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號鐵甲艦

巴登號(德語:SMS Baden[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四艘薩克森級鐵甲巡防艦的末艦,以巴登大公國命名。其姊妹艦還包括有薩克森號巴伐利亞號符騰堡號。巴登號由基爾帝國船廠承建,自1876年開始架設龍骨、1880年7月28日下水,並於1883年9月24日投入使用。艦隻的主炮為六門獨立安裝在開放式炮座上的260毫米口徑箍炮德語Ringkanone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巴登號
艦名出處 巴登大公國
建造方 基爾帝國船廠
鋪設龍骨 1876年
下水日期 1880年7月28日
入役日期 1883年9月24日
重新歸類 1899年2月25日
除籍日 1910年10月24日
綽號 「水泥廠」(Zementfabriken
結局 1939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船級 薩克森級鐵甲艦
排水量 7938噸
船長 98.2米
型寬 18.4米
吃水 6.32米
動力輸出 4200千瓦
動力來源 雙軸單脹蒸汽機
船速 13節
續航力 1940海里以10節
乘員 32名軍官、285名水兵
武器裝備
裝甲

入役後,巴登號隨演習分艦隊(即公海艦隊前身)一起進行了多次訓練演習和巡航,期間它經常模擬敵對的海軍力量。在1880年代末和1890年代初,它也曾多次陪同德皇威廉二世對英國和波羅的海諸城展開國事訪問。從1896年-1897年間,艦隻重返基爾帝國船廠完成了現代化改造。它於1910年撤出現役,此後擔任了多種次要角色,最後是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充當標靶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至1938年4月,巴登號被出售,並於1939-1940年間在基爾拆解報廢。

設計

編輯
 
薩克森級艦隻示意圖

薩克森級鐵甲艦是在帝國海軍部首任部長、步兵上將阿爾布雷希特·馮·施托施任期內建造的第一批主力艦。施托施支持德國艦隊的海岸防禦策略,薩克森級便設計用於在設防的港口行動,從而能夠出擊破壞敵人的封鎖線。它們在服役過程中飽受爭議,因為批評者指出與早期的鐵甲巡防艦相比,這些艦隻的適航性差,在巨浪中的橫搖傾向嚴重,並且速度較慢。[1]

巴登號的全長為98.2米,有18.4米的舷寬和6.32米的前吃水,設計排水量為7938噸。[2]它的推進裝置由兩台三缸單脹蒸汽機組成,所需的蒸汽是通過八台燃煤迪爾鍋爐英語Dürr boiler供給。艦隻的最高航速為13(24公里每小時),額定功率為5,600匹公制馬力(5,500匹指示馬力)。[3]其標準船員編制為32名軍官及285名水兵,在擔任分艦隊旗艦時還可增編7名軍官和34名水兵。[2]

艦隻的主炮為六門260毫米22倍徑箍炮德語Ringkanone,其中兩門單座安裝在司令塔前方的開放式炮座上,其餘四門也以單座安裝在艦舯的一個開放式炮座上。竣工時,該艦還配備有六門87毫米24倍徑箍炮和八挺37毫米機炮德語Canon revolver de 37用於防禦魚雷艇[2][4]

巴登號的裝甲由鍛鐵製成,集中在艦舯部的裝甲堡壘英語Armored citadel[5]裝甲厚度在裝甲堡壘為203至254毫米,在甲板則為50-75毫米。炮座裝甲為254毫米厚的鍛鐵,輔以250毫米厚的柚木作背襯。[6]

建造

編輯

在1873年艦隊建設規劃所設想的四艘鐵甲巡防艦中,基爾帝國船廠(A艦、C艦)和斯德丁伏爾鏗船廠(B艦、D艦)將各承建兩艘。於是,合同代號為「C號鐵甲艦」(Panzerschiff C)為[註 2]的巴登號自1876年開始架設龍骨,造艦編號為4。[3]由於剛成立不久的帝國船廠建造效率較低,巴登號直至1880年7月28日才得以下水,從而成為了同級的末艦。經過再三年多的舾裝,艦隻於1883年9月24日正式入役。[2]

建造主要使用由德國工業生產的材料,但裝甲板除外——因為受委託的迪林根冶煉廠德語Dillinger Hütte最初尚無法以所需的質量生產,當局只得為同級的前兩艘艦選用了英國產品。但在巴登號建造期間,這一問題已得到解決,該艦裝備了德制的裝甲。[8]與其三艘姊妹艦一樣,巴登號是由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首批完全依靠發動機推進的大型鐵甲艦之一。[5]

