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羅源縣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歷史上是福州十邑之一,境內有貞孝節烈牌坊、名人故居、閩東建築風格的宗祠和古民居以及中國共產黨相關革命遺址等文物保護單位。本列表列出羅源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及簡要介紹。[1]
自1980年至2021年,羅源縣人民政府先後公佈了9批、累計4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有2處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升格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年代最早的是始建於唐朝中和年間的白馬寺,歷史年代最晚的則是2005年落成的黃氏宗祠。擁有最多文物保護單位的鄉鎮是羅源縣城鳳山鎮,擁有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和8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
-
位於中房鎮乾溪村的陳太尉宮正門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
位於鳳山鎮蓮花山聖水寺內的棲雲洞造像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記
-
位於鳳山鎮岐陽村的岐陽鄭氏宗祠,是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
位於飛竹鎮洋尾自然村的南宋吏部尚書陳顯伯故居,是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名稱 | 年代 | 地址 | 類別 | 圖片 | 簡介 |
---|---|---|---|---|---|
第五批(2001年公佈) | |||||
陳太尉宮 | 宋代—清代 | 中房鎮乾溪村 26°36′07.62″N 119°25′59.45″E / 26.6021167°N 119.4331806°E |
古建築 | 是一座融合了五代、宋、明、清歷代藝術的古建築,原為陳氏宗祠,由河南固始陳氏入閩始祖陳蘇始建於後梁開平三年(909年),歷代歷經重修,佔地面積1155平方米,現有正殿、配殿、前殿尚存。[3] | |
第六批(2006年公佈) | |||||
棲雲洞造像 | 宋代、明代 | 鳳山鎮蓮花山聖水寺側 26°29′04.45″N 119°32′31.67″E / 26.4845694°N 119.5421306°E |
石刻及造像 | 是福建省境內現存年代最早的十八羅漢造像,先後刻制於南宋、明代時期,其中16尊由南宋雕刻家陳曾緣刻制於淳祐八年(1248年),高度介於0.74—0.81米之間,洞壁中有元代至民國歷代名人題寫的摩崖石刻。[3][4] |
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名稱 | 年代 | 地址 | 類別 | 圖片 | 簡介 |
---|---|---|---|---|---|
第八批(2013年公佈) | |||||
中房林氏祖廳旗杆林 | 明代、清代 | 中房鎮林家村 26°36′50.81″N 119°25′47.28″E / 26.6141139°N 119.4298000°E |
古建築 | 是福建省境內最完整、旗杆碣數量最多的旗杆林,由明清名人在林氏祖廳前豎立,如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湖州烏程縣少尹林燈、萬曆河南道參軍林日榮、清朝湖北荊門州知州林芝華等。已有少部分腐化圮毀,現存18對,2019年有修繕。[5][6] | |
岐陽鄭氏宗祠 | 清代 | 鳳山鎮岐陽村 26°29′43.83″N 119°33′01.92″E / 26.4955083°N 119.5505333°E |
古建築 | 是一座明朝萬曆年間建造的宗祠建築,現存建築為清朝重修,坐北朝南,土木結構,由門樓、祖殿和大堂構成,佔地705平方米,總體保存完好。[5][7] |
羅源縣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名稱 | 年代 | 地址 | 類別 | 圖片 | 簡介 |
