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報道
CBS報道(英語:CBS Reports)是美國CBS新聞從1959年到1990年代所播出的紀錄片總稱。該系列紀錄片有時會以輪播系列節目的形式在《60分鐘》(或其他類似的CBS新聞系列節目)中輪換播出;而有時則會以自有系列節目或特別節目的形式播出。它曾於1959年到1971年連續播出。
節目概況
編輯起源
編輯CBS報道於1959年10月27日首播。[1] 它旨在成為由愛德華·默羅所主持的頗具影響力的電視新聞節目《現在請看》的接檔節目;該節目於15個月前完播,並有幾名工作人員留任新節目。[1] 在1959年的剩餘日子及1960年期間,CBS報道以一個系列特別節目的形式而不定期播出。[1]
1961年1月,CBS電視網將CBS報道固定在每周四晚上10點的黃金時段播出。[1] 而在這一時段與CBS報道競爭的是兩檔「非常受歡迎」的老牌節目,分別是ABC電視網的電視連續劇《鐵面無私》和NBC電視網的綜藝節目《與米契共唱》。[2] 因此CBS報道的播出時段在實際上被CBS電視網各加盟電視台以本地節目予以先占。[2]
當各家電視網在1962年秋季公布各自新播出季的節目表時,儘管NBC電視網和ABC電視網都將《鐵面無私》和《與米契共唱》兩檔節目移出了周四十點檔,但CBS電視網也在此時將CBS報道轉移到周三晚上7點30分播出,理由是「更早的播出時段將允許更多的年輕人觀看節目」。[2] 但這一變動導致CBS報道不得不面對兩大「公認收視領袖」節目的壓力,即NBC電視網的《弗吉尼亞人》和ABC電視網的《篷車西征》。[2]
CBS報道此後一直占據着CBS電視網周三晚間7點30分的播出時段,直至1965年秋季被《迷失太空》所取代。隨後CBS報道被轉移至周二晚間十點檔播出,此時它將面臨的收視對手分別是NBC電視網的《周二電影夜(Tuesday Night at the Movies)》及ABC電視網的《法網恢恢》。[3]
復興
編輯CBS報道這個大標題於2009年再度被CBS電視網啟用,並順勢推出了新版本的第一個系列節目《CBS報道:經濟衰退下的兒童》。與以往採用獨立紀錄片的形式不同,新版本的CBS報道涵蓋了CBS新聞下所有平台的報道;並由凱蒂·庫瑞克領銜報道。該系列報道獲得了由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阿爾弗雷德·杜邦獎。2010年1月,由凱蒂·庫瑞克主持的第二個系列報道《CBS報道:美國立場》開始播出。
2020年1月,當CBSN流媒體服務更名為CBS新聞時,同時也宣布了CBS報道這個系列將於同年2月25日再次回歸。全新系列的CBS報道由蓋爾·金主持第一部紀錄片,而之前隸屬於CBSN原創旗下的紀錄片都將歸類到CBS報道之下。[4]
著名分集
編輯CBS報道在1960年因「恥辱的收穫」而首次獲得皮博迪獎,該集研究了美國移民工人的生活。[5] 除此之外,CBS報道還因「最高法院風暴」、「3K黨:隱形帝國」、「有毒的空氣」、「美國的饑饉」、「南非的戰鬥」、「波士頓去中國」、「消失的家庭:美國黑人的危機」、「諾曼底登陸日」和「羅傑·穆德專訪泰德·肯尼迪」而多次獲得皮博迪獎。[6]
1961年的「賭博公司傳」記錄了位於波士頓的一家非法賭博機構,該節目被提名「黃金時段艾美獎年度節目」。[7] 時任波士頓警局局長的里奧·沙利文宣布辭職,因為紀錄片顯示他部門成員前去參觀了賭場。[8]
CBS報道在1967年播出了「同性戀」,這是美國首次在無線電視聯播網上播出有關同性戀的電視節目。[9] 「同性戀」因為揭穿負面刻板印象而受到稱讚,但同時也因宣傳其他刻板印象而遭致批評。[10][11] LGBT活動家韋恩·貝森就曾經說「同性戀」這部紀錄片是「我們國家在反同性戀宣傳中最具破壞性的一個時刻」。[12] 而在1980年播出的「同志權力,同志政治」後,這集紀錄片也因為一些性議題、對刻板印象的強化及使同性戀者被視為對公共禮儀的威脅而受到批評。[13] CBS後來因為篡改時任舊金山市市長黛安·費恩斯坦的發言原聲而致歉, 這是LGBT社群首次收到來自大型新聞機構的道歉。[13][14]
1982年,美軍威廉·威斯特摩蘭將軍在CBS調查於CBS電視網播出「數不清的敵人」之後將喬治·克里爾三世、邁克·華萊士及CBS公司起訴至法庭,因為該新聞調查紀錄片宣稱威斯特摩蘭將軍在越南戰爭期間操作情報並故意誇大越共軍隊實力,以造成其善戰的形象。[15] 但威斯特摩蘭隨後放棄了他的訴訟「威斯特摩蘭訴CBS案」,但CBS公司還是因為這起訴訟而失去了它們的毀謗保險。[16]
參考資料
編輯出典
編輯- ^ 1.0 1.1 1.2 1.3 Brooks & Marsh 1979,第95頁.
- ^ 2.0 2.1 2.2 2.3 Henry Harding. For The Record. 電視指南 紐約州版. 1962-04-28: 14-1.
