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安德宮
23°48′36″N 120°36′56″E / 23.809984°N 120.615625°E
二水安德宮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彰化縣二水鄉員集路三段631號[1][2]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主神 | 天上聖母 |
建立時間 | 清乾隆六年(1741年)[3][4] |
地圖 | |
沿革
編輯立廟由來
編輯關於安德宮的由來,據說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施世榜開八堡圳,隨行民眾在當地屯墾,並奉祀媽祖香火以祈求平安[4]:24[1]。而後到了乾隆六年(1741年)士紳蕭童昇,建造土角厝奉祀媽祖,為正式建廟之始[4]:24。而根據「臺中州員林郡二水庄寺廟臺帳」的記載,安德宮是乾隆元年創建[1],且是從悅興街乾德宮分香而來[註 1],之後直到道光廿七年(1847年)都會回去進香[3]。此外也有安德宮媽祖奉祀在二水是始自嘉慶十四年(1809年)的說法[3]。
而清代方志的記載,則可追溯到《彰化縣志》(1831年)[1]。當時記載說二八水街有座「天后聖母廟」,應即是指安德宮[1]。
發展
編輯正式建廟後,同治十一年(1873年),寺廟總理陳其讓、商人益裕鳩資重修,並請得神示,定名為「安德宮」[4]:24。光緒十九年(1893年),張純向本地檀越鳩資一千五百銀元,聘名師陳法改建,次年十月十九日(1894年11月16日)落成[4]:24、31。也因為此次重修,安德宮每年農曆十月十二日到十九日都會舉行出巡遶境[4]:24、31。
日大正十二年(1923年),陳通捐地重建安德宮,將原本的土埆廟宇改為磚砌廟宇,同時增築後殿[4]:25。二次大戰後,民國62年(1973年)蔡再朝等人整修廟宇[4]:26。民國64年(1975年),安德宮媽祖分靈到臺北北玄宮[4]:33。民國74年(1985年),安德宮購置香客大樓[4]:26。民國77年(1988年)主委張炳楠率安德宮全體委員前往湄洲天后宮,迎回兩尊神像,一尊供奉在安德宮內,另一尊在臺北北玄宮[4]:26。之後民國81年(1992年)起連續三年,廟方皆有前往湄洲天后宮[4]:26。民國81年(1992年),安德宮購置第二棟香客大樓[4]:26。民國95年(2006年)冬安德宮重修,歷經16個月後於民國97年(2008)完工[4]:26。
奉祀神明
編輯祀有媽祖與千里眼、順風耳兩侍神、觀音菩薩[註 2]、文昌帝君[註 3]、關聖帝君、文財神、神農大帝、開臺國聖[註 4]、中壇元帥、境主尊王、註生娘娘[註 5]、福德正神、陳聖王公(開漳聖王)等[4]:45。
廟中的媽祖神像除了鎮殿聖母與天上大聖母、二聖母、三聖母、四聖母外,後來又增祀新賢聖母(1967年安奉)、新貴聖母(1972年安奉)、新娘聖母(1976年安奉),以及從湄洲迎回的湄洲媽祖[註 6][4]:45。由於各尊媽祖各有職責,當地有諺語:「大媽鎮殿,二媽呷便,三媽愛人扛,四媽閹尻川,五媽花(會)」,指大媽鎮殿而不出巡或進香,二媽不出巡不進香也不管事,三媽(副爐媽)則經常坐神轎,四媽(衙門媽)經常被信徒請回家,神像底部常剔下部分木片當藥引,而五媽喜歡參加刈香來和各地媽祖相會[5]。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張錫池. 〈二水鄉傳統建築之美賞析〉. 《彰化文獻》 (彰化縣文化局). 2004-12, (第5期): 頁169─173、168.
- ^ 媽祖廟安德宮. 文化資源地理系統. 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9).
- ^ 3.0 3.1 3.2 3.3 王志宇. 〈清代臺灣彰南地區的媽祖信仰-以東螺街及悅興街的發展為中心〉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2007-12, (第15期): 頁143─163 [2018-09-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9-07).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陳文卿. 《二水安德宮─媽祖廟》. 彰化縣二水鄉安德宮管理委員會. 2010-04. ISBN 978-986-86155-0-2.
- ^ 5.0 5.1 張錫池、張碧照. 《二八仔風華:光化村史》. 彰化縣文化局. 2006-08: 頁120─123. ISBN 986-00-17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