---|---|---|---|---|---|
第一批(1980年公佈) | |||||
聖水寺 | 清代 | 鳳山鎮蓮花山 26°29′02.26″N 119°32′33.84″E / 26.4839611°N 119.5427333°E |
古建築 | 位於縣城南郊蓮花山腰,始建於北宋紹聖三年(1096年),現存建築為明朝萬曆年間所建,寺廟為土木結構,整體對稱,坐東朝西偏北,面寬 14.24—19.6米,進深58.3米,面積1544平方米,包括山門、迴廊、瀉露池、鐘鼓樓和大雄寶殿等結構,寺側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棲雲洞造像。寺內外原有大量石刻和題刻,稱作蓮花山摩崖石刻,部分毀於文革時期。[8][9]:843 | |
萬壽塔 | 清代 | 鳳山鎮鳳碟廣場 26°29′22.4″N 119°32′31.25″E / 26.489556°N 119.5420139°E |
古建築 | 別稱市心佛塔,位於羅源縣城街心,始建於唐朝,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重修,共13層,通高13米,花崗岩材質,八角形樓閣式,層際飾以青石塔檐,內部鏤空,自下至上寬度遞減,1—4層為對開花崗岩築造,5—13層則為整石。[10][9]:844 | |
烈士陵園 | 現代 | 鳳山鎮蓮花山 26°29′04.71″N 119°32′33.06″E / 26.4846417°N 119.5425167°E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是66位與羅源有關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的遺骸安葬處,1957年11月建成,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由陵墓、紀念碑、紀念亭等構成,陵園中的六角紀念亭里豎有一通高2米、寬0.7米的青石,上有葉飛題字「光榮的革命烈士萬古長青」。[11][9]:846 | |
才翁石 | 宋代 | 白塔鄉白塔村 | 石窟寺及石刻 | 位於白塔村走馬嶺(省城通往江浙一帶的必經驛道)之下,為北宋慶曆年間的福建提點刑獄蘇舜元(字才翁)所題刻的「才翁所賞刻石」6字,南宋時寧德縣主簿陸游經過此地,寫信請求縣令添置護欄加以保護。福州府知府李拔經過此地時立下一通五律碑刻。現今題刻遺蹟被刷上紅漆,加以保護。[12][9]:895 | |
壽橋宋墓 | 宋代 | 西蘭鄉壽橋村長潭山 26°27′41.02″N 119°24′03.21″E / 26.4613944°N 119.4008917°E |
古墓葬 | 是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進士、大學士、惠州府知府黃孟永的墓地,因其宏大氣派而被當地百姓訛傳為「皇帝墓」。墓地依山而建,共三層,寬100米,深90米,現僅餘一個高2.6米的墓碑,墓面和墓道砌石已軼失,另有一面小石碑、石虎、石羊、石人各一對。該墓在文革和1985年兩次遭到較大損壞。[13][9]:844 | |
許洋宋墓 | 宋代 | 西蘭鄉許洋村蓮花崗 | 古墓葬 | 是南宋咸淳年間將作監主簿、黃孟永侄子黃克昌的墓地,坐西向東,以花崗岩鋪就,寬65米,深70米,文革時期墓道改建為水田,鋪石被撬走挪作他用,墓內雖有一些文物,但因機關重重而鮮遭盜墓。現存墓志銘碑、墓碑、石旗杆、石獸和石像生等。[13][9]:844 | |
巽峰塔 | 明代 | 鳳山鎮南門社區小蓮花山頂 26°28′56.83″N 119°33′33.95″E / 26.4824528°N 119.5594306°E |
古建築 | 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花崗石結構,八角樓閣式,俯瞰羅源灣,共7層,高19.34米,底層開一面朝西北的門,旁立兩尊塔神石像,層內佛龕中有青石羅漢雕塑。曾因歷經風雨而顯得殘破不堪,1987年重砌。[14][9]:844 | |
碧岩寺 | 清代 | 碧里鄉雙貴山中 26°27′59.31″N 119°43′52.80″E / 26.4664750°N 119.7313333°E |
古建築 | 位於雙貴山岩洞中,初建於北宋景德年間,明朝重建,現存建築為清朝同治年間重修。建築面積164平方米,土木結構,仿明式建築風格,單檐硬山頂,建築所處洞窟是羅川八景中「匹岩飛雪」的所在地。[15][9]:843 | |
