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氏印太喙鯨

一種極罕見的齒鯨

朗氏中喙鯨(學名:Indopacetus pacificus)舊稱朗文氏喙鯨朗曼氏喙鯨,又稱朗氏喙鯨太平洋喙鯨印太洋喙鯨。其可說是目中最神祕的物種,現有標本只有兩個風化了的頭骨,沒有已證實的活體觀察記錄,甚至連完整屍體都不曾見過。最初由亞伯特·朗文(H. A. Longman)以 Mesoplodon pacificus 之名發表,僅根據 1882 年在澳洲昆士蘭麥凱海灘(21°10′S, 149°10′E)發現的一個頭骨與下顎。當時科學界懷疑這個頭骨可能是特魯氏中喙鯨亞種,或是成年的雌南瓶鼻鯨。1955年在索馬里丹納尼(Danane)附近的海灘(1°52′N, 45°02′E)發現了第二個朗氏中喙鯨的頭骨標本,於是到了 1968 年,芝加哥田野博物館的喙鯨專家 Joseph Curtis Moore 確立朗氏中喙鯨為一獨立物種的分類地位,並創立一新屬(gen. Indopacetus),此屬名表示該鯨種生存於印度洋太平洋。部分學者不認同上述分類法,仍將其置於中喙鯨屬(gen. Mesoplodon)中。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熱帶海域曾有不知名的鯨類目擊記錄,通常稱之為「熱帶瓶鼻鯨」(Tropical bottlenose whale),可能就是朗氏中喙鯨。

朗氏印太喙鯨
與一般人的體型比較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鯨下目 Cetacea
科: 喙鯨科 Ziphiidae
屬: 印太喙鯨屬 Indopacetus
種:
朗氏印太喙鯨 I. pacificus
二名法
Indopacetus pacificus
Longman英語Albert Heber Longman, 1926)
目前朗氏中喙鯨已知僅有兩具頭骨的發現地點
異名

Mesoplodon pacificus Longman, 1926

朗氏中喙鯨

基本資料

編輯

其他俗名:

  • 英:Indo-Pacific beaked whale Longman's beaked whale
  • 法:Baleine à bec de Longman
  • 西:Zifio de LongmanZifio Indo-Pacífico

身長由頭骨推斷約 7 至 8 公尺,體重及壽命皆不明。

外型特徵

編輯

目前仍沒有已證實的活體目擊記錄。現有的兩具頭骨長度分別為 1.2 公尺(澳洲標本)與 1.1 公尺(索馬里標本),推測牠們應是中大型的喙鯨類。兩具頭骨皆沒有發現牙齒,由下顎尖端的牙槽凹孔判斷,應有兩顆小型的牙齒,橫切面大致呈橢圓形,略朝前方傾斜。

在所謂「熱帶瓶鼻鯨」目擊記錄中曾清楚觀察到一對喙鯨母子,幼鯨體色略暗,額隆顏色接近蒼白,該白色區域延伸至後方的噴氣孔附近;側腹處有白色的補丁狀斑塊,頭部有小型白色「耳斑」(ear spot)。母鯨身長約 7 至 8 公尺,額隆與嘴喙間有明顯的摺痕界線。

分佈

編輯

由頭骨發現處的地理位置推斷,朗氏中喙鯨大致分佈於印度洋與太平洋的熱帶海域,可能棲息於遠洋。「熱帶瓶鼻鯨」主要在水溫攝氏 26 度以上的海域觀察到。曾有一次疑似目擊記錄位於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顯示其可能會在大西洋熱帶海域出現,但尚未證實。

習性、生殖、食性

編輯

根據一些目擊記錄,「熱帶瓶鼻鯨」的族群大小似乎比其他位於印度洋-太平洋熱帶海域的喙鯨要來得大,由數十頭至100頭不等,平均約為15至20頭,其群體似乎會靠得很近且連結緊密。潛水時間約 18 至 25 分鐘。有時會與短肢領航鯨結群,偶爾和瓶鼻海豚結群。曾有目擊躍身擊浪的記錄,噴氣低而多分支,可在海面看見。關於朗氏中喙鯨的生殖與食性一無所知。

