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話,是中國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所使用的方言,是四川話中保留入聲岷赤小片的代表性方言之一。地級眉山市境內方言較為多樣,除東坡區外、彭山區青神縣丹稜縣洪雅縣也使用岷江話,但與東坡區仍有差異[1]。而仁壽縣則使用屬於江貢小片的仁壽方言,與東坡區差異較大。

眉山話
母語國家和地區中國大陸
區域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
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岷赤小片方言被部分學者認為是元末之前四川本土方言的存留[2][3][4],而宋代眉州(眉山古稱)地區湧現了以「三蘇」為代表的大量文人,有學者通過考察蘇軾等眉州文人總結出的宋代四川方音的特點至今在眉山話可能有所存留。眉山話果攝韻母歷史層次豐富[1],有學者認為其果攝與效攝韻母相同的層次(可kʰau)[5]可能與宋代四川方音「歌豪同韻」的特點相對應[6]。眉山話中部分東鍾部字有與江陽部讀音相同的白讀(紅xuaŋ)[1],「東鍾-江陽通押」也是宋代四川方音的特點之一[7][8]

音韻 編輯

以下音系以《岷江流域方音字彙》所記載的修文鎮眉山話音係為准。

聲母 編輯

眉山話的聲母共有20個(包括零聲母),眉山話的聲母如下表所示[1],與成都話相比少了v,成都話中v聲母的字(烏五物)都讀零聲母[1]

雙唇 唇齒 齒後 齒齦 硬齶 軟齶
塞音 不送氣 p
冰並白
t
得丹殿
k
古櫃供
送氣
匹品拔

偷塔屠

可空葵
塞擦音 不送氣 ts
再桌翅

俊集京
送氣 tsʰ
拆燥造
tɕʰ
巧前其
鼻音 m
沒埋木
n
糯拿粒
ȵ
泥嚴藝
ŋ
我硬歐
擦音 f
凡副虎
s
四十史
ɕ
小休邪
x
好花畫
z
日人仁
零聲母 0
尾耳五

韻母 編輯

眉山話共有36個韻母,其中韻母iaŋ只出現在新派年輕人口音之中,老派口音只有35個韻母[1],與成都話相比少了e、iai、iaŋ,多了iɐn、əŋ[1]

開尾 元音尾 鼻音尾
開口呼 ɿ

實刺赤

辣發拉拔

o

和桌縮

ɤ

考割磕顎科

ɚ

而二兒

ai

貸蔗階舌特擇

ei

車蛇美退對

au

可寶昭

əu

歌抖搜

an

膽短盪

ən

頓層笨

旁邦亡

əŋ

否朋棚夢

畝皺茂宋董

齊齒呼 i

寫姐借被藝

iᴀ

賈夾瞎

io

越虐覺育

ie

七急激鐵

iau

膠耀堯

iəu

口溝扭丟

iɛn

監建邊

iɐn

涼降

in

林貧精

ioŋ

容戎用雄

合口呼 u

波拖左布出復

uᴀ

畫挖滑刮

uai

闊郭國懷摔

uei

雷類龜

uan

刪鏟關

uən

春繩聞

uaŋ

紅宏王雙

撮口呼 y

徐菊

ye

絕屑

yɛn

鮮鉛願玄

yn

尹頃榮營瓊

陰聲韻 編輯

陰聲韻來看,眉山話果攝的歷史層次非常豐富,主要層次高化為u與遇攝相同(波pu、坐tsu、羅nu、多tu)[1],和崇州[1]、丹稜[1]劍閣金仙[9]等地類似。同時眉山話果攝有讀au與效攝相同的層次(可kʰau)[5],和崇州[1]、松潘[10]等地類似。眉山話還有果攝讀əu與流攝相同的層次(歌kəu)[1],和劍閣搖鈴[11]、南部[12]、閬中[13]等地類似。另外眉山部分果攝見系字韻母為ɤ(科kʰɤ),也擁有四川地區常見的果攝讀ai(大白讀tʰai)和a(他tʰa)的層次[14]

