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1380年),初名國珍,河中(今山西)人。明朝初期軍事將領。

其早年跟從韓林兒,擔任御史。呂珍攻破安豐後,丁玉歸降朱元璋。此後跟隨征戰彭蠡,擔任九江知府。並率眾平定彭澤叛亂。朱元璋讚賞其武略,命其兼任指揮,並改名為玉。之後跟從傅友德攻克衡州,並擔任指揮同知鎮守衡州,後移防永州[1]

洪武元年,晉升都指揮使,兼任行省參政,鎮守廣西。洪武十年,為右御史大夫。後以平羌將軍身份平定四川威茂土酋董貼里叛亂。兩年後,平定松州(松潘)。當時朱元璋認為松州多山少田,不宜堅守。丁玉則認為其為西羌要地,不可放棄軍事設施。於是朱元璋聽從其主張。當時四川人彭普貴造亂,指揮普亮不能平定,之後丁玉討伐。明太祖寫書讚賞丁玉,並授其左御史大夫。後大軍返回,升任大都督府左都督。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發,丁玉因與胡惟庸有姻親,之後連坐被殺[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卷134):「丁玉,初名國珍,河中人。仕韓林兒為御史,才辨有時譽。呂珍破安豐,玉來歸。隨征彭蠡,為九江知府。大兵還建康,彭澤山民叛,玉聚鄉兵討平之。太祖嘉其武略,命兼指揮,更名玉。從傅友德克衡州,以指揮同知鎮其地。復調守永州。玉有文武才,撫輯新附,威望甚著。」
  2. ^ 明史》(卷134):「洪武元年,進都指揮使,尋兼行省參政,鎮廣西。十年召為右御史大夫。四川威茂土酋董貼里叛,以玉為平羌將軍討之。至威州,貼里降。承製設威州千戶所。十二年平松州,玉遣指揮高顯等城之,請立軍衛。帝謂松州山多田少,耕種不能贍軍,守之非策。玉言:松州為西羌要地,軍衛不可罷。遂設官築戍如玉議。會四川妖人彭普貴為亂,焚掠十四州縣。指揮普亮等不能克,命玉移軍討滅之。帝手敕褒美,轉左御史大夫。師還,拜大都督府左都督。十三年坐胡惟庸姻誅。」
官銜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尤忠
元朝衡州路總管
明朝衡州府知府
龍鳳年間
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
吳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