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光

缅甸第一大城市

仰光缅甸语ရန်ကုန်,緬甸語發音:[jàɰ̃ɡòʊɰ̃] ,Yañḵouñ缅甸语委转写ran-kun),原称大光(孟语:လဂုင် la.gung缅甸语ဒဂုံ Dăgouñ缅甸语委转写da.guN),为缅甸最大城市也是仰光省首府,原为缅甸首都(2005年11月6日迁至内比都),[3]人口约735万(2014年统计),面积为312平方英里,位于仰光河河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位于北纬16°48',东经96°9',而其时区是协调世界时加上六个半小时。主要出口有柚木石油棉花和各类金属矿藏等。与其他东南亚的大城市比较,仰光相对地不太繁荣,不过市内建筑迅速发展,大多数都是外资注入发展的(如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市内的下城区及大仰光地区有很多连锁住宅和商业楼宇被重建或改建。现在仰光拥有东南亚最多的前殖民地建筑。在殖民地建筑内的政府部分(例如高等法院市政厅昂山将军市场和公立医院)也被列入重建项目。新城区和其他近郊的地区仍属贫穷地区。

仰光
ရန်ကုန်
Yañḵouñ
格言:Yangon Purum Manaw Ra Man
仰光在缅甸的位置
仰光
仰光
仰光在缅甸的位置
坐标:16°47′42″N 96°09′36″E / 16.795°N 96.16°E / 16.795; 96.16
所属国家 缅甸联邦共和国
所属省份仰光省
建立公元6世纪
政府
 • 市长Hla Myint(2011年起)
面积[1]
 • 总计231.18 平方英里(598.75 平方公里)
人口(2014年)[2]
 • 总计7,355,075人
 • 民族构成缅族孟族克伦族缅甸华人印裔缅甸人缅甸欧洲人
 • 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时区MSTUTC+6:30
电话区号1, 80, 99
网站http://www.yangon.gov.mm/

历史 编辑

地名由来 编辑

1753年,雍籍牙国王建都以前,仰光只是小渔村。仰光原名为“大光”(ဒဂုံ မြို့နယ်),于1755年改名为仰光。“仰光”(缅甸语ရန်ကုန်)是两个字“ရန်yan)”和“ကုန်gon)”的结合,分别指“敌人”和“结束”, 也是“和平” 的意思。

早期历史 编辑

仰光于 11 世纪初(约 1028-1043 年)由当时居住在下缅甸孟族建立,当时名为大光。[4]从 14 世纪勃固王朝时期开始,大光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朝圣城镇。大光的著名统治者包括从 1364 年至 1392 年统治该镇的玛哈德威公主英语Maha Dewi of Hanthawaddy[5]和她的侄孙女信绍布,后者后来成为缅甸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王。[6][7]

1755年,贡榜王朝的开国君主雍笈牙攻占了大光,扩张了城市的规模,并将大光改名为“仰光”。大约在1790年代左右,东印度公司在仰光开设了一家工厂。1823 年仰光的人口估计约为 30,000 人左右。[8]英国第一次英缅战争期间占领了仰光,但战后将该城市归还给缅甸统治。该城后于1841年毁于一场大火。[9]

殖民时期(1852—1948) 编辑

1852年,英国在第二次英缅战争中占领了仰光和整个下缅甸,随后将仰光转变为英属缅甸的商业和政治中心。战后,英国人将英属缅甸的首都从曼德勒迁至仰光。[10][11]根据当时陆军工程师亚历山大·弗雷泽中尉(Lt. Alexander Fraser)的设计,英国人计划在三角洲上建造一座棋盘状城市,东面紧邻帕尊当溪英语Pazundaung Creek,西南边则紧邻仰光河。1885年,在英国于第三次英缅战争占领上缅甸后,仰光成为整个英属缅甸的首都。到了 1890 年代,仰光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日渐发达的商业活动,使得城市北边临皇家湖英语Kandawgyi Lake茵雅湖的地方出现了大量郊区住宅区。[12]英国人还建立了仰光总医院英语Yangon General Hospital仰光大学

 
1868年军营花园(现为Kandaw Minglar花园)一景

仰光也是1857年印度起义后,英国人将蒙兀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的地方。[13]

殖民时期的仰光拥有面积广大的公园和湖泊,城市里新建的现代建筑与传统木造建筑互相辉映,因此被誉为“东方花园城市”。[12]到20世纪初,仰光的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能与伦敦相媲美。[14]到了二战前夕,仰光50万人口中约有55%是印度人南亚裔,只有约三分之一是缅人[15]其他族群则有克伦族中国人英缅混血儿等。[来源请求]

 
仰光地图,绘于1911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仰光成为缅甸独立运动的中心,主要由仰光大学的左翼学生领导这场运动。1920年、1936年和1938年三次反对英国统治的全国性罢工都是先从仰光开始的。1930年5月5日,缅甸的勃固地区发生了一场规模7.0的地震,虽当时仰光的人口只有40万,但也导致了仰光有50人丧生[16],同年初还发生了1930年仰光骚乱

 
被二战严重破坏的仰光市区

二战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3月8日占领仰光,仰光也在战争期间遭受严重破坏。1945年5月,盟军收复仰光。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仰光成为缅甸联邦的首都。[17]

独立后 编辑

1983年,北韩特务在仰光发动炸弹攻击事件,导致缅甸与北韩断交。2006年,缅甸政府正式宣布首都由仰光搬迁到内比都

地理及气候 编辑

仰光位于下缅甸,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绿树成荫、鲜花常开,有“花园城市”之称。市区有两个风景秀丽的湖泊——大湖英语Kandawgyi Lake茵雅湖,市内有举世闻名的仰光大金寺

