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省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設立的省份
(重定向自綏遠省政府

绥远省,简称,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塞北四省之一,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市)。

绥远省
 中华民国的省
1928年—1949年

  中华民国绥远省法理位置
坐标:40°48′38″N 111°39′07″E / 40.8106°N 111.652°E / 40.8106; 111.652
国家 中华民国
首府归绥市
面积 
• 
329,397平方千米(127,181平方英里)
人口 
• 
1,718,089
历史 
• 成立
1928年
• 废除
1949年
前身
继承
绥远特别区
绥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东戈壁省南戈壁省

国共内战末期该地的国民党省政府和平转移至中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废省,并入内蒙古自治区,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呼包鄂”一带。

省名由来

编辑

清朝时绥远属漠南蒙古,因设有绥远城将军驻守此地,故名。1928年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绥远特别区改为绥远省(蒙古语ᠰᠦᠶᠶᠤᠸᠠᠨ
ᠮᠣᠵᠢ
)。

管辖范围

编辑
 
亚新地学社1936年《袖珍中华全图》的绥远省地图

全省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大部(化德县商都县除外)。邻国为蒙古(1946年后被中国承认),东接察哈尔省山西省,西界宁夏省,南接陕西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底,按其主张的全省土地面积为32万9,397.19平方公里。

地理

编辑

全省以高原为主体,可分三部分:

北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主要是戈壁沙漠,富含矿藏,著名的矿都白云鄂博即位于此。中部有黄河贯通而过,形成河套地区,分“前套”跟“后套”,是精华区,包头归绥等大城市多在此区。南部是鄂尔多斯高原为主体,成吉思汗陵位在此区。

人口

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统计为216万6,513人,下半年统计为222万9,945人。

历史沿革

编辑

清朝时绥远属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设有绥远将军驻守此地,故名“绥远”。雍正元年(1723年)设立归化城厅。雍正三年(1725年)拨归化厅由朔平府管辖。乾隆元年(1736年),增设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三厅。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绥远城。乾隆六年(1741年),再设萨拉齐厅,连同上述四厅都划归新置的山西分巡归绥兵备道(简称归绥道)管辖。乾隆十年(1745年),大同府八旗察哈尔右翼设丰镇厅朔平府也在察哈尔右翼设宁远厅(今凉城)。光绪十年(1884年),这两厅拨划给归绥道管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归化城厅分支出武川厅萨拉齐厅分支出五原厅东胜厅,增设兴和、陶林厅。以上诸厅合称“口外十二厅”,隶属于山西的归绥道,是山西巡抚的管辖区域。

民国元年(1912年),袁世凯网罗人才,对参加辛亥革命的第20镇统制张绍曾并不放心,仅给他一个混成营的卫队,派任绥远将军(不再称绥远城将军)。张绍曾于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十四日(壬子年九月十九日)莅任视事。1913年山西都督阎锡山在绥远废厅改县,厅同知称县知事,撤归绥道改为归绥观察使衙门。张绍曾受阎锡山的扩张和牵制,于是积极策划晋绥分治。1913年1月14日,张绍曾利用民国政府准备选举众议院议员,在归绥中学校“借各县初选当选人群集归绥的机会,组织了一个‘归(化)绥(远)乌(兰察布)伊(克昭)联合会’,作为官民商量地方事务的集议机关”,试图实行晋绥分治建省。[1]北洋政府颁布“兹于(1913年)十一月十三日经国务会议议决应将口外十二县并乌昭两盟划归(归绥)将军管辖与晋省划清权限,以专责成。”从此绥远脱离了山西省的行政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便大力推行民政统治制度,分别在内蒙古划置3个特别区(热河、察哈尔、绥远),绥远特别区与山西分治。除丰镇、宁远、兴和、陶林等绥东四县划给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外,归(绥)、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八县,及归化城土默特左二旗,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两盟十三旗,统归绥远将军管辖。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公布《都统府官制》,绥远将军改称绥远都统,设绥远道(归绥道改称),“各该道尹治理民政,兼受蒙旗事务,以专责成”。

