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珍妮
福珍妮(英語:Jane Elizabeth Faulding Taylor,1843年10月6日—1904年7月31日)是一位英國傳教士,受中國內地會差遣,前往中國傳教。她開創了中國單身女傳教士的工作,最終在差會的創始人戴德生第一任妻子瑪麗亞(Maria Jane Dyer)去世後,嫁給了戴德生。作為戴德生的妻子,她在戴德生出國時,承擔了傳教機構的許多角色。她鼓勵已婚和未婚婦女參加中國內地會以前只留給男性傳教士的工作。
福珍妮 | |
---|---|
出生 | 1843年10月6日 英國倫敦 |
逝世 | 1904年7月31日 瑞士萊斯切瓦利斯 |
早年在倫敦
編輯福珍妮出生於1843年10月6日,是倫敦一位鋼琴製造師的女兒,父親威廉·約瑟夫·福丁,母親哈里特。1865年和她的朋友巴愛梅(Emily Blatchley)一同畢業於母國和殖民地訓練學院(Home and Colonial Training College)。1885年,她每周參加在倫敦東區戴德生家中舉行的禱告聚會。她受到戴德生夫婦和他們的書《中國屬靈需要的呼聲》(China's Spiritual Need and Claims)的影響,書裏說到迫切需要將福音信息帶給中國人,讓他們在「沒有上帝,在世界上沒有希望」中死去之前聽到。
最年輕的傳教士
編輯當戴德生在招募傳教士,和他們一起回到中國時,福珍妮和另外15位沒有經驗的應召者自願加入。他們組成了前往中國最大的傳教隊伍蘭茂密爾團隊,在1866年5月26日出發。,她很快證明了自己是有用的。
開創婦女工作
編輯在旅途中,他們經歷了兩次颱風,還有一次幾乎沉船。他們穿上中國衣服,冒險沿京杭大運河,尋找可以定居下來傳教的地方。在中國的其他西方人看見像福珍妮這樣的年輕單身女性穿着中國服裝,認為是對偶像崇拜文化的妥協。但是,戴德生毫不畏懼地鼓勵他的傳教士「為了拯救一些人,要接受一切不是罪惡的東西」。
在杭州,福珍妮證明了未婚女性的價值,因為她每天在附近散步,讓她有機會被中國女性邀請,她不像外國男人那樣讓人感到威脅。
在中國生活了五年之後,她應父母的要求得到了一次休假。戴德生在1871年陪着她回家。在回英國的路上,喪偶的戴德生向她求婚。她以父母的同意為條件接受了。同年11月,他們結婚了。她成為戴德生四個孩子的繼母,並接替瑪麗亞成了「差會之母」。夫婦倆又生了 兩個孩子,並收養了一位傳教士的孤女。
1877-1878年,華北發生可怕的丁戊奇荒,促使福珍妮與兩個單身女傳教士前往山西省,參加救援隊,賑濟災民–當時,男人們都無法陪同她們前往。她在太原辦了一家孤兒院,向那裏的饑民分發援助物資。
福珍妮和她丈夫一起,工作到她生命的盡頭。他們多次週遊世界,到處招募傳教士,並訪問中國各地的傳教站。1904年,她因乳腺癌,在瑞士的萊斯切瓦利斯(Les Chevalleyres)去世。戴德生在她生命的盡頭,一直和她在一起。
年表
編輯從出生到1866年第一次來華
- 1843年10月6日,出生於英格蘭
- 1866年5月26日,加入蘭茂密爾團隊,跟隨戴德生,從英國倫敦東印度碼頭出發,途徑好望角,航行前往中國
- 1866年9月29日,蘭茂密爾團隊抵達中國上海
- 1866年12月,蘭茂密爾團隊駐紮在浙江杭州新巷一號
休假和婚姻
- 1871年8月5日,隨戴德生從上海乘坐伏爾加號,前往廣州度假
- 1871年8月5日後,從廣州經西貢、錫蘭、亞丁、蘇伊士前往馬賽
- 1871年9月25 日,從法國馬賽經巴黎抵達英國倫敦
- 1871年11月28日, 在英國倫敦攝政公園禮拜堂與戴德生結婚
- 1872年1月15日,搬到倫敦伊斯靈頓區皮爾蘭路6號
回到中國
- 1872年10月9日,法國馬賽,隨戴德生乘坐Tigre 號貨輪前往中國
- 1872年11月28日,抵達中國上海
- 1873年4月13日、14日,龍鳳胎小泰勒出生,中國南京
在英國
- 1874 年8月30日,隨戴德生回英國休假
- 1874年10月15日,抵達英國
- 1875年1月7日,戴存新(Ernest Hamilton Taylor)生於倫敦伊斯靈頓區皮爾蘭路2號
- 1876年4月7日,艾米·泰勒生於倫敦伊斯靈頓
- 1877年12月25日之前,收養瑪麗·簡·鮑耶·鄧肯,英國
在中國傳教
- 1878年5月2日,獨自前往中國山西賑災
- 1879年5月8日,抵達山東煙臺,與戴德生團圓
- 1880年10月13日,前往英國
- 1890年12月21日,與戴德生在上海團圓
- 1892年3月,隨戴德生抵達加拿大溫哥華
- 1892年5月10日,經加拿大去英國
- 1892年7月26日,抵達英國
- 1894年2月14日,與戴德生從英國利物浦前往中國
- 1894年2月24日,抵達紐約
- 1894年4月17日,和戴德生抵達上海
- 1894年7月後遷往英國
- 1896年2月,與戴德生從中國前往印度
- 1896年4月,和戴德生返回中國
- 1896年5月2日,隨戴德生前往意大利
- 1896年6月,抵達意大利布林迪西,訪問德國
- 1896年6月17日,抵達英國
- 1897年7月,隨戴德生訪問瑞士
- 1897年11月24日,隨戴德生前往美國
- 1897年12月18日,抵達美國
- 1898年1月15日,抵達上海
- 1899年1月16日,隨戴德生在四川重慶開會
- 1899年9月25日,隨戴德生前往澳大利亞
- 1900年1月5日,隨戴德生從澳大利亞前往新西蘭
- 1900年3月20日,和戴德生從新西蘭前往美國
- 1900年4月5日,抵達美國三藩市
- 1900年6月9日,從美國前往英國
- 1900年6月19日,抵達英國
五年
參考
編輯- Broomhall, Alfred. Hudson Taylor and China's Open Century: It Is Not Death To Die.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89.
- Broomhall, Marshall. The Jubilee Story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915 [2019-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1).
- Guinness, Mary Geraldine. The Story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vol II.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893.
- Pollock, John. Hudson Taylor and Maria Pioneers in China. 1964.
- Steer, Roger. Hudson Taylor: A Man In Christ.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90.
- Taylor, Dr. and Mrs. Howard. Hudson Taylor and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The Growth of a Work of God.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918 [2019-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5).
- Tucker, Ruth. From Jerusalem to Irian Jaya A Biographical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1983. ISBN 0-310-23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