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

上海地名

外灘上海市中心的一個區域,由一段沿黃浦江的馬路和沿路的建築和設施構成,為上海重要的地標之一。全長1.5公里,南起延安東路,北至蘇州河上的外白渡橋,東面即黃浦江,西面是舊上海金融、外貿機構的集中地。外灘沿路坐擁二十多幢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築,有折衷主義的,也有文藝復興式的,還有早期現代式的,故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群」。自上海開埠後,外灘就開始成為了上海乃至中國的金融及貿易中心[1],也被稱為「東方華爾街」[2]

上海外灘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虹口區
座標31°14′19.88″N 121°29′13.79″E / 31.2388556°N 121.4871639°E / 31.2388556; 121.4871639 (外灘)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6年-1937年
編號4-220
認定時間1996年

歷史及現況

編輯
 
1884年上海地圖,外灘是地圖上藍色區域右邊靠河流(黃浦江)處
 
1860年至1880年間拍攝的外灘
 
約19世紀90年代的外灘
 
1928年的外灘,圖右下角建築即為歐戰紀念碑
 
1937年的外灘
 
1933年上海地圖(局部),外灘是地圖上部河流(黃浦江)左方、碼頭密集處
 
舊時的外灘夜景(北望)

近代

編輯

外灘是上海租界區也是整個上海近代城市開發的起點。在1843年以前,這裏還是黃浦江邊的一片泥灘「黃浦灘」。黃浦灘位於縣城附近及以北的一段稱為「外灘」,以南(習慣以陸家浜為界)則為「里灘」。1844年起外黃浦灘北段一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不久這裏開設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其中最有實力的是英資公司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外灘27號)、寶順洋行(Dent & Co.,外灘14號)、老沙遜洋行(David Sasson and Sons Company,外灘24號),以及美資的旗昌洋行(Russell & Co.,外灘9號)。1848年在這裏鋪築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而這條馬路的名稱是「Bund」,來源於印地語,在英語裏是「堤岸」、「有堤岸的港埠」的意思,此名稱至今仍是外灘在多數語言中的稱呼。外黃浦灘的南段則劃入法租界建造「法蘭西外灘」碼頭區。1865年,外灘裝上了煤氣路燈並在後來的1882年更新為了弧光燈[2]。1883年,上海第一條電話線路從外灘正豐街(今廣東路)鋪設至十六鋪[2]

至1846年上海闢為商埠以後,許多外國的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開始在此雲集。一幢幢商業大樓拔地而起。外灘成為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如英國領事館、法國領事館、俄國領事館等,都大多集中與此。

外灘也是國際金融資本在中國的大本營。1864年,外灘共集中有洋行61家,這個數字在11年後迅速增加至了157家[1]。1897年,第一家華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外灘開業。在這之後,中方以及西方的資本都開始集中在外灘,外灘成為了中國的金融以及貿易中心。1928年,中央銀行總行,中國、交通銀行總管理處悉數遷來外灘。1935年,外灘吸收了全國銀行實收資本的50.72%,全國庫存現金的61%,全國存款的77.84%和放款的77.64%,毋庸置疑的成為了全國乃至遠東的金融中心[3]

現在的上海和平飯店,原是美國猶太人沙遜的沙遜大廈。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顯示自己的經濟實力,決定在沙遜大廈旁,建造一幢遠東最高的34層的銀行大廈。1934年正當施工時,沙遜卻無理干涉,說「在英租界造房子,高度不得超過我的金字塔塔頂」。由於當時的環境因素,這樁官司一直打到倫敦,結果判決中國銀行只能造17層,比相鄰的沙遜大廈金字塔頂低30公分,而且工程也由外商設計、承包。

1924年,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當局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難的上海僑民而興建的歐戰紀念碑。紀念碑位於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界的愛多亞路黃浦灘邊(即今延安東路外灘)。也是上海外灘的標誌性建築物。因其規模宏大,也被稱為「上海第一碑」。1941年,日軍進駐租界,紀念碑遂遭破壞。

1868年今天的黃浦公園建立(當時叫外灘公園),這是上海最老的一個公園,到1928年7月1日外灘公園才正式對中國人開放。19世紀末開始,上海外灘漸漸成為租界區管理機構、銀行、旅館等建造它們的體面建築的地區。逐漸地租界初期在這裏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築被拆毀,新的豪華大廈起立。到1930年代今天上海外灘的天幕基本上成形,並持續繁榮至1940年代。