针对外蒙古独立,绥远将军张绍曾按照袁世凯制定的“先稳定内蒙各旗,再解决外蒙问题”的决策,用武力把乌、伊两盟盟长请到归化城,召开了“西盟会议”,取得了“联合东蒙,反对库伦”的共识。并把绥远城八旗满兵,土默特蒙古兵,原归绥道的后路巡防队,及添练巡防队、垦务巡防队和他带来的混成卫队营,合编为绥远第一、第二两个混成旅,任将军署参谋长朱泮藻兼晋北(防蒙)中路司令,统一指挥该两旅并与驰防包头的晋北(防蒙)西路军司令孔庚,驻大同的晋北(防蒙)东路军司令陈希义(晋北镇守使)各部。1913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外蒙古政权派五路军进入内蒙古,与驻扎于内蒙古的民国军队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战争,其目的是以武力驱赶民国军队,将内蒙古统一于外蒙古博克多汗大蒙古国,史称“牛年之乱”,民国三年(1914年)7月北洋军取得了全线胜利,外蒙古军队失利撤出内蒙古。[2]

1914年2月,袁世凯把张绍曾调回大总统府供职,实际是软禁。改派其亲信潘榘楹接任绥远都统。绥远地区成为袁世凯直接控制的地盘。潘榘楹以北洋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身份,率北洋陆军第二十师于民国三年二月十二日接印视事,主政绥远二年零八个月。1917年7月1日张勋在京拥立溥仪复辟,任命王丕焕署理绥远都统。王丕焕通电“率同归绥道尹申葆亨绥西镇守使褚恩荣暨文武各员望阙叩头,仰答鸿庥,伏乞皇上圣鉴”。7月12日,段祺瑞马厂誓师”,推翻了张勋,王丕焕捐款潜逃。归绥道尹申葆亨署理绥远都统1个月。1917年8月段祺瑞派陆军第一师师长蔡成勋率全师来绥远查办附逆案,并接任绥远都统,8月10日接印视事;成立绥远平市官钱局,并自兼董事长;镇压了五英雄起义,驱逐了绥远骑兵游击旅,仍旧大种鸦片。

1920年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帮助下起兵击溃段祺瑞,直系重掌北京政权,调蔡成勋甘肃督军。1920年12月曹锟另派宁夏护军使马福祥被任命为绥远都统。但马顾虑重重,迟迟不敢到任。民国十年(1921年)京绥铁路修到归化城。1921年春末,由于绥远绅商表示欢迎,马福祥妥协,由马福祥之侄子马鸿宾代理宁夏护军使,马福祥率其子马鸿逵带昭武军所部到绥远赴任。民国十三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主持北京政局。马福祥通电拥护冯,由当初所属的直系转投冯玉祥所率第3路军。段祺瑞扶上台临时执政,任命冯系李鸣钟为绥远都统,调马福祥为西北边防会办,明升暗降,马福祥就任新职。

1925年1月李鸣钟到任。1926年1月李鸣钟调到天津前线指挥战事,绥远都统一职由蒋鸿遇代理。1926年夏冯玉祥国民军战败西走,阎锡山委任商震为绥远都统,1926年9月接印视事。1927年9月商震离绥,阎锡山令晋军骑五师师长满泰兼后方司令,维持缓远治安,不及月余,因代行绥远都统日常工作的冯曦借故跑回山西,地方绅商担心晋军骑四师王英和独立旅陈得胜等部进城扰乱市面,请他率领李根车旅进驻归绥。旋又拥他为护理都统印,并电请阎锡山备案。战局变化,1927年11月奉军师长郭希鹏挺进归绥城郊,满泰奉领归绥商会人员,把他迎入都统署,捧上绥远都统印后,即率李根车回防包头。郭希鹏把各县知事都换成东北人,除任郭象伋为教育厅长外,各厅厅长、归绥道尹无不更动,都统署的新领导班子,更是清一色的东北人,并以刘震东为绥远警备司令,“有党皆杀”,绥远的国民党人除跑到山西者外,都回农村家中或亲朋家中躲藏起来。张作霖又改派汲金纯接任绥远都统,带白子文一个旅的兵力,于1928年2月到职,统治绥远两个多月。二次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于1928年6月3日全部撤出关外。1928年6月商震在保定组织河北省政府,让他的同乡师长李培基代行绥远都统。李培基遵照阎锡山的指示整军施政,仍任冯曦为建设厅长,仇曾诒为财政厅长,祁志厚为教育厅长。裁撤归绥道尹公署和包头镇守使署,任原道尹陈宾寅为民政厅长。夺去满泰的兵权,调为土默特旗总管。任卜兆瑞为归绥警察局长。对绥远地方部队展开了全面的、大刀阔斧的整顿。阎锡山把晋军改称晋绥军,缩编奉军第三十军为晋绥军的一个骑兵旅,留李银车为旅长,拨归晋绥军骑兵第二师郭凤山节制。第三十一军缩编为晋绥军骑兵第四师,仍以王英为师长。使几千名编余官兵,一下流散在社会上,激发了绥远土匪再次发展。

