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俱樂部
中央俱樂部組織(英語:Central Club,簡稱CC)是中國國民黨在1930至1950年代之主要派系,也有人認為CC的領導是陳立夫與陳果夫兄弟都姓陳(Chen),所以簡稱CC。[1]陳果夫及陳立夫,人稱二陳,是蔣中正的結義兄長陳其美之姪子;憑此關係,1928年2月,蔣中正任命陳立夫代理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由二陳着手組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在八年抗戰爆發前夕它的頂峰期間,CC派已有上萬成員,成為四大家族之一,民間有所謂「蔣家天下陳家黨,宋家姐妹孔家財」之說,陳果夫被譽為「國民黨之教父」。[2]
成因
編輯CC名稱的來歷源於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的簡稱)之説流傳甚廣,但除了一些口耳相聞的憶述文字之外,從未得到有力的直接證實。 而據CC骨幹成員蕭錚回憶,1927年9月,他們曾在上海成立過一個名為「十七省黨部聯席會議辦事處」的組織。其大略情形如下:
……乃不數日,南京中央特別委員會已成立,浙江亦將派省特別委員會。余乃與浙省原改組委員會諸同志諸同志同時離浙赴滬,首先樹反對特別委員會之旗幟。時各省黨部主要委員會來滬者日眾,乃召開十七勝聯席會議,由浙江省領銜通電反對特別委員會。南京市黨部亦由谷正綱同志等領導遊行反對。余在滬辦一《正路周刊》,顯著表明反對黨中之偏左或偏右行動,主張恢復黨統,召開二屆四中全會解決一切。《正路周刊》即由余介紹浙江之許蟠云為主編。十七省黨部聯席會議辦事處,以推由張毅夫兄(原任浙江省改組委員)為縂執行秘書,常駐辦事……我們在滬又過三個余月之秘密革命時期生活。迨11月10日,蔣公自日返滬,26日與宋夫人舉行婚禮,12月決定復職。於17年1月4日返京,定2月1日正式召開二屆四中全會,恢復黨統。滬上十七省聯合辦事處乃宣告達成任務正式撤銷。余等乃復入京。果夫先生復任中央組織部,重派各省黨部委員。諸兄均紛紛復出。[3]
後來有研究學者[4]認爲蕭錚回憶之「十七省黨部聯席會議辦事處」與「中央俱樂部」疑似為同一組織,但無相關佐證,目前尚無法確認。 而據1929年1月31日《上海小報》一篇題爲《丁陳暗鬥之又一幕》文內談到:
當丁惟汾長中央訓練部時,各省市指委多尤其一手委派。丁氏乃秘密組織以小團體曰三民主義大同盟,又趁機操縱各省市黨部。故當時社會有「某家天下丁家黨」之謠。其後,陳果夫又組織中央俱樂部(即CC),初而與大同盟對抗。丁以CC背後有大力者,明爭必不能取勝,遂改變策略,以退爲進,向中央辭職,遠走平津主持。[5]
這是目前最早提到有關「中央俱樂部(CC)」的具體報道。文中明確指出中央俱樂部乃陳果夫所組織。 但當時也有不同看法,如1932年12月15日上海出版的《社會新聞》有文否認CC與「二陳」之間的聯係[6],該文提出時人對「CC團」這一名稱耳熟能詳;其次「CC團」是「二陳」的組織在當時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看法;再次作者承認「CC團」確有其組織但非「二陳」之組織,而是李壽雍、汪寳瑄的組織,其活動僅限於江蘇一省;最後作者承認李汪與「二陳」關係密切。而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中國大陸出版的一些CC系分子回憶中,亦指認李汪與為CC系成員。[7] 除此之外,《社會新聞》有文對「CC團」提出了如下解釋:
CC團在江蘇黨務方面,一向佔着很優越的地位,該團由李壽雍、汪寳瑄等人所發起,成立於民國17年蘇省黨務指導委員會時期,繁榮於第一次省代表大會及18年的第一屆省執監委員會時代。當時幾乎可以操縱全省黨務之勢……該派起初[與]中央很是接近,現在據許多關心蘇省黨務的同志報告,CC團目下已經離開中央,而傾向陳某[8]等新組織所謂社會民主黨方面了……該派競選下屆委員者,執行委員為朱堅白、祁錫勇、汪寶瑄、周紹成、周傑人、藍偉斌等六位,監察委員為伍保岑、何續友、陳何康等三位。[9]
該文亦指認「CC團」為李壽雍、汪寳瑄等人所組織,並指明其成立時間及其在江蘇省黨界的勢力,至於「CC團」名稱之由來及其與二陳兄弟是否有直接關聯,則未有交代。另外關於《社會新聞》本身的派系屬性,亦有不同説法,像美國學者易勞逸認爲《社會新聞》屬藍衣社的刊物[10],而CC系分子譬如趙澍、黃靜齋等人觀點認爲是CC系屬下的刊物。[11] 而陳氏兄弟自CC系建立起到去世之前就一直在相關回憶裏否認CC系的存在,有位研究學者在自己的相關研究著作當中總結了二陳的如下幾點:[12]
(一)本黨將全黨組織任務,先後交給我兄弟二人擔任,既有其大,何必再搞小的?
(二)本黨總章,明文規定不許有小組織,焉有黨掌理組織者,自己反而違紀攪起小組織之理。
(三)黨的英明領袖,絕不允許部屬攪小組織,而不予懲處,否則他自己犯失察之罪。
(四)以戴笠調統工作之嚴密,其能放過CC而不深究嗎?難道找不到一點證據嗎?
