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紱曾
洪紱曾(1932年—2012年4月8日),男,安徽涇縣人[1],中國農業科學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副部長。[2]
生平
編輯1949年,洪紱曾進入復旦大學農藝系學習,入學兩個月後志願加入共青團。1952年,復旦大學農學院遷校到東北建立瀋陽農學院,遷校期間被任命為遷校的副大隊長,負責解決學生的困難和做思想工作。1953年6月畢業於瀋陽農學院[3],被分配到東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該所於1959年改稱為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從事牧草飼料作物組研究工作。[4]
1953年夏到1958年初,洪紱曾被打成右派。期間內完成了多項有關牧草、青飼料方面的課題;自學俄文並翻譯出版了《青飼料輪替制》[3];匯總多年研究成果,編寫出版了《苜蓿》[3];還發表了多篇研究論文與技術總結。[4]
1958年,洪紱曾被補入為右派分子,並因此在政治、個人精神和業務工作方面受到重大壓抑和衝擊。期間擔任試驗農場技術員,以組長身份繼續從事研究。右派分子摘帽後,其研究成果被評為1963年全所十大科技成果之一。[4]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洪紱曾被納入黑五類隊伍,遭遇了「反省」、「挨斗」、「住牛棚」等對待。1970年起,被派下鄉蹲點勞動,期間內繼續堅持從事研究工作。[4]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不久洪紱曾獲得平反、其研究成果受到認可。1977年起,從事「聚合草繁殖推廣」的研究工作。[4]1982年,「聚合草繁殖推廣」成果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國家兩部一委推廣獎(中國)[5]。1980年隨省政府代表團出國訪問。1981年底,赴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編寫了《北美苜蓿育種發展與成就》論文[4]。截止至1983年任副院長前,洪紱曾已致力於牧草育種、飼料生產研究達30餘年[5]。
1983年夏,奉命回國擔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之後被中共黨組織推薦加入了九三學社。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期間,洪紱曾向農業部申請並主持了《全國栽培牧草草種區劃研究》和《放牧型抗寒抗逆苜蓿品種選育》兩項課題,最後的成果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後又陸續倡議並建立了國家牧草品種審定委員會、任中國草原學會飼料生產研究會會長、任全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會長、成為北美苜蓿改良會議的成員。[4]
1989年至1997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副部長,負責科技、教育、環保能源和農業區劃等司局。[3]期間於1989年被選為中國草學會理事長、1992年被選為中國農學會會長。後又兼任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等等。[4]1992年至1995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5]。
1988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90年代,先後當選為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1997年,離開了農業部,後被選為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當選為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4]
在北京工作期間,洪紱曾負責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起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的修訂工作,同時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的制訂等。2002年,調任九三學社中央機關任專職副主席。2005年,離任九三學社中央崗位,2008年,退出全國政協崗位。[4]
2012年4月8日1時15分,因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在江蘇省蘇州市病逝,享年80歲。4月12日,遺體在蘇州火化。4月28日上午10時,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舉行了送別儀式。[2]
- 《中國草業史》ISBN 9787109159808
- 《中國多年生栽培草種區劃》ISBN 7-80026-150-6 等
參考
編輯- ^ 九三学社著名人士·洪绂曾. 九三學社太原市委員會. [2020-0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8).
- ^ 2.0 2.1 2.2 沉痛哀悼洪绂曾同志. 中國畜牧業協會. 2012 [2020-08-12].[失效連結]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1」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3.0 3.1 3.2 3.3 學界名家:洪紱曾教授.中國畜牧雜誌,2005,41(4):1-1.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洪紱曾. 我 的 人 生 路·洪绂曾. 中國畜牧業協會. [2020-08-12].[失效連結]
- ^ 5.0 5.1 5.2 洪紱曾研究員.牧草與飼料,2008,2(1):F0002.
外部連結
編輯- 自傳:《我的人生路》[失效連結]
- 他傳:《懷念敬愛的老領導洪紱曾副主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政黨職務 | ||
---|---|---|
前任: 郝詒純 |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7年-2002年4月 |
繼任: 田麥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