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绥远特别行政区改置绥远省,原归化城城区、绥远城城区合称归绥市,为旗、县、市并存的开始。同时,把绥东五县划归绥远省,并先后增设包头临河安北固阳沃野五县(设治局)。1928年9月,阎锡山同时任命商震为河北省主席,李培基为绥远省主席。后因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倒蒋,徐永昌改任河北省主席,商震改任山西省主席,李培基再次来绥远主政。

1931年8月,傅作义任绥远省主席。1932年阎锡山制定“山西省政府十年规划”,要工业山西,农业绥远,特别让绥远要比过去大种鸦片,用罚款禁烟的手段征收烟税,并令傅作义王靖国赵承绶出兵把蒋介石委任的义勇军总司令王英驱逐出其长期占据的后套,没收了王英在后套从其父王同春手里继承的大量土地、渠道;把晋绥军编余的官兵组成屯垦队和军官屯垦队。

1933年热河被日军侵占后,向察北与绥远蚕食逼进。1936年春关东军指派“蒙古军”占领了察北六县后,又收罗于志谦王道一王英等组成边防自治军、西北防共自治军、大汉义军,以察北地区红格尔图百灵庙为据点,企图侵占绥远。德穆楚克栋鲁普于1936年11月5日向傅发来宣战通电,傅于8日复电斥其投敌卖国。11月15日,傅作义指挥彭毓斌骑兵师、董其武向红格尔图发起猛攻,战至18日上午,敌伪溃败,收复了红格尔图。傅即乘胜再进,立调孙长胜孙兰峰两旅向百灵庙进兵,于23日夜发起猛攻,激战至24日上午九时,守敌大部被歼,取得百灵庙大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傅作义部开往前线作战,令民政厅长兼归绥市警察局长和国民兵司令袁庆曾代理省主席。但赵承绶也率骑兵部队到来,自称接任绥远省主席,布告安民。日军于1937年10月14日攻占归绥,扶植德王。1938年秋冬之交,傅作义出席了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回军后套,并组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1939年3月傅作义由河曲率部经伊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回到绥远省河套地区。1939年9月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归绥为“厚和浩特”特别市。

抗战时期,绥远省主席傅作义部总计约有三万多人,能参战者不到两万人,分驻五原、临河、陕坝、乌不浪口、西山咀、蓿荄滩、马七渡口各地区及游击于归绥县以西一带。五原大捷后,傅作义在后套立脚已稳,蒋介石给他增编暂三军和骑四军的番号,提升孙兰峰和董其武为军长。傅把绥远的沃野设治局撤销,承认了马福祥霸占陶葫芦滩为该省陶乐县的合法地位,另设达拉特旗组训处和桃力民办事处,作为设县的先代机构。同时,在整顿了后套的金融以后,把副司令长官部分设在银川、兰州、天水、西安、重庆的办事处连成一条线,作为中转站,用汽车队往返经商,王国英专司其事。1941年秋,傅作义实行新县制,把后套五原、临河两县及安北设治局划为安北、晏江、狼山、米仓、临河、五原六个县,取消了区一级政权,由省政府直接任免乡长。当时后套人口28万人(包括军、政干部、家属及蒙民7648人),十五岁至四十五岁适龄壮丁为4万8千人。先后训练四期共3万6千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恢复了“七七事变”前的县政区划。并恢复“归绥”旧称。

