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台灣日治時期/2004—2010年存檔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Untitled
移動自Talk:台灣割讓 台灣割讓?有這麼一個名詞嗎?我在google中找不到,只有在文中提及「...台灣割讓給日本...」,自己發明的東西不適合放到百科全書,請參看wikipedia:不適合維基百科的文章。當然,內容是合適的,只是標題不符合規範。或許可以合併到其他條目中?例如台灣日治時期--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3:46 2004年10月27日 (UTC)
移動完畢
一般討論
Briton兄以及虎兄, 我把這頁原本的內容改掉了, 把原本的內容移到台灣割讓這一條. 擅自做主, 先說聲抱歉了. --wdshu|阿呆 21:35 2004年10月13日 (UTC)
- 這麼大的題目能夠寫成短篇,實在不容易-佩服.
建議一下, 文中有提到許多參考書目及作品年代, 以及參考序, 我覺得這都可以拿掉, 因為百科全書不是論文出處的搜索(index), 只要統一列在最後就好了... 阿牛 09:43 2004年10月26日 (UTC)
- 關於這一點, 我之前和虎兄曾經討論過, 請見我的討論頁之"關於資料引用的格式問題." 由於你的建議, 我又在圖書館翻了一下幾本我比較常用的工具書, 通常, 如果是規模比較小的工具書(只以單本的形式出現的), 是只將參考書目放在最後面. 但是, 如果是比較大部頭的百科全書(通常整套的數量都在四本或以上), 則多數是採取我這種引用方式, 因為讀者在參考的時候比較方便. 採用該格式之工具書的相關清單如下:
- Borgatta, Edgar F., and Rhonda J. V. Montgomery. eds. 2000. Encyclopedia of Sociology. 2d ed., New York: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 Britannica Editors. 2003.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hicago, Ill.: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Corporation.
- Sills, David L. eds. 1968.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and the Free Press.
- 謹此. --wdshu|阿呆 23:07 2004年10月26日 (UTC)
"美國總統威爾遜倡議民族自決原則及稍後列寧所鼓吹" 爲何「美國總統威爾遜」便是「倡議」,「列寧」就變成了「鼓吹」呢?這算不算有欠中立呢?
泰雅族原住民
關於"泰雅族原住民",近年來台灣似乎逐漸改稱為"賽德克族". 或許"泰雅族原住民"可以解釋為所謂的"泛泰雅族".
刪節內容
「由於我們申論的重點在於此段時期中政治霸權和反抗運動之間的互動關係,這個分類架構應當會比前述的那些架構具洞察力。」被我刪除了。因為這種闡述是POV的。「應當會比前述的那些架構具洞察力」有明顯作者個人觀點,暗示讀者以這種觀點為準。而前文又指出歷史分期的方式各家觀點不同。我們不應該為讀者提出建議應該以哪種觀點為準,但是可以告訴讀者哪種觀點更流行--百無一用是書生 (Talk) 03:57 2004年10月27日 (UTC)
wdshu兄, 日本好像沒有馬關, 只有下關這個城市. --Kerry7374 22:57 2004年12月31日 (UTC)
- Kerry, 謝謝你的提醒. 新年快到啦, 祝你新年快樂!!!--wdshu|阿呆 23:38 2004年12月31日 (UTC)
詳細說明日本在被割讓的台灣土地上的殖民統治情況
wiki條目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和滿洲國條目一樣,本條目最重點的內容是日本如何進行殖民統治,包括日本人和台灣人的經濟、生活地位、情況等說明,以及日本將台灣人改造為日本人的具體措施活動(也包括成效、對現在的部分台灣人心態的影響,代表性的比如李登輝參拜靖國神社的心態),這是多數人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目前還比較欠缺,請大家補充。香港日治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參考。 --Wikiqebia 05:52 2006年1月6日 (UTC)
:維基人有責任要服從中國人的命令,將日治台灣徹底妖魔化如日治香港條目一般,反映出中國人真正感興趣的內容嗎?—久遠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0:46 (UTC)
關於「三大陋習」
請問,「三大陋習」是日治時期的提法嗎?如果有,請提供依據,指出是誰在什麼時候提出的。就現在的標準來看,很難說「留辮子」是種「陋習」,這只是一種傳統髮型,屬於文化的一部分,和「吸鴉片」、「裹小腳」是不同的。好多非洲人還紮好幾百個小辮,嬉皮、龐克還留很多怪異的髮型,也沒人說他們是陋習。 --鳥甲 06:47:07 2006年5月17日 (UTC)
- 三大陋習首先是由樺山提出:[1],後來是風俗改良會:[2]。這裡是引用吳密察,《台灣史小事典中》「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政府認為辮髮是急需改革的陋俗,對於個人清潔衛生也有很大的妨害。」-winertai 08:02 2006年5月17日 (UTC)
- 謝謝,回答得相當好。 --鳥甲 13:19:34 2006年5月17日 (UTC)
特色條目
此條目經評選後入選特色條目,並將按順序於2006年第30周於首頁展出。(現在是2006年的第21周)--Dracula·Chat Room 12:52 2006年5月27日 (UTC)
日治時期
日治時期名稱是2004年就有的共識,為了避免過多的改正與編輯戰,請各位親愛的維基人勿再將此名稱移動。謝謝。--winertai 03:45 2006年6月18日 (UTC)
- 敝人不喜歡「日治時期」這樣的稱呼方式,但不會去隨意變更。--Ellery 07:23 2006年7月24日 (UTC)
這不是共識.是少數親日者想要竄改歷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吾未見有此「共識」之文獻,反遠遠不如「日據時代」使用得更為廣泛。以「治」奪「據」,實無根據,Wiki用此標題,無異於自貶,或有如盲者,侈言共識而將伊於湖底,皆為人所不齒!
