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迪耶羅之戰 (1809年)

卡爾迪耶羅之戰(法語:Bataille de Caldiero)發生於1809年4月27日至30日。此役中,由奧地利的約翰大公率領的奧地利軍隊阻擊了由意大利王國總督歐仁·德·博阿爾內率領的法國-意大利軍隊。在向東撤退之前,寡不敵眾的奧地利人在聖博尼法喬索阿韋和卡斯特切里諾的行動中成功抵禦了敵人的攻擊。此役發生在拿破崙戰爭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

卡爾迪耶羅之戰 (1809年)
第五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索阿韋
日期1809年4月27-30日[1]
地點45°25′N 11°14′E / 45.417°N 11.233°E / 45.417; 11.233
結果 奧地利勝利[1][2]
參戰方
法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意大利王國
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法國 歐仁·德·博阿爾內 奧地利帝國 約翰大公
兵力
聖博尼法喬:3,000人
索阿韋:23,000人
卡斯特切里諾:5,000人
聖博尼法喬:1,800人
索阿韋:18,000人
卡斯特切里諾:6,000人
傷亡與損失
聖博尼法喬:輕微
索阿韋:1,000人傷亡
卡斯特切里諾:409人傷亡
聖博尼法喬:輕微
索阿韋:700人傷亡
卡斯特切里諾:872人傷亡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爆發之初,約翰大公擊敗了法意聯軍並將其趕回維羅納的阿迪傑河。約翰被迫派出大量部隊監視威尼斯和其他敵人控制的堡壘,而且他發現自己在維羅納附近面臨着一支強大的法意聯軍。歐仁則對他最初面臨的挫折感到尷尬,以至於他試圖在與繼父拿破崙的溝通中儘量縮小自己失敗的程度,他決定利用他的優勢力量將奧地利入侵者趕出意大利王國

歐仁於27日在聖博尼法喬進行了偵察。4月29日,他命令他的部分部隊對索阿韋進行攻擊,同時他派出一支意大利部隊佔領奧地利右翼的高地。30日,奧地利人重新奪回了前一天丟失的卡斯特切里諾。在進行這一行動時,約翰的軍隊開始撤退到巴薩諾布倫塔河

背景

編輯

1809年戰爭開始時,約翰大公麾下包括由24,500名步兵和2,600名騎兵組成的奧地利第八軍團,以及由22,200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組成的第九軍團。第八軍團集結在克恩頓菲拉赫。第九軍團集中在斯洛文尼亞克拉尼斯卡盧布爾雅那。安德烈亞斯·馮·斯托伊切維奇少將率領10,000名士兵在達爾馬提亞監視奧古斯特·馬爾蒙的法國第十一軍團,法國自1806年以來一直在此駐紮。一支由26,000人組成的志願兵軍團守備着內奧地利。約翰希望他的兩支部隊將在奇維達萊附近會合。[3]

戰爭開始時,蒂羅爾人爆發了一場反法起義。在奧地利軍人的帶領下,當地居民開始攻擊巴伐利亞的法國駐軍。為了幫助起義,奧地利總司令卡爾大公命令約翰派10,000名奧地利軍隊協助蒂羅爾人。伊格納茲·久萊的兄弟阿爾伯特·久萊接任了第八軍團指揮官的職位。[4]由於懷疑奧地利計劃發動戰爭,拿破崙將意大利軍隊的法軍士兵組建為六個步兵師和三個騎兵師。實際上,很多所謂的法國士兵都是意大利人,因為拿破崙將意大利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併入法蘭西第一帝國。此外,歐仁還集結了三個意大利步兵師,使法意聯軍達到七萬人。然而,意大利的法國軍隊分散在意大利北部的各個城市。[4]

歐仁此前從未率領過大部隊參戰,但拿破崙還是任命他為意大利軍隊的指揮官。[5]為了讓繼子歐仁為這個角色做好準備,拿破崙給他寫了許多詳細的信件,教他如何保衛意大利。如果奧地利人強勢入侵,拿破崙敦促歐仁從伊松佐河撤退到皮亞韋河。拿破崙指出,阿迪傑河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4]由於他本人不相信奧地利會在四月發動進攻,也不想通過集結軍隊來激怒他的敵人。因此,歐仁的軍隊仍然有些分散。[6]

1809年4月10日,奧地利第八軍團從塔爾維西奧推進,而第九軍團越過索差河。到12日,他們在烏迪內附近匯合,向西推進。歐仁被迫將一個意大利師派去監視蒂羅爾。[7]當奧地利人向西移動時,他們分散了部隊以保護奧索波帕爾馬諾瓦法意堡壘。相信他可以擊敗約翰大公後,歐仁命令他的師集中在薩奇萊。到4月14日,歐仁麾下有讓·馬蒂厄·塞拉斯、讓-巴蒂斯特·布魯西耶、保羅·格雷尼爾、加布里埃爾·巴布·德·庫里埃和菲利普·尤斯塔什·路易斯·塞韋羅利將軍的五個步兵師[8],以及路易斯·米歇爾·安托萬·薩胡克的輕騎兵師。[9]歐仁的師沒有編成軍,這使他的軍隊在戰鬥中更難被統一指揮。[8]

