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貞(1879年—1931年),字青圃雲南大理龍尾人,中華民國滇軍將領。[1][2]

張子貞
籍貫雲南大理

生平

編輯

1879年,張子貞生於雲南大理龍尾古城。早年在下關玉龍書院學習。1905年,張子貞奉派赴日本留學,先後入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讀,為該校中國留學生第八期步兵科學生,留學日本期間,於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並成為同盟會雲南支部的首批成員之一。宣統二年(1910)畢業返國,編入雲南陸軍講武堂,擔任步兵科戰術教官。[1][2]張子貞利用其身分將革命黨的意識形態傳達給講武堂學生,使得同盟會發動革命時可以從講武堂中號召。

1911年,在昆明重九起義中,張子貞使用其身分號召講武堂學生響應參與革命。當日張子貞率領講武堂、陸軍小學堂等軍校生攻佔昆明各官署。起義成功後,任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參謀部諜查部部長。1911年11月11日,雲南軍都督府審議「援蜀案」,隨後派出援川軍一個師,軍務總長韓建鐸任師長兼援川軍總司令,下轄兩個梯團,其中李鴻祥任第二梯團長,張子貞任該梯團所轄之第一聯聯長,黃毓英任大隊長。12月中旬,張子貞部隊進佔四川瀘州。因援川巡按使郭燦滇軍援川軍第一梯團張開儒侮辱,引起川軍對滇軍的憤慨,張子貞遂代表蔡鍔向巡按使郭燦道歉。此時,第二梯團已光復重慶瀘州,第二梯團長李鴻祥沿長江北上,赴富順自流井,準備北伐,留下第一聯聯長張子貞率步兵第一大隊以及彈藥駐守瀘州。

為解決滇軍與川軍的矛盾,「二月十八日,援蜀滇軍總司令官韓建鐸、第一梯團長謝汝翼,第二梯團長李鴻祥、自貢支隊長張子貞,會蜀軍政府北伐團全權大使於自流井,商定北伐約。」川軍和滇軍決定共同北伐。張子貞任北伐軍支隊長,率軍進駐重慶。後來,重慶軍政府想違約,張子貞乃率部離開重慶進軍武漢。但不久,川軍內亂,重慶都督逃走,張子貞率部返回重慶,安定局面。[2]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隨後,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北統一。滇軍與川軍的北伐軍停止進軍。同年,蔡鍔任命張子貞為支隊長,率黃毓英馬為麟部,赴貴州幫助唐繼堯「援黔」。在貴州,張子貞率部平定了土匪和叛亂。1912年6月,張子貞率部離開貴州返回雲南。同年7月,改任雲南陸軍步兵第二團團長,招募並訓練新兵。12月28日北京大總統令,升任張子貞為雲南陸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授陸軍少將銜。雲南省軍在二次革命時未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反袁,因此袁世凱在二次革命後開始拉攏雲南省省軍,1914年3月12日大總統令,張子貞升為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銜。[2]

1915年12月21日,袁世凱稱帝,成立中華帝國,為了拉攏各地軍事將領,因此冊封唐繼堯等9人為一等侯爵,封張子貞等19人為二等男爵。不過袁世凱稱帝並未得到雲南省軍的響應,蔡鍔開始串聯雲南省軍人啟動反袁戰爭,作為雲南省軍主要將領之一的張子貞響應了蔡鍔的號召。12月24日,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張子貞、第二師師長劉祖武發出《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電》,通電反袁。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暨軍政全體發出通電,宣佈雲南獨立,興兵討袁。1915年12月29日,張子貞獲北京政府加將軍銜,暫代督理雲南軍務[3],此外,北京政府還任命第二師師長劉祖武為雲南巡按使,試圖收買滇軍主力將領,分化護國軍。但張子貞、劉祖武均拒絕了北京政府任命。

1916年護國戰爭時,張子貞任護國軍總參謀長、雲南軍都督府參謀廳廳長、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期校長。隨後,唐繼堯任命張子貞為護國第六軍軍長,進兵廣東。護國戰爭勝利後,繼任元首的黎元洪發佈大總統令,授予張子貞二等嘉禾章、三等嘉禾章。[1][2]

護國戰爭結束後,因蔡鍔在民國五年(1916)11月猝逝,雲南省軍內部軍權鬥爭開始啟動。省內名面上最高指揮官唐繼堯沒有信心控制滇軍主力將領,因此想扶持親信替代這批宿將,這使得唐繼堯和張子貞等人的關係陷入緊張。同時,親北京政府的政學會廣西政治家李根源試圖和唐繼堯爭奪省政主導權,開始策動雲南軍人反唐,李根源並利用與段祺瑞的關係,取得段祺瑞的斯下許諾,傳達可用張子貞替代唐繼堯擔任雲南督軍的意向。多個不同方向的不利信號,使唐繼堯主動下手啟動對張子貞的壓迫,並使得張子貞開始轉向反唐繼堯陣營。

唐繼堯利用張子貞為父親治喪之機,對張子貞明升暗降,削去張子貞的兵權,後來將張子貞解職。此後,1918年7月,張子貞赴楚雄戢翼翹,希望戢翼翹在楚雄的兩個旅進攻唐繼堯,被戢翼翹拒絕。當時,唐繼堯不在昆明,其弟唐繼虞代理督軍,已得知張子貞正從事反唐繼堯的活動,遂下令通緝張子貞。在張子貞到楚雄時,唐繼虞的通緝令也到了。戢翼翹並未逮捕張子貞,而是令其自楚雄緬甸轉赴北京[2]

1921年,顧品珍推翻唐繼堯,任滇軍總司令,張子貞、李鴻祥回到雲南,張子貞任護國第二軍旅長。1922年顧品珍失敗身亡後,同年3月9日,金漢鼎、警察廳長朱德、旅長唐淮源等高級軍政要人及機槍營、警衛連離開昆明向西逃跑,後來羅佩金、張子貞等也加入。不久,羅佩金遇害,金漢鼎、朱德、張子貞一行改由牟定姚安撤退到川南,於4月下旬抵達重慶,受到四川督軍劉湘、重慶警備司令楊森派員迎接。同年6月,他們自重慶赴上海,抵達上海不久,朱德自費留學歐洲,張子貞則寓居上海直至1924年。[2]

1924年冬,楊傑孫中山之邀歸國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長,楊傑邀張子貞出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1925年3月,楊傑任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張子貞任參謀。同年9月後,楊傑、張子貞離開國民軍,赴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1926年5月,楊傑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總參議,張子貞任參議,參加北伐。在北伐中,楊傑歷任第6軍17師師長、第1縱隊隊長、第6軍副軍長並代理軍長、第18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淮南行營主任兼總預備隊指揮官,張子貞一直作為楊傑的參謀或參議。1928年,楊傑任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參謀長,繼續參加北伐,張子貞任參謀。[2]

1929年3月,楊傑任陸海空總司令部行營總參謀長,張子貞任總參議。同年10月,楊傑任南路軍行營總參謀長、討逆軍第10軍軍長兼左翼指揮官,張子貞任高級參議。1930年2月,楊傑調任寧、鎮、澄、淞四路要塞司令部總司令,張子貞任司令部參謀長。[1][2]

1931年,張子貞在上海病逝,享年52歲。[1][2]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