1949年1月,在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省成为国民党于华北最后一个统治的省份。随后,中共方与傅作义董其武等人商讨和平解放绥远的方法。期间,绥远处于未解放区及解放军化,但又继续以中华民国名号管治的模棱两可状态,因此中共不便提供财政支援。而广州民国政府则削减对绥的粮饷,但依然争取绥远。1949年3月,成立绥远问题协商委员会, 4月1日傅方提出《绥远问题协定草案》,提出以暂维现状为原则。最终,双方决定以维持现状形式管治绥远。[3]

1949年8月,徐永昌飞绥西陕坝,与董其武联络。同年8月末,傅作义离开北平返绥,位于广州的李宗仁白崇禧表明继续争取傅作义。同年9月17日,徐永昌、马鸿宾一行飞抵包头与傅、董会面。傅在会上询问广州的军事情势是否仍然有望,在得悉穗方争取美援无望后,他亦没有答应徐永昌希望绥军西撤的请求。[3]通电宣布绥远起义前夕,傅向徐表出“与共党联合,以求生存”的原则,并向蒋中正提交最后的全面献策,研判待明年春荒有望动摇共产党统治,提出各种军事,以及重建国民党的策略。[3]

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主席董其武及党政军要员通电宣布归顺中共,即九·一九起义。中共解放军和平占领绥远省全境。中华民国的绥远省政府至此彻底消亡。1954年3月,撤销绥远省建制,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行政区划

编辑

道制

编辑
绥远道
民国三年(1914年)7月置,为边要缺,一等,驻归绥县(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辖归绥、萨拉齐、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五原、武川、东胜等县。后分别增领固阳、包头(以上后均改置县)、大佘太、临河4设治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

县、市、局

编辑

民国二年(1913年)置绥远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置绥远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以前,辖有3市、20县、18旗、4行政督察区