與部分果攝字讀同效攝au韻母的情況對應,眉山話效攝部分字也有與果攝韻母相同的層次(考kʰɤ)[1],與丹稜等地相同[1]。「歌豪同韻」即部分果攝與效攝字韻母相同是宋代四川方音的特點之一[7],有學者認為當代四川方言(如眉山話)果攝讀au韻母的層次與宋代四川方音對應的可能性相當大[6]

眉山話中部分流攝開口一等字增生了介音i(溝kiəu、口kʰiəu)[1],與川北岷江方言島西充南充西路[12]、劍閣、南部等地相似。

眉山話也擁有四川岷江方言陰聲韻的一些共有特徵,如麻韻開口三等字精、影組韻母為i(借tɕi、爺i),章組韻母為ei(車tsʰei、蛇sei)或ai(蔗tsai)等[1]

陽聲韻 編輯

陽聲韻來看,眉山話中宋代東鍾部的「紅宏鴻」等字有xuaŋ的白讀[1],與江陽部「黃皇」等字相同。東鍾與江陽通押也是宋代四川方音的特點之一[7]

成都話中韻母為iaŋ的宕江攝字,眉山話中韻母多為iɐn,但與咸山攝韻母iɛn並不相混[1],靠主元音區分。這一特點與南充西路方言類似[12]

眉山話也是四川少數保留韻母əŋ的方言之一,但只能與少數唇音聲母相拼[1]。眉山話中盆pʰən≠朋pʰəŋ、夢məŋ≠茂moŋ[1],與包括成都話、樂山話在內的大多數四川方言不同。眉山話也擁有四川方言共有的iŋ併入in、əŋ在與大多數聲母相拼時併入ən的特點[1],以及岷江方言常見的咸山攝鼻音弱化不穩固的特點[1]

入聲韻 編輯

與臨近的樂山話等大多數岷赤小片方言不同,眉山話並沒有一套完整的僅用於入聲字的緊元音韻母與舒聲韻嚴格對應,部分韻母為舒入共用的韻母(如ɤ、u、ai、uai)[1]。這一特點在青衣江下游的岷江方言(如丹稜、洪雅、彭山、夾江)中較為常見[1]

聲調 編輯

類似其他岷赤小片方言方言,眉山話入聲調獨立,擁有5個聲調。其調值爲陰平45,陽平31,上聲42,去聲212,入聲23。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入聲
45 31 42 212 23

詞彙 編輯

眉山地區除了使用部分四川地區通用的方言詞彙之外也擁有一些不常見於四川其它地區的詞彙,例如「搞孃兒」(做什麼)、「孃個咡」(什麼)、「郎兒些」(怎麼樣)、「在何兒」(在哪裏)、「搭你白」(和你說話)、「灶門前」(廚房)、「甜子」(醋)[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周及徐等. 《岷江流域方音字汇:20世纪四川方音大系之一》.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9026993. 
  2. ^ 楊波(1997年第5期),《四川官話入聲現象的歷史文化透視》,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 ^ 周及徐(2012年第3期),《南路話和湖廣話的語音特點》,語言研究
  4. ^ 張耕. 从声调演变看四川方言南路话与湖广话的历史关系. 現代語文. 2018, (6). 
  5. ^ 5.0 5.1 5.2 四川省眉山縣誌編纂委員會. 《眉山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ISBN 7-220-01674-3. 
  6. ^ 6.0 6.1 麥耘. 从“歌豪同韵”看所谓“闽蜀相近”. 語言研究集刊. 2015, (第1期). 
  7. ^ 7.0 7.1 7.2 劉曉南. 《宋代四川语音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1201350. 
  8. ^ 例如蘇軾在《屈原廟賦》使用「宮」、「鄉」押韻
  9. ^ 楊波、周及徐. 剑阁县金仙镇方言音系. 語言歷史論叢(第八輯). 2014: 328. 
  10. ^ 段京雨. 四川松潘县和九寨沟县汉语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 2017. 
  11. ^ 楊升初. 剑阁摇铃话音系记略. 湘潭大學學報(語言文學)增刊. 1985: 253. 
  12. ^ 12.0 12.1 12.2 李敏. 四川南充地区方言音系调查研究. 四川師範大學. 2017. 
  13. ^ 四川省閬中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阆中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7-220-02266-2. 
  14. ^ 孫越川.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6. ISBN 978-7-121-2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