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誨(?—931年 處決),應州(在今山西省應縣)人。五代後唐大臣。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祖先是北方的豪長。少時追隨李嗣源,即後唐明宗。安重誨隨從李嗣源四處征戰,頗為嗣源親信。李嗣源在926年即位為帝時,重誨因擁戴之功,歷仕左領軍衛大將軍樞密使,兼領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一帶)節度使。安重誨後升侍中及中書令。安重誨深得明宗信任,他自已也以佐命功臣自居。朝中之事,無論大小,事必躬親。

馬牧軍使田令方因養馬無功,瘠而多斃,論罪應處斬。安重誨勸明宗說:「使天下聞以馬故,殺一軍使,是謂貴畜而賤人。」李嗣源遂將田令方赦免。

肆意專權 編輯

重誨獨攬朝政,這些雖然使他做出了不少正確決策,但也使他滋生了專橫跋扈、恣意妄行的作風。殿直馬延不小心冒犯他,重誨拔劍將馬延斬殺於御史台門口,宰相任圜被重誨誣與朱守殷合叛,最後任圜「聚族酣飲而死。」史稱重誨「恃功矜寵,威福自出」。捧聖都軍使李行德、十將張儉彈劾安重誨私募士卒,圖謀不軌。雖然李、張因誣告被族滅,但重誨恐懼,申請辭職。

安重誨和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在一次宴會上因為爭功發生了口角,李從珂就要動手去打安重誨,安重誨自知不是李從珂的對手,便乘機逃脫。後來李從珂酒醒以後,就向他道歉,安重誨表面恭敬,卻是懷恨在心。李嗣源聽說他們不和,就將李從珂外調了出去,任河中節度使。李從珂喜歡打獵,安重誨假傳聖旨,讓河中衙內都指揮使楊彥溫找機會趕走李從珂,於是李從珂有次打獵回來楊彥溫沒有讓他進城。李從珂只好向李嗣源稟報了此事,李嗣源毫不知情,便找來了安重誨來詢問此事,安重誨將責任都推到了楊彥溫的身上,再三請求李嗣源發兵征討。李嗣源讓索自通藥彥稠去征討,但是李嗣源也懷疑楊彥溫是受人指使,讓藥彥稠務必生擒楊彥溫。但是藥彥稠殺了楊彥溫,他回去復命的時候李嗣源大怒,幸好安重誨在一邊開解,李嗣源最後還是赦免了藥彥稠。李從珂這時候就知道是安重誨在其中密謀,想親自向李嗣源說明情況,但是安重誨在其中作梗,李嗣源沒有給李從珂辯解的機會,就讓他回去了。安重誨又暗中指使馮道等人彈劾李從珂失守河中,但是李嗣源斥責了他們,料定他們一定在暗中受人指使。安重誨看到馮道等人沒有結果,第二天親自來彈劾李從珂,李嗣源不忍,最後讓李從珂賦閒。安重誨之後又保舉索自通接替李從珂在河中的位置,索自通到了河中,說李從珂私自建造,意圖謀反,幸好王德妃暗中保護,李從珂才免罪。

朔方軍一直掌握在韓氏手中,因為地小向中原稱臣,韓遜死後韓氏內部爭奪不斷。安重誨看準機會,因為他和康福不和,他派遣康福前去接管朔方軍,想要借刀殺人。李嗣源給了康福萬餘人,康福帶兵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拿下了朔方,甚至把周邊的番兵都殺了不少。安重誨沒想到康福如此快速拿下朔方,只好慢慢再找機會。

逼反蜀地 編輯

安重誨又將目光轉向了蜀地,此時蜀地分為東川西川,都不受朝廷的直接節制。安重誨向李嗣源提出分地和分權,分地是在蜀地設立更多的節度使,分權是指讓朝廷委派刺史牽制在蜀地的節度使,李嗣源認為這個方略可行。安重誨讓夏魯奇為吳信軍節度使,鎮守遂州,又從東川割出果州閬州設立保寧軍,讓自己的親信李仁矩為節度使,任命自己的表哥吳虔裕為綿州刺史。李仁矩之前來過東川,東川節度使董璋以禮相待,但是李仁矩不知好歹,對董璋十分無禮,所以差點就被董璋一刀給殺了,後唐朝廷的一系列動作招惹了董璋的猜疑。

