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Baomi/沙盒/金幣2

麟趾金馬蹄金,又稱麟趾褭蹏[a]麟趾馬蹄金中國古代的兩種金幣,始鑄於漢武帝時期。由於並無實物傳世,古籍中的描述也不詳細,後世對其形制多有爭議。2015年,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西漢黃金貨幣,才最終確定兩種金幣的形制。

古籍記載

編輯

麟趾金和馬蹄金最早見於《漢書·武帝紀》,據該書記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三月,詔日:『有司議日,往者朕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饋宗廟,渥窪水出天馬,泰山見黃金,宜改故名。今改黃金為麟趾褭蹏以協瑞焉。』因以班賜諸侯王。」[1][2]

東漢經學家應劭在為《漢書》作注時指出,「獲白麟,有馬瑞,故改鑄黃金如麟趾褭蹄以協嘉祉也。古有駿馬名要褭,赤喙黑身,一日行萬五千里也。」唐代經學家顏師古引述了應劭的說法,並稱「既雲宜改故名,又曰更黃金為麟趾褭蹄,是則舊金雖以斤兩為名,而官有常形制,亦由今時吉字金挺之類矣。武帝欲表祥瑞,故普改鑄為麟足馬蹄之形以易舊法耳。今人往往於地中得馬蹄金,金甚精好,而形制巧妙。褭音奴了反。」[3]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異事》記載「襄、隨之間故舂陵、白水地,發土多得金麟趾、褭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極工巧;褭蹄作團餅,四邊無模範跡,似於平物上滴成,如今柿餅,土人謂之『干柿金』。《趙飛燕外傳》『帝窺趙昭儀浴,多袖金餅以賜侍兒私婢』,殆此類也。一枚重四兩餘,乃古之一斤金也。」[4]

後世

編輯
 
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馬蹄金和麟趾金,拍攝於2013年

在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大量掐絲貼花型馬蹄金、麟趾金之前,

1971年2月14日,河南省鄭州市郊區古滎公社古城村出土四塊漢代金餅,

1982年2月,江蘇省盱眙縣穆店公社南窯莊出土一批文物,其中有黃金鑄幣36枚,其中「郢爰」金版11塊,金餅25塊。姚遷《江蘇盱眙南窯莊楚漢文物窖藏》一文中,將25塊金餅按照形狀分為三式:Ⅰ式為圓餅狀,底面微凹,表面隆起,共有10塊;Ⅱ式背面中空,底面為圓形或不規則圓形,共有7塊;Ⅲ式背面中空,底面為橢圓形,共有8塊。姚遷推斷Ⅱ式金餅和Ⅲ式金餅分別為麟趾金和馬蹄金[5]

出土

編輯

劉修墓

編輯

1973年,河北省定縣八角廊村西南部40號墓出土「金餅四十塊、掐絲貼花鑲琉璃面大小馬蹄金各二件、掐絲貼花鑲琉璃面麟趾金一件」[4],是掐絲貼花型馬蹄金、麟趾金最早的發現。

海昏侯墓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褭蹏,拼音:niǎo dì,褭為馬名,蹏與蹄相通

參考

編輯
  1. ^   漢書.武帝紀第六,維基文庫
  2. ^ [漢]班固. 汉书·武帝纪第六. 中華書局. 1962-09: 206. 
  3. ^ 劉瑞. 试释海昏侯墓大马蹄金上的“上”“中”“下”. 中國考古. 
  4. ^ 4.0 4.1 羅小華. 《梦溪笔谈》“麟趾”“褭蹄”纠缪.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18, (2). 
  5. ^ 姚遷. 江苏盱眙南窑庄楚汉文物窖藏. 文物. 1982, (11): 7–1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