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魟屬
星魟屬(學名:Asterotrygon)是一類已滅絕的燕魟目,產於懷俄明州綠河組始新世地層。代表星魟屬亞成體、成體、雄性和雌性的完整化石標本已在化石湖早始新世地層中被發現。本屬的模式種兼唯一已知物種為馬洛尼星魟(Asterotrygon maloneyi),是在2004年根據這些化石命名的。發現於綠河組的另一類魟科魚類日鰩屬也發現於同一地層。星魟屬是一類原始的燕魟目魚類,與現存的扁魟科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其祖先可能起源於印度-太平洋。星魟屬生活在化石湖中,化石湖是一個曾存在於亞熱帶山區的古水體,在此處發現的一些化石僅有200萬年歷史。
星魟屬 化石時期:始新世
早 | |
---|---|
馬洛尼星魟的正模標本 (FMNH PF 15166)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鱝目 Myliobatiformes |
亞目: | 鱝亞目 Myliobatoidei |
屬: | †星魟屬 Asterotrygon De Carvalho, Maisey & Grande, 2004 |
種 | |
見正文 | |
異名 | |
描述
編輯星魟屬擁有典型的魟魚體型:頭部和胸鰭共同形成了一個扁平的圓盤,尾巴又長又窄,並有尖銳的刺。它的大小從最小的幼體(標本SMMP 83.25)的7.97厘米(3.14英寸)到最大的成年體(FMNH 15166)的65厘米(26英寸)不等。星魟屬的圓盤體形比其他已經滅絕的魟魚(如日鰩屬)更圓,後者的形狀更像鑽石。星魟屬的椎間盤的上表面覆蓋着小的皮質鱗突,每個皮質鱗突上都有一個小鈎子。與日鰩屬和現代魟魚不同,它的刺的前面有一個小背鰭。大多數魟魚都有一根長軟骨從蜇刺延伸到尾巴的頂端,而星魟屬的整個尾巴則保留着獨立的單節椎骨。與其他魟魚相比,它的尾巴基部也有點粗,尾端有小鰭狀的尾褶。恥骨束帶附着在腹鰭上,頂端是狹窄的拱形。和其它魟魚一樣,星魟屬缺少胸部肋骨,但在脊柱周圍有一種叫做胸腰椎聯合軟骨(thoracolumbar synarcual cartilage)的軟骨結構。[1]
腦顱上的一些細節將星魟屬與現代刺魟在演化層面上聯繫起來。和其他刺魟一樣,星魟屬的舌骨使得它們的下顎向外伸展,並與下顎完全分離。在其他軟骨魚的身體結構中,舌骨和下頜通過舌骨-下頜-梅克氏韌帶(hyomandibular-Meckelian ligament)融為一體。儘管失去了這一特徵,星魟屬仍然在原本為韌帶所在的空間中保留了一些鈣化的軟骨。星魟屬眼窩後面的眶後突寬而平,並且呈架子狀。[1]
詞源學
編輯屬名Asterotrygon意為「星星刺魟」,來自於希臘語"asteros"(意為「星狀物,星星」)和"trygon"(意為「刺魟」),本屬的每個尾部鱗突基部的後面都有星狀物。馬洛尼星魟的種加名來自於托馬斯·馬洛尼,他將副模標本AMNH P 11557捐贈給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
歷史
編輯在星魟屬被描述之前,日鰩屬是綠河組中唯一已知的刺魟類。1877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將其命名為弧線日鰩,1879年和1947年,Xiphotrygon acutidens和Paleoradasybatis discus分別根據在該地層發現的標本被命名。後續研究發現,這些名稱都是日鰩屬的異名。[1]
1980年,一件發現於綠河組的名為AMNH P 11557的標本被古生物學家描述,其包括一個雌性刺魟個體和兩個較小的可能是流產胎兒的個體。第二個被稱為FMNH PF 15166的標本包括一個雌性個體和一個仍處於胚胎階段的胎兒個體。星魟屬及其模式種馬洛尼星魟於2004年被設立,FMNH PF 15166被指定為星魟屬的正模標本。AMNH P 11557和許多其他完整的化石也被認為屬於馬洛尼星魟。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上百個日鰩屬的化石標本,而星魟屬則有幾十個標本。
雖然星魟屬不是最早的刺魟(刺魟早在早白堊世就出現了),但它是早期刺魟中身體形態保存得最完好的種類。大多數早期的刺魟目前只發現了小的牙齒、皮質鱗突或蜇針,而沒有發現整個身體。[1]
分類
