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曼爾詩箋,又稱坎曼爾詩簽,是兩張寫有漢字詩歌、署名坎曼爾的紙頁。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史學會主席郭沫若認為詩箋「可稱為無價之寶」,但此後陸續有人質疑其為偽造,是為中國大陸學術界著名公案。

坎曼爾詩箋

文物信息

編輯

兩張紙頁均長20餘厘米,寬10餘厘米,各有一面寫有漢字。一張上的漢字為白居易《賣炭翁》詩,署名「坎曼爾元和十五年抄」;另一張為《憶學字》、《教子》和《訴豺狼》三首詩,署名「紇坎曼爾元和十年」。反面亦有文字,一張模糊不可辨識,另一張為察合台文。兩頁漢字全文如下:[1][2]

據稱,兩張紙於1959年10月在婼羌縣米蘭遺址出土,當時粘合在一起,被當作一張紙頁,後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1962年,才將兩張紙揭開,並發現內面寫有漢字。[1][2]

郭沫若的研究

編輯

1971年,詩箋送至北京參展[a],交郭沫若過目。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史學會主席的郭沫若為之撰寫了《〈坎曼爾詩簽〉試探》,次年發表在《光明日報》和《文物》上。坎曼爾詩箋由此名聲大噪。[3]

郭沫若不了解中亞文字,故其文章未識讀反面,而僅研究詩箋的漢字部分。郭文認為,坎曼爾為回紇人,雖出身地主家庭,卻是一位痛斥惡霸地主、拋棄狹隘民族主義情感的進步人士。郭文還指出,坎曼爾祖孫四代學習漢文,喜愛李白杜甫的詩作,體現出「新疆的文化在唐代和內地沒有兩樣」,證明蘇聯方面主張的「中國的北界是萬里長城,西界從來沒有超出過甘肅和四川」的看法是狂妄的。郭文稱讚坎曼爾詩箋「直可稱為無價之寶」。[2]

楊鐮的辨偽

編輯

在郭沫若發表文章的同時,也有學者質疑坎曼爾詩箋的真實性,包括張政烺史樹青等人,但僅限於口頭意見。1980年,蕭之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關於〈坎曼爾詩箋〉年代的疑問》,引發學界震動。適逢《郭沫若全集》正在編撰,編委會委派社科院歷史所黃烈、周自強赴疆調查,得知新疆博物館保管員施惠昌曾描過紙上漢字,研究員李征曾烘烤過紙張,但仍未確認其係偽造。[5]

今天再去追究任何的個人責任,都背離了我們花費這樣多的時間去為詩箋辨偽的本意……我們所做的, 只是一件具體文書的辨偽工作, 它之所以是必要的,還在於它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結束與另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
——楊鐮《〈坎曼爾詩箋〉辨偽》

1991年,楊鐮在《文學評論》上刊發《〈坎曼爾詩箋〉辨偽》[b]。楊文從多個角度質疑詩箋,如:米蘭遺址出土的非漢字文書均為吐蕃文,且發掘報告無此文物;該兩張紙粘合時不可能不露出內面漢字;1962年施惠昌將兩張紙揭開後,直到1969年才由李征首次向博物館其他研究員提起;古代中亞穆斯林通常不會在已有漢字的廢紙上寫字,而反面察合台文的語法和拼寫不會早於17世紀;察合台文內容為疏附縣烏帕爾鄉一帶地名,沙比提懷疑原紙是1958年前後在烏帕爾考古後帶回博物館的舊文書。楊文還得到了直接證據:施惠昌親筆承認自己與李征偽造了詩箋(此時李征已去世)。楊文最後強調,此事的主要責任不在於任何個體,而在於時代氛圍。[3]

楊文發表後,雖仍有一些反駁文章,但坎曼爾詩箋為李征偽造的觀點已成為主流。[6][7][8]

主謀疑雲

編輯

2000年,孤島、梁越採訪施惠昌時,施又否認此事,稱李征性格膽小,不會造假,而自己是因為害怕才寫下承認書。2019年,李征追思會上,王素、黃紀蘇等人認為李征為人誠實正直,性格膽小怕事,不太可能主動偽造,而楊鐮在李征去世後「缺席審判」的做法失之輕率和不公。柴劍虹亦回憶,楊鐮在查證時曾恫嚇施惠昌,使其招供。[5][9][10][11]

據黃紀蘇稱,王炳華曾向李征問起此事,李征稱「此事一言難盡」,待痊癒後再詳述,但不久後即病逝。[5]孤島、梁越猜測,詩箋若係偽造,則還應存在第三人主導此事。[9]

註釋

編輯
  1. ^ 據稱是參加「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3]但詩箋並非文革期間出土,也不見於該展覽圖錄。[4]
  2. ^ 楊文中以「L」代指李征,以「S」代指施惠昌。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編). 新疆出土文物.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5: 68-69. CSBN 7068·382. 
  2. ^ 2.0 2.1 2.2 郭沫若. 《坎曼尔诗签》试探. 郭沫若全集 历史编 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694-704. CSBN 11001·546. 
  3. ^ 3.0 3.1 3.2 楊鐮. 《坎曼尔诗笺》辨伪. 文學評論. 1991, (03): 4-16. 
  4. ^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 北京: 出土文物展覽工作組. 1971. 
  5. ^ 5.0 5.1 5.2 黃紀蘇. 一个好人……——纪念李征先生逝世三十周年. 吐魯番學研究. 2019, (02): 34-38. 
  6. ^ 楊鐮. 西域史地研究与《坎曼尔诗笺》的真伪.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1994, (02): 20-29. 
  7. ^ 松浦友久. 日中诗歌比较丛稿:从《万叶集》的书名谈起. 加藤阿幸; 陸慶和 (譯).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2: 140 [1995]. ISBN 7-105-05254-6. 
  8. ^ 馮錫剛. 郭沫若的晚年岁月.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4: 280-284. ISBN 7-5073-1622-X. 
  9. ^ 9.0 9.1 孤島; 梁越. 《坎曼尔诗笺》,真乎,伪乎?. 絲綢之路(學術專輯). 2000: 41-45. 
  10. ^ 王素. 李征先生与《吐鲁番出土文书》. 吐魯番學研究. 2019, (02): 6-12. 
  11. ^ 柴劍虹. 缅怀李征先生. 吐魯番學研究. 2019, (02):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