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弗倫奇·安德森

威廉·弗倫奇·安德森(William French Anderson,1936年12月21日),美國醫學家、遺傳學家,基因療法的先驅者。大學就讀哈佛大學,1958年畢業。後赴劍橋大學,師從弗朗西斯·克里克,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3年獲哈佛博士學位。1965年到國家衛生研究所馬歇爾·尼倫伯格的實驗室做研究。1968年開發了一種延長地中海貧血患者壽命的療法,不過,此類療法與後來的基因治療相去甚遠,他後來放棄了這類研究。

威廉·弗倫奇·安德森
出生1936年12月31日 編輯維基數據 (87歲)
塔爾薩 編輯維基數據
母校
職業遺傳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1980年代理查德·穆里根發現用逆轉錄病毒將基因移入哺乳動物細胞的方法後,安德森變希望將這項技術用於醫學實踐,他選擇腺苷脫氨酶缺乏症做研究目標。1984年他開始了與免疫學家米高·布里茲的合作,1987年,研究小組成員唐·孔恩成功將腺苷脫氨酶(ADA)的基因移入白細胞。不過,安德森向DNA諮詢委員會申請人類實驗卻遭拒絕。1989年,他與斯蒂芬·羅森堡合作,成功將改造過的細胞注入一惡性皮膚瘤患者體內。1990年9月,安德森等在一名患ADA缺乏症的小女孩身上進行了實驗,將她自己的白細胞與含ADA基因的病毒混合後繁殖,將得到的白細胞重新注入人體。在進行了11次治療後,他們認為小女孩的免疫系統已經獲得改善。

安德森曾獲1992年美國衛生和福利部傑出服務獎、1994年費薩爾國王獎、1995年美國國家生物化學獎、2003年高等研究所醫學獎。[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麗莎·揚特;鄒晨霞譯. 現代遺傳學.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8. 第49-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