凱爾[18]。
- UTC中午12點:颶風伊西多爾達到三級颶風強度,成為全季首場大型颶風[4]。
- UTC下午18點: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由向風群島以東約1400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5]。
- 9月22日
- UTC中午12點:颶風伊西多爾達到風速每小時205公里,最低氣壓934毫巴(百帕,27.5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4]。
- UTC晚上21點:颶風伊西多而以風力時速205公里強度登陸尤卡坦州特查克港(Telchac Puerto)[4]。
- 9月23日
- 凌晨0點:亞熱帶風暴凱爾在百慕大以東約1220公里海域轉變成熱帶風暴凱爾[18]。
- 凌晨0點: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增強成熱帶風暴麗麗[5]。
- 早上6點::颶風伊西多爾減弱成一級颶風[4]。
- 中午12點:颶風伊西多爾在尤卡坦半島上空降級成熱帶風暴[4]。
- 9月25日
- 9月26日
- UTC早上6點:熱帶風暴伊西多爾以每小時100公里風速在路易斯安那州以西附近登陸[4]。
- 9月27日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伊西多爾減弱成熱帶低氣壓[4]。
- UTC凌晨0點:颶風凱爾達到風速每小時140公里,最低氣壓980毫巴(百帕,28.9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8]。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麗麗的殘留再度增強成熱帶低氣壓[5]。
- UTC中午12點:熱帶低氣壓麗麗達到熱帶風暴強度[4]。
- UTC下午18點:熱帶低氣壓伊西多爾在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4]。
- 9月28日
- UTC中午12點:颶風凱爾降級為熱帶風暴[18]。
- 9月30日
- UTC中午12點:熱帶風暴麗麗達到一級颶風強度[5]。
- UTC下午14點:颶風麗麗以每小時120公里風速首次登陸開曼群島的開曼布拉克和小開曼[5]。
- UTC下午18點:熱帶風暴凱爾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8]。
10月
編輯- 10月1日
- UTC上午11點:颶風麗麗增強成二級颶風,並以風力時速165公里強度在古巴青年島進行了第二次登陸[5]。
- UTC中午12點:熱帶低氣壓凱爾再次達到熱帶風暴強度[18]。
- UTC下午14點:颶風麗麗以每小時165公里風速在古巴比那爾德里奧省進行了第三次登陸[5]。
- 10月2日
- UTC早上6點:颶風麗麗強化為三級颶風,成為本季的第二場也是最後一場大型颶風[5]。
- UTC下午18點:颶風麗麗達到四級颶風標準,成為全季最強烈的風暴[5]。
- UTC晚上20點13分:颶風麗麗達到風速每小時230公里,最低氣壓938毫巴(百帕,27.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5]。
- 10月3日
- UTC早上6點:颶風麗麗減弱成三級颶風[5]。
- UTC中午12點:颶風麗麗弱化成一級颶風[5]。
- UTC下午13點:颶風麗麗以每小時150公里風速從路易斯安那州弗米利恩堂區的因特拉科斯特爾城(Intracoastal City)附近進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5]。
- UTC下午18點:颶風麗麗減弱成熱帶風暴[5]。
- 10月4日
- 10月5日
- UTC早上6點:熱帶風暴凱爾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8]。
- 10月6日
- UTC中午12點:熱帶低氣壓凱爾又一次達到熱帶風暴強度[18]。
- 10月8日
- UTC下午18點:熱帶風暴凱爾退化成熱帶低氣壓[18]。
- 10月11日
- UTC早上6點:熱帶低氣壓卡爾第四次成為熱帶風暴[18]。
- UTC下午17點:熱帶風暴凱爾以每小時65公里風速從南卡羅萊納州麥克勒安威爾附近進行了首次登陸[18]。
- UTC晚上22點:熱帶風暴凱爾以每小時65公里風速在北卡羅萊納州長灘附近進行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登陸[18]。
- 10月12日
- UTC凌晨0點:熱帶風暴凱爾在北卡羅萊納州瑟夫城(Surf City)附近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8]。
- UTC早上6點:熱帶低氣壓凱爾在北卡羅萊納州帕姆利科灣(Pamlico Sound)上空第五次達到熱帶風暴強度[18]。
- UTC下午18點:熱帶風暴凱爾與南塔克特西南偏南方向約450公里的一片冷鋒融合,創下持續時間第三長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新紀錄,截至2014年5月仍是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第五長的大西洋颶風和唯一五次達到熱帶風暴強度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18][7]。
- 10月14日
- UTC中午12點: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由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角東北偏北方向約195公里洋面的一片低氣壓區發展形成[19]。
- 10月15日
- UTC下午18點: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達到風速每小時55公里,最低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9]。
- 10月16日
- 10月17日
- UTC凌晨0點: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被古巴上空的一片冷鋒吸收[19]。
11月
編輯- 整個11月都沒有熱帶氣旋在大西洋盆地發展和形成[7]。
- 11月30日
- UTC凌晨4點: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結束[2]。
參見
編輯解釋說明
編輯- ^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定義,一個大西洋颶風季平均會形成12場熱帶風暴,其中6個會成為颶風,兩場會達到大型颶風強度[1]。
- ^ 大型颶風是指最大持續風速可以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達到三級或以上的風暴[3]。
參考資料
編輯- ^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Internet Team.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North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2011-08-04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6).
- ^ 2.0 2.1 2.2 Chris Landsea; Neal Dorst (ed.). G: Tropical Cyclone Climatology.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1-06-02. G1) When is hurricane season ?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1).
- ^ Chris Landsea; Neal Dorst (ed.). A: Basic Definitions.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2011-06-02. A3) What is a super-typhoon? What is a major hurricane ? What is an intense hurricane ?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6).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Lixion A. Avil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Isidor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2-2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4).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Miles B. Lawrenc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Lili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2-2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2002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Archive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9-02-07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
- ^ 7.0 7.1 7.2 NHC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Atlantic hurricane best track ("HURDA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2006-02-17 [201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 ^ 8.0 8.1 8.2 8.3 Miles B. Lawrenc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Arthur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08-2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9.0 9.1 9.2 9.3 9.4 9.5 9.6 Jack Beve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Bertha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1-2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0.0 10.1 10.2 10.3 10.4 James L. Frankli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Cristobal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08-22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1.0 11.1 11.2 11.3 11.4 Lixion A. Avila.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Doll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0-12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Richard J. Pasch.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Edouard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1-16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Fay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2-14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4.0 14.1 Miles B. Lawrenc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Sev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1-3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Jack Beve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Gustav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1-14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James L. Franklin; Jamie R. Rhom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Hanna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2-16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7.0 17.1 17.2 17.3 17.4 Richard J. Pasch.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Storm Josephin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3-01-14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 ^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Stacy R. Stewart.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Hurricane Kyle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1-16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 ^ 19.0 19.1 19.2 19.3 Jack Beven.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ropical Depression Fourteen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2-11-20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9).
外部連結
編輯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2002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
- 美國氣候數據中心2002年年度熱帶氣旋報告:State of the Climate: Hurricanes & Tropical Storms for Annual 2002 (報告).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2002-12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5).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2002年熱帶氣旋公告存檔:2002 Tropical Cyclone Advisory Archive (Archi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9-02-07 [2014-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