(五)我兄弟二人,民族觀念很深,即便有之,亦絕不會用英文來命名自己的小組織的。
(六)我兄弟從來不爲自己打算,從來不向同志講私話,要這個麻煩包袱幹什麽?假使瞞了領袖搞小組織,不在組織內的同志,能這樣聽話嗎?[13][14][15][16]
但是二陳在否認CC系的存在的同時也提到一個由蔣介石命令其兄弟二人組建的稱之爲「青白團」的組織,但陳立夫在其回憶錄[17]裏面反復申明是「奉命成立」,且「CC」一名最初源自Central Club,但後來得以廣泛流傳的原因在於「CC」其名恰恰與二陳兄弟英文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相吻合,也含有貶義且具有濃厚的「私姓」色彩。
消亡
編輯否定CC的人則認為,黨同伐異,大陸失守,CC派難辭其咎。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臺灣時,李宗仁、白崇禧桂系集團已徹底崩潰,CC派的利用價值已經降低,加上蔣中正決定培植蔣經國,於是決定削藩。蔣中正召見陳立夫,問他對「國民黨改造」有何想法,陳立夫說:大陸失敗,黨、政、軍三方面都應有人出面承擔責任,黨的方面由他和陳果夫承擔,因此他們兄弟不宜參加黨的改造。蔣中正默默不語。蔣中正下令免去陳果夫中國國民黨中央財務委員會主任職務,裁撤中央合作金庫、中國農民銀行,削弱CC對經濟的控制權力。[來源請求]
不久陳誠以坐擁軍權攻陳立夫,陳誠曾說「把陳立夫送上火燒島」。陳果夫久病在床,陳立夫以參加「道德重整會議」的名義自願放逐流亡美國紐澤西州湖林城外養雞,直至陳誠死後才被蔣中正召回臺灣。[2]
唐德剛稱,20世紀初中共黨員自呼CP(西披),國民黨則叫KMT(老K),復興社員有時自稱CF,共青團員則自稱CY;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偶然,只餘「中央俱樂部」自稱CC(西西)長留史冊[18]:24。周恩來以共產黨員身分「跨黨」加入國民黨時,入黨介紹人是蔣介石,周恩來一直尊稱陳潔如為「蔣師母」[18]:11。
評價
編輯雷震《制憲述要》:「因為國民黨籍的國大代表,主要的是CC分子,他們是素來不講信用的,對於蔣先生的決定,他們常是陽奉陰違,表面上是服從領袖,實際上是圖謀自己派系的利益,所以大家都不敢與CC分子為對手,君邁老師一直視CC如蛇蠍的。」[19]
參考文獻
編輯- ^ Gregor Benton. New Fourth Army: Communist Resistance Along the Yangtze and the Huai, 1938-194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111–113 [2013-10-30]. ISBN 978-0-520-219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英文)
- ^ 2.0 2.1 陳明通. 台湾現代政治と派閥主義. 東洋経済新報社. 1998-04-30 [2018-01-13]. ISBN 978449221089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日語).
- ^ 蕭錚. 土地改革五十年:蕭錚回憶錄. 臺北: 中國地政研究所總經銷傳記文學出版社. : 第23–24頁 [202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王奇生. 党员, 党权与党争: 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 第270頁 [2022-07-21]. ISBN 97878067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
- ^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處. 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匯編(第2輯,第8冊) 1957年油印本. 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處. : 第5-6頁. ISBN 9787501369263.
- ^ 何甫. 三中全會前國民黨各派系之史的分析. 社會新聞 (第1卷第25期). 1932年12月15日.
- ^ 柴夫 (編). CC内幕.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8: 第101–102頁. ISBN 9787503400476.
- ^ 王奇生認爲結合當時背景該文的「陳某」指的是陳銘樞
- ^ 允公. 江蘇省黨部各派歷史及其活動. 社會新聞 (第1卷第17期). 1932年11月21日.
- ^ Lloyd E. Eastman. 流产的革命: 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2: 第101-102頁 [2022-07-21]. ISBN 978750061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柴夫 (編). CC内幕.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8: 第93、112–113頁. ISBN 9787503400476.
- ^ 王奇生. 党员, 党权与党争: 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3: 第272-273頁 [2022-07-21]. ISBN 97878067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
- ^ 淑文. 陳立夫談CC. 新聞天地 (第20期). 1947年2月1日.
- ^ 陳果夫. 陳果夫先生全集. 臺北: 正中書局. 1952: 第82-83頁 [2022-07-21]. ISBN 95759103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陳立夫. 我所知道的先兄果夫. 傳記文學 (第29卷第3期). 1976年9月.
- ^ 陳立夫. 成敗之鋻:陳立夫回憶錄. 臺北: 正中書局. 1994-6: 第435-437頁 [2022-07-21]. ISBN 97895709090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陳立夫. 成敗之鋻:陳立夫回憶錄. 臺北: 正中書局. 1994-6: 第223-224頁 [2022-07-21]. ISBN 978957090905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 ^ 18.0 18.1 陳潔如. 唐德剛〈私情的感念和職業的道義——《陳潔如回憶錄》全譯本代序〉. 《陳潔如回憶錄——蔣介石陳潔如的婚姻故事》 再版. 新北市: 傳記文學出版社. 2011-06-20.
- ^ 雷震. 《制憲述要》. 臺北市: 桂冠圖書. 1989: 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