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乙未戰爭

由Zongzhang19463587在話題關於清軍和福佬族群畏戰一說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1 個月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總的來講,感覺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可能是台獨皇民立場的人事所篡改的

一個新手的疑惑

編輯

我只看了「戰爭第一階段」這部分的描述,就有蠻多疑惑的........................

  1. 關於「一戰即潰的新楚軍,或是全軍投降的黑旗軍」的陳述和本頁下方關於各次戰役經過的描述好像並不符合,要不要統整一下比較好?
  2. 在「臺灣兵力構成」中描述廣勇是受過正規訓練的清軍,在「廣勇嘩潰」部分又描述廣勇是「新募」,這彼此似乎有些矛盾,我參考到的資料是戰爭爆發後才募集的,是不是可以確認一下?
  3. 澳底的守軍是曾喜照還是曾喜熙,是否可確認一下原始文件?另外守軍人數和其他資料記載也差蠻多的。
  4. 根據「基隆外圍攻佔」的這個段落的描述,從5月29日~6月3日都是「守軍未見到日軍即潰散」,那麼6月3日以前清、日二軍會有傷亡的原因唯一的解釋會變成是:雙方在未打照面的情況下,官兵自戕或不慎自行受傷的。
  5. 在「唐景崧逃亡」一段中,描述日軍近衛師團攻基隆時,守軍也是未發一槍一砲不戰自潰。那麼日清戰記中的關於二軍基隆巷戰的記載會不容易解釋。而日軍隨軍記者關於「我軍集中射擊,守軍卻未見動搖...」的記載也會變成記者自己的想像了。而且「老母」這一詞是否是維基的習慣用語?

是不是請編輯諸公再審視一下...Reference留言2012年5月4日 (五) 04:28 (UTC)回覆

關於清軍和福佬族群畏戰一說

編輯
同樣是在「戰爭第一階段」裡.....

辜顯榮開城門迎日軍
守護台北城的主力軍,新募的二十營李文魁部,訓練倉促不足,裝備亦差,在基隆防衛戰中不戰自潰,退入台北城。然而台北人眼見大勢不妙開始見風轉舵,台北福佬族群普遍畏戰,台北士紳在6月11日共推鹿港泉州籍商人辜顯榮以幫助日軍進入台北城,以恢復戰亂秩序之名,選擇與日軍合作,以保全身家性命與財產。辜顯榮家族自此發達。

辜顯榮那部分是眾所皆知所以也就算了,但前半段沒有任何考據吧?而且還參雜了大量的個人見解,我認為中立性非常可議。
另外根據「讓台記」中的記載,清軍的潰逃、對平民的劫掠等在維基完全沒有提到?另外客家人殘殺友方的河南勇事件也完全沒有提到,這段條目是否過度美化抗日的一方?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讓台記文獻:http://talin5814.web.fc2.com/war/iwe_study/lan_tai.htm A198878留言2014年2月3日 (一) 01:54 (UTC)回覆
請問怎麼編輯維基百科呢?--Zongzhang19463587留言2023年12月31日 (日) 20:23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乙未戰爭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30日 (一) 14:30 (UTC)回覆

返回 "乙未戰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