石香爐 | 元代 | 碧里鄉廩頭村昭佑王宮內 26°27′23.09″N 119°44′27.52″E / 26.4564139°N 119.7409778°E |
石窟寺及石刻 | 又名玉香爐,因其色澤瑩白溫潤如玉而得名。製造於元朝至正六年(1346年)四月,葉蠟石材質,高1.4米,由爐身、爐座構成,爐座高0.94米,分為3層,上有浮雕圖案,爐身上刻有建造年代的字樣。[16][9]:845 | |
第二批(1986年公佈) | |||||
烈女坊 | 清代 | 中房鎮厚富村楊溪水尾 26°32′38.62″N 119°21′16.37″E / 26.5440611°N 119.3545472°E |
古建築 | 立在節孝坊旁側,建於乾隆五十四年(1754年),是清禮部為紀念因未婚夫去世而絕食至死的烈女李淑玉而立的牌坊,為花崗石建造,重檐4柱3門,高5.6米,寬5.4米,額匾青石刻「義烈可嘉」四字。[17][9]:845 | |
節孝坊 | 清代 | 中房鎮厚富村楊溪水尾 26°32′40.76″N 119°21′10.48″E / 26.5446556°N 119.3529111°E |
古建築 | 距烈女坊17米,是當地縣令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為朱登友的妻子陳氏所立的牌坊,花崗石材質,單檐4柱3開間,匾上題有「節孝可風」四字。與未婚節孝坊不同的是,已婚者的牌坊應立在路的旁邊。[17][9]:845 | |
東山宮 | 清代 | 中房鎮林家村 26°37′00.02″N 119°25′51.44″E / 26.6166722°N 119.4309556°E |
古建築 | 正殿建於明洪武年間,後殿及宮門建於清朝。正殿單檐歇山頂,雕樑畫棟,戲台上有八角形藻井,由數十個形態各異的斗拱疊成,上繪有「雙鳳朝陽」彩繪。[18][9]:843 | |
新福宮 | 清代 | 中房鎮沙坂村 26°36′58.73″N 119°26′17.30″E / 26.6163139°N 119.4381389°E |
古建築 | 始建於清朝,民國13年(1924年)重修正殿,並添建了兩側廊廡,總面積468平方米,建築物包括宮門、兩廡、戲台、正殿。戲台雕刻精細,彩繪鮮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18][9]:843 | |
天后宮 | 明代 | 鳳山鎮府前街 26°29′21.16″N 119°32′55.93″E / 26.4892111°N 119.5488694°E |
古建築 | 原建於縣西北西洋嶺上的南陳橋頭,清乾隆五年(1740年)移建於東郊江尾下現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重修。由宮門、戲台、兩廡、大堂、後殿及梳妝樓等組成,土木結構,硬山式屋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戲台被拆除,宮門被改造,其餘保持原貌。[18][9]:843 | |
小雲宮 | 清代 | 白塔鄉小雲村水尾 26°27′05.04″N 119°27′53.03″E / 26.4514000°N 119.4647306°E |
古建築 | 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築面積413平方米。大殿單檐懸山頂,面寬5間,進深4間。戲台飾以花鳥人物浮雕,有「羅源戲台工藝之首」的讚譽。[18][9]:843 | |
曹山寺 | 清代 | 飛竹鎮豐余村西 26°31′49.51″N 119°17′52.58″E / 26.5304194°N 119.2979389°E |
古建築 | 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三年(956年),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拓基擴建,建築面積639.29平方米。山門、兩廡廊、鐘鼓樓和大殿皆保存完好,面寬19.56米,進深32.65米,寺後原有兩座宋元僧尼藏骨塔,後有一座遭盜。[19][9]:843 | |
未婚節孝坊 | 清代 | 飛竹鎮守善村 26°32′14.59″N 119°19′26.14″E / 26.5373861°N 119.3239278°E |
