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祐亨
伊東祐亨(1843年6月9日—1914年1月16日)日本軍人,海軍大將、元帥。曾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參與甲午戰爭。後又參與日俄戰爭。1907年封伯爵。
伊東祐亨 | |
---|---|
出生 | 日本 鹿兒島城下清水町 | 1843年6月9日
逝世 | 1914年1月16日 日本東京 | (70歲)
效命 | 大日本帝國 |
服役年份 | 1871–1907 |
軍銜 | 元帥海軍大將 |
統率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參與戰爭 | 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
獲得勳章 | 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伯爵 |
生平
編輯天保14年(1843年)5月12日生,日本華族(貴族),曾獲獎勵有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伯爵。薩摩藩藩士。曾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父親伊東祐典。伊東祐亨初名金次郎,後改名四郎右衛門,又改名四郎,最後改為祐亨。號碧海。軍人家庭,祖先為飫肥藩主伊東氏之名門出身,家徽庵木瓜。
自幼對海軍感興趣,在江川英龍的學校學炮兵,後入勝海舟的神戶海軍操練所與坂本龍馬、陸奧宗光共同學航海。薩英戰爭時從軍。參加過戊辰戰爭。
明治維新後加入政府海軍,1871年(明治4年)任海軍大尉,1877年任日進號艦長輔。1882年任海軍大佐,先後任龍驤、扶桑、比叡等鐵甲艦艦長。1885年任橫須賀造船所長兼橫須賀鎮守府次長、同年任建造中浪速號防護巡洋艦回航委員長。該艦服役後任艦長。1886年封海軍少將。就任海軍省第一局長兼海軍大學校校長。1892年升海軍中將,橫須賀鎮守府長官。1893年(明治26年)任常備艦隊長官,1894年(明治27年)7月18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準備參加甲午戰爭。
1894年9月17日12時50分左右,日本聯合艦隊與中國清朝北洋水師於黃海發生黃海海戰,結果與戰前預測相反,北洋水師大型主力艦被擊毀(日本旗艦「松島」4217噸、北洋水師旗艦「定遠」7220噸、差距不到1倍)。日本取得黃海制海權。這是甲午戰爭中,對日本有利的重大轉折點。此後在海陸戰鬥中,清軍全面失敗。1895年2月13日北洋艦隊在威海衛之戰被圍投降,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在前一天服毒自殺。伊東祐亨將繳獲的商船康濟號遣送丁汝昌遺體回國,日本認為這種禮儀使世界驚嘆。[1]。戰後任軍令部長。1898年封海軍大將。日俄戰爭中在大本營任軍令部長。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封元帥。但他對政治不感興趣。
腳註
編輯- ^ 韓国船沈没で見えた日中韓「水兵」の差. MSN産経ニュース. 2014-05-07 [2014-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8).
外部連結
編輯伊東佑亨致丁汝昌勸降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