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

中国第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維吾爾語تارىم دەرياسى‎,拉丁維文:Tarim deryasi)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五大內流河(第一大為伏爾加河),中國境內最長的內流河,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注入羅布泊,全長2327千米,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和田河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等。塔里木河河道在歷史上南北擺動,遷移不定。最後一次大的河道變動發生在1921年幹流改道東流經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在尉犁縣附近築壩,同孔雀河分離,河水復經鐵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瑪湖羅布泊[1]

塔里木河
流域
源頭喀喇崑崙山脈特力木坎力峰
 • 座標35°32′53″N 77°28′58″E / 35.547983°N 77.482907°E / 35.547983; 77.482907
 • 海拔7464
第二源頭北里莫冰川
 • 座標35°29′17″N 77°26′52″E / 35.488°N 77.4479°E / 35.488; 77.4479
第三源頭喀喇崑崙山口
 • 座標35°30′48″N 77°49′22″E / 35.51346°N 77.8227°E / 35.51346; 77.8227
 • 海拔5539
河口 
 • 位置羅布泊
流域面積435,500平方公里
流經國家中國
本貌
長度2,327公里
地圖

名稱

編輯

古突厥語中塔里木河的意思是「沙中之水」。公元2世紀時的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志》一書中把塔里木河稱作奧伊哈爾德斯河。《水經注》稱為南河。北朝、隋唐時稱塔里木河為計式水、計戍水、計首水。清朝《西域圖志》稱「額爾色郭勒」,系蒙古語「漫流的水」之意。又據《清史稿》記載,河名塔里木意為「無韁之馬」,形容河流經常改道。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徐松編寫的《西域水道記》中稱:「回語(維吾爾語)謂『可耕之地』曰塔里木,言濱河居人以耕為業。」[1]

河源及流域

編輯

塔里木河主源為葉爾羌河,葉爾羌河上游由3條較大支流匯集而成:左源克勒青河發源於喀喇崑崙山北坡的錫亞琴慕士塔格山英語Siachen Muztagh東南麓之著名的特拉木坎力冰川,最高峰為海拔7464米的特力木坎力峰。主源頭稱拉斯開木河源於喀喇崑崙山北坡的錫亞琴慕士塔格山英語Siachen Muztagh東端的北里莫冰川。右源阿克塔河發源於海拔5539米的中印邊界的喀喇崑崙山口

塔里木河源流分四支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與和田河,四河於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清代《河源紀略》裏記載為「會處四水交貫,形若牛欄」。肖夾克以下稱塔里木河。按照主源葉爾羌河計算,全長2327公里,幹流沿塔里木盆地北部邊緣由西向東蜿蜒於北緯41度,到東經87度以東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部,最後注入羅布泊,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幹流分為上、中、下三段:羊吉巴扎以上為上段,此段河床不分叉,側蝕強烈,曲流發育,河床不穩定;羊吉巴扎到群克為中段,這裏叉道、湖沼眾多,洪水期水流漫溢分散,主流常改道;群克以下為下段,河道復舊統一,河水經上、中段滲漏、蒸發及引灌溉後,所剩不多,又因群克至鐵干里克之間興建了大西海子水庫,故只有少量河水可以流到英蘇,洪水時期才有水泄入台特瑪湖。[1]

 
塔里木河在圖中以Tarim標示

水文

編輯

塔里木河流域屬於內陸河流域,發源於塔里木盆地周圍山地的內陸河流,向盆地內部流動,構成向心水系。塔里木河流域的河流水系是由發源於塔里木盆地周圍的天山、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的144條河流組成的,它們分屬於九大水系,孔雀河水系、迪那河水系、渭干河水系、阿克蘇河水系、喀什噶爾河水系、葉爾羌河水系、和田河水系、克里雅河水系、車爾臣河水系。[2]

塔里木河水源完全來自發源於四周山區的各支流,含沙量很高,塔里木河在三大源流匯合處的年均水量是42.99億立方米,其中阿克蘇河33.58億立方米,葉爾羌河0.23億立方米,和田河9.18億立方米。在下游從孔雀河引入2.12億立方米,幹流的總水量為45.11億立方米。同時水量因季節差異而變化很大,進入夏季積雪及冰川融化使得水量增高,冬季則減小。塔里木河歷史上是一條自然耗散型河流,多年平均上游耗水量為16.69億立方米,中游耗水量22.96億立方米,僅有6.33億立方米水量進入下游。冰川徑流年內分配不均勻,六月至九月來水量佔全年徑流量的70%-80%,大多為洪水;三到五月的灌溉季節來水量僅佔全年徑流量的10%左右,極易造成春旱。[2]

塔里木河四大源流出山口處水質類別為1-2級,能夠滿足生活、農業灌溉和漁業養殖。由於受地理環境因素及農田排水影響,幹流非汛期水質較差,河水礦化度已超出鹽鹼地區標準,水質類別為劣5類。洪水一般發生夏季,高山區5-9月為冰川高山積雪融水期。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398.3億立方米,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不重複地下水資源量為30.7億立方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429億立方米。1950年代以來,四大源流出山口天然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但由於源流區山前灌溉面積和用水量的增加,補給塔里木河幹流水量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代的60億立方米減少到二十一世紀初的44億立方米,平均每十年減少3.2億立方米。從1980年代至21世紀初入塔里木河水量已小於多年平均值。[2]

生態

編輯

塔里木河經常改道,河道含沙量大,沖淤變化頻繁,中游地區形成南北寬達千百米的沖積平原。塔里木河流域呈走廊狀分佈世界上目前面積最大的一片原始胡楊林。林中伴生諸多梭梭甘草檉柳駱駝刺等沙生植物。養育着塔里木馬鹿、野生雙峰駝鵝喉羚大天鵝鷺鷥等上百種野生動物。目前下游胡楊林帶正由於塔里木河斷流、水量減小而不斷消失。塔里木河全部流經沙漠地帶,河床一般為粉沙、沙壤土,極易沖刷。上中遊河床一般寬1千米以上,最寬近4千米,下遊河床一般寬200-300米。塔里木河是一條原始河道,沿河極少堤防,洪水期任其漫溢,在河漫灘地帶野生植物生長茂密,主要有胡楊林、紅柳和各種牧草。河流中游地段地勢平緩多窪地,水流分散,相互穿插,水網紊亂,河曲發育,水泊草湖連片。[3]

自1950年代以來,雖然各支流的天然來水有所增加,但由於源流區和幹流上中游的用水不斷增加,塔里木河上游各支流水源日趨減少,喀什噶爾河在1950年代後期終止來水;葉爾羌河在1960年代修建巴楚小海子水庫以後,下泄水量銳減;和田河除大洪水期下泄水量外,其他時期無水下泄。下游上段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的5個團場依靠攔河的大閘將來水全部引入平原水庫,造成下游的下段已成一片沙漠,台特瑪湖季節性乾涸,羅布泊完全乾涸。自2001年開始定期向下遊實行「生態供水」,部分恢復並維持下游植被及生態環境。[3]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 1334. 
  2. ^ 2.0 2.1 2.2 徐海量、葉茂、宋郁東、白雲崗.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特点初探. 水土保持學報. 2005年4月, (02). 
  3. ^ 3.0 3.1 付愛紅.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生態學報. 2009年5月,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