古建築 | 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朝禮部為葉雪娥立的牌坊,嘉獎她20歲未嫁喪夫,居孀奉養婆母。坊為青石構造,高5.6米,樓閣式,單檐4柱3門,中門最大,高2.75米,寬1.95米,有形態各異的浮雕,坊額上飾以雙獅戲球浮雕,有「未婚節孝」4字石匾。[17][9]:845 | |
尤光被墓 | 明代 | 松山鎮五里社區小蓮花山東麓 | 古墓葬 | 為明萬曆四年(1576年)進士、官至戶部郎中的尤光被安葬處,寬、深均為7米,壙三面砌3層花崗石圍屏,從內向外逐層升高,壙寬3米、高5米,壙前立青石制重檐式三間墓碑,建有一座亭,高1.85米,深1.12米,中置墓碑,上刻40字。[9]:843 | |
吳型山墓 | 清代 | 松山鎮呂洞村塘尾山麓 26°28′29.92″N 119°33′51.49″E / 26.4749778°N 119.5643028°E |
古墓葬 | 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舉人、道光《新修羅源縣誌》總理吳型山的安葬地,坐南朝北,寬16米、深26米,三合土構築,頂高8米,門寬11.5米,高1米,前有單檐墓亭,距墓門6米許有一堵內刻「南極星輝」,外刻「萬象朝宗」各4字的石護欄。[9]:843 | |
白馬寺 | 清代 | 鑒江鎮東灣村 26°32′01.78″N 119°44′44.08″E / 26.5338278°N 119.7455778°E |
古建築 | 始建於唐中和二年(882年),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建的大雄寶殿為土木結構,總面積481平方米,單檐硬山頂,面寬5間,進深4間。山門屋頂有一座泥塑7層小塔,高0.53米。[9]:843 | |
洪福寺 | 明代、清代 | 洪洋鄉皇萬村洪福山腰 | 始建於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現存山門、大殿是明隆慶六年(1572年)建築,前殿、後殿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寺為土木結構,從山門至後殿高差6.64米,建築總面積1531平方米。大殿為單檐歇山式屋頂,面積437平方米,藻井有明代彩畫「丹鳳朝陽」,台陛青石構造,上有雙龍搶珠浮雕。[9]:843 | ||
水尾亭橋 | 明代 | 中房鎮厚富村小溪水尾 | 是羅源縣唯一現存的木亭橋,始建於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全木材質,長21米,寬4.5米,橋上的歇山頂式木亭由十扇木架組成,高3.5米,橋兩側建有木護欄和固定長凳。[20]:56 | ||
第三批(2001年公佈) | |||||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總指揮部舊址 | 近現代 | 白塔鄉百丈村 26°25′16.77″N 119°25′49.78″E / 26.4213250°N 119.4304944°E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攻打羅源縣城時駐紮的總指揮部,系清末土木結構的古民居,原為陳氏住戶所有,總面積2428平方米,有面向不同方向的主樓和附屬樓,四周圍以風火牆,南北側建有炮樓,北炮樓己毀。[21][22] | |
久安橋 | 清代 | 霍口畲族鄉霍口村西 | 古建築 | 是羅源境內最古老、單孔跨度最長的石橋,曾是連通福州至古田杉洋的必經之路,因形如蝦蛄又被稱作蝦蛄橋,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長17米,寬3.5米,單孔淨跨10.5米,現總體保存完好。[23][20]:58 | |
旗杆厝 | 清代 | 霍口畲族鄉洋頭裏村 | 古建築 | 因門前豎旗杆碣一對而得名,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由村人卓全名建造,佔地面積1643平方米。有主樓與附屬樓各1座,坐西朝東。正厝已毀於火災,現存的橫厝為一門樓、四廳堂、八書院的大型土木結構民居,全座結構分三部分而又緊密相連,四周圍以火牆。[20]:69 | |
福壽橋 | 宋代 | 松山鎮小獲村 | 古建築 | 是羅源縣最長的古橋樑。始建於宋代,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三月重修,因橫跨小獲溪俗稱小獲橋。西南—東北架向,花崗石結構,六墩七孔平板橋樑,長40.75米,寬3.75米,兩旁設護欄,高0.77米。橋北側的右邊豎有一面記載着建橋經過及捐款人名的「福壽橋碑」。[12] | |