 
歐仁·德·博阿爾內

在15日的戰鬥中,薩胡克的前鋒在波代諾內遭到了慘敗。[10]然而,歐仁相信他的總人數超過了約翰,於4月16日在薩奇萊之戰襲擊了奧地利軍隊。[11]事實上,法意軍隊有35,000名步兵、2,050名騎兵和54門大炮,而他們的對手則部署了35,000名步兵、4,000名騎兵和55到61門炮。[10]歐仁派出兩個師對抗由第八軍團控制的奧地利左翼。面對頑強的抵抗,法軍又有兩個師投入了戰鬥。當約翰突然向被削弱的法軍左翼派出第九軍團進攻時,歐仁取消了他的進攻並下令撤退。法意聯軍損失了6,500人和15門火炮,而獲勝的奧地利人則有4,000人傷亡。[12]

當法意聯軍撤退到皮亞韋河時,它遇到了讓·馬克西米利安·拉馬克的步兵師和查爾斯·德·普利的龍騎兵師。歐仁利用這些新部隊掩護他的撤退。在皮亞韋防線堅守4天後,他於4月21日開始撤退到阿迪傑河。[13]此時,意大利皇家衛隊加入了法國軍隊。[14]24日在布倫塔河上休整後,法軍繼續撤退。由於擔心他的北翼,歐仁授權巴拉圭·德希利爾斯撤退到羅韋雷托。查斯特勒的奧地利軍隊緊隨其後,於4月23日佔領了特倫托,並於26日出現在羅韋雷托前。[13]

歐仁對他的失敗深感尷尬,向拿破崙做了一個模糊的報告。但他的繼父很快就發現了真相。憤怒的皇帝給歐仁寫了一封批評信,建議他請若阿尚·繆拉元帥來指揮軍隊。對總督來說幸運的是,事件很快就開始有利於法國-意大利人。在薩奇萊之戰後,歐仁用10個步兵營和一個騎兵中隊加強威尼斯的駐軍。[15]在派出10,000名士兵以防止這支龐大的部隊威脅他的通訊後,約翰帶着28,000名士兵到達了阿迪傑河。[16]法軍的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龍騎兵師在維羅納附近與法意軍隊會合,將法軍總兵力增加到55,500人,於是歐仁準備再次發動進攻。[17]

4月23日,雙方在威尼斯附近的馬爾蓋拉發生衝突。約翰命令塞繆爾·馮·伊萬諾奇率領他的2,000名士兵佔領德塞河上的一座橋頭堡。伊萬諾奇遇到了一個師的法軍,並遭到了重創。法意聯軍聲稱對他們的敵人造成了600人傷亡,而自己只有20人傷亡。[18]

戰鬥

編輯
 
卡爾迪耶羅戰役地圖

在阿迪傑河上,歐仁將他的軍隊重組為由他提名並得到拿破崙批准的指揮官領導的軍團。雅克·麥克唐納將軍率領第五軍團與布魯西爾和拉馬克的兩個師以及一個龍騎兵旅。歐仁任命格雷尼爾負責第六軍團,其中包括杜魯特的步兵師以及第8驃騎兵團。預備軍團由歐仁親自指揮,包括意大利近衛軍、塞拉斯的步兵師、讓-巴塞萊莫特·索爾比爾的炮兵預備隊和三個騎兵師。[19]格魯希被任命指揮騎兵。[20]考慮到需要追擊奧軍,歐仁創建了一個輕型旅,包括三個營。[21]

4月27日,雙方在聖博尼法喬和維拉諾瓦發生衝突。塞拉斯以第106線列步兵團、1個騎兵中隊和4門大炮,共計3,000人守住陣地。他們遭到了安東·馮·沃爾克曼的1,800人前衛的進攻。奧軍成功地將法國-意大利人從聖博尼法喬趕了出去。然而,奧軍的另一支不對無法保護鄰近的維拉諾瓦村及其在阿爾彭河上的橋樑。黑暗和暴風雨使行動接近尾聲。歷史學家迪格比·史密斯稱雙方的傷亡「輕微」,但將這場小規模衝突列為奧地利的勝利。[2]

 
保羅·格雷尼爾

聖博尼法喬發生衝突的同一天,約翰大公收到了他的兄弟卡爾大公埃克米爾戰役中戰敗的消息。[22]約翰隨即將他的軍隊部署在能夠封鎖主要公路的一個防禦陣地上。奧軍的右翼位於索阿韋,而左翼則位於萊尼亞戈。約翰在索阿韋以北部署了三個營來控制蒙特巴斯蒂亞。奧地利陣線中心在聖博尼法喬周圍。[20]歐仁的大部分軍隊部署在阿科萊以北,少數部隊在阿迪傑河西岸與阿爾彭河的交匯處排成一列。法意左翼向北延伸至伊拉西卡扎諾迪特拉米尼亞。歐仁計劃進攻約翰的右翼,將奧地利軍隊推向威尼斯。與此同時,威尼斯的駐軍將向北突圍。如果計劃奏效,法意聯軍可以將約翰的整個軍隊困在兩軍之間。[22]

