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
羅剎(梵語:राक्षस,羅馬化:Rākṣasa,巴利語:Rakkhasa),又作羅剎姿、羅叉娑、羅剎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等,意譯爲可畏、速疾鬼、護者。羅剎女稱羅叉私、羅剎斯(梵語:Rākṣasī)[1]。印度教神話體系中一種常見的鬼神(其他鬼神包括阿修羅和畢舍遮等),在佛教中被歸屬於有福德、威神力的強大鬼神,爲四大天王多聞天王的手下,也是密宗十二天中西南方的護法神[1][2],稱爲羅剎天,別名涅哩底(梵語:Nairṛtī,巴利語:Nirṛti),又作泥哩底王、禰哩底王。
印度教
編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前身)經典《梨俱吠陀》裏就已經提到羅剎。《梨俱吠陀》說,羅剎和夜叉是由生主的兩隻腳的腳趾所生,羅剎是夜間活動的怪物,侵襲人類,妨礙祭祀。祂們被形容爲像貓頭鷹、兀鷲或狼一樣捕食人;人們還乞求因陀羅和蘇摩殺光羅剎與羅剎女[3]。相傳原爲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稱,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遂成爲惡人之代名詞,演變爲惡鬼之總名。羅剎男爲黑身、紅髮、綠眼,羅剎女則如絕美婦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
羅剎與夜叉
編輯羅剎是一類吃人的怪物,相傳和夜叉是由生主的兩隻腳的腳趾所生,兩者一直互相爭鬥。
羅剎與阿修羅
編輯羅剎與阿修羅都是男性醜陋、女性美麗的怪物,其間最主要的區別是,阿修羅是與提婆天神爲敵,而羅剎則主要侵擾人類。概因阿修羅本來是天神中的一族,後來才被貶斥爲天魔。
羅剎女
編輯與男性羅剎經常被想像爲紅髮青面獠牙的怪物不同,羅剎女(當她變成人形時)據說是「絕妙者」,長相美麗[4]。如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怖軍之妻希丁芭就是一個美貌的羅剎女,並生有一子名瓶首[5]。
雖羅剎女長相美麗,卻象徵着破壞、不幸、災禍,被視同死亡之后(梵語:Mṛtyu,本義是死亡)。一般又視之爲疾病、危險、恐怖之神婆耶(梵:Bhaya)或「地獄之母」。其威力甚鉅,甚或可超越災禍,而成爲地府之支配者。
佛教
編輯《楞嚴經》認爲羅剎爲具有神通力,可疾飛或速行;吸收爲護法神[6],列入八部眾,是四大天王多聞天王手下。
佛教也認爲羅剎女美麗而兇狠,在《佛本行集經》四十九卷、《出曜經》〈如來品〉等佛經中記載祂們裝飾華麗,以引誘人們上當受其捕食。
羅剎形象在密宗中多作男身,在十二天中被稱爲「羅剎天」,係一手執刀刃,騎白獅,呈恐怖形之鬼王名。
三十六種餓鬼里排第二十六位的餓鬼也是羅剎鬼。[7]
影響
編輯民間傳說
編輯羅剎的概念隨着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擴散而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被認爲是吃人的怪物[8],在中國民間文化中也深入人心,以前故事就有山裏有許多吃人的羅剎的。[9]
其他
編輯學者記載元朝時,有俄羅斯探險隊遇險,倖存者逃到中國境內,當地人見其紅髮、白面,驚恐認爲是惡鬼,又因俄羅斯國名Россия(Rossiya)發音近「羅剎」,漢人就將俄羅斯翻譯爲羅剎國,此稱在清朝文獻中多見。清初稱羅剎[11]。
參考文獻
編輯註釋
編輯- ^ 1.0 1.1 蘇慧廉. 《漢傳佛學大辭典》. 1937年.
- ^ 《古代印度文藝理論文選》,金克木著,11頁
- ^ 《梨俱吠陀》,第7卷,CIV
- ^ 《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1680頁
- ^ 《摩訶婆羅多》,初篇143章
- ^ 《楞嚴經》:情少想多,輕舉非遠,即爲飛仙、大力鬼王、飛行夜叉、地行羅剎,游於四天,所去無礙。其中若有善願善心,護持我法;或護禁戒,隨持戒人;或護神咒,隨持咒者;或護禪定,保綏法忍;是等親住如來座下。
- ^ 徐華龍. 中国鬼文化.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 108. ISBN 9787532108121.
- ^ 慧琳,《一切經音義》:「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
- ^ 肖若木. 上班孔子・下班莊子 从容驾驭工作和生活的智慧. 華夏出版社. 2011年3月. ISBN 9787508062143.
- ^ 《印度尼西亞民間故事》,許友年譯,「聰明的鼠鹿」篇
- ^ 郭文深. 俄罗斯国家名称变迁考——从“罗刹”到“俄罗斯”. 江淮論壇. 1001-862X(2010)03-0105.
「羅剎」是清朝初年中國人對俄羅斯的一種特殊稱呼。陳復光說:「羅剎,時清廷呼俄羅斯人羅剎」
參考書籍
編輯- 《世界神話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ISBN 7-205-00960-X
延伸閱讀
編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