「日據時代」一詞不過是小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內使用的詞彙而已。對於身處於當局的台灣民眾,不見得如此。而處於侵略台灣立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意圖灌輸圖利於該國立場的辭彙,做為百科主要立場,是不能令人接受的。維基百科並非中國百科,請注意。--久遠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3:18 (UTC)
條目撰寫所用語氣、語言十分值得商榷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台灣沒有最近年份的造作的脫中國化教育,三十年前的中國台灣人人,六十年前的中國台灣人,抑或一百年前正在被日本殖民統治着的中國台灣人,寫這個條目會是怎樣的寫法?和香港日治時期相比,這個條目的語氣、語言十分值得商榷。在這個角度上,可以明顯的看出,總體上香港人的心態的確要比目前台灣人的心態要健康得多。正常情況下,沒有心態健康的人會留戀做二等公民的時代,除了太監。歷史總是有很多無奈。或許在中日戰爭、二戰的時候,有不少台灣的中國人去充當日本軍國的炮灰為日本軍國效力,甚至可能有個別被日本軍國派遣中國大陸來屠殺自己的百年之前同族同宗的同胞的,但那都是被強迫或者「強姦」的,不是你們的錯。就像清初的漢人被迫更換服裝髮型,就像四十年多前的遭受着大饑荒的大陸同胞喊「毛主席萬歲」,就象今天的北朝鮮人喊金正日萬歲,民意在愚民中被「強姦」。 同樣是曾經充當日本軍國炮灰為日本軍國效力的韓國人,他們的態度截然不同。很多人很幼稚,或者說是有些盲目親日的人的可笑辯解,他們說汪精衛沒有賣國,他們說汪精衛為中國廢除了那些與帝國主義者的不平等條約。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想過,假如日本軍國在二戰中勝利了,汪精衛的偽中華民國會是什麼命運?大陸、台灣的中國人會是什麼命運?恐怕連二等公民都當不成,要麼被皇民化、被迫忘祖忘宗,要麼被種族滅絕。我不是沒有日本朋友,我有不少的日本朋友,我曾經給他們中的幾位探討過這種假設,他們最後都同意我的這種預計。日本在中國東北移民的「開拓團」蠶食中國人的土地,在中國台灣的「皇民化運動」同化中國人,是這種預計的有力佐證。 --Wikiqebia 04:23 2006年7月25日 (UTC)
- 看不懂你要說什麼,是說你要當太監?還是純把這而當論壇、閒話聖地?--阿儒 | 這裡泡茶 04:27 2006年7月25日 (UTC)
- 其實當初會大量改寫這條目,也是看到香港日治時期的「殺人無數」四個字。個人認為,就中立性而言,這條目不會比有「殺人無數」四個字的香港日治時期差。至於健不健康,見仁見智,不過我相信,離紫禁城很遠的台灣人,實質當太監的應該不會很多。--winertai 04:50 2006年7月25日 (UTC)
- 我非常贊同把事實寫出來,而不是誇大或者縮小事實。但是,以滿足於二等公民的語氣、語言,那是可悲的。就像香港,如果沒有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而造成的特殊情形,不可能有今天這樣不同於中國其他的發達。但是,人格的尊嚴是至高無上的。香港人並不需要以二等公民的姿態對英國人歌功頌德。我們對於香港的發展,需要的是採取事實分析的態度。 --Wikiqebia 04:53 2006年7月25日 (UTC)
- 維基的事實就是中立。這條目開宗明義就解釋了,台灣人不喜歡被殖民,但是如果因為這因素,把歷史事實遺忘或扭曲,並不是很好。Wikiqebia兄提及這些事情,那些偽啊,太監啊,二等公民,都不是很符合維基禮儀。您如果如此憤憤不平,倒不如多寫寫華北國、華北自治運動、中華民國國軍 (汪精衛)、香港軍 (日本)、香港軍 (英國)、香港軍 (人民解放軍)...這些新條目,我這邊圖書館找的資料都不是很齊全。--winertai 05:08 2006年7月25日 (UTC)
- 我認為日治時期台灣人是二等公民是完全符合事實的。你說得不錯,這些條目應該寫一寫,台灣同胞反擊日本殖民統治的英雄故事也應該多介紹介紹,目前在台灣的教育部的選擇性遺忘灌輸給新一代的台灣人的這些知識是有問題的。 --Wikiqebia 05:16 2006年7月25日 (UTC)
- 維基的事實就是中立。這條目開宗明義就解釋了,台灣人不喜歡被殖民,但是如果因為這因素,把歷史事實遺忘或扭曲,並不是很好。Wikiqebia兄提及這些事情,那些偽啊,太監啊,二等公民,都不是很符合維基禮儀。您如果如此憤憤不平,倒不如多寫寫華北國、華北自治運動、中華民國國軍 (汪精衛)、香港軍 (日本)、香港軍 (英國)、香港軍 (人民解放軍)...這些新條目,我這邊圖書館找的資料都不是很齊全。--winertai 05:08 2006年7月25日 (UTC)
- 我非常贊同把事實寫出來,而不是誇大或者縮小事實。但是,以滿足於二等公民的語氣、語言,那是可悲的。就像香港,如果沒有因為英國的殖民統治而造成的特殊情形,不可能有今天這樣不同於中國其他的發達。但是,人格的尊嚴是至高無上的。香港人並不需要以二等公民的姿態對英國人歌功頌德。我們對於香港的發展,需要的是採取事實分析的態度。 --Wikiqebia 04:53 2006年7月25日 (UTC)
這篇文章的語氣和寫作角度值得商榷,尤其這種爭議大的文章不應該上首頁。只是在大陸GFW封鎖之後,大陸的聲音越來越弱了才會出現這種條目。其中「此心態不僅普遍留置於老一輩台人之間,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台灣對國家民族認同、族群意識觀念甚至台獨運動。而這種不等於認同日本殖民政權的政權間比較,1990年代之後,也常常被其他華人地區的華人所誤解。」顯然是片面的強加的論調。同意Wikiqebia的言論,建議大家再看看他的說法。 Betaver 16:38 2006年7月25日 (UTC)
- 你提的這句話,除了國家認同那部分是參酌引自李筱峰與王育德(....台灣的統治者所欲灌輸給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的標準,都具有殖民地性格)之外,幾乎是引自黃秀政的台灣史相關著作。去除了一些非中立性文字,其中,將原文上的「...日治時代與國民黨威權比較」改成兩政權比較,「台灣人」改成老一輩台人,...常被人誤解...改為其他華人誤解...等等。另外,你可能痛恨的陳水扁也曾引用黃教授的這段文,阿扁總統說法是...陳水扁表示,台灣民眾對日本的好感仍深,最大的原因,應是日治時代和國民黨遷台後的威權時代相比,「大家還是比較懷念日治時代吧!」但他又稱,儘管 從小就聽長輩說日治時代好,但畢竟是異族統治,台灣人民追求的是獨立自主...。我想,藉此條目,也希望Betavers能稍稍體諒了解一下台灣人國家認同的窘困立場,而不是斷然指責是片面強加論調而去否定曾生活在台灣日治時期的人之想法。當然,這裡並非論壇,寫這些條目很多人,都只是單純的想將日治時期的原貌呈現。若要真論及文章語氣與寫作角度的不公平性,維基人對於日本人和國民黨在大陸的所有歷史是最嚴重的了。就是基於此,本來想將何應欽將軍著作中「南京大屠殺中,中國人民被日軍屠殺死亡人數約十萬」的論述放在南京大屠殺條目上,不過因為怕「數字不夠正確」而招來非議(南京大屠殺條目是超級敏感地帶),只好作罷。而這種「害怕」在某程度上,我認為對維基發展不是很健康。至於,是否要為了能讓維基在大陸通行或迎合大陸維基人,而將這種「害怕」擴大?端賴大家參詳參詳。--winertai 17:48 2006年7月25日 (UTC)
- 同意Betaver 15:06 2006年7月30日 (UTC)
本來就要有不同的觀點,如果維基上條目內容還是義務教育愛國史的那套,那何必寫維基百科?另外給想參與其他地區華人,對日本的態度是台灣人跟其他地區很大的分歧,不要認為華人都應該仇日,一個要靠仇恨跟侮辱他民族才能顯得出偉大的民族並沒有加入的必要,不是嗎?