歐仁的軍隊佔據了1805年卡爾迪耶羅戰役的同一個地方。麥克唐納的軍團控制了卡爾迪耶羅,而塞拉斯、阿貝、一個意大利旅和意大利衛隊則在科洛尼奧拉-阿伊科利的左側高地。普利的龍騎師處於預備狀態,而其他騎兵部隊則部署在格魯希領導下的阿迪傑河西岸。[20]4月29日,一個旅和意大利衛隊對高地上的奧地利部隊發起進攻。與此同時,格雷尼爾率領塞拉斯和阿貝的兩個步兵師進攻索阿維,麥克唐納的軍隊則負責支援。[23]

 
希羅尼穆斯·科洛雷多

歐仁派出23,000人參戰,其中包括24個步兵營、10個騎兵中隊和8門火炮。[24]

防禦者是來自奧地利第八軍團的21個營,共18,000名士兵和24門火炮。[24]

在意大利衛隊的帶領下,法軍部隊衝進了蒙特巴斯蒂亞[22]並佔領了卡斯特爾切里諾。然而,格雷尼爾對索阿維和聖博尼法喬的進攻被擊退了。法意聯軍傷亡1,000人,而奧地利人傷亡400人,另有300人被俘。歷史學家迪戈比·史密斯稱這一行動為奧地利的勝利。[24]

4月30日,約翰以11個步兵營的兵力進行反擊,成功收復失地。[22] 法軍在此次行動中損失了409人,而獲勝的奧地利人損失了300人,另有572人失蹤。迪戈比·史密斯批評歐仁既不為他在卡斯泰爾切里諾的部隊提供支援,也沒有對奧軍主動發動進攻。[25]

結果

編輯
 
約翰·弗里蒙特

約翰於4月29日收到卡爾大公的命令。約翰被敦促保衛他佔領的領土,但被允許使用他的自由裁量權。約翰知道,隨着拿破崙向維也納推進,他在意大利的陣地可能會被來自北方的敵軍包圍,於是他決定從意大利撤退,保衛奧地利在克恩頓克拉尼奧拉的邊界。在摧毀了阿爾彭河上的所有橋樑後,於5月1日凌晨開始撤退,由約翰·弗里蒙特指揮的後衛部隊負責掩護奧軍撤離。[26]

在修復一座重要橋樑時耽擱了一整天后,歐仁的軍隊於5月2日開始追擊。總督命令杜魯特帶領他的師在萊尼亞戈越過阿迪傑河,前往布倫塔河上的帕多瓦。從那裏他將與威尼斯的部隊會合,並保護一列補給車前往皮亞韋與歐仁會合。與此同時,弗里蒙特在蒙特貝羅維琴蒂諾擊敗了一個法軍旅,並在摧毀橋樑的同時井然有序地穿過布倫塔河。[27]在5月2日的一系列行動中,奧地利人損失了200人,同時對法軍造成400人的傷亡。然而,法國-意大利軍隊在白天圍捕了850名生病和脫離大部隊的奧地利人。[28]

歐仁將先前組建的輕步兵旅擴遍為一個輕步兵師,他增加了三個跳躍者營,另外還有兩門大炮和第9騎兵團。[27]這一個輕步兵師將在1809年5月8日的皮亞韋河戰役中對法軍的勝利發揮關鍵作用。[29]

引注

編輯
  1. ^ 1.0 1.1 Bodart 1908,第401頁.
  2. ^ 2.0 2.1 Smith 1998,第294-295頁.
  3. ^ Schneid 2002,第65-66頁.
  4. ^ 4.0 4.1 4.2 Schneid 2002,第66頁.
  5. ^ Rothenberg 1982,第139頁.
  6. ^ Rothenberg 1982,第141頁.
  7. ^ Schneid 2002,第69頁.
  8. ^ 8.0 8.1 Schneid 2002,第70頁.
  9. ^ Bowden & Tarbox 1980,第101-103頁.
  10. ^ 10.0 10.1 Smith 1998,第286頁.
  11. ^ Schneid 2002,第272頁.
  12. ^ Epstein 1994,第80-81頁.
  13. ^ 13.0 13.1 Schneid 2002,第75頁.
  14. ^ Epstein 1994,第82頁.
  15. ^ Schneid 2002,第76頁.
  16. ^ Epstein 1984,第70頁.
  17. ^ Epstein 1994,第83頁.
  18. ^ Smith 1998,第293頁.
  19. ^ Epstein 1994,第83-84頁.
  20. ^ 20.0 20.1 20.2 Schneid 2002,第78頁.
  21. ^ Epstein 1994,第84頁.
  22. ^ 22.0 22.1 22.2 22.3 Epstein 1994,第86頁.
  23. ^ Schneid 2002,第79頁.
  24. ^ 24.0 24.1 24.2 Smith 1998,第295頁.
  25. ^ Broughton 2021.
  26. ^ Schneid 2002,第86-87頁.
  27. ^ 27.0 27.1 Epstein 1994,第87頁.
  28. ^ Smith 1998,第297頁.
  29. ^ Schneid 2002,第80頁.

參考資料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