王認橋 | 宋代 | 洪洋鄉王認村 | 古建築 | 始建於宋紹興三年(1133年),由陳杲出資建造,東西架向,花崗石結構,三孔二墩,長22米,寬3.7米,高4.8米,欄板有動物浮雕。1945年橋面兩條石板曾發生斷裂。[12][20]:67 | |
第四批(2004年公佈) | |||||
黃氏宗祠 | 現代 | 鳳山鎮鳳南路輔路與盛世廣場西路交叉口西側 26°28′59.5″N 119°33′19.17″E / 26.483194°N 119.5553250°E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又名三黃宗祠,始建於宋朝,為祭奠當地黃姓始祖黃膺而建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拆改他用。2003年,黃膺第38世孫黃如論主持建立籌委會復建,新建築於2005年竣工,佔地6.86畝,建築面積1762平方米,為土木結構仿宋牌樓。[24] | |
第五批(2007年公佈) | |||||
林九娘墓 | 元代 | 飛竹鎮西洋宮左上方70米 | 古墓葬 | 墓主林九娘本名林淑靖,因唐貞元六年(790年)陳靖姑祈雨殉難而悲慟絕食而死,鄉人懷念她做了很多為當地有益的事而將她葬在西洋靈蛇山腹下,並在墓邊立廟奉林九娘為神而祭祀她。元朝至治元年(1321年)該廟住庵林德福重修墓地,1997年西洋新宮重建後墓也得以重修,整體為石砌八角形,直徑3米,墓面寬12.20米,深13.30米,總面積162.26平方米。[25] | |
瑞雲寺海會塔 | 宋代 | 松山鎮外洋村西瑞雲寺外北側約100米處 26°25′26.80″N 119°36′45.83″E / 26.4241111°N 119.6127306°E |
古建築 | 是安葬和尚遺骨的墓塔,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清宣統元年(1909年)在洪災中損毀,1990年被發現後得以重建。塔高2.6米,坐西向東,花崗石結構,由塔座、塔身組成,塔身正面下端虛設門龕,門楣上刻有記錄建造時間的楷體字樣,側面有藏骨瓮。[26] | |
陳顯伯故居 | 宋代 | 飛竹鎮洋頭村洋尾自然村 26°31′47.32″N 119°19′48.26″E / 26.5298111°N 119.3300722°E |
古建築 | 是南宋地方名人陳顯伯的出生地,有明顯的宋代建築特徵,1934年毀於大火,後屢有重建,2014年當地村民斥資60萬元人民幣重修。屋前的空埕上保留有南宋時期的上馬堂,祖屋大廳牆上懸掛有記載陳顯伯生平事跡的掛板和由族譜收集來的陳顯伯肖像畫。[27][28] | |
第六批(2017年公佈) | |||||
城隍廟 | 宋代 | 鳳山鎮北大路縣政府東側 | 古建築 | 是福建省內保存相對完整、單體建築面積較大的城隍廟,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在元朝、明朝有修繕,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大修,1943年後被用作縣立中學的校舍,1956年成為實驗小學印刷廠,印刷廠關閉後閒置了一段時間,後得以重新開放,並進行了仿古修繕。總建築面積1820平方米,通面闊約20米,通進深約100米,由前埕、戲台、前殿、後殿共四進建築構成。[29] | |
林可彝故居 | 清代 | 鳳山鎮北大路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位於城隍廟旁邊,為中國共產黨烈士林可彝的居住地,清代古民居樣式,佔地面積9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牆上有斑駁的彩繪殘留,屋檐上有石獅雕像,2021年,羅源縣政府耗時1年將故居進行了修繕,恢復了馬鞍牆等閩東風格建築構造。[30] | |
藍氏宗祠 | 清代 | 飛竹鎮飛竹村塔里自然村 | 古建築 | 為當地畲族藍姓的宗祠,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2003年8月重修,晚清建築結構,整體保存完好。宗祠坐北向南偏東15度,祠面寬19.9米,進深21米,面闊四柱三間,進深七柱六間,佔地面積417.9平方米,門兩側立有兩對青石旗杆,牆上的馬鞍牆刻有一些計劃生育的標語。[31] | |