- 這樣的內容並沒有甚麼問題。要知道臺灣人在日本時代時,對日人的仇時應該不亞於現在的中國人,可是現今對日治時期的懷念卻又是事實。樓上二位朋友明顯是為了仇日而仇日,還說是在大陸GFW封鎖之後,大陸的聲音越來越弱了才會出現這種條目。所以呢?維基要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接管轄囉,才會通篇都是官方的論點,您的意思是這樣嗎?--Koika 15:33 2006年7月26日 (UTC)
- 您對我的觀點進行了曲解,大陸的聲音越來越弱不等於大陸官方的聲音越來越弱,這樣的回答不知您滿意否?我實指Wiki上存在大陸的聲音越來越弱的現實,認為本條目有所違背文章客觀、公正的原則,因此反對本條目成為特色條目。Betaver 06:35 2006年8月6日 (UTC)
歡迎各位來自大陸的朋友,在有資料根據、並且能讓讀者閱讀便利的狀況之下,補充您認為欠缺的觀點或聲音,而不要以語氣這種人人感受不同的東西當作否定他人勞動成果的理由。--Theodoranian|虎兒 =^-^= 15:39 2006年7月26日 (UTC)
這段不中立﹐刪除
加上戰後國民政府初期治台失當,讓因日本被捲入戰爭的台灣人,在二次大戰戰後對日治時期產生某些程度的懷念。此心態不僅普遍留置於老一輩台人之間,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台灣對國家民族認同、族群意識觀念甚至台獨運動。而這種不等於認同日本殖民政權的政權間比較,1990年代之後,也常常被其他華人地區的華人所誤解。
什麼叫「常常被其他華人地區的華人所誤解」﹐到底要如何證明其他華人所認為的是誤解﹐還是沒有誤解﹖我就看到李登輝非常懷念日本統治﹐台聯到精國神社參拜。一口咬定「其他華人誤解」是不中立的寫法。真實事求是 11:06 2006年7月28日 (UTC)
- (!)意見,特色條目不是資料庫,一些與日治時期關係有限的內容,比如參拜靖國神社、台籍日本兵,這些應放在其本條目裡寫作,而非全丟到本條目中。這裡不應是發洩不滿、批判日本帝國主義的地方,我認為將一堆相關性有限的資料全丟到本條目才真正破壞本條目的中立性與內容。--阿儒 | 這裡泡茶 06:24 2006年7月30日 (UTC)
[[我認為建立台灣國家是絕對必要的。日本為什麼可以進出支那中國?原因是看破支那的國民性之低下。現在台灣社會潛在的裂痕,純粹是野蠻支那軍公教所造成的。驅逐支那,恢復台灣。本人註解不接受其他反面意見。事先聲明。]] 還有沒必要尊重支那的弱殘兵。 馬先生說叫台灣人,讓它們覺得不舒服。那就回支那,不然丟棄於台灣海峽也是很好的思考。--Z zz
- 樓上的先生,您的用詞不大妥當吧,另,您忘了簽名,小弟幫您補上--robinhou 16:04 2006年8月2日 (UTC)
這個條目也能評上特色條目
神奇哦。--Mukdener |留言 14:56 2006年7月29日 (UTC)
- 是因為太過中立或太真實到刺到痛處嗎?不管是否如此,歡迎你前往撤銷。--winertai 15:07 2006年7月29日 (UTC)
我的意見相當大,但是認為現在提交撤銷並非適當時機(引自winertai 討論區)
等大陸解除對維基百科的封鎖再提交比較好。文中總論雖有三處引用,我不能說那不中立(蓋因我個人對中立的理解:事實即中立),但是作者顯然只選擇了事實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出於我能夠想象的原因被忽略了,而且我認為是故意的。任何人當然可以只寫自己想寫的部分,只要有事實依據的話,但是一個條目本身卻不可以只反映半個世界,哪怕這半個是好的,另外半個是不好的。這種問題在中文維基很普遍,很多涉及敏感話題的條目都是如此,本條目當然也沒逃過這個厄運,自然也沒有資格作為中文維基此種類型條目的典範。--Mukdener |留言 15:31 2006年7月29日 (UTC)
如果事實如果能靠想像就能完成,就太完美了。正如你所言,「中文維基與其他語言最大不同,就是反映了半個世界。」的這看法,正是中國官方禁止中文維基的最大原因,因為他們不准「一半的真實或中立」出現,他們要的是完全一致的想像的原因,也就是要完全符合自己的看法才是真事實與真中立。--winertai 16:39 2006年7月29日 (UTC)
- To Mukdener:你可以補充你認為需要補充的部分,猜測他人的寫作動機是不好的,沒有建設性的批評只不過是無病呻吟。--Theodoranian|虎兒 =^-^= 16:41 2006年7月29日 (UTC)
對於中日台的恩怨
部分的維基人對其投注了過度的關注,所謂的中立性並不是以感情主導的宣傳資料,日本帝國給亞洲的遺產並不只有戰亂的破壞,一件事物陳述如果只有民族恩怨的偏頗,這絕對不是中立的百科要做的,要知道一個重要條目可能會有外語的聯結,跟其他語言沒有交集的論述,這倒底是華人自外於世界還是別的因素?
hi你忘了簽名喔,其實台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國際法來看,是個標準的「戰敗省」,就跟德國的亞爾薩司、洛林兩省有異曲同工之妙,真要實事求是,台灣當時就是中國的所謂「敵人」之一,中立的看,日本在台灣經營上貢獻了什麼?要有什麼缺憾?目前我個人所看到真正不中立的缺憾,恐應該是日本的統治機器、手法,完全被後來的國民政府學來一五一十的對付人民。--魔法設計師 07:10 2006年8月1日 (UTC)
贊同魔法師的意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前面三十年一直不遺餘力地壓迫臺灣、同化臺灣的漢人,30年之後臺灣的「日治一代」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之後,日本在台灣再無後顧之憂,所以放心大膽的發展臺灣經濟。
個人的看法
我覺得除了情感因素外,該條目中立性被質疑的原因可能包含對殖民當局的負面批評不足:以教育為例,義務教育的確有依民族區分,進行不平等教育,但文章中並未提到。此外,日治時期高等教育的情形,尤其是總督府對教育上的種種限制,深深影響這50年間成長的台灣高級知識份子,但文章也沒談到;經濟上,日本當局剝削蔗農與控制樟腦公賣產業、乃至於金融產業,造成台灣農民組合與台灣共產黨等左派的興起,進而影響當代文學與戰後台灣的政經局勢,但文章也沒談到。因此,我覺得本文至少在這部分上,的確需要加強。--阿儒 | 這裡泡茶 07:21 2006年7月30日 (UTC)
- 對這我看法與阿儒並沒有太多相左,也歡迎在中立前提下,增加此方面資料。不過,我想除了台灣人之外的維基中文使用者,對此條目意見,恐怕只有阿儒開頭說的情感因素,而不是所謂負面批評不足。其實大家可以看看這條目在大幅度修改前的原版本,那種全然是「抗日」的原版,才是很多維基人要的,但是那種只記載台灣人抗日的條目,真的是日治時期的真相與事實嗎?是中立嗎?我並不在乎此條目被撤銷特色條目,或被有理性的修改,或被貼上不夠中立性,我只是會看到這那些沒有從此條目了解某些真相的人感到相當可惜。--winertai 15:35 2006年7月30日 (UTC)
- 如果能帶著了解過去時光的心態來看這條目,就會覺得中立性相當好,也算完整。記得投票時,連最嚴格的S君都難得投了贊成票,因此個人並不認為此條目的特色條目資格要被剝奪。--Ellery 14:52 2006年8月4日 (UTC)
- Done!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0:45 2006年8月1日 (UTC)
- 對這我看法與阿儒並沒有太多相左,也歡迎在中立前提下,增加此方面資料。不過,我想除了台灣人之外的維基中文使用者,對此條目意見,恐怕只有阿儒開頭說的情感因素,而不是所謂負面批評不足。其實大家可以看看這條目在大幅度修改前的原版本,那種全然是「抗日」的原版,才是很多維基人要的,但是那種只記載台灣人抗日的條目,真的是日治時期的真相與事實嗎?是中立嗎?我並不在乎此條目被撤銷特色條目,或被有理性的修改,或被貼上不夠中立性,我只是會看到這那些沒有從此條目了解某些真相的人感到相當可惜。--winertai 15:35 2006年7月30日 (UTC)
不是台灣
頁首處像台灣地圖的海蝕平台是澎湖七美的「小台灣」,不是台灣,請勿以訛傳訛。--Yyk 11:44 2006年7月30日 (UTC)
- 那個應該是被寫在Template:Taiwan上的吧?--Anav Rin 14:49 2006年7月30日 (UTC)
應補充日本屠殺台灣人事件作平衡
明治國王的戰績:
桃園大嵙崁、三角湧大燒殺:5000人死亡
新竹苗栗台中區血戰吳湯興,台灣軍民傷亡數據不明
八卦山台兵全軍覆滅、血洗彰化城:6000人死亡
怒燒鹿港老街:200人死亡
嘉義大林鎮大莆林姦殺婦女、屠村:約500人死亡
台南蕭壟街慘案:7000人以上死亡
宜蘭礁溪激戰:1000人以上死亡
蘇澳登陸屠殺:1500人死亡
屏東長治鄉火燒村:約1000人死亡
雲林大屠殺:約12000人死亡 (「雲林の虐殺」は不明 明明上面寫數字不明,自己也可以亂掰)
台南埤斗仔屠村:約300人死亡
歸順式場慘案:265人死亡
後壁林屠殺(林少貓事件):約1000人死亡
台南水上屠村:約300人死亡
高雄筆秀村慘案:約100人死亡
後藤新平全台軍事大掃蕩:約20000人死亡
北埔事件:109人死亡 (日本人死的比台灣人多)
總計:約 55274 台灣人死亡
大正國王的戰績:
全台理蕃大討伐:7080~2萬人死亡 (這種亂掰的數字不看也罷不是?)
