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1je5學派大乘佛教中的早期派系,以修習般若空義為主,以須菩提舍利弗文殊師利菩薩等人為始祖。《般若經》為他們所尊奉的經典,也是由他們教義的集成。中觀學派為他們的直系後裔。魏晉南北朝時由鳩摩羅什等人傳入中國,道安稱為本無宗,在漢傳佛教中有六家七宗的說法。

語源語義

編輯

bo1je5」為梵語Prajñā音譯,本義為「超越之智慧」。字根爲प्र-(Pra)超越的、超前的,印歐語同源詞包括英語、拉丁語pre-,pro-等,均義爲向前、前面、超過;和ज्ञा(jñā,知覺、知識或了解),印歐語同源詞包括拉丁語gnoscere、希臘語gignoskein、俄語znat、英語know等。 因此,在字面上,慧(Prajñā)有是一種高級的知覺能力,是一種分辨因緣、於簡擇的能力[1][2]有情眾生都擁有這種能力。具備慧的人,可依自己的觀察力,來選擇正確的道路;缺少智慧,即是愚癡無明

歷史

編輯

教義

編輯

般若思想是佛教般若經典中蘊含的一種思想,概括來說就是(śūnyatā)的思想。世間眾生對於身外所認識的萬事萬物,以致他們的自身,認為都是真實的東西,般若學派認為,這種觀念是由於無明(avidyā)導致顛倒,即是把虛幻的、假的東西倒過來視為真實的,而般若這種智慧能讓我們洞悉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真實的自體存在。在這裏,所謂真實的自體,又稱為「自性」,否定自性的存在就是空。

經典

編輯
  1.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慧,謂於法能有簡擇。」
  2.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10:「簡擇所緣邪正等相,說名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