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
生平
編輯李嘉祐生年不可考。聞一多《唐詩大系》定為719年,不知所據[1]。
天寶七年(748年)楊譽榜進士,授祕書省正字,升補闕[2]。後因事由侍御史貶謫鄱陽縣令,有詩「四年謫宦滯江城,未厭門前鄱水清。」[註 3]。四年後量移江陰縣令[1]。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回朝任拾遺[3]、司勛員外郎。[4],而大曆中期,又出京擔任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市)刺史。大曆九年(774年)卸任後定居蘇州。[註 4]大曆末至建中初,起用爲台州刺史。[註 5]約卒於建中四年以前。[註 6]
文學成就
編輯嘉祐與嚴維、劉長卿、冷朝陽[註 7]等人友好。工詩,詩風麗婉,有齊梁風。劉辰翁評論道:「 李袁州(嘉祐)中興高流 ,與錢(起)、郎(士元)別為一體,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如『野渡花爭發,春塘水亂流』、『朝霞晴作雨,濕氣晚生寒』,文章之冠冕也。」[5]。有詩二卷,[註 8]《全唐詩》存其詩二卷,共134首。
參看
編輯- 李紓,從弟
註釋
編輯- ^ 李嘉祐有詩《送竇拾遺赴朝因寄中書十七弟》,據岑仲勉《唐人行第錄》考證「十七弟」即李紓。李嘉祐還有送李紓之詩《送從弟歸河朔》云:「故鄉那可到,令弟獨能歸」,趙郡即屬河朔。
- ^ 李嘉祐曾被宋人江鄰幾的《雜誌》一書納入大曆十才子中。
- ^ 劉長卿詩《初貶南巴至鄱陽題李嘉佑江亭》中有「稚子能吳語,新文怨楚辭。憐君不得意,川谷自逶迤。」之語,可能是以文賈禍。另外也可能跟李本人行事張揚有關,《舊唐書》本傳中記載說:李登第後,「并州長史張惠貞奇其才,禮接甚厚,感之,撰樂詞以敘情,於席上自唱自舞,神氣豪邁。張說鎮并州,禮翰益至。」
- ^ 詩僧皎然有《七言奉酬李員外使君嘉佑蘇台屏營居春首有懷》:「移家水巷貧依靜,種柳風窗欲占春。」
- ^ 李嘉祐何時出任台州刺史有兩種說法,一是參考《嘉定赤城志》卷八秩官「門歷代郡守」,即上元二年;二是大曆末到建中二年之間。劉長卿於大曆末至建中二年(781)在睦州司馬任上,寫有《送台州李使君兼題國清寺》詩(《劉隨州詩集》卷九),有「露冕新承明主恩」之句,說明李嘉祐是由閒居蘇州起用台州刺史,可能於建中年間卒於台州刺史任上。
- ^ 傅璇琮的《唐代詩人叢考•李嘉祐考》認為「李嘉祐約於大曆後期卸袁州刺史任,罷職閒居於吳越一帶,可能即卒於大曆末,確切的卒年則無考。」[1]但在傅璇琮主編《唐才子傳校箋》第五冊由陶敏進行了重大修正,即李嘉祐任台州刺史確在袁州刺史之後,其卒年亦後推至建中年間。《全唐文》卷四九三收有權德輿《送鈕秀才謁信州陸員外(陸長源)便赴舉序》:「故臨海(台州)守李君(嘉祐),予從父戶部(權器),皆以文藝風騷為師友。」,可推知李嘉祐卒年應在權器之前,且台州為李嘉祐之終官。按,權器卒於建中四年(783),其侄權德輿寫有權器祭文,存《全唐文》卷五O八。
- ^ 《唐才子傳》卷四冷朝陽小傳稱:「大曆四年齊映榜進士及第,不待調官,言歸省覲,自狀元以下,一時名士夫及詩人李嘉祐、李端、韓翃、錢起等,大會賦詩攀餞。」
- ^ 《新唐書·藝文志》丁部集錄別集類著錄李嘉祐詩一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為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