現狀

編輯

雖然關於朗氏中喙鯨的資料少到接近沒有,但其數量似乎不算稀少,相關的大型喙鯨目擊記錄至今已逾 65 起,光是 2000 至 2001 年左右在太平洋東部至印度洋西部的熱帶海域就陸續傳出 45 起,可能的有關擱淺紀錄也有數十起[2],由於外型上不符合已知所有的喙鯨類,或許就是神祕的朗氏中喙鯨。

2003 年,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鯨類專家 Merel L. Dalebout 等人發表了四個擱淺的大型喙鯨標本,其中南非的兩個標本早期被誤認為是南瓶鼻鯨。四個標本分別採自肯亞(一具,性別不明,編號 OM7622)、南非(兩具,皆為雄性,編號分別為 PEM292 與 PEM1960)與馬爾代夫(一具,雌性,暫無編號)[3]

其他相關紀錄則包括:

  • 日本分別在 2002 年 7 月(九州鹿兒島縣薩摩川內市)及 2010 年 9 月(北海道函館市)皆有相關的擱淺紀錄,其中前者較為人熟知,但可能屬於貝喙鯨屬,屬於雌性,被發現不久後死亡,已剝製成標本,目前保存於鹿兒島縣的水族館「いおワールドかごしま水族館」;後者也屬於雌性,被發現時已死亡[4]
  • 台灣也分別在 2002 年 12 月(澎湖縣白沙鄉牛踏尾)與 2009 年 11 月(蘭嶼鄉紅頭村八代灣)有類似紀錄,前者屬於母子,發現約一小時後死亡,但經解剖後,初步認定應為銀杏齒中喙鯨,已製成標本,存放在澎湖水族館[5];後者在發現過後經當地居民協助順利返回海中,根據當地居民提供的影像紀錄,初步研判可能屬於朗氏中喙鯨[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Taylor, B.L., Baird, R., Barlow, J., Dawson, S.M., Ford, J., Mead, J.G., Notarbartolo di Sciara, G., Wade, P. & Pitman, R.L. Indopacetus pacifi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4 March 2009].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a brief justification of why this species is of data deficient.
  2. ^ Robert L. Pitman in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J.G.M. Thewissen. eds. Indo-Pacific beaked whale Indopacetus pacificus.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Second edition".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9: pp.600–602 [2014-05-21]. ISBN 012373553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2). 
  3. ^ Merel L. Dalebout, C. Scott Baker, R. Charles Anderson, Peter B. Best, Victor G. Cockcroft, Harvey L. Hinsz, Victor Peddemors & Robert L. Pitman. "Appearance, distribution and genetic distinctiveness of Longman's beaked whale, Indopacetus pacificus" (PDF). Marine Mammal Science. 2003, 19 (3): 421–461 [2014-05-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4. ^ 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 海洋哺乳動物擱淺紀錄數據庫.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日語). 
  5. ^ 陳可文. 專家赴澎湖解剖母子鯨 初步認定「銀杏齒中喙鯨」. 中國時報. 2003-01-01. 
  6. ^ 黃力勉. 罕見朗氏喙鯨 擱淺蘭嶼. 中時電子報. 2009-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8). 

延伸閱讀

編輯
  • Mark Carwardine. Illustrated by Martin Camm. "Whales, Dolphins and Porpoises". Dorling Kindersley. 1995. ISBN 978-0-7513-2781-6.(陳順發譯. 貓頭鷹. 1997. pp.134–135)
  •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Alfred A. Knopf. 2002: pp. 266–267. ISBN 978-0-375-41141-0.
  • Thomas A. Jefferson, Stephen Leatherwood & Marc A. Webber.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 FAO. 1993: pp.112–113. ISBN 978-92-5-103292-3.
  • Robere L. Pitman in Phil J. Clapham in William F. Perrin, Bernd Würsig, J.G.M. Thewissen. eds. Indo-Pacific Beaked Whale Indopacetus pacificus// "Encyclopedia of marine mammals".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2: pp.615–617. ISBN 978-0-12-55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