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北涼之戰

魏滅北涼之戰,439年(北魏太延五年)六月至九月,魏太武帝率軍攻克北涼都城姑臧(今甘肅省武威市)滅亡北涼的戰爭。

439年三月,北魏太武帝遣使至北涼,得知北涼國王沮渠牧犍對於傳播柔然可汗謠言「去年魏帝伐柔然大敗,不能復報」表示高興。知其懷有二心,經朝議,決定依從崔浩之計,出其不意,攻打北涼。六月,太武帝率兵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出發,派侍中、宜都王穆壽輔助太子拓跋晃監國,又令大將軍、長樂王嵇敬,輔國太將軍、建寧王拓跋崇領兵二萬屯漠南(今蒙古高原戈壁沙漠以南地區),以防柔然。同時命公卿致書責備沮渠牧犍,列數其十二項罪狀,勸其親率群臣遠迎魏軍為上。隨後太武帝自雲中渡過黃河,於七月至上郡屬國城(漢置屬國於上郡安置降胡,稱屬國城),留下輜重,部署諸軍。以撫軍大將軍、永昌王拓跋健尚書令劉絜與常山王拓跋素為前鋒,兩道並進;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太宰、陽平王杜超為後繼;以平西將軍源賀為嚮導。源賀為故南涼國王之子,南涼原來佔據姑臧,後為北涼所佔。源賀對太武帝建言:「姑臧城旁有四部鮮卑,都是臣祖父的舊民,願意勸他們歸附」。太武帝同意,八月,拓跋健獲得河西(即河西走廊與泊水流域一帶)畜產二十餘萬。沮渠牧犍未肯出迎,一面派使者向柔然求救,一面派其弟征南大將軍董來領兵萬餘出戰於姑臧城南,北涼兵望風而逃。魏太武帝遣使讓沮渠牧犍出降,沮渠牧犍得報柔然將攻打北魏邊塞,猜北魏可能還師,於是閉城固守。其侄子沮渠祖城出降,魏帝得知城內情況,於是分兵圍攻。由於源賀引兵招撫姑臧城附近諸部下三萬餘落,太武帝專攻姑臧。九月,沮渠牧犍之侄沮渠萬年率軍降於北魏,姑臧城破,沮渠牧犍率文武五千人出降。北涼歷三十九年而亡。繼之,魏軍又攻克張掖樂都酒泉等地,留將鎮守。至此,北魏統一了北方。西晉末年以來135年的十六國時期結束。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