1943年8月,外灘隨交還上海公共租界汪精衛政權,外灘也隨著上海結束了長達百年的租界時期。

現代

編輯
 
改造中的外灘,1992年
 
現時的外灘夜景(南望)
 
左起(前):滙豐銀行大樓江海關大樓交通銀行大樓。後排菠蘿狀建築是外灘中心

1950年代起,即國共內戰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外灘大多數建築都被國家或城市政府機構使用,如滙豐銀行大樓在1949年以後曾經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各國銀行逐步撤出中國,酒店及娛樂會所紛紛關閉改做其他用途,原有的租界時期風格的門牌或路牌大多被撤換,外灘沿岸的外國偉人雕像也被撤走。除此之外,到1980年代為止上海外灘的外貌基本沒有多少變化。

1980年代末開始在上海建立了許多新的摩天大樓,有些大樓直接建造在舊建築物的後面(比如外灘中心),與這些新建築相比外灘的老建築顯得非常矮小,這深深地改變了外灘的相貌。過去直接在外灘江畔的碼頭全部被搬遷,江畔的防汛牆也獲得了修復和加固。此外在建造延安東路高架公路進入中山東一路的接口處時將外灘天文台整個地向南移動了約50米。在外灘的最北段蘇州河注入黃浦江處還建造了一個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1992年4月18日,外灘進行了上海開埠10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整修改造工程。1993年1月基本改造完畢。改造後的外灘向黃浦江心擴展數十米,沿江地帶修建觀光、商業、停車和綠化等各種設施。[4]

1994年,市政府成立上海市外灘房屋置換有限公司,將外灘的各棟建築置換經營,以重振外灘金融街的名號[3]。自1995年7月,中國光大銀行進駐外灘29號開了先河後,原先使用外灘各建築的政府機關便開始陸陸續續經過置換經營退出了。

1995年9月30日,由上海市檔案館與黃浦區人民政府聯合籌建的外灘歷史紀念館正式開館。紀念館以大量的歷史照片為主,輔以具有代表性的檔案文獻、實物,展示了上海開埠150年來外灘的變化歷史。在紀念館裏可以從外灘的發展軌跡研究上海的發展歷史。

從2008年起,上海外灘開起一系列針對交通流量而改造的工程。該系列工程首先拆除了原外灘南段與延安高架路的高架彎道,消除了延安高架直接與中山東路合流的交流道。並從在同年的3月1日起,對外灘北段外白渡橋與外灘恢復至上世紀原貌的工程。以上工程於2009年初完工。下一階段改造工程重點在於對外灘原8車道,縮為4車道,增加外灘的公共步行道路與綠地空間,且將外灘水平面降至20世紀外灘原有的略高於路面的高度。興建從吳淞路至中山南二路的外灘隧道,將通過外灘的快速車流地下化,延安東路以北的外灘隧道為雙層雙向6車道,其以南為單層雙向4車道。以上工程施工期間對外灘進行封閉性施工,外灘於2010年3月28日起施工完畢並恢復對外開放。

近年內關於上海外灘建築群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建議引起了一些討論。多數人欣賞和讚嘆上海外灘建築群的古典美麗景觀,但也有觀點認為外灘建築群應被視為中國近代恥辱史的象徵。

2012年和2013年的12月31日晚鄰近凌晨在外灘上演了外灘4D燈光秀。該燈光秀採用巴庫燈向外灘的滙豐銀行大樓江海關大樓這兩棟建築投影,在跨年時間舉行,已經成為了上海的跨年標誌性活動[5]。2014年年末的外灘跨年燈光秀改在緊靠外灘的外灘源舉行,後因不明原因在陳毅廣場發生了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6人死亡。

建築群

編輯

外灘現在共有歷史建築二十餘座以及現代建築2座。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世人了解這些建築的歷史,由專家學者重寫銘牌,逐一懸掛出準確介紹其身世的中英文「身份證」。首批重寫銘牌的有滙豐銀行、海關大樓等23座歷史名建築。此外,由於外灘建築名稱和使用者更迭頻繁,而門牌號碼卻長期相對穩定,因此上海市民通常用門牌號碼來稱呼這些大樓,如「中山東一路3號」或「外灘3號」。