林杞埔事件、土庫起義事件 :10人死亡
苗栗事件:約800人死亡
六甲起義事件:約50死亡
西來庵事件:7000人死亡
總計:約 14940~27860台灣人死亡
昭和國王的戰績: 1926年~1945年
三階段霧社事件:3000台灣人死亡
1930年代~1940年代
特高鎮壓農組事件、眾友會事件、埔裏社事件、宜蘭礦工暴動案、高雄嘩變事件 金門抗日事件、中華會館抗日事件、台灣民族主義青年團慘案、 東港事件、蘇澳間諜案、澀谷警察槍擊台灣人事件...等 白色恐怖:約2000人死亡
總計:約5000台灣人死亡
日據時代51年總計 約7萬5千人~9萬3千人被日本政府殺死
資料來源:
日方文獻 http://kyoukasyonet.fc2web.com/kiru14.html
我方文獻 http://bbs.moninet.com.tw/board/topic.cgi?forum=105&topic=357&start=0&show=0
--snkcom500-- 01:35 2006年8月22日 (UTC)
- 請善用臺灣抗日運動,另外我很懷疑上面的一些數字,比如西來庵事件被捕的人也不到2000人,被槍殺者九百多人。顯然,7000人灌水過多。至於八卦山之役台灣民主國的部隊全加起來沒有6000人都還是個問題。--阿儒 | 這裡泡茶 18:17 2006年8月21日 (UTC)
請不要雙重標準,西來庵和八卦山戰役你們只採信日本官方數據, 那為什麼228事件你們不以官方數據為準???而大幅度採信高於官方數百倍的民間數據?
八卦山之役殉難六千人是我實地考察過的,乃根據當時黃石城縣長所立的碑文,至於西來庵事件,波及的範圍超過20個村莊,我採用的是郭宏彬的說法,比這更誇張的民間說法還有1萬8千人。
應該將所有數據陳列出來,讓民眾自行判斷。
臺灣抗日運動是一回事,大多數遇害者不是抗日份子,而是平民百姓。
例如雲林大屠殺和阿公店事件,已演變為國際媒體關注的國際事件,在維基百科看不到一個專題,我所看到的兩份文獻均記載3萬人,1萬八千人是雲林市公所出現的紀錄,
另外一些日本民間人士也發行過日軍在鄉村留下暴行的歷史書籍 http://ntw.com.tw/linnei/chinese/cj05.htm
我認為應該將日軍屠殺事件,和各種官方和民間(日本民間學者的數據也常常高於日本官方) 獨立成一個條文,國府時代連一點點雞毛蒜皮(某某人被關幾個月)都能大幅渲染,白色恐怖源起於日本時代, 在白色恐怖條文更見不到任何日本政府參與的痕跡,偏袒一個國家未免太過火了。 --snkcom500-- 02:30 2006年8月22日 (UTC)
- 我是看黃秀政的《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上面沒看到6000人的數字,另外他不是日本人,立場上也不同情日本,也許你應該去圖書館借書找一下相關的研究資料,而不是隨便說別人雙重標準。另外,要列的話也不是到處丟資料,而是在適當的地方列,如果嫌沒有專題,請自己動筆寫。此外,雲林大屠殺我沒研究,不過霧社事件全族雖死傷慘重,總死傷人數也不到1000人,3000人顯然又是灌水的數字。-- 阿儒 | 這裡泡茶 19:09 2006年8月21日 (UTC)
你叫我去圖書館找黃秀政的作品來佐證你的論點,為什麼你不親自去一趟彰化八卦山抗日紀念公園看一下我所說的紀念碑?我怎麼知道黃秀政是不是直接引用日本官方文獻? 二二八事件什麼大大小小的數據都被羅列成串,連10幾萬的死亡人數都冒出來,而日軍所犯下的屠殺事件你只相信最低數據當唯一真理,不是雙重標準是什麼? 近日我會自行動筆編輯,所有死亡數據出處我會明確標明,你放心吧. 霧社事件不到1000人顯然又是日本官方說法,我對日本政府公佈的數字沒有太大興趣. 你去看二二八條文,那裡不但充斥網路資料,甚至連三姑六婆式的八卦流言也被採納, 什麼本土一流精英被殺光,只剩下二流人才存活云云,就根據若林正丈訪問不知名人士的一句話??? 這是多麼嚴重的指控,對後世造成的殺害力有多大你知道嗎? 儘管我在討論條文提出大量證據反駁,都無法更動原文,修改後立刻被改回 ,為何?是哪一隻心存特定政治立場的黑手在干預? 雲林大屠殺方才我補充在條文裡,字是我自己打的,我也註明出處來自"台灣省通志稿""雲林縣志稿" 以及日人今村平藏所留下的"雲煙瘴雨日誌"等史料,竟然抵不過若林正丈隨口一句話? 是誰移除的? 只因為你沒有研究過(或根本不想面對)所以可以依個人喜好移除?