仰光(1961至1990)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32.2
(90.0)
34.5
(94.1)
36.0
(96.8)
37.0
(98.6)
33.4
(92.1)
30.2
(86.4)
29.7
(85.5)
29.6
(85.3)
30.4
(86.7)
31.5
(88.7)
32.0
(89.6)
31.5
(88.7)
32.3
(90.1)
平均低温 °C(°F) 17.9
(64.2)
19.3
(66.7)
21.6
(70.9)
24.3
(75.7)
25.0
(77.0)
24.5
(76.1)
24.1
(75.4)
24.1
(75.4)
24.2
(75.6)
24.2
(75.6)
22.4
(72.3)
19.0
(66.2)
22.6
(72.7)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5
(0.2)
2
(0.1)
7
(0.3)
15
(0.6)
303
(11.9)
547
(21.5)
559
(22.0)
602
(23.7)
368
(14.5)
206
(8.1)
60
(2.4)
7
(0.3)
2,681
(105.6)
平均降雨天数 .2 .2 .4 1.6 12.6 25.3 26.2 26.1 19.5 12.2 4.8 .2 129.3
数据来源:世界气象组织 [18]

交通 编辑

航空 编辑

仰光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12km,是缅甸的重要门户。拥有众多航班飞往亚洲各主要城市如河内香港东京首尔广州桃园胡志明市曼谷科伦坡新加坡。 国内航班飞往城市有曼德勒奈比都黑河大其力实兑丹兑土瓦实皆娘乌

铁路 编辑

仰光中央车站是缅甸总长5403公里铁路网中的主要始发站[19],其覆盖范围涵盖缅甸北部地区(内比都曼德勒瑞波)、内陆地区(密支那)、掸山丘陵(东枝腊戍)和德林达依海岸(毛淡棉土瓦)。

仰光环状线是一个全长45.9公里,设有 39 个车站的通勤铁路线,连接仰光市区与周遭的卫星城镇。其广受当地民众欢迎,日运量约150,000人次。[20]

2017年,日本政府提供了超过2亿美元的资金,协助提升仰光环状线的发展、线路维护、购买新车厢及升级信号等计划。[21][22]

教育 编辑

高等教育 编辑

姐妹城市 编辑

图集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Third Regional EST Forum: Presentation of Myanmar (PDF). Singapore: Ministry of Transport, Myanmar. 17–19 March 2008 [2010-05-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2-26). 
  2. ^ United Nations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2007 revision. Esa.un.org. [201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31). 
  3. ^ Burma's new capital stages parade. BBC News. 27 March 2006 [3 August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4. ^ Founded 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Pontarika, per Charles James Forbes Smith-Forbes. Legendary History of Burma and Arakan. The Government Press. 1882: 20. ;the king's reign was 1028 to 1043 per Harvey, G. E.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0 March 1824. London: Frank Cass & Co. Ltd. 1925: 368. 
  5. ^ Pan Hla, Nai. Razadarit Ayedawbon (in Burmese) (8th printing, 2005 ed.). Yangon: Armanthit Sarpay. 2005: 54 [1968]. 
  6. ^ Morse, Jedidiah; Morse, Richard C. (Richard Cary); Converse, S. A new universal gazetteer, or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New Haven, S. Converse. 1823. 
  7. ^ Harvey, G. E. History of Bur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March 1824. 1925. 
  8. ^ Great Britain. India Office; Hunter, William Wilson; Cotton, James Sutherland; Burn, Richard; Meyer, William Stevenson.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ibraries.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07. 
  9. ^ Kyaw Kyaw. Frauke Krass; Hartmut Gaese; Mi Mi Kyi , 编. Megacity yango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modern developments. Berlin: Lit Verlag. 2006: 333–334. ISBN 978-3-8258-0042-0. 
  10. ^ BBC NEWS | Asia-Pacific | Burma maintains bygone buildings. BBC. 2004-03-30 [27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8 April 2008). 
  11. ^ Moulmein, first British capital of Myanmar, back on the tourist map. The Hindu. [27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October 2017). 
  12. ^ 12.0 12.1 Yangon Summary Review and Analysis. Bookrags.com. 17 October 2005 [17 April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8 November 2006). 
  13. ^ Remembering the last Mughal emperor. BBC. 8 November 2017 [11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June 2021). 
  14. ^ Falconer, John; et al. Burmese Design & Architecture. Hong Kong: Periplus. 2001. ISBN 978-962-593-882-0. 
  15. ^ Tin Maung Maung Than. Indian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 Asia – Some Aspects of Indians in Rangoon.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93: 585–587. ISBN 9789812304186. 
  16. ^ 缅甸启动仰光地震灾害评估工作. 联合国人居署. [2020-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中文). 
  17. ^ Grace, John D.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7: 606. ISBN 9781349657711. 
  18. ^ 天气信息---仰光(YANGON). 世界气象组织. [201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3). 
  19. ^ MR to link Mandalay and Bhamo. New Light of Myanmar. 22 February 2010. 
  20. ^ Yeni. The Railway Bazaar. The Irrawaddy. 30 January 2008 [23 Februar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8 February 2008). 
  21. ^ Myanma Railways to upgrade circle line with Japanese loan. The Myanmar Times. 2016-07-13 [2019-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October 2019) (英语). 
  22. ^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Myanmar). [26 Octo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June 2020). 

外部链接 编辑