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類相食

以自己同類物種為食物

動物學中,同類相食自相殘殺種內自殘是指以同類作為食物的行為。在動物界中,這是常見的生態互動,記錄中有逾1,500物種有此行為,疾病、飢餓及族群密度都有可能導致同類相食的發生[1][2]。同類相食在海洋世界中較為常見,通常陸地上的高級物種較少發生此現象。哺乳動物(含人類)的同類相食行為會引起傳染性海綿狀腦病

一隻西班牙蛞蝓英語Spanish slug取食另一隻死亡的同種蛞蝓

種類

編輯

性別間同類相食

編輯

指雌性在交配前、交配時或交配後將雄性吃掉來為繁殖補充營養,這樣能夠產下更加健康的後代,是否吃掉的概率取決於雌性的飢餓程度;在極少數情況下,雌雄角色會互換[3][4]。有此行為的包括雌性紅背蜘蛛黑寡婦蜘蛛螳螂蠍子

人類間的同類相食

編輯

人相食的原因大致上可分為多種,例如天災、仇恨或地區習俗等。天災例如饑荒蝗災,地區習俗例如食人族。其中最著名的食人事件為發生在1846年至1847年之間發生的唐納大隊事件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光苔事件父島事件,以及中共文革時代,大量食用兩腳羊事件。

體型有關的同類相食

編輯

指較年長、體型較大的同類吃掉較年輕、體型較小的同類,一般認為其目的是減少競爭者,自然界中同類相食通常有助於增加該物種的適存度

體型有關同類相食的一個例子是又稱秋行軍蟲草地貪夜蛾。草地貪夜蛾的幼蟲普遍有同類相食的行為;然而有研究顯示草地貪夜蛾的同類相食可能會造成其適存度降低,包括生存率降低、的重量降低、發育速度減緩等,而此行為的正面影響仍不清楚,可能與減少種內競爭有關[5],還有野外實驗顯示族群個體密度大時,被掠食者捕食的概率也會上升,因此透過同類相食降低個體密度可能可以減少被捕食的風險[6]

子宮內同類相食

編輯

亦作「胎內互殘」[7],指在子宮內數個胚胎中,較大或強的吸收了較弱的作為營養,最後只有一或兩個出世。鯊魚種類中,現已確知沙虎鯊學名Carcharinus taurus)有此情形,其它少數幾個鯖鯊屬的成員則疑似有此類情形。[8] 生存於石炭紀時期的全頭亞綱宮齒鮫屬被認為也具有子宮內同類相食的行為,主要證據來自於其所發現到剛出生不久的幼年個體化石已具有銳利如嘴喙的牙齒,且腸中還殘留有糞便[9]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Samuels, Fionna M. D. 保持距離,以防同類相食. 科學人. No. 250 (遠流出版公司): 18-19. ISSN 1682-2811. 
  2. ^ G. A. Polis, The evolution and dynamics of intraspecific predation.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12, 225-251 (1981).
  3. ^ Kenwyn Blake Suttle. The Evolution of Sexual Cannib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9 [2012-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2). 
  4. ^ Min-Li Tsai & Chang-Feng Dai. Cannibalism within mating pairs of the parasitic isopod Ichthyoxenus fushanensis (abstract page). Journal of Crustacean Biology. 2003, 23 (3): 662–668 [2012-12-22]. doi:10.1651/C-23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8). 
  5. ^ Chapman, J. W. Fitness consequences of cannibalism in th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Behavioral Ec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UP)). 1999-05-01, 10 (3): 298–303. ISSN 1465-7279. doi:10.1093/beheco/10.3.298 . 
  6. ^ Chapman, J. W.; Williams, Trevor; Martínez, Ana M.; Cisneros, Juan; Caballero, Primitivo; Cave, Ronald D.; Goulson, Dave. Does cannibalism in Spodoptera frugiperda (Lepidoptera: Noctuidae) reduce the risk of predation?. 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英語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 2000, 48 (4): 321–327. ISSN 0340-5443. doi:10.1007/s002650000237. 
  7. ^ 魚類學相關名詞中英對照:胎內互殘. 台灣魚類資料庫. [2014-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中文(臺灣)). 
  8. ^ 張世玪、張永達. 同類相殘(Cannibalism)-動物篇. 科學Online. 國立台灣大學. 2010-09-15. 
  9. ^ Lund, R. Viviparity and intrauterine feeding in a new holocephalan fish from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of Montana. Science. 1980, 209 (4457): 697–699. Bibcode:1980Sci...209..697L. PMID 17821193. S2CID 36858963. doi:10.1126/science.209.445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