--snkcom500-- 03:48 2006年8月22日 (UTC)
我是勸閣下到圖書館查相關資料,如果不想查,大可不用說那麼多奇怪的話。另外我沒看到228事件的條目有什麼大問題,倒是上面丟一堆網路資料卻要說可信,只怕說服不了任何人。如果沒辦法說服人,卻還要扯到無關緊要的話,然後把不合閣下之意的數字說成日本人的數據,我想我也沒必要理會閣下貼得一堆資料。--阿儒 | 這裡泡茶 01:16 2006年8月22日 (UTC)
- 日據時期"城鄉統治不同"是鐵一樣的事實,
也可以參考很多本土鄉土作家對"日據時代的懷念" 文中大都提及日本人怎樣壓榨強姦殘殺台灣人民(例如:李喬)
最主要的是這些鄉土作家還往往是台灣獨立建國支持者。不過基於中立 那也是他們的個人信仰。
--邦遠 03:14 2007年1月30日 (UTC)--61.30.72.148 03:10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也勸老兄去歷史事件現場看碑文,好解開你的疑惑,如果你是一個身體力行的人,我更希望你能去那些被我點名發生過屠殺事件的鄉鎮市,閱讀鄉鎮市立圖書館內的鄉鎮誌,無風不起浪,沒有一個事件是無中生有的. 裡面的網路資料都可以追尋到原文出處,作者包括許介鱗、曹豐逸、史可學、郭弘彬、莊永明、邱國禎,以及來自南瀛抗日誌的多人口述資料,這些受訪的當事人連地址都敢公佈,比起縮在幕後的"228"血淚史目擊者還要光明多了,他們又各自參考數10種文獻,現在有爭議的問題除了死亡數字不統一之外,可以確定這些鄉鎮發生過血案,只是不受到政府重視以及政黨宣傳罷了,在台灣沒有政黨會炒作仇日情節獲取選票;歷史也絕不能因此淪為"會吵的人有糖吃",寫歷史也不可以專門迎合特定族群的口味,你現在看到的二二八條目沒問題是被我編輯過的版本,在這之前充斥著危言聳聽的不實言論,除了我前面提到的若林正丈,像外省人的死亡人數也遭到斷章取義的痕跡,他們找出一個整體死亡人數最少的版本,刻意強調調查者的省籍,然後營造出1~2萬罹難者只有147個外省人的假象,來誤導受難族群中的比例,而故意不提該版本罹難外省人高出本省人三倍的現象, 又例如事件中的遠因,全數歸罪國民政府,後來的第一至四項又經過我多次補充,期間連續遭人刪去,總之 二二八用什麼手法去編輯,我就參照他的模式來編輯,接不接受請自由心証。
--snkcom500-- 10:33 2006年8月22日 (UTC)
引用一段話
看到引言被刪,所以只得再關注一下這條目,並提出若干反駁。我寫條目或發言,都喜歡引用資料或文獻資料。所以對於信陵使的質疑,我特別引用陳維斌所著的「說書看日本」一段話:
奇也怪哉,像阿公這樣「多桑世代」的父執輩身受異族統治壓迫了數十年,而說起日據時代時有如白頭宮女,但是從未見過日本人的小外甥卻視日本人如蛇蠍。這麼大的落差,使我一時之間不知何以回應。是要說阿公年紀大了,只把好的部分留在記憶之中呢?還是要跟小外甥說學校老師講的也不一定全對呢?一個世代成長要二十年,現在開始灌輸正確的知識給小孩子,要等到他們長大成人能夠應用這些知識,已經是二十年以後的事情了。現在開始教他們愛鄰人,這個愛要等二十年才能開花結果;如果現在開始教他們恨鄰人,二十年後,這個恨也將引出不同的結果。戰爭已經結束六十年,如果現在學校教的還是以否定的角度來看日本的話,那麼心理上的戰爭至少還要維持二十年。在我這個年代,有關台灣歷史的知識幾乎等於零。尤其最近一百年台灣的近代史中,前五十年的日據時代歷史更是一片空白。這五十年是台灣歷史上最大的禁忌,對這五十年,台灣人不願談,日本人不敢談,中國人不屑談。這幾年來總算「本土意識」開花,書店的書架上有關台灣的書年年增加,台灣歷史的研究也讓台灣的歷史漸漸揭開了面紗。即使如此,現在翻閱史書、論文,對日據時代那五十年,也還是大多如果不是草草帶過,便是只強調抗日運動。可是另一方面,像阿公這樣「多桑世代」的父執輩對日本有強烈的認同感,以及台灣其他還有許許多多人對日本有親近感,這也是不可否認的的事實。
不過很可惜我也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 卻對"阿公"的那種年代嗤之以鼻 不過不能怪他 誰叫清朝戰敗 戰敗只好割讓台灣呢?
他也只能委曲求全的做二等公民 直到光復為止 但是做人還是要有感念之心 但不代表思想上認同他的價值觀 --邦遠 03:22 2007年1月30日 (UTC)
我寫這條目用意,其實也如同上面所述,想抹滅自己心中的這場戰爭。既然已在書寫中達到這目的,對於條目修改或存在價值,就沒有那麼在乎。--winertai 17:56 2006年8月23日 (UTC)
台灣人死亡數字的考證來源
桃園大嵙崁-三角湧大燒殺
5000人 出處:郭譽孚,《自惕的主體的台灣史》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special-11.asp
彰化八卦山之役
義軍犧牲人數為6000人 根據民國72年元月黃石城縣長於抗日紀念公園立碑記載, 另外在其他古蹟介紹網站還有"約四五千人"的說法 http://tf90.tfvs.tp.edu.tw/8806058/%A4K%A8%F6%A4s%A7%DC%A4%E9.htm
嘉義大莆林大屠村
許介麟--「日本武士道揭謎」引用文獻『攻台戰紀』『攻台見聞』『讓台記』 記載:日軍姦殺簡氏一族婦女60名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director-08.asp
出處:喜安幸夫--台灣島抗日秘史:斗六大林之役
http://ntw.com.tw/linnei/chinese/cj05.htm
張家昀 記載:日軍姦殺簡氏一族婦女120名、另殺村民無數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twhistory-48.asp
嘉義義竹鄉慘案
49人
出處: http://content.edu.tw/local/chayi/shingan/cy2.htm
蕭壟街慘案
死亡數3000人 出處:中時電子報: 蕭壟抗日紀念碑 還原史實
戰史上並無正確統計數字,後來有人估算戰死的義士應有兩千多人,遇害的無辜百姓可能有五千多人。 出處:蕭壟走番仔反--李心璦: http://js2es.tnc.edu.tw/~eric/mag/mag2.htm
無法估計死亡人數,血流成河。 出處:郭弘斌--台灣人的台灣史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6.htm
王爺頭攻防戰
300餘人犧牲 出處: http://www.chiculture.net/0119/html/c28/0119c28.html#
竹篙山之役
二百多人---吳新榮在《震瀛採訪錄》 上千人-----《台南縣誌》 出處:南瀛抗日人物誌 http://163.26.161.130/~tust/book/book(1)/book(1)-2-3.htm
宜蘭平原大燒殺
被殺戮的台灣人達一千五○○餘人 出處: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記」 http://www.cotaiwan.info/SBTATI/SBTATI_SBpublish_200TW400C.nsf/0/181ADE611C7E242D48256D77004FABF4?OpenDocument
此役義民軍戰死者達五百餘人。其後一月十二日日軍混成第七旅團第二大隊登陸蘇澳,被殺戮的台灣人計有二千四百五十四名由第七旅所殺,三百七十七名由憲兵所戮,另有一千五百餘人被殺 出處:郭弘斌--台灣人的台灣史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8.htm
火燒鹿港街
200多人死亡 出處:鹿港鎮誌.洪棄生『瀛海偕亡記』.鹿港鎮公所官方網站
雲林大屠殺事件
日本官方文獻:6000人死亡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
