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國
蓬國或蓬王國(Pong),是曼尼普爾傳說中傣撣民族建立的一個古國,「蓬」是曼尼普爾人對傣撣民族的稱呼[1]:41。早期曾有學者堅信蓬國是尚未被人所知的強大撣族古國,不過現代研究認為蓬國實際上是傣族孟卯與孟拱的歷史流傳到曼尼普爾人地區後混湊出的傳說故事。
概念的提出
編輯最早提出傣撣民族歷史上存在一個「蓬國」的文獻是1835年英國軍官羅伯特·波瓦洛·彭伯頓(Robert Boileau Pemberton)向英印當局提交的《關於英屬印度東部邊界的報告》(Report on the Eastern Frontier of British India)[2]:91。彭伯頓率軍至緬甸王國治下的印緬邊界曼尼普爾地區考察時,發現一位撣族老人藏有一部用撣文抄寫的編年史手稿,隨行的翻譯人員將撣文譯為曼尼普爾文,彭伯頓根據譯稿將其中記載的大量內容寫入《報告》中。彭伯頓在《報告》中談到,那部撣文編年史記載,撣族早在公元1世紀時就建立過一個叫「蓬」的王國,其鼎盛時期的領土包括了從今印度阿薩姆邦和緬甸北部、東北部直到中國雲南邊境一帶[3]:108。自此以後,世人均以「蓬國」為謎,甚至有人認為「蓬國」是強大的古代撣族王國[4]:322。
傳說故事
編輯彭伯頓《關於英屬印度東部邊界的報告》第三部分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對曼尼普爾人來說,他們生活的這一地區自古就叫「蓬王國」,蓬王國的首都是緬甸人稱呼的「孟拱」(Mogaung)、撣人所稱的「勐卯龍」(Mongmaorong)。編年史中記載的蓬王國首位國王叫庫爾利(Khool-liee),於公元80年左右在位,至公元667年穆爾格諾(Murgnow)即位,共傳12世。期間蓬王國從北向南展開徵服,到穆爾格諾時至少已有27個城市向蓬國朝貢。777年穆爾格諾辭世,長子蘇坎法(Sookampha)即位,蘇坎法命其弟三隆法(Samlongpha)率軍四處遠征,先向東征服八莫,使蓬國領土擴展到雲南邊境,隨後西征巴沙國(Basa,即卡恰爾王國都城邦加[Banga])、特里普拉、阿薩姆。後來三隆法派了信使前往勐卯龍,向蘇坎法匯報他的功績,並表示他想返回蓬國。結果信使卻向蘇坎法說三隆法想回到勐卯龍篡位,於是蘇坎法計劃毒死三隆法,卻被他們的母親提前獲悉此事,立刻派人送信告知三隆法。三隆法的妻子與兒子獲得准許前往阿薩姆與三隆法團聚,三隆法的這個兒子名叫召那坤(Chownakhum),據說他成為了後來阿洪姆王國的王子。公元808年蘇坎法辭世到1315年,王位共傳10世,沒有發生重大事件。1332年,蓬國邊界的幾個村莊與雲南的幾個村莊爆發衝突,蓬國國王與中國國王在勐熙(Mongsee,即昆明)會晤。與之會晤的中國統治者叫「Chowongtee」(朱皇帝),又叫「Shuntee」(順帝)[注 1],最後蓬國處罰了肇事者,雙方消除誤會。隨後中國認識到了蓬國的強大,決定征服之。中國派出一個名叫「Yangchangsoo」(楊尚書)的將軍,經過兩年征戰攻陷蓬國都城孟拱。國王蘇岸法(Soognampha)與長子蘇基法(Sookeepha)逃到緬甸尋求避難,但被緬甸出賣將其遣送給中國人。孟拱陷落的同時,懷有身孕的蓬國王后帶着另外兩個兒子北逃,兩年後在南拱河(Namkong)岸邊建立了新城鎮「勐拱」(Moongkong),由蘇岸法的次子、三子等順位統治,最後由蓬國王后逃亡時生下的幼子蘇伍法(Soo-oop-pha)繼位。蘇伍法於1363年率軍攻入緬甸,佔領並摧毀了實皆城。約1513年,蘇賓法(Soopengpha)即位,他統治時期蓬國被緬甸征服,蘇賓法在1568年辭世。其子蘇可法(Sookopha)曾兩次成功入侵暹羅。到公元18世紀,蓬國的國勢衰落,昭庫爾森(Chowkhoolseng)即位後,緬甸貢榜王朝興起,約在1752年,蓬國連名義上的獨立也喪失了。[3]:109-116
爭議
編輯存在
編輯部分學者認為「蓬國」確是緬甸早期歷史上的一個古國。威廉·威爾遜·亨特相信,蓬國同特里普拉、雲南和暹羅接壤,孟拱是蓬國的首都,蓬國直到18世紀中葉才被緬甸滅亡[6]:339。阿瑟·珀夫斯·菲爾也相信「蓬國」是傣族在公元1世紀建立的國家[7]:12。亞歷山大·達林普爾在《東方搜奇錄》(Oriental Repertory)中提到,1763年時阿薩姆東南部和緬甸西北交界處有一個名為「Poong」的國家[4]:322。東方學家亨利·玉爾同樣認為緬北撣人地區存在過一個「蓬王國」[8]:174-175。中國學者朱昌利認為「蓬國」是撣族早期國家,阿洪姆王國與蓬國有很深的淵源[1]:40。黃惠焜稱蓬國是一個「被忽略的撣傣古國」,又將蓬國與孟卯聯繫起來,認為瑞麗江流域就是「蓬國」的中心地帶,「孟卯」、「蓬國」與「憍賞彌」都是對同一傣撣民族古國的不同稱呼[9]:6。《傣族簡史》一書認為蓬國確是撣族先民建立的國家,並認為史學界對蓬國地望不盡統一反映了「古代撣人分佈之廣」[10]:10。
不存在
編輯莊延齡認為「蓬國」是南詔西部的傣族地區(包括孟卯、孟養、孟拱、木邦等)[11]:23,詹姆斯·喬治·斯科特贊同此說[12]:190,伯希和則不認同蓬國是南詔的一部分[13]:159-160。內伊·埃里亞斯認為「蓬國」指的就是孟卯[14]:29。托馬斯·卡倫·霍德森認為「蓬國」只是曼尼普爾人對與他們打交道的傣撣王國中最強大者的稱呼[15]:114。戈弗雷·埃里克·哈威認為「蓬國」就是「卯」,包括怒江至雅魯藏布江之間的廣大傣族地區[4]:322。方國瑜認為所謂蓬國「想亦根據傳說」[16]:8。德宏學者楊永生認為,印度阿洪姆人在追溯祖先歷史時(阿洪姆人自德宏遷徙過去),把祖先建立的國家稱為「蓬」,蓬國就是孟卯[17]:243。