 
1886年的第一代滙豐銀行大樓

發展階段

編輯

外灘建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與上海近代建築整體的發展階段頗為相似。第一個階段是上海剛剛開埠後到19世紀末,以1843年怡和洋行在外灘建造的一幢兩層樓房作為開端[6]。這個時期建造的樓房都是磚木結構,要麼是仿英國鄉村建築風格,要麼就是仿帶有寬大內長廊陽台的東印度式建築,即券廊式。到1849年,已經有11家洋行在外灘建造了這樣的建築。到了19世紀60至80年代,這些建築開始翻建成仿文藝復興式建築,諸如第一代滙豐銀行大樓。這批建築中目前唯一尚存的只有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一處了[6]

第二階段始於19世紀末,止於20世紀初[6]。這個時期由於上海房地產行業繁榮造成的地價上漲以及新材料,例如水泥的引進,外灘建築有近一半進行了重建。這一類建築採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樓層增高,一般為三到六層,風格也轉變為了折衷式。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匯中飯店大樓,其為磚木結構但部分也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國的第一部電梯便是安裝在了這裏。現在仍存的該類建築在外灘有10幢[6]

 
第二代滙豐銀行大樓以及建造中的江海關大樓

第三階段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出現,這個時期外灘的天際線也已基本形成[6]。在這一階段,外灘的不少建築開始被翻建成大型的高層建築,多數是8層以上。建築風格也漸漸趨向於早期的現代主義風格[6]。室內的設施更加完善,裝潢與裝飾更為精緻,如上海最早安裝冷暖氣設備的滙豐銀行大樓。外灘的三座高層建築——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百老匯大廈便是在這段時期建造起來的。

歷史建築群

編輯

一些知名的有西方大商賈的高級俱樂部——名揚遠東的上海總會。這是一座典型的英國古典式建築,它有當時最長的酒吧,酒吧櫃長達110.7英尺。外灘12號是座仿古希臘式的圓頂建築,過去是滙豐銀行大樓。建於1923年,當時英國人曾自稱為「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華貴的建築」。

滙豐銀行大樓旁房頂上端有鐘樓的建築是著名的江海關大樓,建於1927年。在此以前是一座衙門式的建築,1891年改建為西洋式,1893年又改建成教堂式。大樓上的大鐘四周都可以看到時針,方圓幾里都能聽到洪亮的鐘聲。

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佈上海外灘建築群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上海外灘建築群」共有27處建築,自中山東一路1號亞細亞大樓起,至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止,全長1.3公里[8][9]。以下是上海外灘建築群的詳細列表:

序號 地址 建成時間 原名 目前使用單位 設計者 風格 圖片
01 中山東一路1號 1916年 亞細亞大樓 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 英資馬海洋行 折衷主義  
02 中山東一路2號 1910年 上海總會大樓 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T . Tarrant 古典主義  
03 中山東一路3號 1922年 有利大樓 外灘3號(原為外灘4號) 英資公和洋行 文藝復興式  
04 中山東一路5號 1925年 日清大樓 外灘5號 英資德和洋行 日本近代西洋式  
05 中山東一路6號 1897年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外灘6號 英資瑪禮遜洋行 維多利亞哥德式  
06 中山東一路7號 1908年 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盤谷銀行上海分行 英資通和洋行 文藝復興式  
07 中山東一路9號 1901年 輪船招商局大樓 夏姿 英資瑪禮遜洋行 文藝復興式  
08 中山東一路10-12號 1923年6月23日 滙豐銀行大樓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英資公和洋行 古典主義  
09 中山東一路13號 1927年12月19日 江海關大樓 上海海關 英資公和洋行 折衷主義  
10 中山東一路14號 1948年 交通銀行大樓 上海市總工會 匈牙利鴻達洋行 裝飾藝術派  
11 中山東一路15號 1903年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中央銀行大樓
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德資倍高洋行 古典主義  
12 中山東一路16號 1924年 台灣銀行大樓 招商銀行外灘支行 英資德和洋行 日本近代西洋式  
13 中山東一路17號 1923年 字林大樓 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英資德和洋行 後期文藝復興式  
14 中山東一路18號 1923年 麥加利銀行大樓 外灘十八號 英資公和洋行 文藝復興式  
15 中山東一路19號 1908年 匯中飯店大樓 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 司各特(英資瑪禮遜洋行 文藝復興式  
16 中山東一路20號 1929年9月5日 沙遜大廈 上海和平飯店 英資公和洋行    
17 中山東一路23號 1937年 中國銀行大樓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英資公和洋行    
18 中山東一路24號 1924年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英資公和洋行 新古典主義  
19 中山東一路26號 1918年 揚子大樓 中國農業銀行私人銀行總部 英資公和洋行 折衷主義  
20 中山東一路27號 1922年 怡和洋行大樓 外灘27號 英資思九生洋行 文藝復興式  
21 北京東路2號 1921年 格林郵船大樓 上海清算所 英資公和洋行 文藝復興式  
22 中山東一路29號 1914年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英資通和洋行 文藝復興式  
23 中山東一路33號 1872年 英國領事館 外灘源壹號 Grossman & Boyce 文藝復興式  
24 中山東一路33號 1884年 英國領事官邸 百達翡麗源邸 Grossman & Boyce 文藝復興式  
25 1907年 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 霍華斯·厄斯金有限公司  
26 北蘇州路20號 1934年 百老匯大廈 上海大廈 英資業廣地產公司 裝飾藝術派  
27 黃浦路15號 1907年 禮查飯店 浦江飯店  