民間說法:30000人死亡 出處:郭弘斌--台灣人的台灣史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15.htm
台灣省通志稿》抗日篇述及雲林屠殺事件:相傳死者當在三萬人以上。
雲林縣誌:18000人
今村平藏--『雲煙瘴雨日誌』:一萬餘人
根據日本政府指定教科書商扶桑社文獻紀載: 「雲林の虐殺」犠牲者數不明
http://kyoukasyonet.fc2web.com/kiru14.html
坪林湖桶屠村事件
埤斗仔大屠村
日本憲兵隊史記載,死難村民達238人
原文出處: http://www.yfes.tnc.edu.tw/st/page4-4.htm
筆秀村的慘案
80人 http://audi.nchu.edu.tw/~s9151035/talk3.htm
高雄阿公店大討伐事件
殺害人數達2053人
許介麟.武士道揭謎 引用文獻: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512。
歸順式大屠殺典禮
266人 出處:『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上卷,頁460-461。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director-08.asp#_ftn26
全台軍事大掃蕩
11946人
出處:『後藤新平』第二巻
http://kyoukasyonet.fc2web.com/kiru14.html
自後藤就任至一九○二年的五年期間被處刑的「土匪」總數達三萬二千人 出處: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19.htm
恆春大屠殺
2000人 出處: 李夢哲 http://www.taiwanfun.com/central/taichung/articles/0312/0312LinTW.htm
後壁林慘案
396人就地處死,其他以所謂「臨時處分」名目而殺害者不可計數。 出處: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28.htm
北埔事件
109人 出處: http://www.beipu.gov.tw/main07/history2.htm
理蕃大討伐(針對原住民)
7080人 出處: 公共電視台 http://www.pts.org.tw/~web01/wind/p2.htm
20000人 出處:台灣人四百年史--史明 http://www.cotaiwan.info/SBTATI/SBTATI_SBpublish_200TW400C.nsf/0/12BD0F9873BC8AE348256D7F002EF757?OpenDocument
西來庵大屠殺事件
蘇乃加根據當時《台灣人口現住統計》,詳細比對當時的人口資料及出生死亡率, 事件中的罹難人數大約在六千至七千人左右。 出處: 西來庵抗日事件與判866名死刑--曹豐逸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twhistory-21.asp
合理估計有五、六千人中其毒手而殉難。
出處:台灣人的台灣史--郭弘斌
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41.htm
霧社事件細分為 "第一次霧社事件".....日警下手殺害或受困自殺、或遭毒氣致死 "第二次霧社事件".....唆使味方蕃殺害起事遺族 "第三次霧社事件".....二戰期間強制徵召起事遺族赴南洋當砲灰
(此事件廣為人知,遺憾的是公視製作的風中緋櫻-數據上完全採納日本官方, 三次加起來的罹難數僅不到1300人 )
昭和時代白色恐怖事件
罹難知識份子22名 台中市忠烈祠 烈士名冊 右壇神龕 http://confucian.tccg.gov.tw/chinese/b6.htm
高雄嘩變事件
600人 出處:張廉熙、李敏、曉蘭--話說台灣 http://big5.huaxia.com/zt/rdzz/05-066/2005/00353391.html
東港事件
189人 出處:莊友明--「東港事件」追悼復仇大會 http://www.vft.com.tw/Taiwan/TaiwanHistory.aspx?id=113&Month=11
台灣民族主義青年團慘案
25人 出處:從沈榮的際遇談日據時期的殖民地法制 http://www.xiachao.org.tw/i_f_page.asp?repno=583N
瑞芳抗日軍事件
300餘人 出處:參閱莊嘉農「憤怒的台灣」 http://www.cotaiwan.info/SBTATI/SBTATI_SBpublish_200TW400C.nsf/0/255CD8852B30D59A48256D7F00305C1E?OpenDocumentoup
金門抗日事件
12人 出處:中央社 http://www.epochtimes.com/b5/6/3/6/n1245919.htm
蘇澳間諜案
對於受害被處死的人數有兩種說法,一說有七百餘人,一說一千餘人 出處:邱國禎--台灣白色恐怖檔案 http://home.kimo.com.tw/snews1.tw/Myword/myword_00.htm
無法考據死亡人數的集體屠殺事件或戰役犧牲人數:
例如:雙春、北桄榔、杜仔頭莊事件、蚵殼城之役、金包里之役、鐵線橋之役、
屏東六堆佳冬、長治鄉火燒村、苗栗事件。
--snkcom500 06:19 2006年9月10日 (UTC)
- 這位先生很熱心,我也認為這條目必須要修改,先生何不註冊維基,自行進行修改呢。技術上的問題可以找我。我認為與你討論的那些台灣維基人是「不忍心」放上你提供這些資料的,因為這刺痛了他們對「上帝」的信仰。
- 其實還有很多維基人對這條目有意見,但由於欲修改必須大量找資料,更重要的是這條目受到十多位台灣親日派的「保護」,要修改又必須經過大量對做學問毫無意義的辯論,且這種辯論會令人看到人性的醜陋愚昧,過程很不愉快。維基尚有大量有趣味的條目,外面的天地多麼廣闊,空氣多麼清新,所以有反對意見的維基人不願把寶貴時間大量「浪費」在這條目上,很多人眼不見為淨,乾脆不看與台灣有關的條目,是以此條目就變成如此模樣。
- 但先生似乎是台灣人,台灣日治時期這樣親日的寫法老實說是在丟台灣人的臉,對先生來說修改條目是很有意義,愛台灣、為台灣人增光的事情,先生應該挺身而出,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可找我,我能力所及就幫先生解決。--真實事求是 07:22 2006年9月10日 (UTC)
感謝"真實事求是"您的鼓勵~我想蒐集更完整的殖民時代殺戮事件在進行編輯。 我對歐美帝國時代的負面事蹟也相當有興趣,苦於詳細的相關文獻在國內不容易找齊。 如果站在仇視角度去描述這段歷史,只怕淪為「二二八」「南京大屠殺」等民族政爭工具。 所以對此議題應該網羅各國資訊全面性整理。
--snkcom500 06:45 2006年9月12日 (UTC)
兩蔣聯日抗共的後遺症蔓延至今
早從兩蔣時代走聯日抗共的親日路線, 從戰後密切的經濟合作和文化引進政策可見端倪 政府在歷史教材的取捨,有意淡化日本治台負面事績 犧牲本土台灣人的記憶去維持雙方友好關係, 一方面掩飾蔣政權承襲,師法日本高壓統治模式!
說真的,台灣人的親日情節,完全是兩蔣一手推波助瀾造成的 如果兩蔣有心仇日,大可鼓勵台灣人站出來挖日本人過去的瘡疤, 將發生在某縣某鄉某村某莊的什麼XX屠殺,XX慘案, 鉅細靡遺的列入教科書從中小學教育、 禁止日本卡漫輸入 禁止台語演歌和翻唱日本歌、大動作將前朝鄉紳地主舊勢力進行清算, 唆使民眾檢舉漢奸,沒收他們的產業土地,限制留日學生人數 或許台灣會變成另一個韓國吧!
今天我蒐集這些資料貼出來,是否自己又被笑成替兩蔣賣命的打手了??
人對一個國家的複雜情感豈能非黑即白、銅板兩面可以定調的? 不親日一定仇日?不仇日一定親日? 那麼批評台灣治安不好的人就不愛台灣嗎?