服役歷史

編輯

入役後,巴登號因太晚編入艦隊而未及參加當年的艦隊演習。在1884年的艦隊演習中,巴登號及其三艘姊妹艦被分配至第一總隊,並擔任總隊司令、海軍少將亞歷山大·馮·蒙茨英語Alexander von Monts的旗艦。[9]該艦於1885年被列入預備役,但一年後便重返艦隊,與薩克森號符騰堡號和新近入役的奧爾登堡號組成鐵甲巡防艦總隊。[10]1887年6月,連接基爾北海威廉皇帝運河正式開鑿;巴登號是出席慶典的艦隻之一。[11]

1888年,巴登號重返現役,為剛剛加冕德皇威廉二世波羅的海之旅提供護航。在航行期間,護航艦隊司令、海軍少將愛德華·馮·克諾爾德語Eduard von Knorr登上巴登號升起了自己的將旗。在為期十七天的巡航中,艦隊曾先後在聖彼得堡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停留。[12]巴登號在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的海港都遭遇了擱淺,但兩起事件均未對艦隻造成嚴重破壞。[13]1889年8月,巴登號還參加了對英國的訪問,因威廉二世在當地出席考斯帆船周德語Cowes Week。在此期間,艦隻隨艦隊餘部在斯皮特海德接受了德皇外祖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檢閱[14]

在1890年的艦隊演習中,巴登號連同第一和第二總隊的其餘主力艦模擬了俄國對基爾的封鎖。演習是與陸軍第七軍德語IX. Armee-Korps (Deutsches Kaiserreich)聯合進行的,並由後者的幾個師充當兩棲登陸敵人。[15]至1891年的演習時,巴登號仍然留在第一總隊,該部隊主要代表德國一方「作戰」,以對抗法俄或丹麥-俄國聯盟。[16]艦隻繼續於1892年和1893年參加了所有的艦隊演習。1890年代初期的演習在總體上未如理想,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獲勝的都是「敵對」一方。[17]

隨着四艘勃蘭登堡級戰艦全數入役,四艘薩克森級鐵甲艦於1894-1895年的冬季巡航之前被轉移到第二分艦隊。至此,秋季演習艦隊便擁有了兩個同質的四艦編組分艦隊。這兩個分艦隊於1895年春季共同巡航駛往奧克尼昔德蘭群島[18]1895年6月21日,經過八年的開鑿,威廉皇帝運河正式通航。為此,巴登號及其三艘姊妹艦連同其它數十艘軍艦出席了盛大的典禮,幾個主要的海軍大國也派出艦隊參加海上閱兵[19]1895年的秋季演習由第一和第二總隊在北海模擬了一場公海戰鬥,接着又在波羅的海與艦隊餘部展開聯合演練。[20]

自1896年起,巴登號開始在基爾帝國船廠的旱塢接受全面的現代化改造。[2]艦上原有的鍛鐵加柚木裝甲被新的克虜伯鎳鋼英語Krupp armour所取代;[21]四個煙囪被集成至單個大煙囪,並安裝了可提供更高性能的複式蒸汽機,這使得艦隻的航速提高至14.9節(27.6公里每小時)。[4]副炮系統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也得到了改進:原87毫米箍炮被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所取代,並以四挺更新型號的機炮替換了原八挺37毫米機炮。然而,舊艦的作戰價值卻無法顯著改善。重建工程於1897年完成。此後,巴登號重返艦隊,直至1910年才撤出現役。同年10月24日,艦隻正式從海軍序列英語Navy Directory中除籍。1912年後,它被改造為布柵英語Net laying ship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自1920年起,艦隻又轉而擔任標靶廢船,並駐紮在基爾峽灣。巴登號最終於1938年4月23日出售,後於1939-1940年間在基爾拆解報廢。[2]

腳註

編輯
註釋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替艦」。[7]
引用
  1. ^ Dodson,第23–25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Gröner,第8頁.
  3. ^ 3.0 3.1 Gröner,第7–8頁.
  4. ^ 4.0 4.1 Gardiner,第245頁.
  5. ^ 5.0 5.1 Hovgaard,第111頁.
  6. ^ Gröner,第7頁.
  7. ^ Gröner,第56頁.
  8. ^ Gröner & Jung & Maass,第32頁.
  9. ^ Sondhaus,第161頁.
  10. ^ Sondhaus,第162–163頁.
  11. ^ Sondhaus,第171頁.
  12. ^ Sondhaus,第177頁.
  13. ^ Sondhaus,第177–178頁.
  14. ^ Sondhaus,第179頁.
  15. ^ Sondhaus,第192頁.
  16. ^ Sondhaus,第194頁.
  17. ^ Sondhaus,第194–195頁.
  18. ^ Sondhaus,第198頁.
  19. ^ Sondhaus,第199頁.
  20. ^ Sondhaus,第201頁.
  21. ^ Sondhaus,第219頁.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巴登號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