- ^ Brooks & Marsh 1979,第738-745頁.
- ^ CBS Raises Stakes in TV’s Broadband News Battle: Top Anchors Will Tackle New Streaming Shows. 綜藝. 2022-01-24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0).
- ^ CBS Reports: The Harvest of Shame. 皮博迪獎.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 ^ List of Peabody Award winners (1990-1999). 皮博迪獎.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5).
- ^ Emmys.com – list of Nominees & Winners. 黃金時段艾美獎.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8).
- ^ Ronald Wysocki. Bonner Delivers Sullivan's Letter. 波士頓環球報. 1962-03-16.
- ^ Laura Castañeda; Shannon Campbell; Shannon B. Campbell. News and Sexuality: Media Portraits of Diversity. SAGE Publications. 2006. ISBN 9781412909990.
- ^ Phylis W Johnson; Michael C Keith. Queer Airwaves: The Story of Gay and Lesbian Broadcasting: The Story of Gay and Lesbian Broadcasting. Routledge. 2014. ISBN 9781317461517.
- ^ Stephen Tropiano. The Prime Time Closet: A History of Gays and Lesbians on TV. Applause Theatre & Cinema Books. 2002. ISBN 9781557835574.
- ^ Wayne R. Besen. Wayne R. Besen , 編. Anything But Straight: Unmasking the Scandals and Lies Behind the Ex-gay Myth. Harrington Park Press. 2003. ISBN 9781560234463.
- ^ 13.0 13.1 Edward Alwood. Straight News: Gays, Lesbians, and the News Med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231084376.
- ^ Harry Harris. Media Bites Back: It's not all applause for watchdog agency. 聖彼得堡晚報 (奈特·里德報業). 1980-12-01: 12-B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3) –透過Google新聞.
- ^ Edward W. Knappman. Edward W. Knappman; Stephen G. Christianson; Lisa Olson Paddock , 編. Great American Trials. 底特律: Visible Ink Press. 1994: 738–740 [2022-07-13]. ISBN 9780810391345.
- ^ Tom Mascaro. The Uncounted Enemy: a Vietnam Deception. 廣播通訊博物館. [2022-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6-20).
文獻
編輯- Brooks, Tim; Marsh, Earle. The Complete Directory to Prime Time Network TV Shows, 1946-present. Ballantine Books. 1979 [2022-07-12]. ISBN 978034528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