日本殖民台灣其實就像歐美殖民非洲亞洲南美洲一樣,沒什麼好隱瞞的 我並不是特別想針對譴責日本罪行單一去做文章 我認為曾經對外殖民的任何國家都應該補充類似的史料
我在維基百科看到美國屠殺印地安人100多萬,西班牙更屠殺1500萬原住民,幾乎搞種族滅絕 日本殖民台灣的過程和西方比較起來還算輕微的 另外像美國國父華盛頓任內奴役或虐殺境內50萬以上的黑人(不包含搭船途中死亡的人數) 華盛頓不講人權,欺壓有色人種是事實 這些都值得列入華盛頓個人條目裡面
--snkcom500 08:31 2006年9月10日 (UTC)
請善用臺灣抗日運動條目
不反對在有論據的情況下提及日軍的「暴行」,但請不要把全部的傷亡數字丟到本條目中。本條目已經長達83KB,再做這種事情只會讓整篇文章長得難以閱讀。再者,希望能夠將想加入的句子與上下文順一順,不要隨便加一段「屠殺事件」之類的東西,然後再用跟香港日治時期一樣的說法:「日軍殺人無數」,對閱讀者相當礙眼。(好吧,對某真和某M兩個酸溜溜的人可能不會)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15:14 2006年9月10日 (UTC)
或許是「物極必反」的緣故,若照成閱讀上的不便請您海涵 事實上我還沒有加入日治時代的政治獄事件(指有期徒刑),否則可能更長 「有數」的部分我盡量找出來,無法確定的部分只好暫時歸類為「無數」 都怪政府60幾年來從未正視過這段歷史,資料才會如此散亂
--snkcom500 07:11 2006年9月12日 (UTC)
各地方行政區劃面積表
有兩個地方錯得離譜:澎湖面積4,628.6;臺東比花蓮大。其他沒細看。不知道有沒有人能糾正這些錯誤數據。用維基百科上臺灣各縣市的數字則為:
- 臺北州:4600.75
- 新竹州:4652.96
- 臺中州:7395.7
- 臺南州:5444.19
- 高雄州:5271.87
- 台東州: 3515.2526
- 花蓮港廳:4628.5714
- 澎湖廳:141.0520
還望有心人士能予以查證。—出木杉〒 2007年6月6日 (三) 10:42 (UTC)
關於「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時期」的名稱
我發現目前用戶61.62.28.26刪除這一段。為避免編輯戰,我先放在這裡:
日據時代或日本殖民時期等提法為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所慣用,今日部分堅持「反殖」的人士仍然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亦沿用此。這種現象一方面固然是從兩次中日戰爭的角度看待問題,強調台灣是被日本從中國手中強行竊據,故稱「日據」。但也有人基於「反殖」的角度採用此一詞彙。理由是認為在中國割讓台灣與日本時,台灣人民並不同意被交由日本統治,且曾發動乙未戰爭以及「始政」後的游擊戰,作全面性的抵抗,而後淪陷。而且日本以殖民地經營台灣,各種建設多為配合日本本國發展之需要,更將台人視為二等公民,因此日本統治台灣應以「日據」稱之;支持使用日治時期此一詞彙者,認為這是不採取國民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抗日」觀點,引進台灣有別於中國的歷史主體性。
—愛爾思先生 2007年8月28日 (二) 05:34 (UTC)
- 日治或日據,社會上尚未有完全的共識,在註釋中予以說明,應是較為公允的作法。前一個版本刪去上述註釋,並在條目本文中說日本人給台灣人時間自行離去,不離去者視為「自願」成為日本國民云云,乃是似是而非之論。固然「法理上」似乎成立,但這個說法,完全忽視了日本接收台灣時,從北到南不間斷的「乙未抗日」戰役。也忽視了日本「始政」以後,各地持續甚久的武裝反抗行動。這是用虛假的道理,抹煞了台灣人以生命抵抗日本統治的歷史事實。
- 又從維基編輯的精神來說,前一個版本所更改的註釋一,連結到大紀元的一篇關於「教科書日治日據搞不清楚」的報導,更是不知所云。這篇報導的重點在於教科書內容的不統一與混亂,而非針對日治日據的爭議做詳細的討論。文中只含混地提到「有專家說,日本人讓台灣人自由離去,所以法理上如何如何……」請問所謂專家是誰?這個說法從哪裡來的?如果據此就可以當成一則能夠引用的出處或證據,那麼所有道聽途說都可以拿來當出處註解了。我不反對有人持這樣的觀點,也認為寫入維基中與其他觀點並列甚好,但請拿出確切的資料,是哪一位歷史學者,在哪一份文獻裡提出了這樣的看法,而這樣的看法,是否獲得學界和社會上廣泛的支持?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6日 (四) 18:46 (UTC)
- 搞編輯戰實在很沒意思,請Winertai說明,提出「台灣人在法理上屬於自願接受日本統治」的是哪一位學者,出於哪一本著作?這個意見有獲得學界和社會廣泛的認同嗎?而且如我前面所說,這種說法忽視了台灣人犧牲生命,以實際行動抵抗日本統治的事實。埋頭玩弄文字遊戲,而不看實際發生的事情,實在過於偏頗。
此外請不要隨便找一則新聞報導,只因文中含混提到「有專家說如何如何」,沒名沒姓也不知出處,就當作可資引用的註釋。
日治、日據的說法,社會上仍有不同意見,在註釋中並陳,讓讀者自行判斷吧。幹嘛硬是要消滅其中一種聲音。 —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4:28 (UTC)
- 贊同並陳意見,不過增添內容之相對說法,請閣下找出諸如大紀元時報(媒體網站)的「道聽塗說」來源﹔另外,閣下口中那「道聽塗說」也曾於自由時報見報。維基並不完全保證資料正確,只求有其來源。--winertai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5:50 (UTC)
- 本條目本文中就提到「乙未抗日」、「北埔事件」、「西來庵事件」和「霧社事件」等武裝抗日活動,都是台人不願接受日本統治的明證。
- 割台時,工部主事統領全台義勇邱逢甲率全省紳民上呈撫署請願:「臣等桑梓之地,義與存亡,願與撫臣誓死守禦。設戰而不勝,請俟臣死後,再言割地。」《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39卷一○九,頁五,〈臺撫唐景崧致軍務處臺民呈稱願效死勿割臺地電〉。
- 同時,台籍在北京官員葉題雁等人亦聯名向都察院請願:「閭巷婦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懷一不共戴天之仇,誰肯甘心降敵?」又稱:「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清季外交史料(光緒朝)》38卷三九,頁三五-六,〈附件一,戶部主事葉題雁等呈文〉。
- 你一直迴避提出究竟是哪一位學者哪一本著作提出這樣的觀念,引用一個毫不嚴謹的媒體報導,這樣跟毫無根據有什麼不同。
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08:19 (UTC)
- 我沒有迴避哪學者或哪專家提出,因為我引用的來源就是大紀元,至於嚴不嚴謹,那是個人觀感。我再強調一次,維基只管是否有其來源,而不保證資料正確性。倒是你添加內容,,裡面很多說的都是「台人不願接受日本統治的明證」,而不是為何要使用「日據」兩字。這多餘部分,我就刪除了。跟你相同,我也不喜歡編輯戰。閣下兩案併陳意見,我已經接受且贊同,恕我不奉陪與閣下答嘴鼓。盼學識淵博的閣下能多用心於其他條目,實為維基之福,萬民之福。--winertai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15:08 (UTC)
- 多承指教,原來是我把維基想得太複雜了,維基的編輯方式其實是這麼簡單。新增內容引用自「Yahoo!奇摩知識+」,對為何使用「日據」一詞有聚焦精準的討論,個人覺得挺嚴謹的,還盼幸勿再刪除了。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16:34 (UTC)
- 是的,編輯維基就是這麼簡單。另外,非常抱歉,奇摩知識+屬類似百度的個人論壇,個人認為並無法成為引用來源。引用Wikipedia:可供查證:...通常來說,最可靠的來源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評審期刊與書籍,大學級別的教科書,著名出版社出版的雜誌、期刊、書籍,以及主流的報紙。我認為我引用的大紀元與閣下引用的海峽評論分屬報紙與期刊(至於是不是屬主流報紙或著名期刊則在此不辯論),至於奇摩知識+﹔很遺憾的什麼都不是,謝謝。--winertai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17:39 (UTC)
- 多承指教,原來是我把維基想得太複雜了,維基的編輯方式其實是這麼簡單。新增內容引用自「Yahoo!奇摩知識+」,對為何使用「日據」一詞有聚焦精準的討論,個人覺得挺嚴謹的,還盼幸勿再刪除了。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7日 (五) 16:34 (UTC)
- 呵呵,我之前所引李國祈的看法,完全符合你所引述的維基標準,還不是楞給你全部刪掉,只留下一句過於簡略的「有學者從文化角度認為應該使用『日據』」。若不是經此一翻鬧騰,現在李國祈的說法能被完整呈現嗎?
