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約派
婉約派是中國唐宋間詞的流派之一,起源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宋代,常常與豪放派並稱。明代人張綖的《詩餘圖譜·凡例》中首次將詞分為「婉約」和「豪放」兩類。清初的「婉約派」詞論認為婉約派為正宗而豪放派為變體[1]。婉約詞的內容以陰柔、相思為主,風格以清麗、柔美為主,表達修辭以含蓄隱約為主。婉約派的代表詞人有柳永、李清照、周邦彥等。[2]
起源
編輯「婉約」
編輯《說文解字》:「婉,順也。從女宛聲。」[3],指女子順從。「約,纏束也。」[4]指束縛。「婉約」指女子溫順委屈,束縛自己的言行。
東漢王粲《神女賦》:「揚娥微眄,懸藐流離。婉約綺媚,舉動多宜。」[5]西晉陸機《文賦》:「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6]在這些文句中,「婉約」都有委屈、柔和、柔美、含蓄的意義。[2][7]
婉約詞
編輯明代人張綖的《詩餘圖譜·凡例》中首次將詞粗分為「婉約」和「豪放」兩類:
「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醞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觀)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蘇軾)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與張綖同時或者稍晚的徐師曾也在《文體明辨序說·詩餘》中有相似的言論:
至論其詞,則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蓋雖各因其質,而詞貴感人,要當以婉約為正。否則,雖極精工,終乖本色,非有識之可取也。
張南湖(即張挺)論詞派有二:一曰婉約,一曰豪放。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皆吾濟南人,難乎為繼類。
特點
編輯音韻協調
編輯以張綖與徐師曾的說法,「詞體以婉約為正」。音韻協調與否在早期是判別一首詞是否屬於婉約派的標準。雖然近代以來有許多意見都認為應從詞的內容和形式上來判斷一首詞是否為婉約詞,而不是以音韻協調與否為標準,但是音韻協調仍然是大部分婉約詞的特點之一。[8]
題材較窄
編輯婉約派的詞從題材上來看較為狹窄。多為表達男歡女愛之苦、離鄉思親之愁之作。如較有名的婉約派作品中,柳永的《八聲甘州》主要表現個人的失意苦悶與羈旅懷鄉,李清照的《聲聲慢》主要反映國破家亡。[8]
意境朦朧
編輯婉約派的詞在意境上微妙、迷朦,所以在情調上顯得低沉柔軟。常常會顯得消極。[8]
手法細膩
編輯婉約派慣用的表現手法有托物寄意,即小喻大,比興象徵等。表達感情時,婉約詞常常會用迂迴曲折的方式。在描寫景物時,婉約派常常使用細膩、優美、柔和的筆調,白描的手法。婉約詞中的景物一般都是春花秋月、梧桐細雨、斜陽薄霧、煙柳紅樓,顯得清淡雅致、迷朦淒婉,給人以空靈雋幽之感。[8]
語言清麗
編輯婉約詞的語言富於色彩感、形象感,顯得清新、美麗、精巧、典雅,音調比較低沉、悠緩,節奏比較緩慢,在音韻上婉轉流暢。[8]
代表人物
編輯此處列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婉約派詞人,其中有些詞人以婉約詞聞名,也有些詞人同時以婉約詞與豪放詞聞名。
晚唐時期
編輯溫庭筠與韋莊同時也為花間派詞人。這兩位詞人為婉約詞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
五代時期
編輯北宋時期
編輯- 柳永:主要描寫男女之情與羈旅行役,坦率生動,直言無隱,不避口語,善於融情入景和運用鋪敘手法,技巧高妙,影響了其後詞人如蘇軾和周邦彥的作品。
- 晏殊:有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詞作思想有思辨性,較精細。[2]
- 歐陽修:詩風平和寧靜,平易流暢,不脫花間派的風格。[10]
- 晏幾道:虛幻與現實交織,較為空靈。[2]
- 秦觀:清新嫵媚,卻也最為淒婉。
- 賀鑄:作品多寫艷情及閨情離思,也描寫世間滄桑。
- 周邦彥:寫艷情與寫景詠物為主,格律嚴整。
南宋時期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丁放. 试论清初“婉约派”的词学理论. 淮北煤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 2.0 2.1 2.2 2.3 2.4 2.5 2.6 趙琍. 唐宋婉约词研究.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5年5月. ISBN 9787508750453.
- ^ 段玉裁; 許慎. 说文解字注.婉,順也。從女宛聲。
- ^ 段玉裁; 許慎. 说文解字注.約,纏束也。
- ^ 王粲. 神女赋.揚娥微眄,懸藐流離。婉約綺媚,舉動多宜。
- ^ 陸機. 文赋.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
- ^ 7.0 7.1 李秉忠. 也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兼评吴世昌先生等人的观点.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8年01期. doi:10.16207/j.cnki.1001-5957.1988.01.011.
- ^ 8.0 8.1 8.2 8.3 8.4 吳璇. “婉转绵丽”与“纵横豪爽”——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之比较.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2年03期.
- ^ 王國維. 人间词话.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 ^ 吉川幸次郎. 《宋詩概說》. 鄭清茂譯.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77. ISBN 9789570840926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