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雷薩雷城堡

位於愛沙尼亞庫雷薩雷的城堡

庫雷薩雷城堡愛沙尼亞語Kuressaare linnus;德語:Schloss Arensburg)或稱庫雷薩雷主教城堡愛沙尼亞語Kuressaare piiskopilinnus)是位於愛沙尼亞西部薩雷馬島城市庫雷薩雷上的一座城堡。城堡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380年代[1]

庫雷薩雷城堡
Kuressaare linnus
愛沙尼亞庫雷薩雷
庫雷薩雷城堡在愛沙尼亞的位置
庫雷薩雷城堡
庫雷薩雷城堡
座標58°15′00″N 22°29′00″E / 58.25°N 22.48333°E / 58.25; 22.48333
類型城堡
歷史
建於1380年代(可能更早)
建造者薩雷馬-萊內主教愛沙尼亞語Saare-Lääne piiskop

歷史

編輯

最早提到庫雷薩雷城堡的文獻紀載是在1380年代,當時條頓騎士團開始為薩雷馬-萊內主教區主教愛沙尼亞語Saare-Lääne piiskop們興建城堡[1],且有資料指出首座城堡是由木頭所建造[2][3]。當時薩雷馬島居民激烈抵抗立窩尼亞十字軍的入侵,庫雷薩雷城堡無疑是十字軍為控制該島所建造的堡壘。直到城堡在16世紀的立窩尼亞戰爭遭拆解以前,庫雷薩雷城堡一直是薩雷馬-萊內主教治下的要塞,並且長期是該區最重要的城堡之一。[4]

 
1710年的庫雷薩雷城堡和城牆圖

1559年,丹麥取得薩雷馬島和庫雷薩雷城堡的控制權,並且對城堡的防禦工程進行現代化改造,《布勒姆瑟布魯條約英語Second Treaty of Brömsebro (1645)》簽訂後,瑞典丹麥結束托爾斯騰森戰爭英語Torstenson War,薩雷馬島轉為瑞典統治,該國持續對庫雷薩雷城堡進行現代化改造。直至1706年大北方戰爭後,薩雷馬島和庫雷薩雷城堡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4]

隨着俄羅斯帝國的疆域向西推進,庫雷薩雷城堡逐漸失去其戰略價值,尤其在芬蘭戰爭第三次瓜分波蘭後,軍事重心自愛沙尼亞轉移。1836年,奧蘭群島上的博瑪爾松德城堡芬蘭語Bomarsund建成,俄羅斯將庫雷薩雷城堡的駐軍撤離[4],之後該城堡也未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使用,亦說明其失去了戰略意義。[5]19世紀時,庫雷薩雷城堡成為貧民窟[4]1904-1912年,波羅的海德意志建築師威廉·諾伊曼英語Wilhelm Neumann赫曼·塞伯里奇愛沙尼亞語Karl Rudolf Hermann Seuberlich對庫雷薩雷城堡進行修復。[4]

1941年,庫雷薩雷城堡被蘇聯佔領並作為軍事據點,蘇聯紅軍在城堡外院處決了90位平民,隨後在納粹德國的入侵英語German occupation of Estonia during World War II中,有超過300人在城堡內被殺害。[6][7][8][9][10]

1968年,愛沙尼亞建築師卡爾維·阿盧韋愛沙尼亞語Kalvi Aluve對庫雷薩雷城堡進行二次修復。[11]該城堡現已成為薩雷馬博物館(Saaremaa Muuseum)的所在地。[4]

建築

編輯
 
北角的防禦塔

庫雷薩雷城堡被認為是愛沙尼亞保持最完好的中世紀防禦建築之一。[1]

城堡的建築風格屬於歌德式晚期,特色是形式簡單,城堡內的修道院式結構是圍繞着中央庭園的方型建築,而在北角的防禦塔高37米(121英尺)。1980年代修復了一座沿着城垛的防禦長廊,而城堡的垂降柵欄英語Portcullis和大門均有重建。城堡內部則作為儲藏用的地窖,並配有中央暖氣系統,主樓內有城堡最重要的房間,另外有一座將所有主要房間連結的迴廊,包括食堂、宿舍、小教堂和主教的臥室,城堡後方展示11座薩雷馬貴族使用巴洛克式雕刻的墓誌銘[4][12]

14世紀末到15世紀初,城堡周圍修建了一條長625米(2,051英尺)的城牆,由於武器技術進步,城堡在16-17世紀間又增加了防禦措施。由瑞典軍事工程師埃里克·達赫伯格英語Erik Dahlbergh設計的沃邦式堡壘和半月堡英語Ravelin基本保持完好。1711年大北方戰爭期間,俄羅斯帝國駐軍離開時故意炸毀城堡大部分的防禦裝置,後來其中一部分又被重新修復。[4]1861年,在里加建築師H.格金根(H.Göggingen)的監督下,開始將庫雷薩雷城堡改建為公園。[1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Viirand, Tiiu. Estonia. Cultural Tourism. Kunst Publishers. 2004: 176–178. ISBN 9949-407-18-4. 
  2. ^ O'Connor, Kevin. Culture And Customs of the Baltic State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6: 207 [2012-06-04]. ISBN 978-0-313-33125-1. 
  3. ^ Jarvis, Howard; Ochser, Tim. DK Eyewitness Travel Guide: Estonia, Latvia & Lithuania. Dorling Kindersley. 2011-05-02: 32 [2012-06-04]. ISBN 978-1-4053-6063-0.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History of the castle and fortress. Saaremaa Muuseum. [2012-1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9) (英語). 
  5. ^ Taylor, Neil. Estonia 6. Bradt Travel Guides Ltd. 2010: 254. ISBN 978-1-84162-320-7. 
  6. ^ Dragicevich, Peter; Ragozin, Leonid. Lonely Planet Estonia, Latvia & Lithuania. Lonely Planet Global Limited. 2016 [2020-06-26]. ISBN 97817603414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9). 
  7. ^ 1941 EXECUTIONS IN KURESSAARE CASTLE (PDF). Singing Revolution. Saarte Hääl Newspaper (「Voice of the Islands」). 1988-09-13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29). 
  8. ^ Saaremaa Museum, Kuressaare. The Baltic Initiative And Network.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9). 
  9. ^ Kuressaare Castle. Spotting History. [202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10. ^ Kuressaare Episcopal Castle. Lonely Planet. [2020-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9) (英語). 
  11. ^ Lang, V.; Laneman, Margot.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Estonia, 1865-2005. Tartu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5 [2012-06-04]. 
  12. ^ Tvauri, Andres. Late medieval hypocausts with heat storage in Estonia. Baltic Journal of Art History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Archaeology of the University of Tartu). Autumn 2009: 52. 
  13. ^ Kuressaare Castle Park. Kuressaare Municipality. 2011-06-03 [202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