安重誨囑託李仁矩吳虔裕二人牽制董璋,二人來到蜀地後屢屢秘密上表朝廷,說董璋意圖謀反。安重誨就讓夏魯奇整頓城防,嚴陣以待。董璋驚慌,聯合西川孟知祥,兩川發難。李嗣源安撫孟知祥,並且派遣姚洪前去幫助李仁矩鎮守閬州,董璋忍無可忍,寫信給自己在朝廷中的兒子董光業勸朝廷不要再發兵,否則自己只能一反到底。董光業勸說安重誨,安重誨不聽,繼續向蜀地增兵千餘人。在朝廷派去的蜀地的官員將領們紛紛上奏說董璋造反後,李嗣源召開軍事會議,安重誨對李嗣源說:「臣早就料到會兩川會反,但陛下您優柔寡斷,才招致如今的局面。」李嗣源之後不得不派遣大軍征討,之後閬州失守,董璋殺了姚洪,朝廷派石敬瑭等人去攻打,但一直戰局不利。

驕縱而死 編輯

李嗣源希望有人前去督戰,說道:「何人可以處理蜀中之亂,難道要讓朕親自前往嗎?」 安重誨毛遂自薦:「臣掌管中樞,君威不振,是臣的職責,臣願前往督戰。」於是安重誨前往蜀地,西方各鎮,聽說安重誨到來,無不惶恐,擔心安重誨問責,連忙送錢糧物資到利州。但天氣寒冷,消耗民力甚大。鳳翔節度使朱弘昭周到招待了路過的安重誨,安重誨向他說他在朝中惹人非議,此次為國效力,定要有所成果,以堵眾人之口。等他走了之後,朱弘昭立刻上奏說他此行怨氣很重,不能讓他到軍隊之中,並且讓石敬瑭小心安重誨,不要被他奪了兵權。此時石敬瑭被戰情搞得焦頭爛額,連忙上表朝廷說安重誨遠道而來,軍中流言四起,希望朝廷能夠召他回去。

李嗣源本來對安重誨屢屢頂撞自己感到不滿,安重誨離京之後,他改任范延光為樞密使,後來又聽孟漢瓊說兩川之變都是因為安重誨攪起來的,加上王淑妃在一邊吹風,李嗣源就越發懷疑安重誨另有所圖,召他回京。石敬瑭後來班師逃回,蜀地都被歸叛軍佔據,李嗣源也不加罪,將罪過都推到了安重誨一個人的身上。安重誨向東回洛陽的時候,本來想繼續找鳳翔的李弘昭談心,但是李弘昭卻閉門不見,他只好悻悻而歸。之後在途中接到詔書,明宗命他為河中節度使,不需再回朝,安重誨只好上任。之後朝廷讓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安重誨感覺不妙,就上表告老還鄉,李嗣源同意了,讓李從璋去接任他,並讓藥彥稠帶兵護送。安重誨有兩個兒子安崇贊安崇緒知道安重誨有變,就私自跑到了河中,安重誨得知後,自感不妙,已經遭人陷害,大限將至。他的兩個兒子在回去的時候接到詔書,就地下獄。李從璋到了河中,剛開始還和安重誨和和氣氣的,但是後來接到了朝廷的捉拿安重誨的命令,他包圍了安重誨的府邸,見到安重誨還向他下跪,安重誨不知道何意,也向他下跪,李從璋趁此砸死了安重誨和其妻。[1]安重誨死後,李嗣源立刻下旨,將離間董璋和孟知祥的罪過都歸到了安重誨的身上,並且將他兩個兒子一起誅殺,但其他親屬免於連坐。安重誨另有一子安崇勛,後得其舅楊廷璋表為西頭供奉官。一子安崇替李從珂登基後提拔為孟州司馬。

註釋 編輯

  1. ^ 《五代史闕文》:「明宗令翟光鄴、李從璋誅重誨於河中私第,從璋奮楇擊重誨於地,重誨曰:『某死無恨,但恨不與官家誅得潞王,他日必為朝廷之患。』言終而絕。」

延伸閱讀 編輯

[]

 舊五代史·卷66》,出自薛居正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卷24》,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參考書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