編輯星魟屬被歸類為燕魟目中的基群,現生燕魟目魚類中只有六鰓魟屬是比星魟屬更為基群的屬。儘管生活在同一地區,但是星魟屬和日鰩屬之間的演化關係並不密切,它們都不屬於燕魟目中的任何一個現存科。2004年的系統發生學分析發現日鰩屬與包括魟科和江魟科在內的一個演化支密切相關,而星魟屬與扁魟科和近魟科的演化關係更為密切。扁魟科和近魟科都生存於印度-太平洋。下面是卡瓦略等人在2004年製作的一個分支圖,顯示了星魟屬的系統發育關係:[1]
鰩總目 Batoidea |
| ||||||||||||||||||||||||||||||||||||||||||||||||||||||||||||||||||||||||||||||||||||||||||||||||||||||||||||
古生物學
編輯星魟屬與太平洋刺魟密切相關。它的祖先可能起源於西太平洋或印度-太平洋。相比之下,同時代的日鰩屬可能是由當時已存在於美洲的刺魟進化而來的。這兩個屬沒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它們的祖先可能在兩個時間點相近但又彼此獨立的事件中進入了形成於綠河組的湖泊。在綠河組以外地區,星魟屬和日鰩屬都沒有被發現,所以它們很可能是在湖中進化的。[1]
星魟屬和綠河組其他生物都生活在山區中的亞熱帶湖泊中。這些湖泊存在了很長時間,有的長達1500萬年。最古老的現代湖泊只存在了幾百萬年,絕大多數只有幾千年。目前綠河組有三大已知古湖泊:化石湖、戈秀特湖和尤因塔湖。雖然這其中化石湖形成時間最短,但它保存了數量最多的化石,包括所有綠河組刺魟化石。化石湖是保存有完整刺魟化石的兩大區域之一,另一個地區是意大利的蒙特波卡化石庫,保存了生活在珊瑚礁後面的潟湖中的刺魟化石。蒙特波卡保存的鰩魚物種更多,包括犁頭鰩科和電鰩目。可能還有更多鰩魚生活在蒙特波卡,因為這裏曾是一片海域。如今,大多數刺魟生活在海洋中,只有少數生活在淡水中。[1]
化石湖是一個亞熱帶環境中的淡水湖,現代的墨西哥灣沿岸和美國南大西洋沿岸地區常被用於類比化石湖環境。星魟屬在兩類礦床中被發現,一個化石點被稱為F-1或「18英寸層」,包含了幾百年來沉積在化石湖中部的石灰岩,這些沉積物被認為是在湖底缺氧的深部地區形成的。另一個被稱為F-2的地層較厚,高度達到了4米(13英尺),其沉積時間較長,可能有幾千年。F-2的石灰岩沉積在湖水中溶解氧和有機物含量較高的北部湖岸線和東南湖岸線附近。[1]
新的單形科「星魟科(Asterotrygonidae)」
編輯星魟屬目前只包含一個物種,即馬洛尼星魟,但是在牙齒標本中存在一些形態差異,這表明目前存在一些未被描述的星魟屬物種。大量的標本表明,化石湖是星魟屬的繁殖地。雖然已知的星魟屬標本只有幾十個,但這其中包括一個明顯的交配對,一個內含胚胎的雌性標本,以及一個旁邊有新生幼體的標本,其中含有胚胎的標本表明該物種的繁殖方式為胎生。
星魟屬是一種相對較原始的刺魟,其科屬關係尚未明確。一項研究將該科歸入所有重要的和常見的刺魟科之外,因此為了方便起見,它被歸入一個新的以馬洛尼星魟為模式種的單型科。星魟屬是以前未被描述的鰩或肥尾鰩,它直到2004年才被正式描述和命名。星魟屬很容易與日鰩屬相區分,因為它有一層密集的皮膚小齒,其中一些帶有彎曲的鈎狀刺。它還有一條肥碩的尾巴,上面覆蓋着被稱為皮質鱗突的小骨板。星魟屬的尾巴可能沒有日鰩屬的鞭尾那麼靈活,星魟屬的蜇針的前面有一個背鰭。星魟屬只在FBM礦床中被發現,在那裏星魟屬非常罕見。據估計,它大約比日鰩屬罕見40倍。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arvalho, M.R.; Maisey, J.G.; Grande, L. Freshwater stingrays of the Green River Formation of Wyoming (early Eocen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and an analysis of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Chondrichthyes, Myliobatiforme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04, 284: 1–136 [2021-06-24]. doi:10.1206/0003-0090(2004)284<0001:FSOTGR>2.0.CO;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