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筆
原子筆,又稱為圓珠筆或走珠筆,是現代的一種書寫工具,利用筆桿末端的一顆走珠來分配「墨水(一般為油墨)」,使書寫者不用像在使用鋼筆一樣時常抽墨水補充。原子筆的發明為書寫提高方便。
「原子筆」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圓珠筆 |
臺灣 | 原子筆 |
港澳 | 原子筆 |
原理
編輯歷史
編輯原子筆的原型是由美國律師約翰·J·勞德於1888年10月30日發明,當時他嘗試製作一個可以在普通鋼筆無法使用的粗糙平面(如木頭、厚包裝紙)上書寫的工具。勞德的原型筆筆頭上嵌有一個顆可滾動的微型鋼珠,雖然可以在粗糙的表面如皮革上寫字,但反而造成在普通紙張上書寫的效果不佳,墨水出水不均勻、有漏水和堵塞現象。由於沒有商業上的可行性,勞德最後亦沒有再繼續開發此一專利。
1930年代匈牙利記者比羅·拉斯洛的化學家胞弟發明了第一支原子筆(Ball Point Pen)─一種用滾動的微型鋼珠作為筆尖的筆。當時普遍的鋼筆因為墨水流動非常快、鋼筆存墨量亦奇低,亦未發明量產的預裝墨水芯,一般記者單是寫一篇報導便已至少需要隨身攜帶好幾支筆。拉斯洛某一天因忘記帶備用鋼筆,最後因墨水耗盡而無法完成報導,深感不便,於是委託其任職化學家的胞弟發明可以在手帕上、木材的表面上寫字,且不必灌墨水的新型筆,剛發明的原子筆要價高達10元美金,這在當時所費不菲,約相當於今日的165.6元美金[1]。筆尖有一顆直徑約0.1毫米、由鉻鋼合金所製成、耐壓耐磨的微型鋼珠,嵌在筆尖的圓窩中,如果把筆滑過紙面,鋼珠滾動之時便會把壓在上方筆管內的墨水帶到紙上,此鋼珠正是原子筆最大的特色所在。
後來法國的Bic文具買下專利,將鋼珠改以陶瓷製作使其更加堅硬,而且更有多種粗細選擇,並推出了全塑膠制的原子筆,產銷量不久便超過了鋼筆和在使用的廣泛上超過了鉛筆,成為了當代最主要的書寫工具。Bic所生產的原子筆累積銷量超過了一千億支,成為了世界歷來最廣泛使用的筆種品牌了。
後來美國和日本分別發明了兩種寶珠筆,但是仍使用類似鋼筆所用的墨水。
中文名稱
編輯香港利豐當年把原子筆從美國輸入香港時,產品並無中文名稱,改名「原子」是因為當時該詞帶有高新科技的意象,例如原子能源、原子彈等,取名「原子筆」代表該發明乃創新、突破性的尖端書寫技術[2]。
另一說則為,其乃利用筆之尖端圓珠滾動來到達書寫之目的,故當初命名時為「圓珠筆」,亦有人讀成「圓子筆」,而逐漸演變成「原子筆」之發音。
台灣自法國引進一次性原子筆始祖BiC黃桿原子筆,亦受法國雷諾原子筆影響,如國際實業的玉兔、SKB的秘書原子筆及利百代系列。台灣第一支國產原子筆是由玉兔牌國際實業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玉兔文具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並命名,約於1966年生產推出,當時原子筆是最高檔的文具,賣得比高檔鋼筆還貴,所以亦與香港分銷商引入時的取名邏輯一樣,以「原子」象徵其高新、尖端科技的意象。[3]
參考文獻
編輯- ^ 1930年vs2021年的美金價值. [2021-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 ^ 《商業周刊》第1063期,台灣,2008年4月7日
- ^ 文具史. 台灣區教育用品工業同業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