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城將軍衙署

綏遠城將軍衙署,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是清朝綏遠城駐防軍事首領綏遠城將軍的府衙。[1][2]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489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歷史

編輯
 
新華大街從石獅子前擦身而過

清朝雍正年間,清朝為了進擊漠西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及控制內蒙古西部的蒙古諸部,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決定在內蒙古、外蒙古分別修建一座新城,用以屯駐軍隊防禦準噶爾。其中在內蒙古在歸化城東北五里處建綏遠城。

乾隆二年(1737年),駐守山西右衛的建威將軍王常奉旨改駐綏遠城,改稱「綏遠城將軍」。其府衙即綏遠城將軍衙署。到1909年之前,清廷的綏遠城將軍共78任,均在此管理駐紮。清朝最後一位綏遠城將軍是宣統末年的堃岫[1]

民國元年(1912年)10月,張紹曾中華民國任命署綏遠城將軍,仍駐將軍衙署,並且改清朝的「綏遠城將軍衙署」為「綏遠城將軍府」。民國三年(1914年),綏遠城將軍改為綏遠都統,綏遠城將軍府改為「綏遠都統公署」。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為「綏遠臨時區政府」。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置綏遠省,衙署改由綏遠省政府佔用。[1]

 
儀門

1937年,日本扶植的德穆楚克棟魯普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軍隊佔據綏遠,衙署為該政權屬下的「巴彥塔拉盟公署」佔用。後來,衙署又被「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佔用。[1]

1945年,日本投降中華民國綏遠省政府回遷至該衙署。1949年9月19日,中華民國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傅作義的影響下宣佈起義,綏遠和平解放。其後,綏遠省人民政府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此辦公,烏蘭夫為主席。[1]

 
正堂

1959年,在蘇聯專家的建議下,衙署附近的鼓樓和綏遠北門因為交通原因被拆毀,衙署得以倖免。這個地區被一些呼和浩特人稱為「鼓樓」就是因為被拆毀的位於衙署西面路口的鼓樓。

1954年,衙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辦公處所,直到1983年陸續遷出。但將軍衙署西跨院未被收回。直到2007年5月17日,西跨院最終被移交給將軍衙署博物院管理。[1]

1985年起,衙署為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辦公使用。1985年,將軍衙署古建築群作為「清代將軍衙署舊址」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第二批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內蒙古自治區書畫院暨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成立。1997年,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劃歸內蒙古博物館管理。2002年,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劃歸內蒙古文物交流中心管理,將軍衙署獲得整修。2003年6月,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正式對社會開放。到2006年底,該博物院已發展到館藏文物7000餘件、展陳面積2000餘平方米、展廳11個。2004年,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4個重點博物館之一。2006年5月25日,將軍衙署與其東北數百米之外的殘存的一段綏遠城城牆作為「綏遠城牆和將軍衙署」合併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評為「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先進單位」。2007年,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6月8日,內蒙古文物交流中心與內蒙古清・將軍衙署博物院合併,更名為「內蒙古將軍衙署博物院」。[1]

建築

編輯
 
立交橋下的影壁
 
影壁上的題字

綏遠將軍衙署位於新城區哲里木路和新華大街相交的鼓樓立交橋西北,綏遠城中軸線上,建築面南背北。衙署建築多為懸山式硬山式。從南至北分別排列着照壁、府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共五進院落,兩側有廂房耳房

綏遠城將軍衙署門前,有一座長29米,高4米,厚1.5米的照壁(影壁),使用大青城磚砌成。照壁正中鑲有「屏藩朔漠」四字橫匾一方,此匾長150厘米,寬70厘米,匾正中為四個楷書大字「屏藩朔漠」,上款為「光緒十六年清和月 榖旦」,下款為「綏遠城將軍克 立」,匾為青石製成,塗有墨色,字塗白粉。該匾是綏遠城將軍克蒙額清朝光緒十六年(1890年)題寫。[2]在1980年代之前,新華大街從照壁和府門前穿過。道路改造之後,照壁成了新華大街路中央的隔離牆。21世紀,鼓樓立交橋從照壁上跨過。

府門口當街有兩座石獅子,因為門前的道路建設被推擠到了府門前,石獅子前不足一尺就是新華大街。

府門上有牌匾「漠南第一府」。穿過府門第一進院落後面是儀門。儀門平時關閉,只有在新將軍到任、迎接聖旨、重大慶典、貴賓來訪等時候才使用。平時大家都走兩側。儀門的北面是大堂、二堂、三堂。

儀門和大堂(正堂)之間第二進東面廂房是折房(起草公文、奏摺的場所),西面廂房是回事處(文秘處,處理往來文件編輯造冊的場所)。正堂又稱「公廉堂」,是將軍舉行慶典、迎接聖旨、就職的場所,是將軍衙署中最重要的建築。正堂的東西耳房分別為印房和官房(行使將軍指令的機構,由筆帖式等官員兼職)。

二堂又名「退思堂」、「思補堂」,是將軍日常辦公的地方。二堂的東西耳房分別為客廳和箭亭(綏遠軍事事務的機構,由「槍箭營官」負責)。

二、三堂之間的第四進院落東西設有廂房。三堂是民國時的建築,設有綏遠董其武傅作義的影響下「和平解放」(即政權和平過渡給共產黨)歷史圖片展覽的「綏遠九一九起義紀念館」。三堂北面本來還有一進,但建築已毀,尚未重建,衙署參觀到三堂為止。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