現代建築

編輯

在外灘眾多的歷史建築中,有兩座建築是在近些年才建起來的,一棟位於外灘中段,另一棟位於外灘的最北端。前者為位於外灘15號甲的外灘公共服務中心,而後者是位於中山東一路32號的上海半島酒店。外灘公共服務中心共5層,仿照20世紀初的風格建成。原來位於此處的是在1950年代落成的一棟簡陋的灰白色大樓,與外灘建築群格格不入,後於2008年拆除[10]。上海半島酒店作為外灘源的一部分於2010年開業,原址是英國領事館和上海友誼商店所在地,後者於2004年拆除。[11]因處於外灘的緣故,酒店建築的設計方案提交了多份才得到批准[12]。建築採用花崗岩作為外牆材料。而這些花崗岩與外灘其它不少建築採用的花崗岩來自同一個採石場[12]。此外從1970年代初開始,黃浦公園延安路輪渡站之間約1000多米的黃浦江沿岸防汛牆成為戀人約會場所,並被稱之為外灘情人牆[13]

全景圖

編輯
白天景象
夜晚景象

交通

編輯

南京東路站每逢重大節日(如國慶節)會採取臨時封站措施,具體措施由上海地鐵運營中心規定。[14]

相關影視作品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區縣誌 >> 區志 >> 黃浦區續志 >> 第二編形象街場 >> 第一章外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 ^ 2.0 2.1 2.2 上海360度 >> 名鎮名街 >> 名街 >> 十大名街 >> 中山東一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3. ^ 3.0 3.1 區縣誌 >> 區志 >> 黃浦區續志 >> 第二編形象街場 >> 第一章外灘 >> 第一節 外灘金融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4.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影像志:上海外滩的激荡70年. 
  5. ^ 打造世界跨年迎新標誌 2014外灘燈光秀即將震撼上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上海市旅遊局.
  6. ^ 6.0 6.1 6.2 6.3 6.4 6.5 區縣誌 >> 區志 >> 黃浦區續志 >> 第二編形象街場 >> 第一章外灘 >> 第二節外灘建築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7. ^ 《黄浦区续志》>>第四十编 专记>>一、优秀近代建筑. [2019-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5). 
  8. ^ 上海外滩27处保护建筑声像资料制作完毕.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9. ^ 留住上海宝贵文化遗产,外滩老建筑声像资料上午入库——当年,外白渡桥曾“双桥并存”. [2015-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0. ^ 外滩15号甲建成公共服务中心 共5层. 文新傳媒. 2010-02-02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11. ^ 友谊商店“ 爆”改“拆”日耗两三万. 青年報. 2004-07-15 [201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2-17). 
  12. ^ 12.0 12.1 上海半岛酒店:一个世纪后的回归. 新浪網. 2013-08-14 [201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16). 
  13. ^ 外滩情人墙:曾是沪上最知名约会圣地 颇具人文特色. [202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9). 
  14. ^ 10月1日至5日上海地铁南京东路站15:30起实施封站. 澎湃新聞. [202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