绥远省
行政督察区及盟部 专署驻地 代码 县等级 县市局 驻地(2023年4月) 北洋时期 沿革
省直辖地区 23001 不适用 归绥市
Kökeqota
绥远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 绥远道 绥远省会,民国26年(1937年)11月,蒙古联盟自治政府改归绥县为厚和浩特市。抗战结束后,于民国36年(1947年)11月正式设市。
二等 归绥县
Kökeqota
绥远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区) 绥远道 清代为归化城直隶厅绥远城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易名归化县绥远县。均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4月绥远县并入归化县[4],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因与福建省县名重名,1914年1月易今名,以归化、绥远2县首字命名。
第一区 武川县 23002 不适用 包头市
Buɡutu
包头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城区) 绥远道 民国22年(1933年)4月析包头县城区置[5]
23003 五等 包头县
Buɡutu
包头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城区) 绥远道 民国12年(1923年)11月析萨拉齐包头镇及五原、东胜、固阳3县部分地置包头设治局[6],民国14年(1925年)1月改制县[7]
23006 二等 武川县 可可以力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 绥远道 清代为武川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23007 四等 固阳县 广义奎(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驻地金山镇 绥远道 民国8年(1920年)5月分五原县乌拉特三公旗一部及武川县茂明安旗置固阳设治局[8],1923年3月改制县[9]
23018 二等 萨拉齐县
Salaqi
萨拉齐(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驻地萨拉齐镇 绥远道 清代为萨拉齐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第二区 集宁县 23009 二等 丰镇县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驻地旧城区街道 察哈尔兴和道 清代为丰镇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民国3年(1914年)6月改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9月划归绥远省。
23010 三等 凉城县 新堂(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驻地岱海镇 察哈尔兴和道 清代为宁远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称宁远县,因与湖南、奉天、甘肃、新疆4省县名重名,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民国3年(1914年)1月易名,以北魏凉城郡名得名[10]。6月改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9月划归绥远省。
23011 三等 兴和县 三道河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驻地城关镇 察哈尔兴和道 清代为'兴和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民国3年(1914年)6月改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9月划归绥远省。
23012 三等 集宁县 平地泉(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镇 察哈尔兴和道 民国11年(1922年)2月析丰镇、凉城、兴和3县地置集宁招垦设治局[11],民国12年(1923年)12月改制县。[12]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9月划归绥远省。
23013 四等 陶林县 康堡(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驻地科布尔镇 察哈尔兴和道 清代为陶林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民国3年(1914年)6月改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9月划归绥远省。
第三区 东胜县 23008 五等 东胜县 羊肠壕(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绥远道 清代为东胜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23019 五等 清水河县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驻地城关镇 绥远道 清代为清水河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23020 三等 托克托县
Toγtaqu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驻地双河镇 绥远道 清代为托克托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23021 四等 和林格尔县
Qoringer
二十家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驻地城关镇 绥远道 清代为和林格尔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第四区 陕坝市 23004 四等 五原县 隆兴长(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驻地隆兴昌镇 绥远道 清代为五原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5月改制县。属山西省。民国2年(1913年)11月改属绥远特别区域。
23005 四等 临河县 强油房(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驻地解放街道 绥远道 民国14年(1925年)6月分五原县后套丰济渠以西析置临河设治局[13],民国18年(1929年)1月改制县[14]
23014 五等 安北县 大佘太(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北大佘太镇
东槐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西北西小召镇
绥远道 民国14年(1925年)7月分五原县东界及包头设治局和固阳县各一部析置大佘太设治局{[15],民国20年(1931年)6月易名安北设治局[16],民国31年(1942年)4月改制县[17]
23015 五等 米仓县 三道桥(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三道桥镇 绥远道 民国31年(1942年)4月分临河县部分析置县[17]
23016 五等 狼山县 永安堡(今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区狼山镇 绥远道 民国31年(1942年)4月分临河县北部析置狼山设治局[17],民国33年(1944年)4月改制县[18]
23017 五等 晏江县 刘长镇(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西南)
塔尔湖(今五原县西塔尔湖镇
绥远道 民国31年(1942年)4月分五原县西部析置晏江设治局[17],民国33年(1944年)4月改制县[18]
23022 不适用 陕坝市 陕坝(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驻地陕坝镇 绥远道 民国32年(1943年)10月分临河县陕坝地区析置[19],因驻地得名。
察哈尔盟
Čaqar
23101 不适用 察哈尔右翼正黄旗
Čaqar baraγun siluγun sir-a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 绥远道
23102 不适用 察哈尔右翼正红旗
Čaqar baraγun siluγun ulaɣan qosiγu
大土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
红旗庙(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西南红旗庙)
绥远道
23103 不适用 察哈尔右翼镶红旗
Čaqar baraγun köbegetü ulaɣa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 绥远道
23104 不适用 察哈尔右翼镶蓝旗
Čaqar baraγun köbegetü köke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卓资山镇 绥远道
乌兰察布盟
Ulaγančab
23201 不适用 四子部落旗
Dörbed qosiγu
八王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 绥远道 俗称四子王旗
23202 不适用 喀尔喀右翼旗
Xalxa baraγun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镇 绥远道 俗称达尔罕贝勒旗
23203 不适用 茂明安旗
Muumingγan
白灵淖(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北怀朔镇 绥远道
23204 不适用 乌拉特前旗
Urad-un emünedü qosiγu
哈拉干补隆(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东南白彦花镇 绥远道 俗称西公旗
23205 不适用 乌拉特中旗
Urad-un dumdad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西北巴彦杭盖苏木 绥远道 俗称中公旗
23206 不适用 乌拉特后旗
Urad-un qoit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东北与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交界处 绥远道 俗称东公旗
伊克昭盟
Yexe Juu
23301 不适用 鄂尔多斯左翼前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西营子(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暖水镇
沙圪堵(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沙圪堵镇
绥远道 俗称准噶尔旗
23302 不适用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驻地阿勒腾席热镇 绥远道 俗称郡王旗
23303 不适用 鄂尔多斯左翼后旗
Ordos ǰegün γarun qoit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西北大树湾一带
树林召(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镇
绥远道 俗称达拉特旗
23304 不适用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Ordos baraγun γarun emünedü qosiγu
乌审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东北巴吉代附近)
(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驻地嘎鲁图镇
绥远道 俗称乌审旗
23305 不适用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20]
Ordos baraγun γarun dumdad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驻地乌兰镇 绥远道
23306 不适用 鄂尔多斯右翼后旗
Ordos baraγun γarun qoitu qosiγu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 绥远道 俗称杭锦旗
23307 不适用 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 新街(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 绥远道 俗称札萨克旗
特别旗 23400 不适用 土默特特别旗[21]
Tümed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南 绥远道