緬甸撣族學者召·賽蒙·芒萊、雲南大學教授何平等認為,「蓬國」傳說中的首任國王「庫爾利」與568年創建孟卯的根蘭是同一個人,「穆爾格諾」與埃里亞斯《上緬甸及滇西撣族歷史概述》[14]記載的孟卯30代國王「摩坑能」(Mo-Kang-Neng)是同一個人,蘇坎法就是孟卯君主思可法,被中國趕走的蘇岸法、蘇基法就是麓川之役戰敗逃亡的思昂法、思機法,所謂「楊尚書」實際是明將、兵部尚書王驥,三隆法西征與蘇岸法被緬甸交給中國人的傳說同樣出現在孟卯的故事中。因元明時期均發生過中國大規模征討孟卯的戰役,「蓬國」編年史將元、明的皇帝混為了同一個人。何平認為除了時間不一致以及人名拼寫的差異外,「蓬國」的傳說故事很多就是孟卯歷史的故事。「蓬國」王后建立「勐拱」後的後蓬國時期的故事,則又與孟拱的歷史相同。那部撣文編年史實際就是孟卯編年史與孟拱編年史的內容湊起來的,「蓬國」實際上並不存在。[18]:34-36[19]:76
註釋
編輯- ^ 編年史中還記載這是中國第20個王朝的最後一個王公,於1333年即位。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朱昌利. 掸族古代蓬国考. 東南亞. 1989, (4).
- ^ 何平. 从云南到阿萨姆 傣-泰民族历史再考与重构. 昆明: 雲南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7-8106-8275-X.
- ^ 3.0 3.1 Robert Boileau Pemberton. Report on the Eastern Frontier of British India. Guwahati: Department of Historical and Antiquarian Studies in Assam. 1966.
- ^ 4.0 4.1 4.2 G. E. Harvey.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London: Frank Cass & Co. Ltd. 1925.
- ^ Saroj Nalini Arambam Parratt. The Court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Manipur: The Cheitharon Kumpapa. London: Routledge. 2005. ISBN 0-203-44427-2.
- ^ William Wilson Hunter. A Statistical Account of Assam. Calcutta: Trübner & co. 1879.
- ^ Arthur Purves Phayre. History of Burma, including Burma proper, Pegu, Taunga Tenasserim, and Arakan, from the earliest time to the end of the first war with British India. London: Trübner & Co. 1883.
- ^ H. R. Spearman. Gazetteer Of Burma Vol.1. Delhi: Cultural Publishing House. 1880.
- ^ 黃惠焜. 掸傣古国考. 東南亞. 1985, (3).
- ^ 傣族簡史編寫組; 傣族簡史修訂本編寫組. 傣族简史.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9. ISBN 7-105-08724-2.
- ^ Edward Harper Parker. Burm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er relations with China. Rangoon: Rangoon Gazetee. 1893.
- ^ James George Scott. Gazetteer of Upper Burma and the Shan States. Rangoon: Government Printing, Burma. 1900.
- ^ Pelliot Paul. Deux itinéraires de Chine en Inde à la fin du VIIIe siècle. Bulletin de l'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1904, 4: 131-413. doi:10.3406/befeo.1904.1299.
- ^ 14.0 14.1 Ney Elias. Introductory Sketch of the History of the Shans in Upper Burma and Western Yunnan. Calcutta: Foreign Department Press. 1876.
- ^ Thomas Callan Hodson. The Meitheis. London: David Nutt. 1908.
- ^ 方國瑜. 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1958.
- ^ 楊永生. 关于“蓬国”的商榷. 勐卯弄傣族历史研究. 昆明: 雲南民族出版社. 2005: 231–244. ISBN 7-5367-3158-2.
- ^ Sao Saimong Mangrai. The Shan States and the British Annexation.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1965. ISBN 978-0877270577.
- ^ 何平. 蓬国:真实的历史还是虚幻的古国?──试解中缅傣掸民族历史上的“蓬国”之谜. 雲南社會科學. 199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