梧桐33號古民居 | 清代 | 飛竹鎮上梧桐村33號 26°26′16.65″N 119°20′44.56″E / 26.4379583°N 119.3457111°E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建築坐東北朝西南,始建於清代,平面呈長方形,總面闊23.01米,進深24.11米,佔地面積554.77平方米,由堂門、天井、主座構成,主座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穿斗式木構架,重檐歇山頂,門前有兩尊石獅,外側則圍以馬鞍牆。[32] | |
第七批(2020年公佈) | |||||
壽橋村19號伙牆古厝 | 清代 | 西蘭鄉壽橋村19號 26°27′56.23″N 119°23′12.62″E / 26.4656194°N 119.3868389°E |
古建築 | 又名徐家古厝,為當地徐姓唯一的古民居,有「義女偷錢壓死錢間」的傳說,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廳前的四面牆壁、房梁托均有精美的藝術雕刻,該民居曾每年要搭台唱神戲,90年代後改為播放電影。[33] | |
香嶺15號民居 | 清代 | 霍口畲族鄉香嶺村15號 26°31′56.30″N 119°12′08.11″E / 26.5323056°N 119.2022528°E |
古建築 | 為清朝中期建築,坐東南朝西北,建築面積321.36平方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頂,二進式建築,天井左右為廂房、主座,廳堂兩側有次間、小弄和樓梯、梢間,小弄尾兩側圍牆開小門。[33] | |
第八批(2021年9月公佈) | |||||
紅軍總醫院羅源厚富分院舊址 | 清代 | 中房鎮厚富村30-1號 26°32′43.99″N 119°21′13.43″E / 26.5455528°N 119.3537306°E |
古建築 | 舊址所在建築是厚富村朱氏祠堂,1933年中共在該村成立厚富鄉蘇維埃政府,翌年中共連羅縣委在此地設立一所紅軍醫院分院,內有一面可能刻自道光年間的朱熹祖訓木屏風,由6扇合成,寬4米,高2米。2014年有修繕。2023年入選第二批福建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34][35][36] | |
羅源縣人民游擊隊磹石駐地舊址(葉飛將軍磹石舊居、紅軍工農食堂) | 近現代 | 西蘭鄉磹石村5號 26°31′11.66″N 119°22′42.04″E / 26.5199056°N 119.3783444°E |
古建築 | 兩建築相鄰,均為羅源縣的紅色旅遊景點[37]。駐地舊址建築為當地的楊姓祖宅[38],1934年中共游擊隊在此駐紮,後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上將的紅軍領導人葉飛也曾在此居住,佔地面積約為15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兩建築內部均展陳了一些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遺留物件[39];1949年2月,中共地下黨再次在此建立聯絡站。2010年代有修繕。[34][40] | |
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磹石)陳列館 | 近現代 | 西蘭鄉磹石村7號 26°31′11.89″N 119°22′40.99″E / 26.5199694°N 119.3780528°E |
古建築 | ||
第九批(2021年11月公佈) | |||||
林可彝烈士墓 | 中華民國 | 起步鎮蘭田村 | 古墓葬 | 墓主林可彝在1928年因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而遭殺害後由戰友護送靈柩葬於此地。墓呈鳳字形,佔地面積72平方米,坐東北朝西南,墓前有花崗岩石碑。羅源縣現時有組織赴該地緬懷林可彝的活動[41],在烈士墓被發現前,對林可彝的各種緬懷活動均在羅源革命烈士陵園進行。[42][43][44] |
參考資料
編輯- ^ 福州市文物局 (編). 福州市文物志. 福州市: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20: 341, 347, 372–374. ISBN 9-787-211-08504-0.