行政督察区

编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设3行政督察区。抗战结束后,改划为4区,归绥县市由省府直辖,中华民国行政院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

绥远省政府直辖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领包头1市。抗战结束后,第一区归绥县划为省政府直辖。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核准归绥市设市,计辖1市1县。
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专署驻归绥县,辖归绥、武川、萨拉齐、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6县。抗战结束后,绥县县划属省政府直辖;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3县划属新组建的第三区,自旧第三区划入包头、固阳2县,原省政府直辖的包头市划属本区,计辖1市4县,专署改驻武川县。
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专署驻丰镇县,辖丰镇、集宁、凉城、兴和、陶林5县。抗战结束后,专署改驻集宁县。
第三行政督察区
抗战结束后,以第一区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3县及旧第三区东胜县组成新“绥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计辖4县,专署驻东胜县。
第四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置“绥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五原县,辖五原、临河、包头、固阳、东胜5县及安北设治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增领米仓县;4月改安北设治局为县,增领狼山、晏江2设治局(后均升为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增领陕坝市。抗战结束后,改称“绥远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包头、固阳2县划属第一区,东胜划属新第三区,计辖1市6县,专署改驻陕坝市。

行政区划年表

编辑
绥远省行政区划年表
说明:“?”表示不能确定其发生年份或月份,故放于最有可能的一年内,详见注释
西元 民国纪元 其他 行政区划变更
1913年 民国2年 12
  • 山西省归化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武川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萨拉齐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丰镇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宁远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兴和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陶林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东胜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清水河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托克托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和林格尔县来隶(11月)
  • 山西省五原县来隶(11月)
1914年 民国3年 8
  • 归化县改名归绥县(1月)
  • 宁远县改名凉城县(1月)
  • 丰镇县移属察哈尔特别区域(6月)
  • 凉城县移属察哈尔特别区域(6月)
  • 兴和县移属察哈尔特别区域(6月)
  • 陶林县移属察哈尔特别区域(6月)
1915年 民国4年 8
1916年 民国5年 8
1917年 民国6年 8
1918年 民国7年 8
1919年 民国8年 8
1920年 民国9年 8 1
  • 析五原、武川二县置固阳设治局(5月)
1921年 民国10年 8 1
1922年 民国11年 8 1
1923年 民国12年 9 1
  • 改固阳设治局为固阳县(3月)
  • 析萨拉齐、五原、东胜、固阳置包头设治局(11月)
1924年 民国13年 9 1
1925年 民国14年 10 2
  • 改包头设治局为包头县(1月)
  • 析五原县置临河设治局(6月)
  • 析五原、包头、固阳三县置大佘太设治局(7月)
1926年 民国15年 10 2
1927年 民国16年 10 2
1928年 民国17年 15 2
  • 察哈尔特别区域丰镇县归属绥远省(9月)
  • 察哈尔特别区域凉城县归属绥远省(9月)
  • 察哈尔特别区域兴和县归属绥远省(9月)
  • 察哈尔特别区域集宁县归属绥远省(9月)
  • 察哈尔特别区域陶林县归属绥远省(9月)
1929年 民国18年 16 1
  • 改临河设治局为临河县(1月)
1930年 民国19年 16 1
1931年 民国20年 16 1
  • 大佘太设治局改名安北设治局(6月)
1932年 民国21年 16 1
1933年 民国22年 16 1 1
  • 析包头县置包头市(4月)
1934年 民国23年 16 1 1
1935年 民国24年 16 1 1
1936年 民国25年 16 1 1
1937年 民国26年 16 1 1
1938年 民国27年 16 1 1
1939年 民国28年 16 1 1
1940年 民国29年 16 1 1
1941年 民国30年 16 1 1
1942年 民国31年 18 1 2
  • 改安北设治局为安北县(4月)
  • 析临河县置米仓县(4月)
  • 析临河县置狼山设治局(4月)
  • 析临河县置晏江设治局(4月)
1943年 民国32年 18 2 2
  • 析临河县置陕坝市(10月)
1944年 民国33年 20 2
  • 改狼山设治局为狼山县(4月)
  • 改晏江设治局为晏江县(4月)
1945年 民国34年 20 2
1946年 民国35年 20 2
1947年 民国36年 20 3
  • 析归绥县置归绥市(11月)
1948年 民国37年 20 3
1949年 民国38年 20 3