- 維基對引用來源的嚴謹性並不是沒有要求的:「這些來源應富有事實查證與正確性的聲譽。」維基同時也有「可疑來源」的規定:「事實查證上聲譽不好的來源」是不能被引用的。但對於我質疑大紀元該篇報導的嚴謹性,閣下已用「嚴不嚴謹是個人觀感」回應,再討論下去也不會有結果,且罷。但支持使用「日治時期」的理由應該不難找到更嚴謹更具學術性的來源吧。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10日 (一) 13:16 (UTC)
- 如果稍早編輯有所疏忽造成誤會,這裡向閣下致歉。另外附議「日治」說法之引用補充須加強一事。不過我坦言,除了網路資料外,我這幾天逛長安及松山市圖,都找不到相關解釋為何使用日治的說法(即使使用日治的資料或網頁如交通部,台灣發展史)。--winertai (留言) 2007年12月11日 (二) 16:28 (UTC)
留言回覆抬頭越來越長,重起一段。
確實關於討論應該使用「日治」或「日據」乃至於「日本統治時代」、「日本殖民時代」的資料,出乎意料的少。在實際的使用上,「日治」確有漸趨普遍的傾向,但仍有相當程度的論文和報導依然使用「日據」等其他名詞。只是大家各用各的,好像很少好好把其中道理講清楚。
我對「日治」此一用法毫無意見,其實也不特別偏好「日據」,只是希望能夠較平衡地呈現多方的觀點。若說支持「日治」的用法是因為「用語較為中立」,或者「正視日本曾全面有效統治台灣的歷史事實」等等理由,還比較有說服力。但以「馬關條約」及「日人曾允許台人自由離開」而推出「台灣人在法理上屬自願接受日本統治」的結論,作為維基百科中支持「日治」用法的理由,乃至是唯一的理由,就實在是太那個了。
編輯疏忽在所難免,請不必放在心上。彼此有機會找到比較理想的資料再貼上來補充吧。 Kleistan (留言) 2007年12月12日 (三) 13:17 (UTC)
參考文獻
現在下方注釋及參考文獻的寫法相當混亂,格式非常「多樣化」,且有的根本只列出書名,沒有進一步的資料,我們是否應該將其統一?--あるがままでいい(talk) 2007年9月9日 (日) 09:48 (UTC)
刪除模板
- 我刪除條目最近添加的模板(如右)
日本帝國台灣(日屬台灣) | ||||
---|---|---|---|---|
統治時間 | 1895年4月17日—1945年10月25日 | |||
通用語言 | 日語 台語(閩南語) | |||
首府 | 臺北市 | |||
歷任元首 | 明治天皇 大正天皇 昭和天皇 | |||
首任總督 | 樺山資紀 | |||
末任總督 | 安藤利吉 | |||
貨幣 | 台灣銀行券 日圓 | |||
版圖 | ||||
日本統治台灣的版圖 |
- 原因如下:
- 標題之「日本帝國台灣」,「日屬台灣」,疑似原創、與條目名稱衝突且完全不中立。
- 「歷任元首」、「日本統治台灣的版圖」、「首府」、貨幣等詞句不中立且不正確。
- 不符合維基格式。
- 條目名稱所示「台灣日治時期」並非模板所表現之「政治實體」或「曾經存在的國家」。
- 歡迎大家提供看法與意見。--winertai (留言) 2007年12月31日 (一) 10:04 (UTC)
- 這個模版最近不斷被提出,為避免編輯戰,有兩點應該釐清:一是維基編輯方針中對於此類模版可有規範?二是「大日本帝國台灣」的說法不知出於何處?
- 請大家在討論頁交換意見,獲取共識為宜。Kleistan (留言) 2008年2月28日 (四) 17:28 (UTC)
- 那請問一下一個問題:台灣總督府統治區域難道沒有一個對應的行政區劃嗎?例如從台灣以外的地方寫信封要怎麼表示要寄到台灣??沒有的話不太對吧!總督府是那麼有實權的機構喔~其統治區域也應該會有個對應的行政區吧。--140.113.196.1 (留言) 2009年7月31日 (五) 06:07 (UTC)
這個名詞本身很具有奴化色彩
哈哈,個人意見,喜歡用的人恐怕自己不覺得,這明顯是默認了日本入侵--Yeahsoo (留言) 2009年3月5日 (四) 23:00 (UTC)
久遠看這談不上奴化被奴化,反而強要改成X據台灣,就明顯違背客觀史實描述。因為日本治理台灣,是當年大清帝國戰敗而簽字割讓,作成馬關條約,然後清軍撤退,日軍佔有。並非日軍直接搶奪佔領,據而不還。User:久遠|久遠]] (留言) 2009年7月31日 (五) 06:29 (UTC)
- 韓國面對中國漢朝四郡的"漢治"應該也會"漢朝佔據"吧,越南面對明朝的"明治"也會說"明朝佔據"吧!國民黨政府為何要說""日據""呢?想想背後的道理!韓國人用的是"日帝"或"日政"時代,一般臺灣本省人用臺語說"日本時代"",你可以把他翻成英文,就知道差異在哪,歷史的詮釋不是關起門來自己爽的事情!
- 中共宣稱""新疆""自古是屬於中國的,但清朝乾隆的命名為"新疆"不是說明了一切,這個""自古的""版圖說法,連現在的北韓/越南北邊/海參威/江東64屯/庫頁島/俄國遠東州/外蒙古都可以適用呢!!Encolpius (留言) 2010年3月18日 (四) 15:58 (UTC)encolpius
事實上
阿斯頓發送對方
缺少皇民化的前期
- 目前條目從1937斷成同化及皇民化,感覺好像一下從""大正民主""跳到""昭和軍國主義""
- 日本大正天皇太子(1912-1915)/昭和天皇(1915-1988)/1915年同是大正15年及昭和元年
- 日本的軍國主義應該和1929年(昭和4年)的美國黑色星期五以來的經濟大恐慌有關,所以日本的解決方式便是1931的918事變/1932年滿州國/1933年日本退出國際連盟(所以日本人稱為15年戰爭,1931-1945)
- 1931滿州事變是臺灣史的關鑑點,臺灣人的政治團體都遭到消滅,如臺灣文化協會(1921-1931),臺灣民眾黨(1927-1931),臺灣共產黨(1928-1931),只剩不反對總督府同化政策的地方自治聯盟(1930-1937),還有每年在東京""鬧事""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1921-1934)總督府顧忌日本國會不敢碰,,1935年始政40週年的臺灣博覽會,可以視之為最後的承平宴會
- 1937盧溝橋事變後,小林躋造提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口號才出現,但皇民化意涵的前置作業似乎早在同化後期(1931-1937)便已開始
- 隨著史料的考證皇民化除了日本政府的政治動員外,似乎也有村莊部落環境衛生,破除迷信的現代化意涵皇民化前期似可定為1931-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