- ^ 罗源文物保护单位. 羅源博物館.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 ^ 3.0 3.1 人文历史.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16-08-25 [202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云洞造像. 羅源博物館. 2015-02-10 [202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 ^ 5.0 5.1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2013〕9号). 2013-01-28 [2022-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11).
- ^ 梁發平; 吳夏榕. 积厚流光——罗源中房林家祖厅. 福州晚報海外版. 2023-08-21 [202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1).
- ^ 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岐阳郑氏宗祠. 羅源博物館. 2013-02-01 [202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9).
- ^ 云赏•闽中伽蓝 | 福州罗源圣水寺 - 福建省佛教协会. 福建省佛教協會. [202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4).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黃家燊; 羅源縣建設局. 罗源县建设志. 1995.
- ^ 人民日報, 人民號. 滨海玉石文化城:天下石 罗源工. 人民號. [202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4).
- ^ 福建老区建设-那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福建省老區促進會. 2023-06-16 [202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4).
- ^ 12.0 12.1 12.2 宋代重要文物.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13.0 13.1 罗源“皇帝墓”的前世今生. 羅源灣新聞網. 2012-11-07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关于公布罗源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13-03-11 [202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6).
- ^ 碧岩寺.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16-03-28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香炉.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17.0 17.1 17.2 厚富村烈女坊,厚富村节孝坊.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18.0 18.1 18.2 18.3 新福宫、天后宫、小云宫、东山宫图片.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为防舍利塔再次被盗 罗源村民集资保护千年古寺. 中國新聞網. 2017-03-09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20.0 20.1 20.2 20.3 羅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罗源县志. 方志出版社. 1998 [2023-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6).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日总指挥部旧址.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文明旅游 | 追寻红色记忆 触摸烽火岁月_文明风景旅游区_罗源文明网.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0-08-26 [202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 ^ 羅源縣融媒體中心. 古色古香满罗源!一起探寻这些古塔古桥中的人文风韵…. 2019-06-26 [202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7).
- ^ 吳順良等; 羅源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罗源县姓氏志. 2001: 51–52.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九娘墓.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寺海会塔. 羅源博物館. 2013-05-0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百年古厝带你穿越时空. 福州新聞網. 2020-05-22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村民自筹60万重修陈显伯故居 先贤事迹影响后人. 福州新聞網. 2015-02-05 [2023-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5).
- ^ 福州新聞網. 罗源城隍庙完成修缮 保持了“古风”“古味”“古意”. 海峽網. 2021-09-23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任思言. 罗源林可彝故居完成修缮 近期可对外开放. 福州日報. 2021-08-14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里洋蓝氏宗祠. 羅源博物館. 2018-01-3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桐33号古民居. 羅源博物館. 2018-01-3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33.0 33.1 罗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0-03-20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34.0 34.1 关于对拟评为罗源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示.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1-08-31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罗源厚富村“红军医院旧址”动工修复 拟打造沿线“乡村文化游”. 羅源灣新聞網. 2014-01-06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8).
- ^ 福建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PDF). 福建黨史方志網. 2023-05-17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1-29).
- ^ 罗源县西兰乡磹石村:让红色教育“活”起来. 福州新聞網. 2023-11-10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 ^ 磹石村.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3-06-05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 ^ 【“青”述党史】罗源县人民游击队磹石驻地旧址. 羅源灣新聞網. 2021-07-09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8).
- ^ 修缮革命旧址 擦亮红色记忆. 羅源灣新聞網. 2018-08-20 [202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8).
- ^ 罗源县【福蕾行动计划】“童心向党 缅怀革命先烈”. 2021-04-03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 ^ 罗源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1-11-30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7).
- ^ 关于对拟评为罗源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示. 羅源縣人民政府. 2021-11-10 [2023-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9).
- ^ 一束鲜花献给您:罗源中小学生清明祭扫烈士墓. 羅源灣新聞網. 2011-04-01 [2023-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