政府

编辑

省会

编辑

治归绥县,抗战时期一度迁往临河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因析临河县陕坝地区置陕坝市而改为此地。抗战结束后迁回归绥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设置归绥市,省会改为此地。

构成

编辑

民国元年(1912年)4月,中华民国政府沿袭清朝制度,设绥远城将军,并将原清朝绥远城将军衙门改为绥远将军府。民国3年(191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绥远特别行政区,与山西正式分治。同年7月,绥远城将军改为绥远都统,绥远将军府改称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署。此“绥远特别行政区”即后来成立的绥远省之前身。[22]

历任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

编辑
绥远城将军
  • 堃岫(1910年10月8日-1912年10月12日)
  • 张绍曾(署)(1912年10月12日-1914年4月)
  • 潘榘楹(署)(1914年4月21日-1914年7月6日)
绥远都统
绥远省政府主席
  • 徐永昌 (1928年10月20日-1929年8月底调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 李培基 (1929年8月24日-1931年8月免职)
  • 商震(代理)(1931年8月19日-1931年10月)
  • 傅作义 (1931年10月代理,1931年12月28日正式-1932年12月)
  • 冯曦(代理1932年12月- )
  • 傅作义 (-1946年10月)
  • 董其武 (1946年10月-1949年9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哈斯:“论‘归绥乌伊联合会’与晋绥分治”,《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2期,第27-28页。
  2. ^ 荣祥:“略谈辛亥革命时期的家乡旧事”,发表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内蒙古辛亥革命史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3. ^ 3.0 3.1 3.2 邓野. 傅作義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2005 [2022-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8). 
  4. ^ 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全国行政区划表》(1914年,第137页)载:“(民国)元年五月将归化、绥远两厅改称为县。二年四月,因两县置于同一区域内,并县,定名归化。”按:一说1912年5月已合并为一县,内务部职方司第一科:《山西省区域沿革一览表》(《政府公报》第491号,民国2年9月16日,第17册,第532页)仅有归化县、无绥远县。谢观《各省区域沿革一览表》(第107页)同,作“民国元年五月改归化、绥远两厅为归化县”。
  5. ^ 《国民政府公报》第1113号,民国22年4月24日,第9页。
  6. ^ 《政府公报》第2880号,民国13年3月28日,第143册,第1313页。又,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3页。
  7. ^ 《政府公报》第3464号,民国14年11月25日,第163册,第5735页。
  8. ^ 《政府公报》第1544号,民国9年6月1日,第98册,第4页。又,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2页。
  9. ^ 《政府公报》第2529号,民国12年3月27日,第131册,第1518页。
  10. ^ 《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
  11. ^ 《政府公报》第2129号,民国11年2月4日,第118册,第514页。
  12. ^ 《政府公报》第2807号,民国13年1月13日,第141册,第141页。又,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卷下,第62页。按:内政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161页)作1921年10月置设治局,1922年12月改县。当误。
  13. ^ 《政府公报》第3392号,民国14年9月10日,第161册,第4386页。
  14. ^ 《国民政府公报》第120号,民国18年3月20日,第5页。
  15. ^ 《政府公报》第3334号,民国14年7月14日,第159册,第3381页。
  16. ^ 吴承湜:《近六十年全国郡县增建志要》附录,第73页。又,《内政部整理各省行政区划之统计》,《内政公报》第8卷第14期。
  17. ^ 17.0 17.1 17.2 17.3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458号,民国31年4月18日,第25页。
  18. ^ 18.0 18.1 《国民政府公报》渝字第665号,民国33年4月12日,第14页。
  19. ^ 内政部方域司:《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第11版),第162页。按:《杭锦后旗志》(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第17页)谓置于1942年夏。
  20. ^ 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将此旗归入宁夏省。
  21. ^ 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中华民国卷》作“归化土默特旗”,属伊克昭盟。
  22. ^ 内蒙古自治区志,第一章 中华民国政府时期地方政府 第一节 绥远特别行政区都统署主官[失效链接]

参见

编辑
前任:
  绥远特别区
  中华民国一级行政区
1928年-1949年
继任:
  绥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